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风险研究

时间:2022-04-27 08:41:44

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风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工业建筑规模也正逐步扩大,这时需要更有效的管理方式促其良性增长。CM模式作为国际已发展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为我国的工业建筑建设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运用专家评判和综合识别的方法研究CM模式下工业建筑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体系,既能体现工业建筑建设项目CM模式特点,又能囊括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参与各方需求的5种风险因素,即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合同风险、运维期风险。项目参与各方应选择合适方案进行风险应对。

关键词:CM模式;工业建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快速路径法(Fast-TrackMethod)又被称作CM管理模式,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的生产组织方式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1]。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是Thomsen等(1982)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关于如何加快设计与施工的速度以及如何改进控制方法时提出来的,是一种关于设计与施工的搭接、施工阶段的管理和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2],经过后来的整理和完善形成了如今的CM管理模式。国外关于CM模式的研究已经有将近50年的历史。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北美洲,CM管理模式已相当活跃,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使其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区别于其他承发包模式的独特理论与实践办法。CM模式在我国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还比较少[3],并且主要是运用在公路建设、发电站建设和民用建筑中。目前,我国比较完善地开展CM服务的单位还较少,除了总承包单位基本上其他单位还没有建立CM服务[4]。为此,本研究拟从工业建筑项目建设角度,分析CM管理模式中的CM建设管理的特点,建立CM管理模式下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为CM模式在工业建筑施工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探索提供参考。

二、CM模式的特点和分类

(一)特点CM模式又叫做“Fast-Track”的原因,主要是体现在CM模式的开展顺序。其顺序是在设计尚未结束之前,当工程某些部分的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即先进行该部分施工招标,从而使这部分工程施工提前到项目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时候开始[5],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开展顺序如图1所示(二)分类CM管理模式总共分为两种,分别是型CM模式(CM/Agency)和非型CM模式(CM/Non-Agency)。1.型CM模式此模式下,由业主直接与设计单位、分包单位、供货商签订合同,CM管理单位是以“业主”的身份参与建设工作,本质上是业主在建设过程中的协助者和顾问。CM单位与设计、施工单位和供货商无合同关系,也不能对他们指令,但各方可以互相协调共同保证项目的实施运行。其合同结构和各方协调关系,如图2所示:2.非型CM模式又称风险型CM模式。此模式下CM管理单位不是以“业主”的身份,而是以承包商的身份参与建设工作,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CM单位可对其负责的内容进行分包和材料及设备采购。同时,业主也可对部分内容进行指定分包,或自行指定采购商。CM管理单位与设计单位、业主指定的分包商和采购商各方同样需要互相协调,共同推进项目的进程。其合同结构和各方协调关系,如图3所示:

三、CM模式在我国发展状况

相比于国际上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CM管理模式,我国的CM模式研究还处于借鉴和引用阶段。经过近几年的消化吸收,我国完成了对CM模式的实践和理论完善,并创造出部分符合与我国制度相适应的CM模式制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CM管理模式的内涵,而且使用CM管理模式完成了许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如表1所示:国外的CM模式理论与实践成果虽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在应用到我国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其一般性的标准与规则不能由国内的管理者完全照搬。由于国内在前期引进CM管理模式时普及率不够,从业人员对CM管理理念研究不深,导致不能很好地落实CM模式体管理要求,甚至有些从业者会生搬硬套里面的规定,导致管理中遇到阻碍,最后不得不重新按照传统承包模式进行管理,最终失去了CM模式的管理优势。所以,CM模式的中国化道路要想实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国内情况紧密结合,通过对国际标准进行优化完善,使CM模式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四、工业建筑建设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选取

本研究项目为采用CM模式管理某冶炼厂车间工业厂房新建项目。前期开始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确定CM管理模式下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体系指标。鉴于工业建筑的CM管理模式风险的特殊性,评价指标体系中风险因素的识别选取分两步:(一)第一步:按已实施项目进行初步识别针对基于CM管理模式下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风险,参考行业内外类似建设项目,包括使用CM管理模式的项目和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邀请业内专家和企业高管人员共同组成专家团队进行分析,经分析汇总得出各风险项,包含42个风险因素,如表2所示:(二)第二步:结合对应项目特点进行重点选取专家组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对表2中风险因素进行二次评价,筛选出贴合本项目的因素,经过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细化,风险因素优化为19项,如表3所示。

五、CM管理模式下

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解析根据已构建出的CM管理模式下工业建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析:

(一)经济风险

1.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对项目所有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影响巨大,资金会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业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收益。而建设项目的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会受到政府应对通货膨胀时实行的经济调控政策影响。2.延迟付款由于业主故意或者因意外情况(如业主倒闭、资金短缺等)导致不能及时支付预付备料款、进度款、结算款等款项,造成承包方不能及时收到资金,影响施工企业正常的资金运作,最后导致项目处于建设停滞状态。3.劳动力风险地区劳动力成本现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导致人力成本上升,既包括人工单价上涨,也包括工人施工力量的配备不当,会增加施工方的资金成本。同时施工企业面临技术工种老龄化问题,不仅使工人效率降低,甚至会出现无工可用的窘境。4.材料和设备涨价原材料和设备的价格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大环境治理下国家的环保、安全和税收等政策影响,其中包括淘汰一批环保不达标、产能落后的企业,货物运输渠道的规范化等原因,造成货物供给量达不到施工要求的情况。

(二)环境风险

1.地质水文与地下管线风险在进行工业厂房基础施工时,如厂区道路路基施工、绿化施工等过程中,如果业主没有及时提供准确详实的地质资料和原管路施工图纸,在出现地质水文条件不明确的情况下,如出现了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就会造成建筑损坏或者人员伤亡。如果遇到地下管路遗漏的情况,会对施工过程会造成阻碍,额外增加施工成本,并且造成施工拖延。2.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既包括项目各方对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情况认识不够充分,忽视或错估了在不同时刻产生的暴雨、严寒、酷暑等自然情况,也包括对极端气候条件的突然出现,如冰灾、旱灾、洪水暴发等情况,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3.社会异常事件风险此类风险的发生,一般是因为罢工、暴乱、传染病疫情等一系列受到社会异常因素影响导致停工停产、群体性冲突等影响和破坏社会稳定的事件。在建项目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冲击,造成无法继续进行建设的情况。

(三)施工风险

1.工期拖延风险工业建设项目涉及的施工要求高,施工专业面广,不仅项目各方协调配合次数较多,还要符合当地政府的政策要求;既要考虑和工厂周围的建筑与设备相适应,也要满足工厂的生产需求,因此存在工期拖延风险的可能性。2.质量缺陷风险工业建筑与民用及公共建筑不同,其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工业建筑对质量的要求更高。质量的优劣体现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内容的把握,其中存在的风险点较多。3.资金超额风险工业建筑的建设投资较大,工程造价的控制尤为重要。在前期策划考虑不周、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和后期运营维护不力的情况下,会导致原定的投资额目标无法实现,从而增加投资,造成资金超额风险。4.设计变更风险由于设计单位前期不熟悉现场,或者设计深度不够,导致设计出的图纸不符合现场和工厂生产过程的要求,会造成图纸的多次修改。同时专业之间协调不畅,出现对应尺寸不匹配时,也会导致设计变更的风险。5.施工安全风险一阶指标二阶指标经济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延迟付款劳动力风险材料和设备涨价环境风险地质水文与地下管线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社会异常事件风险施工风险工期拖延风险质量缺陷风险资金超额风险设计变更风险施工安全风险材料设备供应风险项目管理人员风险合同风险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变更风险合同索赔风险运维期风险核心技术成熟度运维成本超支在工业区域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会出现高空作业、明火作业,还存在有限空间作业、有害气体处作业和边生产边施工等情况,容易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有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6.材料设备供应风险材料设备无法在规定时间之前进入现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或设备已停产;二是因为相关政策原因无法运输;三是设备型号或材料质量与现场实际要求不相符;四是项目采购各方未能正确的统计出材料与设备的需求量,供应商出现诚信问题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材料与设备供应风险。7.项目管理人员风险项目管理人员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管理人员本身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水平达不到要求,无法胜任复杂的项目管理,造成成本(资金)、工期、质量、安全等控制目标不能实现;二是项目管理人员对CM管理模式不熟悉,没有按照CM管理模式的各项要求执行,造成项目建设过程中无法获得CM模式的管理优势。

(四)合同风险

1.合同条款风险CM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有推荐使用的标准合同。但国内外的建设环境不一致,国际通行的办法可能会在国内“水土不服”。经过类似项目验证,CM标准合同中的条款不完全符合国内环境,尤其是CM合同价中的关键点GMP(保证最大工程费用),在国内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使用标准合同前要结合工程实施地的情况谨慎选择,避免出现让合同当事方无法接受的条款。2.合同条款变更风险工业建筑建设项目中,发包方、设计方、承包方、分包方等各方利益错综复杂,投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控制需要各方协调综合管理。在合同签署时可能出现合同条款考虑不周全、合同各方协调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的风险。3.合同索赔风险因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容易造成违约导致合同索赔的风险。其中甲方在签合同的时候可通过预留质量保证金、签订安全环保协议等方式规避风险。而乙方在索赔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如不增加法律与合同管理意识,按照规定的索赔程序执行的话,将可能无法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运维期风险

1.核心技术成熟度如果项目所依托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运行不畅,容易出现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或者当原设计能达到的产能与实际产出量不相符的时候,与原本经济效益的预期有出入时,都会质疑整个项目的存在意义。在冶炼行业,技术可能出现更新换代,已建成的生产工艺将受到挑战。总之,核心技术成熟度是指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可能有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风险。2.运维成本超支工业厂房运行维护期间,对于生产原料、燃料投入,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工资,设备和厂房主体的日常维修维保等相关方面的投入都将计入运维成本,如果不能科学地统筹安排和按照相关的规范运行,将导致成本超支,额外的成本将由企业承担,影响了项目的持续性。

六、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得出了CM管理模式下工业建筑建设项目的19项风险评价指标,同时对各个指标进行说明。考虑到项目各方管理目标的差异性和责权关系,各方可根据自身特点,将对应的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分析,列举出相关的应对举措并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风险应对,确保自身能够有效把控各风险,在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闫淑君.浅谈快速路径法建筑项目管理模式[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2-74,91.

[2]THOMSENCB.CM:Developing,Marketing,andDeliver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Services[M].NewYork:Mcgraw-HillBookCo,1982.

[3]刘波.CM模式在中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55-157.

[4]刘蓓.CM模式在中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7):405-406.

[5]乐云.国际新型建筑工程CM承发包模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廖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