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职政治课程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7 11:42:55

网络环境下中职政治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实用性,也就是所谓的“职业性”,学校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中职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课程教学,其与网络教学模式相融合,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结合教学实践,对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政治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技术;政治教学;中职教育;优势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政治课程尤为重要。但政治课程理论内容较多,因此导致教师在政治课上的讲解枯燥乏味,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此外,互联网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为中职政治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在中职政治课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同时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这一优势,让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公共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能继续获取到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

一、网络技术的优势

网络拓宽了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让我们能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地位,其可以最大程度地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简化了教师的备课流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能将内容写在备课本上面,而现在能通过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在电脑上面规划自己的教学计划。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到所学的内容。多媒体这种新型的教学设备,在展示照片、视频时也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而不是像传统政治教学一样枯燥乏味;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互联网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传到微信、QQ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后也能继续学习,充分掌握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课后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二、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政治课教学策略与应用

1.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从整体来看,多数学校已经将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了课堂,但部分中职院校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未达到相关标准。在将互联网技术与中职院校政治课程相结合时,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网络平台,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政治课程的讲解。比如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教学的重点用纸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课堂的重点知识有着大概了解,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细节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能吸收、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也可以采取网络的形式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练习。通过构建网络平台,能让学生和教师联系得更加密切,并且教师能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传送到公共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从教师所提供的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2.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政治课程内容体系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对将要学习的政治内容提前了解,为教师正式上课做好铺垫。在正式上政治课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学生展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充分地了解所学的政治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出清晰的学习思路,构建完善的学习框架。

3.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政治课件

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会觉得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从而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中职政治课程中,能够大幅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当学生在强制压迫下进行学习时,往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停止对真理的探索。在中职政治课堂中,通过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可将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如,在给学生讲解“事物的发展实质”时,笔者会提前找好不同发展时期的汽车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从而对事物的发展了解更加充分。

4.建立个性化的网络培养方案

中职阶段,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学习能力不同,导致学生的政治素养存在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网络技术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向。如在课程设计时,采取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以对自己的短板科目进行提升;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方向,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中职政治课是中职课程教育体系中最紧跟时代步伐的课程,其教育质量跟中职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能力紧密相关,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中职院系的政治课程教育。而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中职政治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磊.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36.

作者:李凤英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