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风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27 08:0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影响高校教育质量,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强本固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正人正己———加强师德建设;耳濡目及———加强高校制度管理,营造优良学风氛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强化社会舆论导向。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学风建设;高校

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使昔日备受青睐的大学生群体由精英转为了大众,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众人关注和议论的话题。高等教育如何满足社会和国民的要求,高校如何使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成为国之栋梁,是目前国内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而学风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高校学风建设的方向、方法和途径,是高校办学的理论根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浓缩为24个字,其中“文明”“公正”“诚信”“友善”等都是指导当代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学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是一种综合的教学及学术氛围的体现。狭义的学风指学生按照要求,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从事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培养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作风和习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风气或氛围,是学生学体风貌的表现和概括[1]。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建设和发展的灵魂,是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优良学风是高校的“无形资产”,学风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2]。

一、高校学风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入学门槛逐年降低,学生的资质及素质下降明显,一些高校高考录取分数偏低,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整体素质堪忧。据调查显示,满意目前所读专业的学生仅占所调查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专业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四成多的学生学习及生活呈现盲目状态[3]。同时,学生学习的自制力不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严重。当前高校的学风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到课率低,听课质量不高,应付考试且学习成绩不理想。第二,学生集体荣誉感欠缺,对于学习和科研缺乏必要的热情及精力保障,不易形成学习研究团队。

二、高校学风问题探因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涉及到教育、管理者的教育与引导,学生本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社会导向作用于学风建设等各个方面。(一)学生自身。1.个人固有观念影响。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其思想行为等已趋于成熟,对学习方面的看法及习惯已具雏形,是个人的特质、基础。此部分起影响作用的主体包括学生的亲人、朋友、所经历的不同的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及个人经历等。2.周围环境及自身思想斗争影响。学生进入高校后接触的人、事、物的范围较以前有变化,思想行为自己做主,这个阶段是学生个人观念后成熟时期。学生个人思想品德及行为的养成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在高校期间受其所在班集体、宿舍成员、科研团队等的影响,综合作用于他们对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方法等风格的形成,从而影响高校学风状况。3.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制定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领学生逐步走向成功,也可以促成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特点、环境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各方面要求制定出可行的规划,随着计划的深入开展逐步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因无明确的奋斗目标而被自身惰性俘虏,如学习状态不好,听课状态较差,休闲娱乐占用课余甚至课上时间,不愿读书、旷课等行为的发生,不但本人会因此浪费光阴、一事无成,更会影响一批学习无目标、生活懒散的意志薄弱者的效仿,进而对所在高校学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二)高校。高校在学风建设工程中主要起教育、管理、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其教育和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专任教师传授专业知识上。专任教师及教辅、辅导员、班主任、高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对学风建设所起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学生守则、学生奖惩及制度规范的引导上。以上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只要有一处没有落到实处或没有按原则执行,都将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三)教师。教师自身素质及其对学术的追求也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的高专业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高的学术水平和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四)社会导向。因科技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我国,随之而来的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断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扰乱学风建设。思想不坚定、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大学生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所侵扰,卷入游戏人生的大潮,对高校学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能够认清现实、客观分析自我的学生则会甄别并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提高个人修养,按照社会2017年8月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要求行事,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添砖加瓦。

三、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内外因相结合并作用于学生个体的结果。大学生在入学前除受家庭的影响外,已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及社会熏陶,整个过程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仅仅把大学阶段的教育拿出来讲学风建设的话,不全面也不符合实际。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社会导向等都会在各自不同的层面发挥作用对学风建设产生影响[4]。(一)强本固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5]。学生的思想决定其现实表现,内在的精神支柱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为指导,高等教育要始终把价值观体系贯穿于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班会、社会实践、实习等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应重视专业学习、重视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学习,加强对自身诚信、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素质的提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大学生要积极读书,要耐得住寂寞,舍得在书上下苦功夫。书本凝结了伟人、智者的智慧与思考,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开拓进取,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二)正人正己———加强师德建设。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教师及管理者的参与。教风是校风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学风产生深刻的影响[6]。教师这一职业产生时就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教师的自身品德及素质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品德高尚、教风严谨的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就会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正师德可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1.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半社会人身份的大学生在通过学校教育后需步入社会,他们是社会的一员,而一个道德败坏的大学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在高校学习阶段,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加强他们的道德建设,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教育引导不同道德水平的大学生。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深入到课堂,这其中也包括专业课堂。高校应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与现代文化融合,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素质优秀的老师将会辐射和带动一大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在教育指导学生过程中应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担当好“园丁”的角色,把才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春风化雨般地渗入学生心里。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要热爱学习,追求学术上的不断进步。此处指的教师是与学风形成关系的所有的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级管理者。这些教育者的工作质量都与他们工作内容对应的专业息息相关。只有保证了教师对自己的业务掌握精通并运用自如,才能达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素质不达标的教师会误人子弟,对学风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高校可以鼓励他们积极进修和深造,也可考虑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或校外专家为学生做高水平学术报告,开展学术讲座,营造学术氛围,以激活学习风气。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能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也能使高校逐步跻身于名校之列,有利于高校的长足发展。3.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听课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才会有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顺应时展来改革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高校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高校应鼓励教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扎实稳进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三)耳濡目及———加强高校制度管理。现代化的、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高校管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力保证。学风建设是一项工程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首先,高校内部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上下一心为营造优良学风奋斗。成立学风建设专项领导小组,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相关制度,指导优良学风的形成。制度包括学风监督检查、教师教学质量、毕业达标、守则、学生奖惩方面等。通过规范的制度约束师生的行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制度的制定是为服务于人,所以制定出的制度要有好的执行力度。高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要贯彻执行制度的每项规定,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联合的促学风全校联动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要每个师生及管理部门成员时刻为学风建设贡献力量。(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强化社会舆论导向。大学生是具有学生身份的半社会人,他们的言行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社会风气的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有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学习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积极向上、正能量充足的人、事、物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形成正面的刺激,能使他们的人格塑造更加饱满。因此,良好的社会舆论对高校优秀学风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之,学风建设工作有持续时间长、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是一项长期的教育、管理及思想行为养成工程。高校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加强领导和督导,提高认识,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求,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搞好学风建设,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作者:陈海菊 侍朋宝 范梦蕊 王彦慧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景海.改进学生管理制度提升师范生品格素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47.

[2]李桂芳.成人高校学生学风现状及建设思路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2(4):22-24.

[3]陈海菊,侍朋宝,范梦蕊,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研[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7-93.

[4]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3):92-96.

[5]赵治.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78-180.

[6]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6):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