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论文6篇

时间:2022-02-14 03:07:07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论文6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创新与实践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为了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创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现状,提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具体思路,为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生物课学

在组织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创新,帮助生物课程任课教师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建立和完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现状

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相比,生物课程一方面属于不断发展的学科,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另一方面该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开设生物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成生物学家,或者为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帮助中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使其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但是,在组织开展生物课教学活动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与数学、语文等主科课程相比,无论是课时,还是重要师资,生物课程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一些学校的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导致无论是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普遍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具体思路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同时进行实践。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教学目标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同时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特征。相对于满堂灌式、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这本身就是由生物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这是因为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更新速度快,需要不断完善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这门课。对于初中生物课这门课程来说,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空间、评教学价等方面。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讲授绿色植物这部分内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将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绿色植物之间的差异性,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讲授初中生物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有个全面的感受,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层式教学,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个体之间的公平性,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知识背景、智商、情感等因素,而是采用统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潜力情况等。这些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分层式教学是最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尽力的情况下,一般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因为,分层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教学上照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发展,同时根据学生自有知识体系、能力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分组,确保同一组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最小化,然后对同一组内的学生采用统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化最大的尊重,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三)提高教师素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这一行业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示范性,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初中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第一责任人,其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实践证明,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甚至一些动作,在多年之后,学生们依然能够清晰的记得,甚至老师可以影响学生后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所以,创新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从自身行为做起,通过调整改变传统的课堂主导者的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将课堂主导地位真正地归还给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做一个深受学生爱戴、敬仰的教师。另外,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学生相处的方法,利用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影响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尤其在开展生物课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需要秉持一种科学的探究态度,给学生未来发展灌输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乐观,并且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创新、改革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固定式的教学模式,树立一个动态的教学思路,在组织开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时,只要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推广。所以,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不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尽己所能深入探究探索生物课程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创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刘斌 单位:大连长海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杜迎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6,(12).

[2]张围围.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3]汤芬女.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12).

[4]郭荣辉.利用交互式白板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6).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生物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兴趣,增强创新动力

1.1联系日常实际:初中生物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中应把教材和实际相结合。《人体的营养》这一章中与身高体重、卫生安全等联系起来,提出如增高药品对人体增高有无效果?癌症为何难根治、国内外在癌症防治上有何进展?转基因食品如何形成、对人类发展是否安全?甲H1N1流感爆发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该如何应对等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甚至一直为之所困扰、很想去弄清并解决的课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到处是生物,生物学上许多课题的探索,需要人类不断创新理念和技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

1.2巧用有关资料:初中生对事物好奇,求知欲旺盛,恰当利用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故事、趣闻、成语、诗句等,诱发学生的求知和求新的欲望。如:达尔文、法布尔、李时珍、袁隆平等相关科学家在生物领域探究中如何创新的经历;将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用至火箭升空,受萤火虫启发而制造人工冷光如日光灯等;“人怕寒心,树怕扒皮”突出树皮的作用;“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反应生物的趋光性,成语“移花接木”(以其原意引出植物嫁接技术)等。上述均满含创新因素,不但引起学生兴趣,更激起其创新欲望。

1.3借助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易于吸引学生。如借助计算机展示“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一种世代小体型的小白鼠,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然后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用注射器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中;再将导入了大鼠生长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分别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和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鼠比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二至三倍。转基因问题本来饱含创新元素,而用计算机展示这种直观形象、摆脱时空束缚的新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

2训练思维,提升创新内功

2.1激励提问质疑:批判性思维是指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提问、质疑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外在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例如,在学习有关生态平衡的原理之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为何曾被牧民们视为“害兽”的狐狸和野狼,如今又被人们视为挽救沙化日益严重的草原“朋友”?为何牧区政府要求牧民限养牛羊以保护草原?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如今草原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仅仅是因为上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吗?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的变化,对草原生态有无影响?人类活动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表扬和肯定的同时,不急于发表意见,而是顺势将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讨论或课后的探究调查中寻找答案,这样让他们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既巩固和发展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2.2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法。求异思维是创新的突破口。要善于从教学中创造和捕捉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有机会“异想天开”。例如,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可让学生充分思考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温度的高低、CO2浓度三种直观因素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和层次去探索呢?较好的学生可想到土壤性质、水分、矿质元素上,个别学生还能深究到植物内在的遗传特性上,其实以上皆为答案。这样学生便能在积极思维中闪现求异创新的火花。

2.3引导合理联想:联想是由于事物间存在某种关系或联系,使人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过程。实践发现,联想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开启创新。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启发和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如由某些相似问题引起联想,或由植物联想到动物、由动物联想到植物,由特殊联想到一般等。

3注重实践,畅通创新渠道

3.1引导改进实验: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并非唯一。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如果小鱼活动频繁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我就启发学生,如何使小鱼处于昏迷状态。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人醉酒得到启示,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先用湿纱布包裹小鱼,然后用镊子把蘸足白酒的小棉球送入鱼口中,5分钟后,鱼就会安静下来,这样就有利于观察。另外,因使用的小鲫鱼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失水而死亡,为此有学生提出用湿纱布包裹泥鳅以代替小鲫鱼作为观察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证明其观察效果不仅很理想,而且由于泥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便于长时间的观察。实验中的这些创新活动不仅使学生尝试到探索的乐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产生继续探究的强烈愿望,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创新的思路。

3.2开展课外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开放教学时空,大胆走出课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探索“大教学”的路子。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一课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生态球,并对生态球内生物的变化加以观察和记录。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制作出了许多类型的生态球。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各自生物球内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如何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此外,象发豆芽、培养草履虫、花卉的嫁接和扦插、养殖蚯蚓等实验,都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好素材。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让学生展开智慧的翅膀,学以致用,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锻炼创新的才能。总之,创新是社会的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王鑫 单位:大同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奉琼.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未来英才,2015(4):57.

[2]龚永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校园旬刊,2013(5):85.

第三篇: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互联网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已形成广泛的认同,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在此背景下,微课这种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和网络理念的新型教学方式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形象直观的微课充分满足了高中物理教学对效率、多元和开放的教学需求,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加深了知识的探究,提升了教学质量,是物理教学中值得应用与推广的教学方法。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在教学中,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教学知识点展开教学的个性化、情景化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集合了教学课例、学习资料等新型的教育资源。微课的核心元素是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微课的重点内容是教学设计与素材课件的优化集合,微课的辅助是教学的反思、课后的测试、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评价。微课的主要特点是占时短、效率高,操作便捷、主题鲜明且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也能更好地满足高效化教学需求。

二、微课在高中物流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高中物理教学是对物质结构、运动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研究学科,强调对物质概念和逻辑的掌握,强调对学生客观物理形象思维的构建和物流图景的建立。高中物理的学习对象逐渐模型化,例如“质点”这种概念性模型,“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理性过程模型和“轻绳”这种理性对象模型,高中物理教学强调对这种概念性模型和过程性模型的抽象转化,强调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建立,帮助学生通过模型来认知物理规律。高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课时短于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然而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点多,方向分散且极具深度,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高。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课堂的学习还需要课堂之外的知识拓展,如何在短时间能高效地完成知识点的传输,提升学生的学习绩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所在。

2.微课在高中物流教学中应用优势

满足高中物理教学对效率的要求。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融合了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的特点,对比传统多媒体教学占用时间较长的问题,短小精悍的微教学视频内容段,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相关的知识内容集中化展现,为教师对视频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对视频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留出足够时间,解决了高中物理教学时长短,内容多且难度大的问题。交互性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都高速发展的阶段,喜新鲜事物,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微课视频在内容上多倾向于轻松、活泼的氛围,不易形成学习疲劳。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微课教学设计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寻找相应的视频资源,自制或者复制符合教学要求的微课视频课件。在教学之前综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形式和教学活动的步骤。例如教学实验演示型、知识点串联型、模拟操作型等等。教学设计完成,结合学生的特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以符合微课教学对科学性、持续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要求。

2.微课教学应用的模式

微课是一项灵活性极强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进行课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学生课后复习的资源。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利用事先制定的教学方案,选择在恰当时机,打开视频组织学生在课堂观看。课堂上的微课是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教学策略的补充,有利于启发学生物理思维,建立形象思维模式和正确的物流认知结构;在课后学习复习过程中,教师推荐学生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复习,锻炼学生的学习安排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网络探讨,随着微信、QQ等网络通讯软件的开发和普及,网络聊天已经深入到教学领域。利用微课视频,在学生的学习讨论群中可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方便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增进了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微课教学应用技巧

微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当结合学生认知心理和教育教学理论,在学生注意力较强的阶段通过微课视频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强化逻辑分析和数理学习。在学习注意力减弱的阶段通过微课视频活跃气氛,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后的学习中,教师应当预先帮助学生整理出视频学习的线索,画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习高效展开学习,指导学生形成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链,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出互联网教学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体现出新课改教学的意义。

作者:孙春玲 单位:天津市静文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胡闪闪.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32.

[2]孙霞.微课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探讨[J].中华少年,2016,25:168-169.

第四篇: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初中生物教材的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目标任务的要求。体现在课堂实践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必然要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创新改变。而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更应该自觉主动与新课程标准对接,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教育效果。下面就在新时期如何创新发展初中生物教学,浅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转变传统知识传输方

式,实现师生合力探究要造就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引导能力、实践能力都要进一步提高。客观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灌输型”转变为“探究型”,由传统的“教、学并行型”转变为“教、学交融型”。要求教师对探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把握程度都要进一步增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地交流探讨,合作探索发现,共同学习进步。

二、突出课堂互动,强化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因此,“课堂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能进行积极独立的思考,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展开“课堂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亲自动手操作和身心体验,在互动中深刻把握所学知识点的内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协作”类型中,可以设立若干生物学习小组,合作开展生物小实验、生物标本制作等活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活动报告和学习心得。当然具体互动形式很多,但都必须紧扣课题主旨,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

三、创设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课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物教材中抽象、枯燥的内容很多。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为为学生打造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然后导入课题。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说历史、讲故事、谈生活等方法积极巧妙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现场”,引发学生热烈地思考探索,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要紧密联系把握知识要点,问题创设路径要明确、清晰,风格要新颖有趣,避免千篇一律。

四、善于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积极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善于设计实验和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生物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在生物教学中辅之以有情趣的小实验,则将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生物课虽然具有形象性较强的特点,但同样具有抽象性的一面,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感到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有些学生由于不理解教学内容,感到生物学习难度很大且枯燥无味,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上生物课就恐惧头疼,这样就会严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将这些重点难点转换成影像、视频等有声有色的画面,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是通过在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力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新事物的表象把握;二是通过形象直观的表达有效帮助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六、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积极渗透道德教育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是自身学习成长的重要现实参照坐标,因此每名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承担起责任,不仅是智育的“授业”,更重要的是德育的“传道”。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往往把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所谓“度德而师之”,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对学生要深具仁爱之心、博爱之怀,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人格去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学生;用备至的关怀去温暖学生。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不是一蹴而就,非短时间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德”、“智”两方面下功夫,正如孔子所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而在课堂实践中,要把德育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养成习惯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已经确立,教师要在教与学的实践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崔冬梅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农村实验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的教学地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推动课改进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生物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思维;现代科技

新课改要求教师革新教学观念,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建促学的教学情境,提升生物的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问题情境导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要求生物教师能够创建引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导学生不应满足于现状学习,应当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开拓进取,寻找生物知识的“新大陆”,帮助学生贯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学习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抓住各种教学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对新奇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生物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课前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巧妙融合,创建引趣促学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这一板块内容时,教师将课前准备的有关鸟类的影音和PPT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播放小鸟从蛋壳中出生的瞬间,进行情境导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我们如何能顺利了解鸟卵的结构特点呢?”此问题一出,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鸡卵来进行认识”。这学生说完之后,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其他学生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一次小小的思维跃动,为学习打开了思路。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鸟类是如何适应陆生环境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情景模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标准来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授,也要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摒弃单向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完成系统知识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板块内容时,假如,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的含义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联系时,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本课时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一时间学生还不能深刻理解“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这时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身边生活入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可以用“新楼房、购买楼房的客户、二手房业主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代替,接着生物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帮助学生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达到了教学的另一境界“寓教于乐”。

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辅助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科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校配置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现代实验室的引入学校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生物教师应当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辅助功能,一段优美的音乐、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段震撼人心的影片都可以成为教师用来导入情境的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开展直观教学,将课本上一些抽象化的概念、理论,更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一些微观的运动、现象、生物的内部结构等更加抽象化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通过在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手脑并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鸟卵的结构等。利用实验探索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掌握相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工具的辅助功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展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作者:温良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

参考文献:

[1]詹孝慈,周燕,邓晗嵩.黔西南州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张静.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规范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

第六篇: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创新,就是不因循守旧,不走老路,敢于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其思维是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创新;朱熹的“教必有法”、提倡“商讨式”教学,是创新;陶行知的“手脑并用”“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创新;王春易老师说的“应该把生物课上成真正的生命课和生活课”“要将生物教室变成一个生物学科博物馆,让学生能够现场观察,能够现场动手,知行合一,学做一体”,是创新。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教学效果

中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好奇心很强。而这种好奇心则是由于他们听了闻所未闻的事情,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情景而引发的。这种“事情”或“情景”,大部分来源于教学课堂上教师的创新。前不久,一位读大一的学生到学校来,她与我聊天,回忆以前中学的老师和课堂,她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你以前上课我们都觉得很赞!”学生能够认可我,是因为我愿意去挖掘学生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我也大胆地改变课堂模式,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室和课本。

一、开学第一课,激发兴趣

很多老师往往会忽略开学的第一节课,都认为学生的情绪不稳定,“自习”是给学生的见面礼;或者有的老师精心准备了开学初的第一节课,但按部就班、正规地上堂严肃的新课,我认为并不是很好的选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因此,我的第一堂课,常常是结合当地的物质资源和生物学知识,与学生聊聊、谈谈假期里遇到的事和物。如暑假采花生、挖地瓜的生活体验和植物品种,盐晒制的原理,码头海鲜的满载而归,毛毛虫到蝴蝶的转变,蝌蚪和青蛙的差异;寒假舞龙舞狮所用动物的意义,用于庆祝节日花草树木的种类,餐桌上各种食物的来源等,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感受到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无所不有,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上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二、走出教室,接近自然

在学校,学生呆得最多最久的地方就是教室,学生都很喜欢体育课,一上体育课学生就像放出笼子的小鸟,欢呼雀跃,我思考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创新还不够,形式不够丰富呢?文化课的课堂能不能也进一步开放?知识来源于生活。贵州省教科所的张学杰老师打了一个比方:“同样是美术课,学画苹果。中国老师画好一个样板给学生临摹,‘照葫芦画瓢’;在美国,老师把学生带到果园里,让学生自己看、自己琢磨。”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得会学;不仅要有理性的知识,还要给学生更多感性的认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住进了楼房,孩子开始不识稼穑,于是在一些文化课的课堂上,我改变以往的上课方式,例如,生物课《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遍校园,认识和记录:盛开的红花紫荆,随风摆动的杨柳,整齐的连翘,低矮不显眼的车前草,自在畅游的金鱼,自由飞行的蝴蝶、蜻蜓,躲于石块下的熟妇和搬家的蚂蚁……各种花花草草和虫鱼鸟兽。同时让学生小心摘下一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制成标本,并附上自己的座右铭或格言,在班级的展示栏里,把制作成的标本重新组成一棵树,学生为其命名“生命树”,这还成为班级环境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的很多课堂不一定就是要束缚在教室里,才能学到文化知识,就像美术课、作文课,都可以让学生找一个能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角落,以做到事半功倍。确实生活即课堂,学习即活动,一样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推荐这种接近自然,以自然为素材的“快乐教学方式”。这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创新方式。

三、动画课堂,视觉感官盛宴

纯粹和死板的文字教学会使视觉疲劳,大脑迟钝,注意力转移,如何使文字转化为图画,怎样让静态变为动态,如何让那些遥不可及的事物呈现在眼前?这些问题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已迎刃而解。多媒体教学能将文字、图片、录像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屏幕上出现的彩色画面,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去。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一章节中,我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中国的十大名花,这样使学生对花的形态和颜色获得感性认识,这为学习新内容创造了情境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蝉蜕”是一味中药,是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蜕下来的外骨骼,但蜕皮是种罕见的生理现象,而多媒体的视频动画让学生亲眼目睹昆虫的蜕皮过程,真实的大自然景观,学生感同身受。“老师,这个蜕皮过程就像我的衣服被剥下来一样。”学生感叹道,学生也记住了昆虫的蜕皮现象。《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段语文课本的动画视频也帮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学生也感觉到,很多课程都是融会贯通的。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让动画走进课堂,能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书本的知识,只是给学生一个定向思维,而实验操作却能让学生发现事物的不同,因此,我更加认定实验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八年级上册有一个演示实验:发酵现象。我就把它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体会一下二氧化碳的魅力,也让学生感受一下动手操作的乐趣。学生首先按着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有的学生实验现象不明显,他们就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做,我就让他们总结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有的学生实验结果很成功,我就让他们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理。在实验的末尾,我再呈现一道错误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漏洞并纠正,很快学生都能及时找出,并给出满意的答案。所以有句话说得很好: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知道了,做过了就记住了。很多学生都会追着我问:“老师,什么时候去实验室上课?”“下节课我们去实验室上课吗?”学生会时常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找到一只大蝗虫,下节课我们要上蝗虫(节肢动物),我捉过来给你当活标本,好不好?”“老师我发现了一只大蜗牛。”“老师我养了一只鳖,明天我带过来。”很多课堂上,我都能够用到真实的、鲜活的实物,以展现给学生最真切的教材。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脑想想,知识就在生活里,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得的事物中。郭沫若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

五、表演课堂,学生的舞台

记得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为我们编排的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那时的画面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我觉得好的课堂,能够影响学生一辈子。很多学科老师都认为课本剧,表演课是文科课堂(特别是语文、英语)的专利,自从课改以来,许多创新的课堂如辩论赛,抢答赛、小品表演、课本剧等都进入了课堂,学生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以下是我在课改中的一次尝试和蜕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介绍的是生物技术方面的内容,里面涉及许多食品的制作和原理,“把这堂课上成一节丰富的导购美食课”。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里形成。我和同校的王老师进行了全新的备课,共同探讨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小组长的培训及任务的分配和课程资源的收集准备等。1.课前导入:播放视频———本节课的节选视频。2.自主预习:阅读课本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知识点。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角色扮演———“我是一位小小食品推销员”。牛奶组、酒水组、饼干组、果脯组、综合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结合课文内容,课前收集各种与细菌、真菌有关的食品,向顾客们推销介绍自己的食品(介绍内容:所利用到的细菌、真菌,食品的保存方法或原理等)每个小组摆满各式各样的食品,琳琅满目。这样的课将学生带入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之中,让人感到轻松,富有情趣;让学科知识趣味化和艺术化,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和成绩,学生有动力,没压力,教材被老师教“活”了,学生更学“活”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多了。当然这样的课堂并不是提倡节节如此上,只是每一节课就像一道道菜肴,老师们就是一个个的厨师,要想自己的菜肴受到顾客们的青睐,厨师就必须善于创新,善于添油加醋,改变调味料,这样才能吊起顾客们的胃口。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尚无定法,也没有统一规定,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学创新去引导学生,使其学习方式上具有兴趣、自主、探究、综合、合作、科学等特征,也只有不断创新,才会富有活力,才会更远更久。“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教师只有常怀一颗创新的心,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创新,事事创新!

作者:林燕华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三中

参考文献:

[1]任勇.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3]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