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0:13:16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1

[关键词]三个代表文本联系话语环境哲学思考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来修正的。”1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高度,回顾和总结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所走过的六条理论轨迹,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改革、如何认识执政党建设和如何认识当今时代。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这一视角来看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和轨迹,对于深化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本文着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指导,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作些有益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

纵观人类历史,任何好的思想理论的发展都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继承问题,二是创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光辉典范。因此,对“三个代表”的文本联系及话语环境的思考,主要包含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方面即继承性和创造性的探讨。

为什么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就是因为列宁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很好地解决了继承性和创造性这两个基本问题。与此同理,思想既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又是对马列主义的创新;邓小平理论既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的创新。不解决继承问题,一种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合法性就会受到挑战。不解决创新问题,一种思想就会停滞、僵化,甚至故步自封,那么就会失去其对社会大众和现实生活的吸引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之所以是成功的,就是因为它也像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圆满地解决了在理论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我们探讨“三个代表”的文本关联问题,说的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问题;而探讨“三个代表”的话语环境问题,说的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问题。

从“三个代表”的文本关联上看,“三个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概念,而以它冠名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要思想的继承。

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述,根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行类比性的深刻反思之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就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而中国共产党需要保持住自己的执政党地位,就必须时刻牢记资产阶级在中国被推翻的历史教训:不能作为社会的肯定方面,而要作为社会的否定方面。老子在《道德经》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道理。然而,作为社会的否定方面,就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站在先进的生产力一边,不断对现存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的革命性质和领导地位,从而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领导中国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是其实践的先进性:“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二是其理论的先进性:“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2列宁在《怎么办》中也说,“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这两段话,都说明了先进理论文化对党的重要性。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对先进文化的论述,更是无比丰富,无比精彩。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首先正确界定了那个时期先进文化的历史地位,把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新的文化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相提并论,认为“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其次界定了这种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最后,论证了这种先进文化的强大威力:“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5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还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先进文化的巨大力量,他说:“其明效大验,就是和中国旧的封建主义文化相比较可以被艾奇逊们傲视为‘高度文化’的那种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一遇见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就要打败仗。被中国人民学会了的科学的革命的新文化,第一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又一名走狗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对于中国红军的阻拦,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第四仗最后地结束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及其走狗等一切反动派的统治。”6可见,中国共产党既然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先进文化力量的代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实现“四化”时期也必然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我党所坚信的科学世界观,即共产主义的科学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并没有改变,而且十分重视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图书和雕塑等先进文化的作用。

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论述,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党性质和宗旨的理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这一论断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性质和宗旨,无疑起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作用。在《为人民服务》中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邓小平更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3因此,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最新概括。

从“三个代表”提出的话语环境来看,以“三个代表”这个核心概念冠名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成果。

众所周知,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上风云变幻,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崩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反华势力把“和平演变”战略开始从欧洲转向亚洲,矛头直指中国。与此同时,随着我们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新的情况。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有私营企业近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1.3亿人。就当时的情况,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人数上看,私人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正在浮现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中产阶级。虽然当时对它的界定标准和数量估计还不是很统一,但是对它的积极功能作用,各方面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都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积极的稳定力量,是未来小康社会的主体公民。另外,由于经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诱惑,在党内也出现了贪污腐败行为,在社会上也出现了消极颓废现象。特别值得引起警惕的是,社会已出现了严重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社会道德水平也出现了令人痛心的倒退。

正是在上述这种国内外新的环境条件下,同志于2000年2月视察南方时代表我们党初步提出了“三个代表”这一核心范畴,是年5月他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样的总体命题。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是在新形势、新时期、新条件下,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科学话语。“三个代表”的话语环境决定了“三个代表”的话语形式,表面上它是低调的,实际上它又是高调的。它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忠实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全面创新。正是基于此,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1同志的这段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性质和创新性质上的准确概括。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如果从2000年2月同志提出“三个代表”这一概念算起,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其间只有两年半时间,似乎确实太短了,关键问题是怎么来算出形成的时间?不错,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即“三个代表”概念是在2000年2月首次提出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三个代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毕竟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是以“三个代表”来冠名的,但我们却不能以“三个代表”概念的提出时间来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时间。正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那样,它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的,但其核心范畴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邓小平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的这一历史观点。其实,作为“三个代表”概念的提出者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创者,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早就指出;“13年来的经验,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在报告中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宝贵经验,并进一步将其归为“三个代表”。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也明确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显然,这里早就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是在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即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之时,而不是2000年2月首次提出“三个代表”概念之时。这样算来,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其间已经历了13年多的时间,而并非两年半。

由此可见,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即“三个代表”概念虽然是在2000年2月首次提出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而只能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部分即“三个代表”是由此形成的。当然,“三个代表”这一概念的形成和任何科学的范畴一样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我们以为“三个代表”这一概念的形成和任何科学范畴一样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我们以为“三个代表”这一核心范畴的形成共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形成、学习、反馈阶段,发展、精致、升华、结晶阶段,类比、概括、推广、应用阶段。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即“三个代表”范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阶段:从2000年2月至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的提出、形成、学习、反馈阶段。同志于2000年2月20日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三讲”教育会议上有一个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三个代表”还是个雏形,尚未发育成熟,它包含在“五个始终”之中。他说:“我们要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的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1在这里只有两个代表,如果把两个“始终代表”前面的“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也算一个代表的话,那么最初的“三个代表”则是: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始终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2000年5月14日,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使用了“三个代表”这个词汇。在这次讲话中,他开门见山地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底是什么?还只是个命题而缺乏明确叙述。由此可见,它与2月份提出的那个“三个代表”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同志这次讲话的整个基调就是建立在2月份提出的“五个始终”或“三个代表”基础之上的。正如同志所说:“‘三个代表’要求的提出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党全国以极大的热情开展学习研究,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3

第二阶段:从2001年7月到2002年10月,是发展、精致、升华、结晶阶段。2001年7月1日,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这时的“三个代表”不仅在话语上有了重大变化,而且也已经发展、精致、升华、结晶为党组织的思想和行为。用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

第三阶段:类比、概括、推广、应用阶段。自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它被十六大确定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齐肩的经典意识形态,也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这一重要思想被写在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中,获得了制度化的法定意识形态地位。

综上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清楚地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创造。作为一种思想的核心范畴从提出到在党内和国内取得完全的统治地位,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的确是绝无仅有的,即使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但是,我们必须科学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不足为奇了。马克思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时势造英雄,需要出思想。正是由于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这个大时势,造就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精神和人民意愿孕育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集体智慧和社会知识资本完善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它成为系统的严密的科学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也就并非是以其核心范畴的提出为起点,而是正如恩格斯指出那样:“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来修正的。”

作为核心的范畴,“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创新,是由它所解决的问题所决定的。那么,它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解决了党在新形势、新时期、新条件下的历史定位问题。根据国际形势的突然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五十多年的经验,吸取国内外统治阶级兴衰治乱的历史教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定位的方略就是“知荣守辱”战略,从社会的肯定方面退守到社会的否定方面,这就是“三个代表”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要求提出的基本理由。

第二,它解决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靠力量和群众基础问题。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出现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混合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已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阶级,两个阶层”的简单结构模式,进入了一个主体多元、文化多样、价值多型的网络结构时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党的依靠力量和群众基础,而且形成了党的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空前扩大的统一战线,并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奋斗。

第三,它解决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问题。“三个代表”的要求明确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了作为社会否定方面就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站在生产力的一边,不断对现存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革命性质和领导地位,才能始终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2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事业,这确实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实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根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他十分强调党的先进性问题,认为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明确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并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党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党建理论,提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此基础上,同志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并把这种先进性具体化,即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全面完整地揭示了抓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办好中国的事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是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国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又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

“三个代表”是检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论断,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为检验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提出了衡量标准。在战争年代,我们党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进步纲领领导人民开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并以自己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体现出自己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我党的先进性通过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来体现。这些具体实践的检验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只有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才有资格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3

年7月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年9又重新进入校园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9月17日,上了研究生的第一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通常同学们还是沿袭以前习惯称之为“政治课”,以下称“政治课”)。正是这堂政治课,让我更深刻体会何所谓“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全国著名大学,是我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正是因为如此,上完开学后的第一堂政治课后,我对接触以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甚至可以说是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年9月17日的政治课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新教授讲的,听完他的课,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重新认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有大致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早在大学一年级就接触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概念,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可以几乎不了解。当时心里总觉得这是政治家的事,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无关。当看报纸和电视时,除了一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的故事,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闻只是草草扫过或者根本就不去理会。

也正是这种不能静下心来深入了解的态度以致于我在后来的一段时期内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光不能理解,反而受社会上某种影响产生了种种误解。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就简简单单三句话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前有“思想”、“邓小平理论”,现在又弄了一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的功绩,“思想”、“邓小平理论”酝酿过程、形成周期,都不是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同日而语的。有了这种心理作用,进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一种不屑!

转眼到了年,也就是到了准备考研的时候了,这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重新学习政治课程,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时接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能只浮于表面了,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很好的理解就不能就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阐述影响考试成绩,在研究生考试中就可能因此而折戟而返。我认为,此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还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情形,甚至可以说是出于一种功利,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好的。因此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研究生考试为什么要考政治也有新的认识。虽然说我们要重视过程的完美性,但好的结果才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同学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很被动的态度,但最终同学还是都有收获的,重新认识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武器或工具对很多事物作出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政治判断。

这个阶段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深刻的认识可以引用陈先奎老师的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貌似简单,实际上不简单,虽然字数不多但分量很重,可谓‘四两拨千斤’,字字矶珠。代表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能骄傲自满,要不断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现实中即表现为要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提高开放的水平;代表之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能在思想上僵化,要以史为鉴,以苏东为鉴,要与时俱进。现实中即表现为不仅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大胆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代表之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现实中即表现为要求中国共产党自律,不渎职不腐败。用陈老师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就是,“既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使腐败,也是为人民而腐败,腐败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这就无所谓腐败了,到那时‘腐败’这个词的感情色彩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上了年9月17日的政治课,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的。

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年“六•四事件”的发生,身为党的总书记就开始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党的自身建设!

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又给中国共产党敲了一记警钟!执政党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毋庸质疑!但如何建设,身为党的最高领导,带领的执政团队开始了一项工程。

年,到广州考察是,初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经过长时间精心酝酿的结果。

年,党成立八十周年时,在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

年,在党的十六大中正式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

与“思想”、“邓小平理论”相比较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过程相对而言短一些,但这并不是判断这几个思想体系分量的标准,甚至可以说以形成周期作为判断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我们的理论创新也要与时俱进。

㈡从内涵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①新世纪是一个新经济时代,是个一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时代的要求。公务员之家:

②文化的核心势价值观,而价值观决定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现实中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博弈,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而同时人民社会生活中受弱势文化的影响。文化渗透也是中严重的挑战,而解决途径是壮大我们的文化。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求:i共产党内部绝不产生特权阶层;ii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iii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以上三点正是社会所客观要求的。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4

首先,"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的面向世界的开阔视野,有助于在新的世纪继续解放思想,最广泛地吸收属于人类先进文明的成果。过去讲党的建设,往往就党讲党。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视野非常开阔,从世界政治经济的大局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把党的建设放在国际范围的斗争中来认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脱离开与世界的交往。与世界的交往不可能没有斗争。既然如此,就必须把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相联系,最广泛地吸收人类先进文明的成果,用最先进的思想把自己武装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国际风云的变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速21世纪中国的发展。

第二,"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的紧跟时代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在新的世纪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一直非常强调创新,建立知识创新体系。同样地,马克思主义也要不断创新。这一点,多次讲过,邓小平也多次讲过。"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深刻总结和科学归纳,认为它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新境界。"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就是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得到初步解决之后,进一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又一个根本问题。对党的先进性的概括,深刻地揭示了党的本质,使我们对党的认识也进入到新境界。因为从党的二大到十五大70多年的时间里,都只强调"一个代表"。二大党纲说: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十五大党纲说: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几十年这样讲没有错,但从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来看,就不够了。的"南方谈话",将"一个代表"拓展为"三个代表",使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更加完整、更加全面。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党、建设党,党就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世界的大风大浪里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

党的十五大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在新的千年世纪,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第三,"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的锐意改革的坚定信念,有助于在新的世纪继续不断地深化改革,使党和社会主义更具勃勃生机。说"三个代表"蕴含着改革思想,似乎不好理解。其实,只要稍作逆向思考,就不难明白:既然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三个"忠实代表",那么,凡是不能体现三个"忠实代表"要求的,或妨碍党成为三个"忠实代表"的,无论是具体的规章制度,还是各种运作机制,统统都在改革对象之列。就党的领导机关来说,包括组织制度、人事干部制度、领导制度,以及领导方法等,都有一个如何深化改革,使之更能适应三个"忠实代表"的要求。事实上,有关部门近年来已进行不少改革,获得了良好反响。随着进入新世纪、新千年,对党自身的改革不但要坚持下去,更要深入进行。党的建设本身就包括党的改革,这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当然,这里讲的党的改革是各种具体制度的改革,而不是要改变党的性质和宗旨。恰恰相反,是要使党更能体现其性质和宗旨。这样的改革无疑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上述这样对党的改革是国家各项事业改革的关键。党将那些不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改好了,其他方方面面的改革更能顺利进行。我们党走过了80年的历程。通过改革,她将进一步焕发青春,增强活力,永葆先进性。从而,21世纪的中国也将是一个青春的中国,生机勃勃的中国。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5

当前,随着我党治党思想的日益成熟与完善,许多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理论相继产生,“三个代表”便是其中之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的提出对于我们推进我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保障。十六大报告中,“三个代表”的地位被提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高度,并被正式载入《中国共产党党章》。此后,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热潮。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为了巩固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我国应当修改宪法,使“三个代表”入宪,得到宪法的确认与保障。一时间,修宪和“三个代表”入宪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那么,修宪是否必要和适宜呢?“三个代表”入宪是否恰当呢?笔者对此深表异议。

首先,从修宪的必要性上来看,笔者以为,在我国刚刚于1999年修改过宪法的背景下,再次修宪没有必要。这是因为,我国宪法自颁行以来已经因我党治国思想的逐步转变而进行过多次修改,其中,1999年的修宪全面肯定了党在过去二十年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果,是我国宪法内容变动较大的一次。而其之所以变动较大,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在这期间,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只有通过修宪的方式才能够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修宪是现实所需。而自1999年修宪之后的几年来,尽管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又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但基本上还都没有游离出1999年宪法所确立的条条与框框。1999年宪法仅仅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不适应当前社会关系变动的需要,就总体而言,它还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当前尚不存在修宪的必要性。

其次,从修宪的适宜性方面来看,我国短期内不适宜修宪。在当前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主旋律的情势下,保障法律的权威以保障法律发挥其应有的实效应当是我们在实践依法治国过程中所必须要作好的一项基本工作。而法律权威的保障首先需要以保持立法的相对稳定性为前提。所谓法律的稳定性,就是指法律的内容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宜朝令夕改、随意变动。从法理上来说,保持立法的相对稳定性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立法过程中所理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律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甚或决定着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好感和信任感,而公众对法律的好感与信任感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法律的权威。一般而言,稳定性较高的法律较易为公众所熟知,从而使公众较易建立起对它们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法律也较易树立起其应有的权威。反之,法律的频繁变动性则会导致人们对其内容的难于把握,引发法律信用的危机,并进而减损法律的权威。正因为如此,在那些立法稳定程度较高的国家里,其公民对法律往往具有较强的感情和较高的信任度,其法律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权威;而在那些法律稳定性相对缺乏的国家里,由于对法律内容的难于把握,人们对法律往往会产生一种本能式的不信任感甚或反感,认为法律出尔反尔,没有完全实践其先前做出的承诺,这往往是造成法律信用不足和缺失并进而降低法律所本应具有的权威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一点上来说,保持法律所应有的相对稳定性是维护法律信用并进而保持法律权威的一个内在要求。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显然更应当具有权威,更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既是作为依法治国核心的“依宪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使宪法保持较高的公众信任感以维护其应有权威的客观需要。宪法变动过于频繁,势必会影响公众信任度,弱化其权威,甚至会最终使其成为一纸具文。自我国1999年修宪以来,法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的预期也有了突变。在1999年宪法已基本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并进而保障其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稳定性,已经是广大人民的呼声。因此,在1999年宪法所确立的内容刚刚稳定之后不久,人们还需要在心理上进一步接受和强化1999年宪法内容的形势下,我国在短时期内是不宜修宪的,否则,就会破坏我国在我国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减损宪法的权威,影响我国法治目标的实现。

最后,就“三个代表”入宪的可行性来说,“三个代表”也还不具备入宪的可行性。从“三个代表”的提出及其实践来看,“三个代表”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不少人主张“三个代表”入宪,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邓小平理论入宪的影响,认为二者同为党的指导思想,理应共同为宪法所确认。殊不知,“三个代表”思想入宪与邓小平理论入宪所面临的条件是不同的。首先,邓小平理论从其提出到最终完善历经十余年的时间,走过了一个有点到面、由部分到体系的逐步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它的入宪是在该理论发展成熟并已经成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且经过了实践的充分检验之后才进行的;而“三个代表”的提出则是最近几年内的事,其内容体系还不是很成熟,也还没有在实践中充分运作和检验,将“三个代表”入宪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理论上难以澄清的问题。其次,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党治党的科学理论,也是我党治国的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思想尽管也含有治国的内容,但就总体上来说,它基本上还是一种治党的理论。治国理论宜由法律尤其是宪法来加以保障,而治党理论则只宜由《党章》来加以认可。可见,在我国宪法中载入“三个代表”也不具备可行性。

综上,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应具有适应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当前,在我国现行宪法还能够适应调整现实社会关系的需要也就是还有足够适应性的情况下,保持其相对稳定性以维护权威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内在基本要求。而在“三个代表”思想主要还是一种治党思想且其理论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修改宪法,将“三个代表”入宪在理论上也缺乏可行性。为此,需要我们把握宪政的真正内涵与宪法的基本要求,慎言修宪!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6

一、深刻认识开展“开门评部”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组部的精神上来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实施“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既是组织系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开展“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更是我们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次良好契机。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通过这次活动,在加强修养、改进作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为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职责,打下更加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对此,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加深认识:

第一,开展“开门评部”活动是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战略任务。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7月1日,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就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一方面,必须在深刻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实践和体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开门评部”活动正是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是领会和掌握科学理论的有效过程。切实开展这一活动,就能把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把与时俱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落到实处,把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落到实处。

第二,开展“开门评部”活动是组织部门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全面推进实现“双争”目标的迫切需要。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在全省组工会议上曾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努力实现‘两个率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他还指出:组织部要出生产力,一个地方的干部发展经济生龙活虎,组织部功不可没;相反,一个地方的干部发展经济积极性不高,组织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要实现县委提出的“北三县争第一,苏中地区争一流”的奋斗目标,组织部门责任重大,组工干部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发展论英雄,把组织工作放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围绕“第一要务”,着重培养和选拔维护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领航型干部,培养和选拔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开拓型干部,培养和选拔办事公道、廉洁勤政的奉献型干部,培养和选拔懂技术、有专长的科技型干部,培养和选拔掌握信息、熟悉市场的经营型干部,着力抓好“一把手”、“一班人”以及党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开进贤之路,努力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竞相涌现的用人机制。

第三,开展“开门评部”活动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的有效途径。今年,县委作出在全县县、乡机关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坚持‘两个务必’、为加快发展建功立业”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提高工作标准,把创建的要求分解到每道办事环节,落实到每个办事人员,体现到整个办事过程,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确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我们既要看到海安实现“北三县争第一”的有利条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创业,坚持把为民富民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受人民监督,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力争在全力招商引资、营造最佳环境、禁止铺张浪费、禁止以权谋私、禁止弄虚作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回想起前几年开展的“双争”、“三优三满意”以及“三观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我部每次均以综合考核前三名的成绩评为“人民满意单位”,受到了社会的较高评价,这些荣誉来之不易,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次开展“开门评部”集中教育活动,与县委开展的坚持“两个务必”主题教育活动在许多方面有相融和相通之处,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这两个主题教育活动,查摆和整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每个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办事水平、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树立起新时期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新形象,争创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最佳办事单位、人民满意单位,人人争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二、紧紧围绕开展“开门评部”的目标要求,将“开门评部”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这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时间只有3个月。要在这个不长的时间段里使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根据全国组织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委组织部门的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从严治部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理念、从善如流的胸怀,扎实推进“开门评部”活动的深入开展。

这次“开门评部”活动主要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从8月1日至8月15日;第二阶段是深入学习、提高认识阶段,时间从8月16日至9月7日;第三阶段是公开评议、听取意见阶段,时间从9月8日至9月28日;第四阶段是对照检查、谈心谈话阶段,时间从9月29日至10月10日;第五阶段是整改落实、完善制度阶段,时间从10月11日至10月31日;第六阶段是认真总结、回头检查阶段,时间为2004年1月份。这六个阶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整个活动的框架。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这一总体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坚决防止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和走过场,务必使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抓到位:

1、紧扣一条主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各项工作的指南,也是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灵魂和主线。“开门评部”活动本身就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是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向深入、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开展“开门评部”活动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努力做到:实施开门评部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组工干部形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检验学习教育活动成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尺度,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体现在整个活动的始终。

2、突出一个主题。“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这是小平同志多年前的教导,语重心长,意义深远。公道正派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个方面。“对己清正”,就是要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坦荡磊落,不为利使,不为物役,秉廉洁之风,养浩然正气,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对人公正”,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出于公心,处事坦诚。“对内严格”,就是要从严治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对外平等”,就是要胸襟开阔,海纳百川,谦虚谨慎、平等待人。这次“开门评部”活动的主题就是要通过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使我们组工干部切实增强公道正派的意识、培养公道正派的品格、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使公道正派成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最鲜明的特征。

3、狠抓三个重点。一是要深入学习。形象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开展“开门评部”,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必须坚持内强素质,把学习放在首位。必须学得多一点,不仅要善于向书本学习,更要善于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必须学得深一点,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必须学得勤一点,既要抓住集中学习交流的机会,又要抓住业余学习的时间,日积月累。通过深入学习,使组工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开展“开门评部”、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明确努力方向,打牢思想基础。二是要联系实际。开展“开门评部”活动,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促进工作。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组织部门以及组工干部当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应引起我们重视,并亟待整改和提高的地方。使如:有的同志自我要求不高,表现在学习上则浅尝辄止,囵囹吞枣;表现在工作上则得过且过,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没有成绩也心安理得;有的同志责任心不够强,对工作不敢负责、不愿负责、怕担担子;有的紧迫感不够强,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慢条斯理;有的服务意识淡薄,对基层和群众缺少感情不能热忱服务等等。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地征求和听取意见,广泛地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要敢于伤筋动骨,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深排细找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在坚持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发动大家一项一项地制定整改措施;对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坚持未学先改、边学边改,从而使“开门评部”活动取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要建章立制。这次“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时间有限,但活动的成效要无限延伸、不断巩固。这就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把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充实到原有制度中去,进一步完善工作的规范、标准、程序和制度,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当然,建章立制的过程也是一个调查研究、自我约束的过程,一个自我规范、自我提高的过程,是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结晶和升华,务必抓紧抓好抓实。

4、重视四个环节。

一是要摆上位置。要在充分认识开展“开门评部”活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活动,妥善处理好集中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职能工作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既要通过开展“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来推动组织工作、提高组织工作水平,也要通过更好地履行组织部门的职能来体现“开门评部”活动的成效,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

二是要明确职责。县委组织部以及老干部局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全面领导,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和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工作意图,认真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按照一样的标准、相同的步骤的原则,坚持县乡联动,通过县、乡之间互相开展征求意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活动,整体推进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部党支部要围绕“开门评部”,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党内组织生活、抓好理论学习、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配合好这次活动的开展;各科室及其每名组工干部都要按照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要密切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好学习研讨、征求意见、自我剖析、查摆和整改问题等工作,确保“开门评部”活动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强督查。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按照计划做到及时、到位,不留尾巴、不拖后腿。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完成“规定动作”的,要及时加工补课;对能整改的问题要马上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要排出时间表限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科室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督查和指导;各科室负责人要在搞好自我教育的同时,负责本科室工作人员参与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督查和指导,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保质保量地推动活动的开展。

四是要扩大宣传。这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敞开大门,进行开放式的学习教育。所以,要注意扩大宣传。扩大宣传不是为了张扬,而是为了更广泛地听取意见,更广泛地争取社会各方面对这次活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更广泛地接受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监督,以促使我们把“开门评部”活动搞得更好。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各乡镇组织委员、县级机关各部门组织人事干部要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活动,既要帮助做好“开门评部”过程中需要基层完成的有关动作,又要认真学习规定篇目,写好心得体会,并对照要求,查找剖析,自我整改,写好个人总结,报送“开门评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真正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开展“开门评部”的载体作用,在完成全年组织工作任务上取得新的成效

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这次“开门评部”活动为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不断拓展组织工作的新领域,不断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主要是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1、夯实基础,在提高干部知识能力水平上下功夫。要把是否认真学习和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再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新高潮。要通过抽查学习笔记、在《海安日报》刊载体会文章以及对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抽考等方式,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继续抓好青年干部读书活动,通过精选一批高质量的专题讲座,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和优秀论文评选,以及年底安排一次考试活动等途径,不断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化和延伸,努力提高广大年轻干部的学识水平和领导水平。

2、坚持创新,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班子结构优化方面:结合前一阶段县乡机关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和考察情况,对测评和考察情况不好的班子、成员实施诫勉谈话。对部分乡科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特别是充实年纪轻、能力强、有闯劲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提高班子的整体活力。做好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招考工作,切实提高我县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结构比例。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方面:出台《领导干部任期(聘任)制度》,并在部分事业单位进行试点;制定下发《全委会票决意见》和《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待岗、辞职、降职、免职的意见》等规章,同时对部分县乡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会同审计部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和奖惩考核提供服务;会同县纪委召开一期乡镇主要领导家属恳谈会,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引伸到家庭;同时,继续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活动,结合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以及群众来信来访,对有问题的干部进行一次重点谈话

3、不断探索,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根基上下功夫。组织一次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县“回头看”,进一步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确保通过考核验收。建立“双强”后备人才库,召开“双强工程”经验交流会,培育表彰一批村级经济建设“好路子”,并想方设法扩大其示范辐射作用。在继续抓好“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三个十佳”评比活动,努力把业主、工会主席转变成“党建之友”。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和流动党员管理站,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4、激发活力,在强化党员队伍整体先进性上下功夫。通过在《党建之窗》开办“双学双争”活动专栏等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做法,全面推进“双学双争”活动。抓好星级党员家庭电教点评定工作,对评定的五星级党员家庭电教播放点统一授牌。对“育苗荐才”活动中推荐的成员认真做好培养考察工作,努力壮大农村和非公企业一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另外,进一步深化“夕阳工程”建设,重点督查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老党员结对帮扶情况,将结对帮扶解困工作落到实处。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7

在**月初,中组部专门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在组织部门开展“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这次会议精神,**月中旬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从8月份开始,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省组织部门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8月12日,南通市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红春同志对如何结合我市实际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拉开了我市开展“开门评部”教育活动的帷幕。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组部及省、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就我县开展“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动员并提出安排意见。按照中组部和省老干部局意见,老干部局也同时开展这项活动,要求是一样的,不另作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开门评部”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组部的精神上来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实施“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既是组织系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开展“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更是我们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次良好契机。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通过这次活动,在加强修养、改进作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为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职责,打下更加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对此,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加深认识:

第一,开展“开门评部”活动是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战略任务。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月1日,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就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一方面,必须在深刻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实践和体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开门评部”活动正是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是领会和掌握科学理论的有效过程。切实开展这一活动,就能把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把与时俱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落到实处,把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落到实处。

第二,开展“开门评部”活动是组织部门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全面推进实现“双争”目标的迫切需要。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在全省组工会议上曾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努力实现‘两个率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他还指出:组织部要出生产力,一个地方的干部发展经济生龙活虎,组织部功不可没;相反,一个地方的干部发展经济积极性不高,组织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要实现县委提出的“北三县争第一,苏中地区争一流”的奋斗目标,组织部门责任重大,组工干部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发展论英雄,把组织工作放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围绕“第一要务”,着重培养和选拔维护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领航型干部,培养和选拔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开拓型干部,培养和选拔办事公道、廉洁勤政的奉献型干部,培养和选拔懂技术、有专长的科技型干部,培养和选拔掌握信息、熟悉市场的经营型干部,着力抓好“一把手”、“一班人”以及党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广开进贤之路,努力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竞相涌现的用人机制。

第三,开展“开门评部”活动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的有效途径。今年,县委作出在全县县、乡机关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坚持‘两个务必’、为加快发展建功立业”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提高工作标准,把创建的要求分解到每道办事环节,落实到每个办事人员,体现到整个办事过程,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确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我们既要看到海安实现“北三县争第一”的有利条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创业,坚持把为民富民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受人民监督,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力争在全力招商引资、营造最佳环境、禁止铺张浪费、禁止以权谋私、禁止弄虚作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回想起前几年开展的“双争”、“三优三满意”以及“三观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我部每次均以综合考核前三名的成绩评为“人民满意单位”,受到了社会的较高评价,这些荣誉来之不易,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次开展“开门评部”集中教育活动,与县委开展的坚持“两个务必”主题教育活动在许多方面有相融和相通之处,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这两个主题教育活动,查摆和整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每个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办事水平、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树立起新时期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新形象,争创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最佳办事单位、人民满意单位,人人争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二、紧紧围绕开展“开门评部”的目标要求,将“开门评部”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这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时间只有3个月。要在这个不长的时间段里使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根据全国组织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委组织部门的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从严治部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理念、从善如流的胸怀,扎实推进“开门评部”活动的深入开展。

这次“开门评部”活动主要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从8月1日至8月15日;第二阶段是深入学习、提高认识阶段,时间从8月16日至9月**日;第三阶段是公开评议、听取意见阶段,时间从9月8日至9月28日;第四阶段是对照检查、谈心谈话阶段,时间从9月29日至10月10日;第五阶段是整改落实、完善制度阶段,时间从10月11日至10月31日;第六阶段是认真总结、回头检查阶段,时间为2004年1月份。这六个阶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整个活动的框架。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这一总体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坚决防止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和走过场,务必使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抓到位:

1、紧扣一条主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各项工作的指南,也是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灵魂和主线。“开门评部”活动本身就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是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向深入、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开展“开门评部”活动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努力做到:实施开门评部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组工干部形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检验学习教育活动成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尺度,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体现在整个活动的始终。

2、突出一个主题。“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这是小平同志多年前的教导,语重心长,意义深远。公道正派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个方面。“对己清正”,就是要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坦荡磊落,不为利使,不为物役,秉廉洁之风,养浩然正气,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对人公正”,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出于公心,处事坦诚。“对内严格”,就是要从严治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对外平等”,就是要胸襟开阔,海纳百川,谦虚谨慎、平等待人。这次“开门评部”活动的主题就是要通过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使我们组工干部切实增强公道正派的意识、培养公道正派的品格、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使公道正派成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最鲜明的特征。

3、狠抓三个重点。一是要深入学习。形象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开展“开门评部”,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必须坚持内强素质,把学习放在首位。必须学得多一点,不仅要善于向书本学习,更要善于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必须学得深一点,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必须学得勤一点,既要抓住集中学习交流的机会,又要抓住业余学习的时间,日积月累。通过深入学习,使组工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开展“开门评部”、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明确努力方向,打牢思想基础。二是要联系实际。开展“开门评部”活动,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促进工作。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组织部门以及组工干部当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应引起我们重视,并亟待整改和提高的地方。使如:有的同志自我要求不高,表现在学习上则浅尝辄止,囵囹吞枣;表现在工作上则得过且过,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没有成绩也心安理得;有的同志责任心不够强,对工作不敢负责、不愿负责、怕担担子;有的紧迫感不够强,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慢条斯理;有的服务意识淡薄,对基层和群众缺少感情不能热忱服务等等。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地征求和听取意见,广泛地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要敢于伤筋动骨,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深排细找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在坚持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发动大家一项一项地制定整改措施;对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坚持未学先改、边学边改,从而使“开门评部”活动取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要建章立制。这次“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时间有限,但活动的成效要无限延伸、不断巩固。这就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把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充实到原有制度中去,进一步完善工作的规范、标准、程序和制度,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当然,建章立制的过程也是一个调查研究、自我约束的过程,一个自我规范、自我提高的过程,是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结晶和升华,务必抓紧抓好抓实。

4、重视四个环节。

一是要摆上位置。要在充分认识开展“开门评部”活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活动,妥善处理好集中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职能工作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既要通过开展“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来推动组织工作、提高组织工作水平,也要通过更好地履行组织部门的职能来体现“开门评部”活动的成效,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

二是要明确职责。县委组织部以及老干部局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开门评部”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全面领导,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和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工作意图,认真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按照一样的标准、相同的步骤的原则,坚持县乡联动,通过县、乡之间互相开展征求意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活动,整体推进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部党支部要围绕“开门评部”,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党内组织生活、抓好理论学习、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配合好这次活动的开展;各科室及其每名组工干部都要按照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要密切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好学习研讨、征求意见、自我剖析、查摆和整改问题等工作,确保“开门评部”活动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强督查。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按照计划做到及时、到位,不留尾巴、不拖后腿。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完成“规定动作”的,要及时加工补课;对能整改的问题要马上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要排出时间表限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科室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督查和指导;各科室负责人要在搞好自我教育的同时,负责本科室工作人员参与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督查和指导,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保质保量地推动活动的开展。

四是要扩大宣传。这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敞开大门,进行开放式的学习教育。所以,要注意扩大宣传。扩大宣传不是为了张扬,而是为了更广泛地听取意见,更广泛地争取社会各方面对这次活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更广泛地接受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监督,以促使我们把“开门评部”活动搞得更好。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各乡镇组织委员、县级机关各部门组织人事干部要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活动,既要帮助做好“开门评部”过程中需要基层完成的有关动作,又要认真学习规定篇目,写好心得体会,并对照要求,查找剖析,自我整改,写好个人总结,报送“开门评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真正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开展“开门评部”的载体作用,在完成全年组织工作任务上取得新的成效

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这次“开门评部”活动为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不断拓展组织工作的新领域,不断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主要是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1、夯实基础,在提高干部知识能力水平上下功夫。要把是否认真学习和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再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新高潮。要通过抽查学习笔记、在《海安日报》刊载体会文章以及对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抽考等方式,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继续抓好青年干部读书活动,通过精选一批高质量的专题讲座,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和优秀论文评选,以及年底安排一次考试活动等途径,不断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化和延伸,努力提高广大年轻干部的学识水平和领导水平。

2、坚持创新,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班子结构优化方面:结合前一阶段县乡机关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和考察情况,对测评和考察情况不好的班子、成员实施诫勉谈话。对部分乡科级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特别是充实年纪轻、能力强、有闯劲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提高班子的整体活力。做好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招考工作,切实提高我县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结构比例。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方面:出台《领导干部任期(聘任)制度》,并在部分事业单位进行试点;制定下发《全委会票决意见》和《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待岗、辞职、降职、免职的意见》等规章,同时对部分县乡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会同审计部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和奖惩考核提供服务;会同县纪委召开一期乡镇主要领导家属恳谈会,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引伸到家庭;同时,继续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活动,结合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以及群众来信来访,对有问题的干部进行一次重点谈话

3、不断探索,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根基上下功夫。组织一次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县“回头看”,进一步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确保通过考核验收。建立“双强”后备人才库,召开“双强工程”经验交流会,培育表彰一批村级经济建设“好路子”,并想方设法扩大其示范辐射作用。在继续抓好“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三个十佳”评比活动,努力把业主、工会主席转变成“党建之友”。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和流动党员管理站,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4、激发活力,在强化党员队伍整体先进性上下功夫。通过在《党建之窗》开办“双学双争”活动专栏等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做法,全面推进“双学双争”活动。抓好星级党员家庭电教点评定工作,对评定的五星级党员家庭电教播放点统一授牌。对“育苗荐才”活动中推荐的成员认真做好培养考察工作,努力壮大农村和非公企业一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另外,进一步深化“夕阳工程”建设,重点督查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贫困老党员结对帮扶情况,将结对帮扶解困工作落到实处。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8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习引向深入,我认为要在消化、深化、细化和转化上下功夫。

首先,要在消化上下功夫。长期以来,我们在学习上犯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太重视搞清一些名词、概念的科学内涵。因此,往往出现没有搞清什么叫管理,却在那里加强管理,没有搞清什么叫时间观念、质量观念、竞争观念,却在那里增强时间观念、质量观念、竞争观念等等,尽管经常强调,但实际工作仍加强、增强不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对新知识的消化。现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新名词、新提法上,而应该对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正确把握,真正搞清楚是什么。例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的理解,就是不能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一起建设,协调发展。又如“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等等。只有把这些新提法、新要求的科学内涵搞清楚了,搞准确了,才能理解不偏向,执行不走样;才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才会不因此而空忙。

其次,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搞清楚这些新理论、新概念、新提法的来龙去脉。如对“三个代表”不仅要搞清它的科学内涵,还要搞清“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地位等等,以加深理解。而且更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深层次的探索、研讨。不仅要搞清“三个代表”第一层次概念的科学内涵,还应搞清第二层次,甚至第三层次概念的内涵与要求。例如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哪些要求?我们怎么去代表它?什么是先进文化?它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怎么去代表它?什么是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怎么去代表它?等等。我们只有这样层层深入,直至深到它可以操作,才能把这些精神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上。如果不作这样的深研,是很难贯彻好“三个代表”的。

第三,要在细化上下功夫。所谓细化,就是要把一些比较原则的概念、论断具体化为自己可以实施的认识。因此,学习研讨一些重大问题、重要论断不能粗枝大叶,而要细化。例如,同志在报告中谈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时,提出了“三个解放出来”,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们在学习理解时,就一定要联系本地和本人的实际。细化到哪些观念、做法、体制是不合时宜的呢?比如竞争,传统的竞争观念就是你死我活,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现在国际上流行提倡的竞争观念叫“双赢”,称之为市场生态,好比农村池塘里分层养鱼,有些鱼在表层吃草,有些鱼在中层吃小鱼小虾小虫,还有些鱼在底层吃微生物、腐殖质,各居其所,相安无事。何必挤在一个层面上大鱼吃小鱼呢?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也应该细细排一排,哪些是错误的教条的理解?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具体表现又有哪些呢?在学习中也应该细排出来,换上正确认识。我们的学习如果不达到这个层面,细化到这个程度,就达不到学习的应有的效果,也就无法真正做到“三个解放”出来。

第四,要在转化上下功夫。就是要把对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质的理解把握,转化为我们的工作实践。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学习研讨中坚持联系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来加深对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而且要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我们的各项工作怎样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比如,当前我们要围绕苏州实现“两个率先”,突出深化改革和推进城市化两个工作抓手,深入地思考和解决好改革和城市化中所面临的新问题,使我们在学习研讨中进一步理清思路,在学习的“转化”中形成推进我市率先发展的强大动力。总之,要把进一步学到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转化为率先垂范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转化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9

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我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三个代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三个代表提出时间范文篇10

早在十六大前一年,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向市委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作为单位汇报时就预言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被写进党章。作为指导思想这一点普遍有这个共识,但作为我们党的性质,并不是很多人有这个认知,当时他们都笑了。甚至我还说,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马列主义到思想又到邓小平理论,如果“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下一个是什么,我可以预言,下一个就是的科学发展观。

我会记住这一预言的时间2005年2月13日,正月初五。从前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但愿这次预言也不会错,因为我认为有如下考虑,或者因为它有如下的重要性、历史性、指导性,不写进下次修改后的新党章都不行: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后,曾本文来自文墨星河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与时俱进是在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提出的,尽管与时俱进,不管它提出的时间是否在科学的发展观(2004年的3月10日)之后。而与时俱进是在2002年11月24日的十六大报告上。但我认为及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正在和已经形成。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建国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当家作主和吃饱肚子,六、七十年代人们渴望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可现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更加优美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