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建设论文

时间:2022-09-01 10:02:00

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建设论文

摘要:区域社会资本是区域为了获得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竞争优势、获得稀缺资源所建立的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及规范。区域社会资本对学习的激励是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内独特的创新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内在支撑。文章指出,依据系统论的思想,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建设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开发和积累过程。

关键词:社会资本区域社会资本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一、文献综述

根据MichaelWoolcock(2000的研究,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海尼凡(L_JHanifan,1916)。1988年,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尔曼(J.Coleman)在“SocialCapitalintheCreationofHumanCapital”一文中,明确提出社会资本是“一种责任与期望、信息渠道以及一套规范与有效的约束,它们能限制或者鼓励某些行为”。此后,社会资本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最为有力和流行的研究领域之一,并被广泛地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和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繁荣。

目前,国外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体系。不同的学者从网络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互惠信任以及合作行动等不同侧面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如普特南等(R.Pulnamet.a,1993)在著作“MakingDemocracyWork:CivicTraditionsinModernItaly’中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网络、规范和信任,它们有助于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福山(Fukuyama,1999J则界定社会资本为“群体成员之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规范,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如果全体的成员与其他人将会采取可靠和诚实的行动,那么他们就会逐渐相互信任。信任就像是润滑剂,可以使人和群体或组织更高效的运作”。

就国内研究现状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介绍、探讨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的文献,特别是在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成因的分析中,社会资本成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然而,对社会资本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形成共识。王立军(2007)认为国内研究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三种:“资源说”、“关系网络说”和“能力说”。

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是随着学习型经济,尤其是学习型区域等概念的兴起,区域学习成为区域仓0新体系的研究新视角的背景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新拓展。其涵义是指体系内各创新行为主体(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通过与创新体系外部的知识联系积极获取新知识资源,各创新行为主体及有关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之间通过交互学习使知识转移,增加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区域创新体系。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将学习作为核心的、有着较强学习效应的、有效的、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

本文拟把社会资本和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结合起来,构建基于社会资本的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更加系统化地分析社会资本在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二、区域社会资本的内涵及特征

(一)区域社会资本的内涵

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社会资本是区域为了获得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竞争优势、获得稀缺资源所建立的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及规范,它反映的是区域内地方政府、企业及其他创新主体合作的程度。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培育区域社会资本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拥有获得稀缺资源的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体系内社会资本的动员,可以为其带来各种利益,既可以是直接的经济利润,也可以是因降低某种成本而带来的间接利润。区域社会资本的载体是社会网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彼此信任,从而节省了创新合作的成本,加快了知识资源的传播与扩散速度,创造了合作剩余。

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基石是信任。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指出:“信用是整个社会的最大资本,如果一家企业、一个国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关系,也就没有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社会资本也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都不可能提高。”信任可以使创新主体减少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稀缺资源。

(二)区域社会资本的特征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有关特征可以归纳如下:

无形性。区域社会资本是各创新行为主体,如地方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交流和沟通网络而形成的网络关系。

公共性。区域社会资本需要区域各主体长期的博弈合作即交互作用来形成,需要采取“集体行动(CollectiveAction)”(奥尔森,1995)来生产。互惠的规范能够保证各主体之间持续的交往,创造一种重复博弈的处境,有助于主体间的互信和合作,克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客观性。人们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发现,社会资本所代表的“文化力”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可塑性。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资策略的产物。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的形成,利用一些现存的社会体制,通过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交换,使社会资本得以确立,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再生产。

三、区域社会资本对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内学习的激励效应

区域社会资本对学习的激励是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内独特的创新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内在支撑。可以说区域社会资本是一种重要的区域创新动力,它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子。这种激励效应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新成本的节约效应

区域社会资本尤其是非正式联系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区域内企业问以及企业与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区域社会资本能够有效地降低各主体间的创新成本。

首先,搜寻成本方面。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地理邻近性、产业集聚性以及由于根植性所形成的共同的产业文化,使得区域内企业相互信任并不断地进行交流,这就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的扩散,信息搜寻成本大大降低。其次,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方面。区域内企业利用社会资本获取和分享与创新有关的知识,从客户、竞争者或供应商那里了解各种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从而减少了创新的不确定性。第三,谈判成本方面。社会资本丰富的区域内信任、合作、开放、创新的文化使得区域内企业愿意共同承担创新风险、重新组织企业间关系、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互惠,这就减少了谈判成本。第四,交易成本方面。在合约不完全的情况下,对不合作与不守信者进行惩罚淘汰出局等,能降低区域创新主体问的交易成本,起到降低区域创新成本的作用。

(二)区域学习能力的提升效应

区域学习能力是其所在区域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区域学习能力既依赖于其内部结构和发展战略,也依赖根植于其所在区域的一些外部因子,尤其是区域社会资本因素。首先,区域社会资本能够为各主体学习提供各种信息和学习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是各主体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基础。其次,区域社会资本使区域各主体通过信息、技术与人员的自由流通,实现各主体间互动学习。再次,区域社会资本加快区域及各创新主体技术“新陈代谢”步伐,使整个区域成为“学习型区域”,区域学习能力提高。

(三)区域创新主体合作的激励效应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新技术层出不穷,创新的跨地域特征日益明显,各创新主体间创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区域社会资本所体现的网络、信任与互惠的规范等是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前提。首先,区域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创新信息的快速流动。其次,区域社会资本所体现的合作网络能够促成企业集群的形成,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后,区域社会资本能够有效地培养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进而有利于区域创新环境的形成。

(四)知识创新转移的促进效应

首先,有利于技术创新转移所需知识源的获取。一方面,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扩散社会系统,区域内企业良好的非正式交流与正式合作以及人才流动和企业家衍生有助于创新及其扩散;另一方面,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纵向、横向企业间联系以及企业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的联系,从而可以迅速的组织资源,为技术创新扩散服务。

其次,有利于创新的快速传播。根据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创新在个体层次的采纳和实施过程包括认知、说服、决定、实施和确认五个阶段。对于个体层次来说。

区域社会资本有利于对创新的认知、说服、决定、实施和确认,使得个体尽快的走完认知、说服、决定、实施阶段,并尽快的确认创新或确认对创新的拒绝。同样的,对于组织层次来说,区域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认识自身的问题和对信息的搜索,从而缩短了决策的时间。

再者,有利于扩大技术潜在采用者范围和增加实际采用者数量。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产业、社会的接近性,以及与“试错机制”伴随的企业的创新“示范效应”,使得人们更加可能对好的仓0新认可并更容易实施创新。还使得创新扩散迅速达到“临界大多数”点,冲破创新扩散过程中的瓶颈,实现扩散的自我维持,从而增加最终采用者数量。

最后,有利于创新质量的提高。与良好的社会资本推动下的技术创新扩散相伴随的是创新接收者对创新的理解、认识、实施以及再创新。创新源和创新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接收者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源对创新的再认识。同时,创新接收者的再创新对创新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

(五)创新产生的快速效应

在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内,激发企业胜出同行的强烈欲望和害怕被市场淘汰的恐惧感使得企业问的相互比较持续进行,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管理,加速技术学习。创新的效果得到快速的检验,创新得到有效的并且是快速的传播。因此,创新得以快速的产生和扩散,创新循环不断加快。Landry等人用6个变量,即商业网络(BusinessNetWOrk)、信息网络(InfOrmatiOnNetWOrk)、研究网络(ResearchNetwork)、参与资源(PartiCiPatiOnAssets)、关系资源(RelationalAssets)和信任资源(TrustAssets)等来衡量创新企业的社会资本水平,用在Montreal东南地区不同行业的440个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是社会资本水平对企业的决策和创新速率都有较大影响。

总之,丰裕的区域社会资本促使区域内形成有效的创新网络,在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动力作用。只有不断丰富社会资本,完善信任机制和互惠规范,培育和健全区域创新网络,才能逐步提升区域学习与创新能力,构建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

四、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社会资本建设

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社会资本是区域内各主体交互作用与博弈的结果。布朗(2002)指出:“在社会资本系统中,要素是构成社会网络的个体自我。系统的结构是联结自我的关系类型。系统的环境是把该系统包含在内的更大的社会生态”。社会资本按系统论的思想,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建设就是这三个层面社会资本的开发和积累过程。

(一)微观层面——企业社会资本建设

借用MichaelWoolcock的“整合”和“链合”概念,企业整合即针对内部社会资本而言,包括存在于员工之间的、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社会资本。企业链合则针对外部社会资本而言,包括:一是企业的纵向联系,即企业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下属企业部门的联系;二是企业的横向联系,即企业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的联系。因此,建设企业的社会资本,既要提高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存量,又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社会资本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培育团队协作型企业文化。首先,企业应在员工中培育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使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其次,企业应通过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心理需要,使员工与企业之间结威命运共同体。最后,企业应加强道德建设,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企业道德的力量和制度规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增强员工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机制。

2.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是企业融入社会网络的必要前提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体现在:一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信任度可以有效降低不确定性,缩减企业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防范投机行为;二是提高组织效能。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可以促进人际间的沟通,强化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三是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在企业的诚信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共同性活动,加强员工发展信任的机会和发展共同文化。

3.改革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作为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载体,是构成企业内部网络建构的重要方面。企业应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将其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不仅有助于员工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建立员工之间的互信合作机制,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

(二)中观层面——区域社会资本建设

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区域社会资本建设包括区域企业问的竞争合作与企业社团的建设两个方面。

1促进企业间竞争中的合作。从竞争走向合作,是企业间竞争的新趋势、新特点。为此,企业经营者应改变传统的与竞争对手之间非此即彼、非赢即输的狭隘竞争观念,树立与竞争对手既竞争更合作,通过合作谋求多赢的观念,培养与竞争对手建立高度信任的合作网络的共识,增强建立跨企业网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企业战略联盟,促进区域企业间竞争中的合作,依据现有优势和发展潜力合理地进行区域间分工,协同创造区域经济优势,使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自愿组合、协同发展。

2.加快培育中介服务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可以通过建立行规行约,约束企业的行为,避免无序的竞争。同时,会员通过正式的组织参与,可以扩展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加快培育区域内中介服务组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要鼓励企业组织不同类型的行业协会,增强企业网络的稳定性;二要尽快取消对民营中介组织的歧视政策,拓宽民营组织的业务领域;三要在加强政府监管的条件下,积极为民营中介组织营造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四要通过考试制度、选拔制度,不断提高中介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公务员之家:

(三)宏观层面——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建设主要是政策、法律等正式制度环境的建设。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稳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拥有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地区必然要比政策环境不稳定的地区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会资本存量。政府是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企业则是这些政策的规范对象。政府和企业在实施经济政策方面是~种博弈的关系,一种稳定的经济政策就是一个无终止期的重复博弈,容易形成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政府经济政策的稳定与否取决于政府的决策行为是否被纳入一套规范的框架之下,以及决策机制是否科学、民主和透明。

2.完善市场法制建设。政府作为市场法制的建设主体,应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不道德的市场行为进行打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快对经理人市场、社会中介评估机构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建立,为家族式企业的发展转型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3.改善政府服务水平。一要通过加大对区域内重要企业的扶持,并通过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二要着力推行本地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创新区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三要不断拓展外部创新资源的输入渠道,鼓励来自不同渠道的要素和资源的重新整合,从而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在不断完善创新环境的同时,从政府自身来看,应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度。一方面要提高政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依法行政,做到政务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