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论文

时间:2022-06-01 09:07:27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论文

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概括和系统表述,俗称一课之本。在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总是将最新、最好、最有共识的知识和理论写入教材,总是推崇最优秀专家学者编写的好教材,总是将大家公认的经典教材作为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予以传播和传承。一本好教材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就将“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首要举措。要正确认识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我们需要弄清三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质量或者“含金量”如何?怎样使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一、党中央与时俱进、深谋远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伟大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对外交流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六个方面的“重大进展”,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党中央始终重视领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3年10月,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他要求,要充分发挥工程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深化理论武装中的重要作用,在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继续抓好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让青年学生更好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中央宣传部具体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工作,教育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等作为主管单位参与各项任务。工程实施十年来,取得了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和对策建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底推出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人们学习经典著作提供了权威的基础文本和重要辅助材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和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目前,全国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18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近600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等30多种工程重点教材相继出版,其他100多种教材编写工作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开新局面。2005年1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2006年9月起,新的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党的十八大后又进行了新的修订。2010年,中央批准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编写的教材也在陆续出版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人才辈出。直接参与工程的专家学者3000多人,间接参与的达数万人;2005年以来,参加中央与地方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的教师已达15万人次以上,工程已经成为凝聚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平台。

二、遴选全国优秀专家学者,吸纳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编好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

根据中央批准的总体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需要组织编写139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基本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主干课程。其中,由先行组织编写43种教材,由教育部分批组织编写96种教材。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成立教育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推进工程各项工作。迄今,组织编写的重点教材已出版34种,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96种教材中,有3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大纲已投入使用,其余93种教材将从2015年开始陆续出版和投入使用。从已经出版使用和正在编写中的这些重点教材看,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教材内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成果,充分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并注重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吸纳最新知识和信息容量上,在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同类教材的一流水平。教材编写组通过遴选,由全国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党校和军队院校最优秀的老中青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在本学科领域里研究基础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学术影响力。正是这样的精兵强将保证了教材编写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和教育部还为每种教材成立了由相关学科领域优秀教师、学者组成的学科组,成立了各有30位左右国内各学科领域一流专家学者、权威人士组成的全国马工程教材咨询委员会和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审议委员会,对教材进行政治和学术把关。制定《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要求和出版规范》,要求各教材编写组和出版社以《规范》为标准严把编辑出版关。在内容校对、装帧设计、纸张印刷等方面都坚持精品教材的标准,力求重点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一流水平。由于拥有以上突出特点和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既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到教材之中,又坚持了最高的学术标准、最严格的教材规范,把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理论体现到教材中,赋予了教材最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名副其实的高质量、高水平。

三、承担重任,教研并进,强化保障,积极主动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教材编写是基础,推广使用是关键。好的教材还需要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013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通知》。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在全面部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时,又专门提出了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要求。已经出版的工程重点教材在全国高校使用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些现象值得注意:部分高校和相关专业在使用工程重点教材上措施不够得力,有的教师对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的意义认识不足,适应和准备不足等。因此在督促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加大教材推广使用工作力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全局、高标与达标、适应与创新、奉献与回报的关系,积极主动使用好工程重点教材。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使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水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承担起在高校使用好工程重点教材的历史重任。其次,我们要正视使用工程重点教材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使用新的统编重点教材,需要教师重新学习、研究新的教材内容和体系,需要重新备课和适应,需要付出新的努力。如何对照高标准、高要求,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做到教研并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效,尽快达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高标与达标的挑战,还需要面对创新的挑战。因为教师不仅要适应与掌握新的教材体系,更需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这就需要深化教材研究,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需要在教学中创新。再次,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统一使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师在高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一项严肃的公共公益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必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国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和学生发展需要,组织全国优秀专家学者在同一学科领域编著了更高水平的统编教材,高校和教师应该按要求在课堂上优先使用统编教材。使用好工程重点教材,还需要各地主管部门、各个高校加强组织领导,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项服务和保障,切实做好教学检查、评估和通报工作,继续开展好多层次、多方式的任课教师全员培训等。只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作者:胡树祥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