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和对策思考

时间:2022-03-16 04:22:27

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和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机遇。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多数企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加强资金管理不仅能够使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更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社会效益与实现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列举了企业日常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给企业在实践中的资金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资金管理;经营风险;对策研究

1资金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为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达到以最小的资金成本满足企业运营需求的目的,必须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监管和优化。资金管理是保证资金链稳定顺畅的基础,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可以通过强化资金业务流程、引入监管机制,有效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利于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可以降低财务费用,通过预算收支管理,合理测算最佳现金持有量。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合理筹措资金,减少资金闲置现象;在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将闲置资金转做投资,增加机会收益,实现资金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金配置,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资金需求总量,缓解企业筹资成本。

2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来看,相关的制度建设仍然停留在规范货币资金使用和保证货币资金安全的传统模式中,对于如何合理安全地利用闲置资金、快速地回笼资金、延长付款期限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更没有规划设计相关的决策审批流程,脱离了时代背景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隐患,不利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另外,大部分企业缺乏监管机制,仍停留在传统的事后处理阶段,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结合业务流程做到过程控制,进而不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2资金筹措成本高。资金筹措成本高是目前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融资成本高是普遍现象,少数企业因为信誉良好、资本雄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但是大多数因为债务负担重、偿债能力相对较弱,且信用程度较低,银行借款成为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由于银行固有的风险管控机制,使得银行更为偏爱少数信誉良好、资本雄厚的企业,造成大多数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结构性问题。随着银行考核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评估手段更加严格,也会导致企业整体融资成本的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审批周期过长,很难满足企业对流动资金贷款“短、频、快”的要求,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成本更高,会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限制企业的发展。2.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合理的投资意识。企业在筹措资金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短期资金,这部分资金在进入资本投资或者生产经营活动之前,通常会闲置一段时间。大部分企业对这部分闲置资金没有投资规划,通常被作为活期存款储蓄在银行,造成资金沉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另有一些企业对这部分资金的投资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更多是从主观意识出发,缺乏理性思维,不顾自身的能力和企业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极易造成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导致资金状况紧张,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2.4缺乏资金预算管理意识,债务期限结构失衡。资金管理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企业需要建立严密的资金预算来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安全流转。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资金预算管理意识,既没有合理预计短期营运所需的资金量,也没有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所需配备的长期投资纳入资金计划。资金的调用和筹措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随时需要随时调用,这样的资金管理方式很难保证充裕的资金服务于企业发展,容易造成资金短缺,进而导致紧急筹措资金的局面。目前,就国内的金融机构而言,因为长期贷款所需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长期贷款的审批条件和程序更为严格。一旦企业陷入资金短缺,急需筹措资金的局面,很难通过长期贷款的审批,多数情况下,只能借入短期贷款,这种情况极易引发企业另一种的财务风险。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是债务融资的重要决策之一,不适当的债务期限搭配会影响债务融资的整体效益,甚至危及企业自身的财务安全。从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短资长用现象,使用短期贷款构建固定资产。通常情况下从建设厂房到调试运行需要2~3年的建设期,而短期贷款周期为1年,固定资产尚未完工投入使用,不能带来资金流入,企业为了偿还贷款,不得不借新还旧,陷入循环贷款。在宏观经济状况好,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时候,风险尚不明显;而当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或者国家进行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缩紧的时候,这种风险和隐患就会凸显出来,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监管力度。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筹资、投资、应收账款管理等专项制度及工作流程,使企业在筹资、投资和调配过程中有章可循。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分离不相容岗位或职务,分割权利,多层审批,杜绝个人调配资金的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引入内部监督与审计,强化监管力度。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资金流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审计,建立程序规范、管理严格、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真正起到对企业资金管理的约束作用。这种监管机制不仅强调传统意义上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规性进行监督审计,更重要的是融合经营业务与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和制度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理,保障企业资金安全运作,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序开展。3.2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控制筹资成本。在外部筹资困难且筹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可以降低资金需求总量,起到抑制筹资成本的作用。通过降低存货库存和减少债权性资金的占用,可以有效地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存货的出入库管理,定期盘点和清查,对存货进行有效期管理。强化流程审批制度,对存货的计划、采购、领用、生产、销售进行全过程监管,按订单计划采购物料、安排生产、按期发货,减少存货流转环节对资金的占用。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从源头做起,在形成赊销之前,必须对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对不同等级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赊销政策,形成赊销后,必须有专人按期清查赊销情况,根据每家企业的赊销到期日和金额进行催要,必要时可成立专门的催款部门。另外,如果情况不乐观,可以借助公司法务部门,采用法律手段,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降低应收账款对企业资金的占用。企业在日常采购过程中,要减少现款采购,充分利用赊购,适当延长付款期,减缓企业资金压力。3.3培养投资意识,合理利用闲置资金。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投资可以提高企业自有资金使用效率,要合理评估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和闲置资金可用于投资的时间,在增加公司收益的同时,不仅要保障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还需确保收益的合法性。在企业账面出现大量闲置资金时,不能盲目投资,要充分预计企业未来资金需求、预测资金闲置期间。当资金闲置期较短时,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不能耽误企业的资金运转和流动,其次再考虑资金增值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办理通知存款业务,封存期短,到期即可投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可以获得稳定且高于活期存款的利息收益。当资金闲置期较长时,可以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在甄别和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要特别关注资金流动性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理财产品不能提前支取,要充分了解是否有赎回的政策,是否可以办理质押贷款等问题。3.4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平衡债务期限结构。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仅可以统筹规划、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强化资金收支管理的计划性,而且可以优化筹资结构。资金预算是企业通过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对未来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所产生资金流入和流出所做出的计划安排,其主要工作形式是编制年、月、周的资金预算表。经营活动资金预算以销售计划为起点,结合企业赊销制度,测算回款情况,编制经营活动资金流入预算。采购部门根据销售计划,结合企业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资金计划表。其他部门也需根据部门计划支出编制资金计划表,由财务部门汇编成经营活动资金预算。经营活动资金流入小于流出的差额就是当期的流动资金缺口,可以通过短期贷款方式来筹措资金。专项资金预算主要指企业涉及长期投资的、非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支出。这类资金预算需要覆盖整个项目投资期,预计每一个项目期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综合考量自有资金配置情况,计算各期间的资金缺口。通过资金预算管理,规划企业的经营与投资活动,合理预期资金量和使用期限,尽量做到短资短用,长资长用,平衡债务期限结构,既能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也能减轻企业短期还贷压力、降低风险,避免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

4结语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资金管理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对资金管理工作所采用的模式与手段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败。企业不可能彻底地消除资金风险或者完全规避资金风险,只能通过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目前的经营业务和市场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在风险来临之前,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使资金运作处于良性循环,才能使企业保持住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欣.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商论,2019(16).

[2]赵洪宝.企业资金管理业务探讨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9(18).

[3]杜伟.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学习,2019(29).

作者:王冰 单位: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