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3-22 11:08:29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而在读读写写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崔峦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教学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而在读读写写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一、基本框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句段,深入感悟学后综训,尝试运用升华情感,文意兼得。

二、操作程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预习,让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低、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1.课前预习。一般要求是:(1)借助汉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和课文;(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3)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查阅与课文人物或内容、事件有关的资料)其中第(3)(4)条属于中高年级课前应该完成的要求,低年级不做要求。

2.交流预习,质疑问难。(1)交流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预习”中的其他要求。(2)交流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情况。(3)让学生依据预习情况质疑问难。对学生的质疑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解答,重点问题应在后面的环节解决。这一环节,教师不但能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精读语句,深入感悟

“深入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必须抓住关键词汇、重点句子和段落深入思考,体会文章要义,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1.抓住文眼,披文入情。文眼即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到“牵一词(句)而动全文作用”的词句。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抓住“文眼”,激起疑问,披文入情。如教学《搭石》一文,可以抓住“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把手,细读“人们摆放搭石、调整搭石、紧走搭石、礼让敬老”等一幕幕淳朴的乡间情景,领悟到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美”从语言文字的土壤中慢慢地生长起来。

2.品读词句,深入理解。(1)舍词激趣。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丢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照,关注这些词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情动辞发,在会话中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妙。(2)比较揣摩。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以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的准确性,挖掘其蕴含意义。如《荷花》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些大圆盘之中冒出来。”可引导学生探讨“冒”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哪个词用在这儿最传神。(3)想象填补。教师要篇中寻机,关注文章的跳脱处、关注内容的省略处、关注人物描写的隐匿处……寻找语言的生长点,以实现读写互促。如《触摸春天》一文,精读“每当盲女孩安静在花丛中流连”这句话时,可引导学生想象:盲女孩会听到……闻到……摸到……想到……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一位热爱生活的盲女孩形象立刻出现在我们眼前。

3.品析赏读,揣摩写法。品析赏读是一种提高性阅读,这一环节可以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从修辞炼句、结构布局、表现方法等方面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提高鉴赏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可根据作者的精辟观点,联系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思想境界。

(三)学后综训,尝试运用

1.仿文摹写。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仿句、仿段、仿篇等形式训练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2.拓展练笔。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可以适时拓展练笔。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如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3.续写练笔。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一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的课文继续续写下去。如学习了课文《狼和小羊》后,可以引导学生续写《当狼扑向小羊》;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可以续写《乌鸦受骗后》;学习了《半截蜡烛》,可让学生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统一。

4.推荐阅读。这一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学习了《负荆请罪》一文,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学习了课文《海伦•凯勒》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四)升华情感,文意兼得

“用心于无墨处”,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处,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学生会兴趣浓厚,在练习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让理解更透彻、更深入。如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采用支架的形式做一次扩写训练。如“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像_____________”,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说、大胆写,发展自己的语言。这样把“写”安排在阅读教学之后,不仅检验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将学生读文后积蓄在内心的情感得以渲泄与释放,从而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圆满实现了“文意兼得”的目标。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形成一种能力,单凭一次两次的练习是不够的,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最终转化为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训练时机,激活儿童的情感记忆,将读写结合效果最优化。

作者:绳永青 单位:河北省易县大龙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