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财务现状及策略
时间:2022-04-13 08:48:00
导语:项目工程财务现状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财务的重点在资金。全面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是依法理财、管住财务的根本保证。重视和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领导,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行质量,认真组织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全力确保年度财务预算指标的完成和超额完成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随着国家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力度的加大,建筑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将会更加严峻和紧迫。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运行质量好坏优劣说到底,与企业“揽、干、管、算、收、交”这一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说,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本文就当前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一、施工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2002年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资产结构逐渐优化、质量有所改善,应收帐款余额降幅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实现利润呈上升趋势,财务状况良好正常,企业整体实力、运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财务收人增长不够稳定,经济效益下滑势头没有得到扭转,现金净流量呈现负增长,清欠收款和大额支付设备购置款、中标工程保证金难度加剧,增支压力逐渐加大,财务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资金短缺的局面没有缓解,部分单位和项目的资金运作还十分困难,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其表现有:
一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揽活难,揽含金量高的活更难。中标工程降造幅度普遍较大,有的项目降造比例高达46.8%以上,降造比例低的也在30%左右,企业盈利难度加大
二是由于大部分中标工程业主都强制规定要求主材和火工产品由其自行供应,施_工企业只管无利,有的甚至要倒贴材差。周转材料倒用次数少,一次性列销数额大,成本控制难。
三是由于政策性原因引起增支因素多,免票取消,差旅费开支增大,职工工资增长,工资附加费提高,企业负担的“三金”比例提高,离岗内退人员经费增加,成本费用开支加大四是企业内部定额还没有制定出台,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兑现依据,个别单位的责任成本核算工作还流于形式,基础工作薄弱,制度办法落实不到位,各部门间配合协调不力,核算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项目还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五是新开工工程前期投人大,如有的项目一次性需支付设备款4900万元_六是新上项目业主要求缴纳现金保讯金比例高,数额大,仅急需支付的中标保证金就高达4600万元,约占中标工程的15%以卜,致使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极度紧张。七是部分单位工程任务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闲置,有息工现象,在固定费用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相对增加、)八是部分项目预算分割滞后,临时单价长时间不调整,经济关系不顺,上缴指标比例测算不够科学合理,项目负担压力过重,影响了基层单位责任成本核算的开展。九是由于投标竞争的需要和业主投资管理的加强,索赔补差难度加大,有的项目已承诺零索赔。十是部分单位对外部劳务管理不到位,安全质量成本加大,跑冒滴漏,效益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二、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1.大力组织财务收人,确保企业财力积累平稳增长。要把开辟企业增收的新财源,全力拓展承揽任务的新局面,积极承揽含金量高的工程任务,保持资金存量的平稳增长,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要积极组织索赔补差、调增预算和清欠收款工作,要盯紧自己的财务收人情况,时刻关注自己的财力积累变化,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实现更多的财务收人,同时要防止和杜绝发生新的拖欠,力求把实现的财务收人及时足额地收回来。
2.大力抓好资金运作监管,确保重点支出需求。各级财务部门务必要紧控严管,精打细算,坚决把住“钱袋子”,坚决堵住“开口子”。尤其是在当前增收吃力,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更应做好资金的调控与监管工作。当前最紧迫的是,首先要算好资金收支的“总盘子”,务必做到:资金集中,应收尽收,量入计出,杜绝赤字。其次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求。资金永远是宝贵的资源。按照“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在资金安排上,要重点保障投标经营和施工生产的资金需求,要确保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设备购置、保证金的支付,要重点保证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其余各项非经营性支出一律按年度预算指标压减10%以上控制拨付。要认真做好对新上重大投资项目的投人产出预测分析,提前做好投人资金的筹备。要科学合理准确运用负债经营方略,推行单位负责人或项目长负债经营责任制,定期考核评价,有效防止债务扩张和财务成本扩大,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3.大力抓好旺季施工生产,确保实现更多的财务收人。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科技与效益的关系,不断提高施工生产能力。首先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干好在建工程,赢得业主的认可,为计价拨款,增加后续工程,索赔补差奠定基础,为企业增收创造条件。其次是保证施工安全,注重工程质量,只有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搞好了,工程结算收人增加了,安全事故和返工损失、缺陷补偿减少了,企业的效益和信誉才会有保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杜绝或减少安全和质量事故这也是增收,也是提效。三是要加大科技投人,走科技兴业之路,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和引进,认真做好2000版1509001标准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转换和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及聘请工程技术专家工作,积极开展“五小”科技攻关和“QC”小组活动,不断提升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多创优质样板工程,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大力抓好成本费用控管,确保增收节支目标的实现。成本费用的核算和控管是企业增收节支的重点和关键。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已有制度规定和办法的贯彻落实上,放在狠抓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和扭亏增盈工作上。在成本核算方面,一是要抓好材料费用的核算,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用支出一般约占60%左右,是成本核算的“牛鼻子”。在业主对主材和火工产品大多实行“甲供料”的情况下,对其他材料也要实行招标采购的办法,要严格材料管理内控制度和定额消耗考核办法,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二是管好用好施工机械设备,扎实开展单机单车核算,努力提高设备机械化施工能力。同时要杜绝个人集资购设备在内部承包干活的现象。三是带好管好外部劳务,严把合同的审签关,防止经济效益流失。四是要定期进行经济活动情况分析,以便揭露矛盾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经费的控管方面,一是要精简项目管理层次,紧缩经费开支,对工程项目指挥部的设置应本着“层次精简,环节优化,资源互补,效率提高”的原则办理,对主体工程已完成的项目应及时调整人员、车辆和设备,大力压减项目经费开支。二是紧控严管机关管理经费,人、车、差、招、会、话是各单位各项目管理费用开支控制的重点,要规范完善经费控管办法,严格财务预算管理,严格定员编制和业务招待费审批制度,大力压缩行政用车和出差人员,精简文山会海和不必要的检查与内评项目,一律不准再新开经费增支的口子要推行管理经费节超与职工收人挂钩考核的办法。_二是对‘单位项目工资、津贴、奖金的发放标准和范围,要适时进行清理和整顿,该规范的要规范,要防止乱发钱物的现象发生。四是社会事业性单位要严格财务预算内开支,不准“寅吃卯粮”,超前“消费”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决制止敞开花钱、铺张浪费的行为,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从简办事,各方面的支出都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
5.大力抓好内控制度运作,确保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当前,要把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规范项目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务必抓出成效、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会法规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明确职责权限,理顺经济关系,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和各项上缴指标的完成。要结合具体实际,积极推进项目效益评估和企业效绩考评工作,科学合理的测算核定收益和上缴指标,及时足额的结算工程价款,为项目开展责任成本核算创造条件,为母子(分)公司共同发展注人活力。对已实施清算清收或效益评估的集团公司直管项目指挥部,应以集团公司的正式批复或初评(结果)意见,适时调整临时单价,及时签订施工合同,办理已完工程验工计价,按规定扣抵“甲供料”和代扣有关款项后,尽快与施工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或清算,进一步理顺母子‘分)公司项目经济关系,促进母子(分)公司项目共同发展。
6.大力抓好新财经法规的实施,确保企业依法经营,遵章纳税「要认真学习Wrlx)知识和新制度及税收法规,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当前,一要学好WTO基本知识,l’解掌握相关政策规定,为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仃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学好合同法,依法经营,诚信为本,守约创誉,积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同时要严格企业经济合同的审签把关,防止受骗上当,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要学好新会计一制度和新税法,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按照“提高素质、提高效率、提高理财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企业财务工作,为实施新的财会制度奠定基础。同时,要继续做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事项的申报及总机构管理费和技术开发费、国产设备投资抵扣(免)所得税的申报审批工作,努力减轻企业税负。从某种意义_曰兑,减轻税负也是为企业增收,而且是最直接的增收。要积极争取各级税务机关的支持和理解,下大力做好减免税工作,为企业增收创造宽松环境r_同时要积极清缴欠税,为国家增收作出贡献。
7.大力抓好财务审计监督,确保财会信息真实可靠。加强财务审计监督是确保企业财会工作和财会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的根本保证。重视支持和加强对企业财务_L作的领导,管好管住企业财务是单位负责人的重要职责确保企业财会工作和财会信息的真实、完整是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要加强重视财务审计监督工作,规范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积极推行企务公开和财务工作向职代会报告制度,从源头上根治效益流失的现象,不断提高理财水平。各级领导要学习掌握财会知识,多重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多关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与运行质量。以真实完整准确的财会信息和数据资料为依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重大投资项目作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决策服务。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