思政课“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10-24 11:13:36

思政课“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温州电大以“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线上与线下开展互动、课堂内外形成合力”为设计思路,通过面授课堂与网络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方式,开展“三个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力求形成多元参与、多场域运作、多形式呈现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政课;“三个课堂”;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所谓“三个课堂”是指思政课的第一课堂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大学校园学生课余活动的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1]。通过这三个课堂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受到的空间、时间上的局限,形成多维度、多场域的实践教学系统,从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一、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三个课堂”模式的必要性

(一)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需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既需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需要理念与方法的有机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要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二)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的需要。高水平建设开放大学就要弘扬首创精神,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和实干的作风,敢于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开放大学的浙江样板[3]。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程度地改进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知识更新的周期,创新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而“创新”恰恰是开放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三)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需要。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要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多维度全方位不断加深思政工作的渗透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从线下向线上、课内向课外、学校向社会的延伸,不仅可以打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维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职能部门在思政工作中的壁垒,有力推动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形成。

二、“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在温州电大的实践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温州电大”)2018年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线上与线下开展互动、课堂内外形成合力”为设计思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了“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一)第一课堂教学实践专题化。所谓专题化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按照教材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及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打破教材章节体系,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组合,以专题形式组织第一课堂的教学。教学实践的专题化是在教师实施专题化教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深化专题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对内容进行了大幅整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章节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主题更加突出,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专题内容,见表1。(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特色化”。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由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部门进行评价,相比第一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国情、社情、校情的结合更加密切,内容形式更家丰富多样。如2015年开始温州电大以“五水共治”“乡村振兴”“红色星期天”等为主题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共组建学生社会实践团队40余支,做到在校生全覆盖参与活动;2017年以来,学校以专家学者讲座、党员讲党课、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等形式举办思政大讲堂;始于2011年的双阳志愿服务以“双阳相映,老少互助”为理念,发挥青老志愿者的互补优势,极具温州电大的办学特色。(三)网络课堂实践教学“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因势而新,重点就在于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4]。身处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守土有责,加快探索网络课堂实践教学形式的步伐。1.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常见的网络教学平台有“对分易”“微助学”“学乐云”“教学易”等,一般都具有考勤、分组讨论、问卷调查、资源分享、信息交流等功能。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管理的效率,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交互的桥梁,特别在实践教学上实现了课堂内教学向课外、向互联网的拓展。如针对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设计了“你认为你的理想能否实现”的问卷调查,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个人理想的认识,提前做好课堂内容的设计,有的放矢开展课堂教学。2.思政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思政微课是针对思政教育内容精心设计的5~10分钟的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符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潮流。它以学习便捷、主题多样、内容生动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获得思政微课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百度传课、网易云课堂、超星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人民网公开课等微课网络平台查找;二是学校思政课教师参与上级电大开展的多媒体资源建设活动的成果。思政微课目前主要用于课前预习、课中难点重点突破、课后巩固拓展学习。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选取优质的微课融入课程教学,在考虑微课趣味性、知识性的同时,要兼顾课程教学设计的统一性和完整性。3.个性化网络实践活动网络实践活动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媒体、微课教学平台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努力探索新颖的网络实践教学活动模式,除网络群组讨论、电子论文、在线练习、观看微课等网络实践活动外,还可以利用各类App的功能开展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任课教师设计了“发现电大之美”朋友圈集赞活动,“我为地球种一棵树”蚂蚁森林种树等颇具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从新的角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辟了网络实践活动新阵地,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如表2所示。

三、思政课“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一)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大实践”。“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大思政”的本质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既是学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突破口。“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打破工作职能的壁垒,在统一的价值目标下协同“三个课堂”的教学设计和考核,形成统一、完整的实际教学实施体系。这就需要学校在“大思政”格局下加强顶层设计,协调、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加快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场域运作、多形式呈现的“大实践”机制。(二)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目前,温州电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中并未提及“第三课堂”(网络课堂)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这也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第三课堂”实践教学在现有评价机制中的缺位,将影响网络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以及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控。随着“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应尽快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内容,形成完整、实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三)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建设。思政课“三个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沟通能力和适应时代需求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除应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外,学校也应当创造思政教师的培育环境,提升思政教师业务能力和媒体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再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课堂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思想研究,2016,(4):149-152.

[2][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3]徐公芳.立足新起点谋好新篇章高水平建设开放大学[N].光明日报,2018-8-15(005).

[4]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3):28.

作者:陈艳 单位:温州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