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教学建设论文

时间:2022-03-26 03:43:20

药物分析教学建设论文

摘要: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研究和检测各种药物的质量,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本文根据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创新了药物分析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拟采用微课将理论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以视频为载体进行情景的展现,为优化药物分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物分析;微课;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有关课程的知识点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利用药物的分析方法,围绕药物及其制剂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来研究药物的质量,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1]。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药物分析的基本技能和强烈的药物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然而,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为此,本文拟采用微课教学,针对性的将理论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以视频为载体进行情景的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成效、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药物分析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实验课程是药物分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扎实系统地学习中国药典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熟练地掌握药物分析中包括样品处理、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各项实验技能以及常用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药物分析能力,从而能熟练地借助药典完成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并初步具有能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建立分析方法的能力[2]。然而,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滞后,实验知识、操作过程的全程回顾难以重现,容易造成学用脱节[3]。药物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三个方面讲授的方式与内容较单一,学生不能快速的领会其中的知识技巧,更不能深入的理解如何操作,如何通过具体的检验保证药物质量。比如,《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于大多数抗生素品种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质量分析,抗生素药物分析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在课堂上举例,教师的教育形式方法比较枯燥和单一,学生仅知道采用HPLC法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但对于具体如何检测并没有感性认识,最终导致教学缺乏主体性、实践性。

2微课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核心,即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4]。微课作为新课程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短时性、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5]。微课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可以达到较好的结合效应。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微课平台的建设十分必要,通过在特定的环境中巩固、加深和适当拓展已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6]。微课视频可以实现重复播放的效果,学生能按照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对微课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观看,已经熟悉的知识可以省略,掌握不足的知识则可以反复观看,而且不会受到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对实验的步骤以及现象等都能够观看的比较细致。因此,在药物分析理论教学中,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的辅助教学手段,针对性的将理论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以视频为载体进行情景的展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得教学效率及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3基于微课的药物分析教学建设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方法学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分析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两部分,其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任课老师更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鉴于此,我们将有效整合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师组成合作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为目标,明确模块教学目标,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做与理论知识点密切联系的实验内容组成课程模块,建立线上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库课程的网上学习资源。为此,必须对药物分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进行有效的前期设计。我们将深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设想他们哪些分析仪器希望掌握,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哪些操作是薄弱环节,进而全面了解学习者的情况。同时,查找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求提高实验实践质量的手段。具体实施如下:3.1微课在药物的鉴别教学中的应用。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用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辨别药物真伪的质量控制过程。由于辨别药物的真伪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是药物分析工作中的首项任务。药物的鉴别通过鉴别试验来实现,即通过实验现象加以判断,因此实验现象也是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是学生需要关注的问题。教师通常会讲授鉴别反应的原理,或者在课件里进行鉴别实验结果的图片展示,但这种教学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样品在前处理过程中,偶尔会有一些苛刻的化学实验条件,如高温、高压,需要有毒或剧毒试剂,产生刺激性的有害气体。微课则可以用视频在电脑或者手机上直接播放,更加直观的呈现化学反应的现象,同时可以克服苛刻实验条件带来的不便,避免了潜在的危险。学生利用微课能够清晰的进行化学实验的观察,加深对反应原理的理解,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3.2微课在药物的杂质检查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药典》将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药物的质量,有的还反映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系统学习杂质检查方法时,要求掌握药物中氯化物、重金属、砷盐和溶剂残留等一般杂质检查的操作技能。砷盐是有毒的物质,于有害杂质需要严格的控制其在药物中限量,在多种药物中要求检查砷盐,砷盐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学习的难点是掌握砷盐检查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及检验方法。然而,制备对照溶液的三氧化二砷是一种高危剧毒化学物品,俗称砒霜,服用微量即可致人死亡,属于国家管制试剂。由于受到购买的限制,在教学中让所有学生实际操作比较困难,而通过微课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老师操作,完整的演示实验过程,从而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3.3微课在药物的含量测定教学中的应用。药物的含量是评价药物纯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药品质量优劣的主要表征。药物的含量测定是检定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药品标准的主要内容。药物分析含量测定所涉及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相关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操作已经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系统学习过。但是,不少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人均占有率低,尤其是现代的大型分析仪器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价格昂贵,数量极为有限,教师演示仪器操作流程时,只有少数人能看到教师演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机会少,如何操作也成为学生最为薄弱的环节。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对药物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药物分析教学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如果将分析仪器的结构组成、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制作成多个微视频,学生可以不受场地、仪器数量、时间的限制,在课后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结语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多、实验性强等特点。笔者认为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必须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特点,改进药物分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7]。为此,在药物分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笔者不断对教学法进行研究,希望有效的整合相关学科专业教师组成合作教学团队,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的在线学习模块,从而优化药物分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振秋,马宁.药物分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范国荣.药物分析实验指导[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黄琦,周孝瑞,蒋成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医药,2011,15(5):655-658.

[4]王身耀.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良好效应[J].知识窗(教师版),2015(4):84.

[5]阿金娥.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优化实验教学入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29-30.

[6]平欲晖.《药物分析》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探索[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0):145-147.

[7]杨洁,谭穗懿,田元新.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11-513.

作者:杨 洁 刘叔文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