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中双方教师合作的必要性

时间:2022-12-04 10:57:32

馆校合作中双方教师合作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已经不单单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各地博物馆教育在借鉴西方博物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区域文化背景以及博物馆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情况,呈现出不同特色的馆校合作形式。这些合作关系基本上都是以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为开发教育活动的蓝本,活动具有非常浓厚的本馆特色,与学校教育结合并不紧密,往往在活动开展实施—一到两次以后就被束之高阁,活动延续性较差,这严重影响了馆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重点探讨馆校合作的关键纽带博物馆教育人员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希望通过分析双方教师的合作机制以及山西博物院“教师分享团”运行现状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馆校合作;双师合作;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

1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合作的背景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机构,必须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有效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爱国主义,增强人们的审美观念。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对象可分为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幼儿教育等。博物馆教育常用的实物性教学是以形象化的文物、标本反映出科学的内容和事物的面貌,展品组成的展览则为观众从直观上、感性上认识事物提供了条件。山西博物院是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自开放以来就将与学校的合作作为社会教育活动的重点,从最初与定点学校的点状合作到和一些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馆校合作项目朝着系统、专业的方向发展。

2馆校合作中双方教师合作的必要性

2.1教育人员是双方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实施的一线人员。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从政策制订、管理监督、实施评价到推广延伸,每一个环节的运转,都需要人的参与。学校教育中,处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是学校的老师,这些老师的年龄、性别、教龄、教授科目甚至有无子女、子女的年龄以及社会经历都会影响其教学的方方面面,其推荐或在班级实施的校本课程以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应当是比较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就博物馆教育而言,学校老师对博物馆的认知对于其班级的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2合理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在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下,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有国家统一调配标准,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无限的学生需求始终是教育资源配置如何更高效的终极难题。尤其是在知识共享的信息时代,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或教师接受了比较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比如“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做中学”等,这些学习方式需要大量实体教学资源和适配的教学环境来支撑。①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其展览资源、教育资源以及场馆资源都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

3双师合作的可操作性及主要困境

3.1山西博物院“教师分享团”的基本框架。山西博物院“教师分享团”由山西博物院教育部门组织,由太原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在校老师,以及热爱博物馆有志参与博物馆馆校合作事业、具有相关教育资质的热心人士自愿参与的公益社团组织,旨在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博物馆教育资源,促进馆校合作,辅助学校教学,为在校师生提供可参与、可创造、可开发、可展示的博物馆教育平台。该活动项目分三期进行,包括筹备研发期、实施评估期和提升推广期。三期进程预估要在五年内完成。前期筹备阶段开始于2016年年底。前期筹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项目框架,包括“教师分享团”章程、团标、《教师分享团手册使用指南》、博物馆教师手札、项目方案等。②项目资源整合。课程输出以知识元素为单位,可由教师自由选取组合应用于课堂,类型包括课程PPT、课程教具、教材、文本、图片、历史剧剧本等。③教师资源调查分类。根据调查分析和已有馆校合作经验分为合作关系教师群体和潜在合作教师群体,合作教师又分为广泛参与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教师和深入合作开发过可持续性项目的教师。④搭建教师合作平台。以部分教师所在学校为项目单位,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馆校共建基地,通过学校行为为老师走进博物馆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⑤扩大宣传影响。3.2双师合作的主要困难。3.2.1博物馆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根据2018年《山西博物院馆校合作情况》中在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即便是已经加入“教师分享团”的教师群体,对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了解也存在盲区。参观博物馆小于等于5次的教师占比重最高,为46.8%,甚至存在少部分教师不知道博物馆教育中有馆校合作这一项。3.2.2教师合作意愿与合作可能性不匹配。根据2018年《山西博物院馆校合作情况》中在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馆校合作中的教师群体可分为合作预判效果较好的教师和潜在合作教师群体。根据已有的馆校合作经验,合作预判效果较好的教师,往往是那些参观次数较多、参观目的为个人兴趣且愿意在课堂上加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教师。①教师们对于馆校合作的期待和意愿与其实际作为合作伙伴的意愿是不匹配的。3.2.3缺乏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是组织间的合作,主体之间产生联系除了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规范,还应该有科学的运行机制,如研究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目前由于博物馆与学校的管理机构不同,双方的管理运行方式不同,而且缺乏合作的决策,双方很难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一些能够在自主意识下愿意主动合作的学校也属于偶发情况,延续性、深入程度较差。

4解决困境的几项建议

4.1合理的合作计划设计为双师合作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良好的合作主体,即双方确定合作目标,该目标可以包括长远目标和一些短期目标。②目标的实现形式和最终合作成果的形式也很重要,最好符合馆校双方的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明确的目标下,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实施人员,这些人员的具体工作一定要明确,最好制订流程表和进度表,利于双方督促完成彼此负责的工作。4.2以有效评估为指导的合作方式为双师合作提供科学的合作依据。馆校合作的评估体系包括政府行为性评估、馆校内部的自我评估以及第三方评估。这样由上到下、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有利于馆校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政府行为性评估是比较理想的由上而下的、合作状态下的评估方式,可以从整个博物馆行业来进行横向对比,提出更为有效的评估建议。馆校内部的自我评估是合作双方通过协商,与合作目标同时建立的评估体系,有一定的特异性,不适用于其他地区的馆校合作,这样从合作内部进行的评估,可以及时、快速地纠正合作运行机制中的不适处,保证合作运行始终在设定的目标轨道内。4.3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双师合作的外部动力。因为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很难为馆校合作双方的教育人员提供额外的物质激励。可以通过一些行政激励或者荣誉激励为这些人员带来一些隐形的激励。与此同时,可以关注双方教师的在馆校合作中的兴趣点,对这些兴趣给予鼓励和支持。馆校合作是博物馆教育走向专业化、系统化的试金石,在和正规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对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实施、推广都有指导性的现实意义。双方教师的合作无疑是馆校合作当中最重要的一环。优质的双师合作不仅为未来的馆校合作模式标准化积累经验,也是从经验总结规律的必走之路。能够将机构合作中的“人”在早期合作中很好地锻炼、保护、激发,对合作的弹性和活力都是最好的保障。期待未来的博物馆和学校能够有更持久、科学、充满火花的合作,为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博物馆知识体验。

作者:孙玥 单位: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