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8:56: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1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境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构筑了又一座雄伟壮丽的里程碑。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达到了新高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在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的沧桑巨变中,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长期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走在时代的前列,要求全党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与潮流,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纷繁复杂的大局势着眼,深刻地研究和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问题,反映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的新认识、新提炼、新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特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突破。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某一特定历史阶段,总有一些特定的形势和任务,总有某些特定的内容会凸显出来,成为急需回答的首要问题被深入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总是在这些重大问题上被突破,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比如列宁在深入分析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基础上,突破了马、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论断,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农村斗争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初步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突破了一系列僵化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些突破都是事关战略全局的关键性课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某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相贯通,能够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的发展。

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觉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与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紧密相联的。比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辉煌之后,为什么会陷入低潮?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丧失政权?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才能使我们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所有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能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野非常开阔,它是在总结古今中外政党更替、社会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纷繁复杂的大局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客观反映了时展的迫切要求,赋予马克思主义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加鲜明的创新精神,使之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

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而“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样的科学理论。党的**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指引方向的光辉旗帜。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要不断创新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有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思想理论旗帜,就必须在这面旗帜上不断增添新的光辉。80多年来,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有科学理论的指引,这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和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巨大胜利的根本保证。科学的理论的生命力,也正是在于能够自觉做到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回答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没、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它坚定地指引着当代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向着光辉灿烂的前程前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上了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个大台阶,提前实现了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美好憧憬,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进入新世纪,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l世纪头20年,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大明确提出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但要建设繁荣的经济,而且还要建设先进的文化,归根到底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把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相信,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就一定能够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对我们党进一步发挥先进性作用提出了更具时代意义的要求,为我们面向21世纪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揭示党的先进性的呢?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经济层面揭示了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政党,如果要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历吏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就必须十分敏锐地洞察和准确地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反映和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和教训。过去一个时期,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简单,作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设想和描绘,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提出了一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示了我们党作为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的良好形象。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就为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扫清了体制障碍,使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作为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的良好形象。十六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更加喜人的局面。今后,我们党要继续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就必须更好地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寻找能够更快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文化层面上揭示了党的先进性

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其中经济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切先进的政党都不能忽视这个规律。文化的种类繁多,那么,先进文化的标准是什么呢?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判断某种文化即社会意识的先进与否,主要看它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凡是阻碍社会发展存在的文化,则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文化;凡是推动社会发展存在的文化,则是先进的或者是进步的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工人阶级政党,理所当然地应当代表先进文化。工人阶级政党本身就是在先进文化的孕育下诞生的。如果没有代表人类文化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那么,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就是不可想象的,即使产生了,是绝对不会发展壮大起来的。当然,工人阶级政党与人类最先进的文化发生的这种天然的联系,不能说明我们党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一关键点上,是一劳永逸的,不需要发展了。恰恰相反,因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待先进文化就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要敢于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以此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党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并使之协调发展的方针,切切实实地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政治层面上揭示了党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党必须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多少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就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这是我们党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体现;在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我们党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党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体现。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同时,我们党也才能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一个政府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党,没有不垮台的。因为我们党执政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党的执政和建设实践,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具体标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全面地揭示了构成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三个基本要素,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三个方面,对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了有机的概括和升华,进一步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为检验党的自身建设和功能建设的成效及领导活动的得失成败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标准。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这个基础夯不实、立不牢,其它两个代表就无从谈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这个关键抓不好,其它两个代表势必失去可靠的保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这个根本目的达不到,其它两个代表就如同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因此,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应该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把握党的先进性。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层面上揭示了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当代共产党员,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为正确把握当代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当代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科学指针和行为准则。

(一)当代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战士作用。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党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表现出来。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当代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提高理论素养。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党员,很难谈得上具有先进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此,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都要采用各种形式抓好自身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使自己成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成为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模范。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一是必须做到“四真”,增强“四性”。坚持“四真”,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四性”,就是要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自觉性、主动性、实效性。二是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三是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是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我们的国家才能稳如泰山,岿然不动,我们的事业才能生机盎然,灿烂辉煌。

(二)当代共产党员一定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在当代中国,由于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动,利益主体及其利益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党代表人民利益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考验,共产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必须始终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当前,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阶层,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利益。我们要在切实维护和优先考虑劳动者阶层利益的基点上,抓住各阶层具有共同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一有利因素,建立合理的利益调控机制,正确处理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坚持维护全局利益与根本利益,同时又照顾和尊重个人利益与局部利益。三是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眼前利益,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当代共产党员要带头处理好这两者的利益关系,要坚信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一定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这必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当代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开拓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出的时代要求。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最根本的就是要具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奋发有为的坚强意志,就是要放眼世界、紧跟时代,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敢闯敢试,知难而进。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快发展,都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代共产党员一定要迎难而上,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一定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思想不断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使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工作中,一定要力戒照抄照搬,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创新中求突破,不断地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3

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对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了进一步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组织部门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组织工作,始终做到谋划组织工作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依据,推进组织工作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动力,检验组织工作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成效为根本标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努力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深刻理解讲话精神,切实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收获转变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良策,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要通过学习讲话精神来加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又要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部的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刻领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特殊意义,再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再鼓建设小康社会新干劲,再创防治非典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二、创新方法,落实措施,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指针不动摇,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努力提高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自觉性。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最首要的是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学习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贯彻。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借鉴“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开展大规模地集中学习、专业培训和深入研讨,通过党校等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和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要坚持和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考学、述学、评学制度,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作为考察和评价干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据。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促使领导干部学在前面,用在前面,成为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我们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抓主线,抓本质,抓重点,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注重把那些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今年上半年,我们抓住部门班子换届和乡镇班子调整的有利时机,注重选拔了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县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我们要继续拓宽视野,进一步做好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配工作,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充实县管后备队伍,保持后备干部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为优化班子结构提供充足的后备人选。

我们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下决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熟悉实情,拿出实招;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不懈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不断上台阶,出成绩,开创新局面。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贯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基础。我们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发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优良学风,督促每个党员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方式。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辅导讲座与专题讨论相结合。我们要组织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质性;要组织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在学习贯彻过程中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今年上半年,我们以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用改革的精神选拔造就能人“村官”,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年龄高,文化低,后继乏人的问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大为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下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以执政为民为核心的工作制度,完善管理和考核办法,探索发展经济奔小康的新路子。要认真研究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充分发挥好机关党组织的“协助、监督”职能,积极推进机关作风转变。要切实抓好社区、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以党员志愿者队伍为骨干的服务网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4

重视国家指导思想的规定和发展,是我国宪法的一个显著特色和优势。第一部临时宪法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成文宪法,鉴于当时条件,虽然仅只载入了“新民主主义”,但实际上已经内在地规定了新的国家指导思想。这是因为,如同志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是以“共产主义的宇宙观”亦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根本指导的,同旧民主主义有着原则区别。后来历次制宪和修宪,都明确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规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实现了新时期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次修宪,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继邓小平理论入宪后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充分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发展的必然。自《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出现多样化趋势。面对国内外新形势,能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两大课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应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提出的新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表明它既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最新总结,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把它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必将有力地保证其贯彻实施。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都处在关键时期,保持党的政策理论的连续性、稳定性极为重要。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最根本的就是依宪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摸索规律,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5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党的**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不仅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范畴中的科学理论,而且将其与其他经典理论并列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逻辑序列和递进关系。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递进关系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理论渊源上,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二是在理论基点上,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三是在理论品质上,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四是在理论主题上,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五是在理论目标上,都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勾画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的基本框架,深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第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与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着重强调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主体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和前提。第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状态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明确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须保持的状态。第三,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在我国现阶段,牢牢把握“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就牢牢把握住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指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6

我们党历来强调和提倡求真务实。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是知与行、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体现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必须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里的“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实事”和“实践”,重点讲的都是一个“实”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务”的是实事、实际、实践;这里的“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点讲的是一个“真”字,表明我们共产党人“求”的是真理。因此,“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固有特征和核心内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既抓住了当前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又将这种全局性的工作要求和思想指导置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之上。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历史。我们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赋予求真务实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然而,在坚持求真务实方面,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很好地坚持求真务实,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违背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格格不入,如不坚决克服和纠正,势必严重削弱党的影响力和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事实表明,能不能坚持求真务实,对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求真务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要求。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根本依据和根本要求。

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求真务实。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真正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履行执政为民的使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实现执政为民的目标,以求真务实的成果不断检验执政为民的绩效。

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增强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争创一流,带领人民群众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增强创新意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时代的本质、主流和基本趋势,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并与变化了的客观事物和变化着的社会一起前进。当前,重要的是要尊重、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这些年来,为推进事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提出的好政策、好思路、好措施不少,但一些地区、部门、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目标。追根寻源,重要原因还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没有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有没有责任意识、敢不敢负责任、能不能负责任,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和对事业负责的责任心,真正做到勇于负责、敢于负责、能够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领导干部是关键。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和带动作用。

要有求真务实之“心”,坚定信念,夯实基础。要不要求真务实,是不是求真务实,根本上是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动机联系在一起的。在行动上做到求真务实,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坚持“一个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倡导和发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要有求真务实之“勇”,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求真务实,关键在于一个“真”字和一个“实”字。它要求我们讲真话、用真心、求真理,办实事、重实际、务实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不能求真务实,往往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和水平不高,而是因为考虑个人利益得失而不敢、不愿求真务实。只有时时事事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才能够做到讲真话、办实事。如果一事当前只想到自己的名利、地位、家庭,那么就会对求真务实知而不行、能而不为。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都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跟风跑”那一套,都要努力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要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说真话、报真情、较真劲,善于出实招、鼓实劲、干实事。

要有求真务实之“诚”,老实做人,诚信做事。强调求真务实之“诚”,就是要真心实意地把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到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就是要老实做人,诚信办事。老实做人,就是为人处世要坚持原则,言行一致,廉洁自律,坦荡磊落。诚信做事,是老实做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体现。老实做人、诚信做事,就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行为规范和狠抓落实的精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力戒浮躁,努力把事情办实办好。老实做人、诚信做事,还要求我们决策要科学,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做事要到位,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承诺要有度,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当前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经济社会生活的难点、实际工作的薄弱点作为踏实做事的重点,认认真真地落实好。要多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之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求真务实的实效来体现做人的品性与境界、做事的认真与执着。

要有求真务实之“规”,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创新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实践取得的一个重要认识。我们的体会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致力于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评价监督“三个机制”,致力于完善发展“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一抓手”: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的工作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学习、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民主集中制、民主决策以及公开办事等各项制度。形成科学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执行不力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7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加强学习、武装头脑上下功夫、求实效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把学习作为前提,作为贯彻落实的基础,采取多种形式,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引向深入。一是以抓好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为重点,在健全机制、持之以恒上下功夫。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导干部是关键。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的必要保证。我们从完善和落实各项学习制度入手,着力形成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市委中心组每季集中三天、县级党委中心双月两日或每月一日的集中学习制度,市、县两级党委中心组“学、研、写、讲、用”制度,县级中心组集中学习报告制度,干部理论考试制度和督导检查等制度。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各级党委中心组采取个人自学与听取辅导报告相结合、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与共同交流研讨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研究工作相结合等形式开展经常性学习,做到了年初早谋划、自学有计划、专题有规划和突出重点学、结合实际学、针对问题学。各级领导干部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坚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做深入学、持久学的表率,有力地推动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二是以组织开展多种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上下功夫。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各个社会单位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是党组织肌体的基本细胞,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只有激活细胞,保持细胞活力,才能保持党的整个肌体健康;只有夯实基础,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固若磐石,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只有根深叶茂,理论之树才能常青。为此,我们把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作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专题征文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中宣讲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系列宣讲活动,市、县两级组织了241个宣讲团到基层巡回宣讲,有10万多人次直接听取了宣讲辅导。邀请了《求是》杂志社总编辑王天玺、理论局副局长张国祚等社科理论界专家来唐做专题辅导报告。组织了全市干部党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冬训和夏训学习教育活动,全市有45万多名党员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参训率达到95%以上。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连续六年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主题大讨论活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意识、抢抓机遇的意识和竞争创新的意识。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得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三是以加强社会宣传为手段,在大力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上下功夫。理论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实践,归宿在群众。我们着眼于进一步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宣传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努力使科学的理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在各级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仅市直新闻单位就刊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关稿件5800多篇。组织了全市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和答题活动,全市累计发放答卷45.5万张,全市党员参赛率达到90%以上,获得了颁发的答题活动优秀组织奖。编印了《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四基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简明读本》,组织开展“四基本”知识竞赛,40万人参加答题。精心打造“理论进电视”的品牌栏目,进一步提高了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全市上下形成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浓厚氛围。

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把握导向、服务大局上下功夫、求实效

新闻舆论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战线位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改进新闻宣传,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实现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体现“三贴近”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千方百计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集中力量开展重大主题新闻宣传战役。加快唐山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舆论的引导和支持。我们紧紧围绕“狠抓第一要务,推动协调发展,朝着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标加速前进”这一主题,组织“县(市)区领导谈加快发展”集中宣传活动,在《唐山劳动日报》开辟专栏刊发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谈体会、谈思路、谋发展的署名文章。组织市直主要新闻单位开设了“创建文明生态村镇、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专栏,利用通讯、消息、言论、访谈、专题等多种形式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我市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组织开展了“一号文件在农村”、“来自宣讲一线的报道”等集中宣传,及时推广全市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好做法、好经验,集中报道各地农村出现的新面貌、新气象和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二是拓宽渠道广泛开展对外宣传。适应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新形势,切实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高我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是全市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着眼于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对外宣传渠道和空间。积极利用重大经贸、外事活动和围绕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广泛开展对外宣传。积极联系、协调中央、省新闻媒体对我市创建文明生态村、诚信唐山、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宣讲和“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等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大外宣品制作与投放力度,充分利用唐山外宣网页这一宣传平台,加大网上对外宣传力度,在树立唐山良好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引导水平。确保导向正确和提高引导水平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个关键点。确保导向正确是前提,是根本,提高引导水平是条件,是保障。面对新闻宣传新的形势,我们明确了围绕中心精心策划、针对重点主动出击、谨慎冷静应对难点、积极稳妥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下发了《唐山市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建立新闻舆情信息反馈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各单位及时反馈、积极应对、妥善处理的工作机制。着眼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主动地开展舆论监督和对外新闻事件的疏导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有效抑制和消除负面报道的影响,舆论环境总体上保持了积极、平稳的态势。

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民素质上下功夫、求实效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干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改群众之所怨。为此,我们进一步拓宽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域和内容,努力在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上做文章,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民素质上下功夫。一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生态村镇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生动实践。我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立足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扎实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首批推进的610个试点村已取得初步成效,第二批600个重点村的创建活动正在深入展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了以六大工程、41项创建任务、141项创建指标为内容的《唐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方案》,并将各项创建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与此同时,创建文明小城镇和创建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诚信唐山”活动深入开展,以“共铸诚信”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诚信教育,精心打造“诚信唐山”品牌,优化了发展环境。我市获得首批“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称号。二是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我们坚持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运用教育、实践、示范、监督于一体的创建手段,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把抗震精神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一条主线,用自己城市的精神教育自己的市民。持续不断地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街道开设了1000多所市民文明学校,对市民进行文明知识培训和轮训。通过开设道德课堂,举办道德讲座,开展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注重以道德实践倡导和引领社会新风,从而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唐山人”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项创建活动中,我们都注意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如在学雷锋活动中,我们连续15年抓了“月评十佳”,每月从数百件突出事迹中评选出10件,向全市公布,并通过新闻媒体大力表彰,形成“奉献者光荣”的浓厚氛围。唐山“月评学雷锋十佳”的经验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并应邀在瑞士召开的世界道德重建组织年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受到国际舆论好评。同时注重强化道德监督,加大对违反社会公德“十不”规范等各种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力度,各级新闻媒体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有损城市文明形象的各类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形成了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繁荣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上下功夫、求实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8

一、坚持把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

学教活动开始之初,一些干部对学教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信心不足,担心走了过场。针对这些思想上的糊涂认识,我们把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学教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始终注重把学习提高贯穿于三个阶段的每一环节,统一了思想,为学教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4月1日,运城市动员大会之后,4月3日,我们即召开了全市学教活动动员大会,学习了有关文件,下发了实施方案。4月8日,我们又召开了学习培训动员会议,将全市75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集中到市舜都会堂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严格考勤制度,参训率达95%以上。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抽调1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理论辅导队伍,到运城市委党校进行专门培训,写出高质量的辅导讲稿,并请运城市委党校两名专家教授讲课。在辅导教材方面,购回《农村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件汇编》、《邓小平理论通俗读本》等四本教材,从中央党校购回《“三个代表”专题讲座》电教片进行电化辅导,深受干部欢迎。在专题辅导方面,我们着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为主分设了十个专题。在时间安排上,对市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乡镇书记、人大主席集中培训10天,市直和乡镇集体学习8天,讨论交流1天。应参加学习的副科级以上干部750人,参会率达96%。对外出开会、因病请假等原因未参加学习培训的,随后都对其进行了补课,要求学完必读篇目,记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并通过召开心得交流会、演讲会、进行闭卷考试等方式,做到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整个学教活动的每一阶段,我们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精心准备动员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发动;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对学教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和影响。通过不断的思想发动,使大家逐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了对开展学教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消除了思想疑虑,增强了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广大群众也很受鼓舞,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学教活动。

二.坚持把发动群众、征求意见贯穿始终。

学教活动一开始,市委就广泛征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意见。市委书记潘和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谢万程分别带队,利用一周时间,对我市农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先后深入到栲栳、卿头、开张、韩阳等4个乡镇、26个村庄以及电业、公安、文化、教育、土地、水利等6个市直单位,召开各个座谈会17次,发放调研问卷300余份、调研问答400份,先后与800余名市直干部职工、乡村干部群众座谈。

在学教活动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努力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每个阶段都召开了较大范围的动员会,并充分运用了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在第一阶段,108个市直部门和10个乡镇街道共发放单位征求意见表32505份,收回32427份,回收率达99%,征求意见和建议3950条;发放个人征求意见表48796份,收回47837份,回收率达98%,征求意见和建议2969条。从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情况看,讲成绩比较客观,摆问题比较具体,提建议比较中肯。在第二阶段,我们坚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揭摆问题,在广泛听取第一阶段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的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借鉴“三讲”经验,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的办法,上下结合,进一步查找突出问题。采取集体反馈的方式,把学习阶段收集的意见、建议,如实反馈给各班子成员,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各学教单位逐一进行检查,着重揭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危害,并从世界观高度作了深刻剖析,同时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初步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班子剖析材料,并按规定范围,征求群众意见,进行再讨论、再修改,经市委督查组把关后,最后定稿。进入第三阶段,我们又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参与整改工作。整改方案从出台到实施都注意听取群众意见;整改过程中,又根据新的情况和群众意见,及时对方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补充,使其更加完善;整改情况,及时向群众作了通报,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整改的效果。群众反映,象这样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做法,是对“三讲”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三、坚持把边学边改贯穿始终。

在整个学教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边学边改贯穿于全过程,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上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上做起,从眼下能解决的问题上起步,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破,立说立行,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干部思想和作风上的变化。市学教办专门印发了《解决问题登记卡》,要求各班子和领导成员都必须将边整边改问题登记上卡,上交市学教办。全市各乡镇、街道普遍从改进领导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入手,紧紧围绕减轻农民负担、产业结构调整、干部作风等问题,通过入村、入户、入棚、入田、入企,想民事、连民心、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保民安,积极为农民办实事。如蒲州镇开展了“进百户,访千人”活动,听民意,搞调研;城北街道深入贫困户,送资金,送技术;特别是六月下旬,我市五个乡镇部分村组遭遇冰雹袭击后,受灾乡镇的领导班子积极深入灾区,查灾情,调农资,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市直各系统都能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找准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如公检法等执法执纪部门,重点解决实际工作中“冷、横、硬”和“吃、拿、要”的问题;农林水等涉农部门,重点解决服务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与农民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教育、文卫等公益事业部门,重点提高干部思想业务素质,强化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工青妇等党群部门,重点是倡导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淡泊名利思想,增强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金融、邮电、电力等条管单位,重点解决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各学教单位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精心制定了整改方案,提出了近期、中期、长期整改任务和措施,并付诸于实施。实践证明,在学教活动中,注重解决突出问题,不仅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学教活动的实效,增添了搞好学教活动的信心,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又反过来推进了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坚持把严程序、严格标准贯彻始终。

为确保学教活动的质量,我们不折不扣地按“三个阶段,九个环节”来进行工作,严格程序、把握政策,严把转段关、环节关和实效关。由各学教单位“第一责任人”把好第一关,督查组长把好第二关,市委学教组最后把关。力求把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作都做实、做细、做深,保证整个学教活动的高质量。对学教活动的每一阶段,我们都分别制定了日程安排,对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细化和量化。市学教办和督查组对学教单位每一阶段的工作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严格把关。如果发现工作不符合规定和要求,必须补课,否则不得转入下一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转段报告,履行审批手续,不经审批不能转段。市委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都召开了总结大会,同时动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我们对因故未参加集中培训的和参加培训中途缺课的十多名副科级干部进行了补课;在第二阶段,我们对没有按要求标准剖析不深刻的118个单位的班子和党政一把手剖析材料全部打回去重写。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都要求所有学教单位进行总结和回头看,查找不足,及时补课,确保了学教活动严肃认真地进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9

最近通过学习七一讲话,对于“三个代表思想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党建理论的”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汇报如下。

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与、邓小平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论述一脉相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党就致力于回答和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领导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三座大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领导人民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中国人民谋福利。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个基本问题,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今后党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党要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九十年代以来,把一个什么样的党带入二十一世纪,怎样领导人民在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吸取新鲜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的思想观点,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同志提出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现阶段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他要求全党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深入思考党的建设问题,探索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新办法,确保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可以说,“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是为适应党的建设这种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所提出的一个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对我们党近八十年基本经验和、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总结与提炼。“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为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就新在它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一种新概括。诚然,“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其中每一项具体内容而言,都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和邓小平对每一个代表都分别作过具体的精辟论述。现在,同志根据时展的新要求、新特征,创造性地将“三个代表”科学、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深刻的新概念,并将它确定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这就构成了党的理论建设的一个新成果。有了这个根本,在二十一世纪的征途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我们的党都能够站稳脚跟,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三个代表”理论意义的根本所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文篇10

一、充分认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推动这项工作,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迄今为止,做了四件事:一是6月8日,中央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二是6月15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对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做出了全面部署;三是7月1日至3日,中央同意山和中央党校等8个部门联合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同志于7月1日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四是7月15日,中央成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于7月23日分赴各地宣讲,推动各地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一切都是贯彻十六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自从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我们已经反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十六大还要做出兴起学习新高潮的部署?

第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要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来提高大家认识,统一大家思想,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的行动指南。在党的历史上,每一次指导思想的确立,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有的是先经过学习、争论,统一思想,再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如思想;有的是在确立过程中,通过全党学习,理论武装,来提高认识,最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如邓小平理论。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经过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多年实践逐步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这个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2000年以来,通过逐步深入学习领会,我们大家逐渐认识到这个重要思想,对于2l世纪中国的发展,对于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现在需要进一步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第二,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在未来的20年里,国际关系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复杂矛盾和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新矛盾也很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以下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第三,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在十六大报告中,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要求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厦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同志曾经说过:党的十六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一个历史性贡献。

那么,十六大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历史性决策呢?用一句话来回答,这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展开地说,这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特征、形成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实践基础等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特征所决定的。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个定义性的论断。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里讲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鲜明地指出了这一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同志在这次“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个理论特征。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是属于马克思主义体系之内的思想,所以它能够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有自己独特理论贡献的思想,所以它才有必要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这两个理论特征体现在哪里呢?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作了回答和分析。这就是,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在坚持和阐发党的纲领方面,在坚持和实现党的政治立场方面,在坚持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展现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

第二,这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实践基础所决定的。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这样鲜明的理论特征,而且要进一步认识到这一鲜明的理论特征是由这一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实践基础所决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所谓“历史方位”,一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时的世情即时代背景,这一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时的国情也即实践基础,这一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利,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时的党情,这一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十六大报告的时候都已经领会了。这里,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特别是直接来源,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征及其历史地位,都是由这一阶段实践的特点带来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这十多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长过程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阶段。

一方面,我们看到,相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十多年的历史,最近这十多年有四个“没有变”:一是所处的时代没有变,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二是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是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四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也没有变,我们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四个“没有变”,决定了我们这十多年党和人民的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十多年在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这些新要求,有新贡献。仅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之初面临的局面来讲,就异常复杂。当时,从国际形势来看,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终结,加上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从国内形势来看,邓小平在政治交代中已经深刻地提出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同时,认真地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要克服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失误;二是要克服在党内迅速蔓延的腐败问题,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内外形势已经不同于这以前的形势。面对新形势及其提出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正确应对;继往开来,开拓前进。从思想理论上来说,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的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而不是摇摇摆摆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二是要创造性地回答好“建设刊—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从根本上研究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令人高兴的是,党中央不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科学地研究和思考了这些问题,而且对我们的实践和理论思考作了深刻的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这一重要思想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

也就是说,在以用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正确领导下,党和人民在这十多年中,以创造性的实践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以这样新的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新的思想理论,必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确立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根本道理即在于此。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自于我们自己最近这十多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实践,凝结了包括你和我在内的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心血、经验和智慧。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它看作领导布置的任务,学习仅仅是为了完成领导的部署;另一种是把它看作自己的事情,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的是我们自己做过的事及其经验体会,学习这一重要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取后一种态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苦奋斗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这十多年历史并非遥远的过去,而是我们刚刚亲历过的。许多事情,历历在目,不需查考文献档案,就可以回忆起来。

请想一想:这十多年间,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在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做了多少工作?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贸易制裁,治理通货膨胀并成功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并有效地解决经济紧缩等困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始西部大开发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艰辛努力所结出的果实,使我国呈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观。

另一方面,也请想一想:这十多年间,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考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内外政治风波,1991年华东大水和1998年洪涝灾害,亚洲金融风波,台湾分裂势力和“”的猖獗活动,我驻南使馆被炸和中美撞机事件,这些来自政治的和经济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国内的和国际的挑战和考验从来没有间断过。再请想一想:这十多年间我们在思想理论上也经历了多少次困惑、讨论和解放?“社会主义红旗能打多久”的诘问,“一个中心”还是“两个中心”的交锋,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精神文明建设是“爬坡”还是“滑坡”的讨论,股份制姓“公”还是姓“私”的辩论,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能不能加入共产党的困惑,这些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基本问题的大讨论也从来没有平息过。这就应了一句老话:事非经过不知难。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这不寻常的十多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不仅经受住了挑战和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理论求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从丰富的经验中提炼、概括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我们理所当然要十分珍惜这份凝结着我们大家心血、经验和智慧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地坚定地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我们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三,这还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要认识十六大的历史性决策,必须解开一个思想扣子,即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为仅仅是三句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

一是要认识到“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第一个“代表”是第二、第三个“代表”的基础,又不能离开后两个“代表”;第二个“代表”与第一、第三个“代表”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第二个“代表”最终都必须落脚到在第三个“代表”上,第三个“代表”也必须体现在前两个“代表”上。也就是说,不能割裂这“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片面地突出某一个“代表”。

二是要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比铰系统地概括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代表”这句话的集中概括,是怎么展开为一个包含有如此丰富内容的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呢?这主要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具有鲜明实践性的理论。它不仅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也不仅论证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而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怎么坚持并做到“三个代表”这一重大问题。同志在指导十六大报告起草的时候,就起这样强调的。也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阐述了“是什么”、“为什么”,而且重点讲了“怎么做”。比如,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实践性的特点,同志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比如,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性的特点,同志科学地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提出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民族精神;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深化各方面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又比如,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性特点,同志科学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等。这些内容的展开和贯通,构成的就是一个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丰富内容的,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已经对此作了充分论述。把握这些内容,要着重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都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些方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党中央是如何铭记邓小平的政治交代,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失误问题的;一个是党中央如何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突发事件,经受新的挑战和考验的。从这两个切入点开展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新贡献是多方面的。比如,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关于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等等。这里,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看一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的。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邓小平在交班时,曾经尖锐地指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有失误,这就是“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要求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纠正这些失误,取信于民。党中央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政治文明的问题。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彼此必须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必须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进程。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一条既有较速度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党治国的13年里,先后因和亚洲金融风波等突发事件,引发过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如何对待市场经济的争论,碰到过如何处理通货膨胀和经济紧缩等难题。但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正确应对、驾御复杂局面,形成了关于发展和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比如同志根据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精神,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比如同志研究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重大关系后,指出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又比如同志还提出中国要在2l世纪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政治风波的教训告诉我们,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了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复杂关系,党中央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强调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一思想反映了我国过去13年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国在21世纪继续稳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方针。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依然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加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行列中来。同志通过大量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现阶段我国阶级阶层结构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他强调,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邓小平在交班的时候,以非常鲜明的语言强调“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全党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的观念。党中央强调,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另一方面必须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保证。

四、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21世纪来临之际,同志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这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一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针。我们一定要自觉地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的辉煌。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全面”上下功夫。我们党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繁重的任务。在经济上,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文化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在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我们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途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务实”上下功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尤其需要我们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我们既要防止盲目地乱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信心不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但也要有严格的科学精神,励精图治。总之,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两个务必”上下功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清醒地看到实现这一目标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因此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只要我们毫不松懈地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五、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志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际上,它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刘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因此,同志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我们强调,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向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所以,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脉相承的特征,也要全面把握它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隋况,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回答,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比如,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14个重大课题,就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去研究和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以实践为唯一标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就能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六、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十六大在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同时,指出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同志曾经说过,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因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紧跟时展的进步潮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坚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

应该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历来认为共产党是—个具有先进性的政党。特别是列宁,他强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而且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通过正确的行动纲领和政治策略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他还指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就会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比如,他说,英国工党虽然是一个工人政党,但他们不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奴仆。因此,坚持党的先进性,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性质,二要坚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并制定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或政治策略,三要发展愿意为党的纲领而积极工作的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

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科学思想,而且从今天的实际出发,尤其从执政党建设和今天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动情况出发,在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新思想。

第一,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关于党的性质问题,我们历来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志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观点,现在已经作为党的性质的科学表述写进了党章。这里引人注目地提出的“两个先锋队”。怎么理解这个问题?一方面,这个论断科学地反映了我们党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上形成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党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出现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潮流,与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进步潮流,在中华大地相交汇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了“两个先锋队”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这个论断又正确地反映了执政党的特点和时代要求。作为一个执政党,做计划,办事晴,想问题,都必须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工人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更应该承担起“两个先锋队”的责任。因此,“两个先锋队”的论断,体现了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反映了历史和的代的要求。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同志讲的“两个先锋队”,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即中国共产党必须是先锋队。无论是讲阶级性,还是讲群众性,两者最终都必须统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强调的“先锋队”上。在“先锋队”问题上,我们只有—个标准。包括从各个阶级阶层的优秀分子中吸收共产党员,坚持的是同一个“先锋队”的标准。

第二,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我们已经知道,工人政党是不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行动的指导,是区别这个政党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不是具有先进性的主要标志。但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教条式地、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一个生气勃勃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就会变为“死的马克思主义”,就会使一个具有先进性的党变为落后于时代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就是我们这个82岁的党至今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奥秘之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第三,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同志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据党的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来判断党的性质和先进性,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还要根据党的纲领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判断党的性质和先进性,这是一种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根据这三个“是不是”,根据我们党在长期革命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同志强调,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论者。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但是同时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决不能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我们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是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今天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我们的任务是要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关于党的纲领的这些重要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了这样的纲领,就坚持了党的先进性。

第四,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它以独立的政治力量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伴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能不能加入共产党,—个时期里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系列重大问题。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做出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论断,并且提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可以有条件地成为共产党的一员。根据这样的判断,同志提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最广泛地团结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主义各阶层人们,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今天我们讲党的先进性,讲的就是具有巩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先进性。

第五,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志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这就是说,我们党所讲的先进性,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经济文化的发展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制度和机制上,又体现在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的思想行为上。因此,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广大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共户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要牢记“两个务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综上所述,既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那么,进入21世纪后,我们就要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不断增强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七、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十六大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里所说的“关键”、“核心”、“本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讲“与时俱进”,讲“党的先进性”,最终都必须体现在“执政为民”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题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脚点。他特别强调:“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的标志。”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

第一,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我们党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世界观的党。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正如同志所指出的:“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就是全国各族人民。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

第二,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提出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研究任务。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就要研究执政党的特点和任务、执政方式和能力,以及执政基础等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和解决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在本质上就是执政的共产党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使党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完全可以这样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一种新的觉悟。经过,我们应该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个政党、—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赢得了人民,赢得了人心,就掌握了最大权力,这是执政党必须牢记的深刻道理。

第三,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了我们党历来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坚持工人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基本要求,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政治原则,并且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我们党80多年的—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进一步把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运用到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今天,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才能树立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权力的诱惑,我们党内有些同志丧失了党性,出现了腐败现象,搞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尽管这种情况在党内是少数,但对党的形象损害很大。联系到党的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更替后,“”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的政治家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既不是打天下的老一辈的革命家,也不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艰苦创业的老干部,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政治权力,要保证旗帜不倒,关键是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个时候,我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在新的执政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解决共产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问题。

为了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更好地坚持和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志提出了三个“落实”的要求。这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前一段时期,我国大多数省区市发生了非典疫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紧急动员起来,同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央及时提出了一手抓防治工作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齐心协力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双胜利的方针。经过不懈努力,现在非典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深刻展示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再一次证明,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今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我们就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八、认真学习贯彻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我们要以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要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动,同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同时抓好全党全国人民的学习,抓好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干部群众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下功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精神动力。正是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我们党才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正是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定信仰,我们党才领导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真理、是科学。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强大精神支柱,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倍加珍惜,作为科学的真理认真学习运用,作为根本指导方针长期加以坚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理论上下功夫。科学的信仰来自于深入的学习。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十六大报告和党章,学习《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等重要著作。要在研读原著的基础上,认真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马列著作、著作和邓小平著作结合起来,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中央重要文献结合起来,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现实的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领会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要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的一系列新阐述、新思想。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