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的举措透析

时间:2022-12-27 11:27:37

初中科学教学的举措透析

本文作者:徐斌工作单位: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知识理论联系生活实践,做好《科学》习题练习的设计

任何基础学科知识的巩固,都离不开习题练习。《科学》课程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相关,在进行习题练习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科学》课的这一明显特点,设计的习题尽量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生活背景类似,使得学生通过习题练习,不但重新认识了身边的自然界客观现象,而且还能将这类现象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得出这一客观现象的规律,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了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主体性教学的重要目的。例如,许多学生在生活中都会看到“蚂蚁搬家”的客观现象,有些学生还会去“戏弄”正在搬家的蚂蚁队伍,给它们设置一些障碍物。教师就可以在有关天气变化征兆的习题中设计此类情境,也可以在有关昆虫群体活动中设计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这类常见客观现象的理解。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学生自己亲身试验提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中学生对陌生、好奇的事或现象都有一颗探究的心。在教师在设计《科学》的实验内容时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述“光在水中的折射现象”时,可以将一把直尺慢慢插入水杯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直尺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当学生看到直尺真的“变折”了时,一定会对自己的视觉产生极大好奇,从而形成了对这一现象的探究心理,教师在演示实验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引导,而学生却陷入了思考之中,在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学生再通过自己进行这个实验,一步一步的掌握了这一学习点。

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主体性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实施的更大舞台,《科学》课堂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来检验。学生的《科学》相关课外活动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教师组织的校内校外学生的科普知识交流、各类实验操作技能比赛等,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参加活动的主体;二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兴趣小组的活动,目的明确,积极性高,教师主要起到监督、指导、咨询的作用;三是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有意无意进行的与《科学》知识有关的课外实践。课外活动是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最好时机,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通过课外活动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动手、交际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还对学生的独立、进取、合作等优良品质培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