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资金借贷现状探析

时间:2022-06-02 10:33:20

农户资金借贷现状探析

农户资金借贷的实证分析

农户的资金借贷渠道可以分为正规金融渠道和非正规金融渠道,正规金融渠道主要包括“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此外还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不过在所调研的农村地区,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对农户的贷款支持依然很弱,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对农户的借贷业务有所发展。非正规金融渠道主要包括民间私人借贷、钱庄、农村合作基金会、合会、及银背机构。民间私人借贷在河南农村地区依旧活跃,而农村合作基金会于1997年被政府取缔后基本上从农村地区消失。虽然合会及银背机构在东部地区较为广泛地存在,但在所调研的13个河南农村地区却均未发现,只有2个调研地区发现私人钱庄,不过很少有农户从那里取得贷款。所以,这里民间借贷数据统计的是河南农村地区的民间私人之间的借贷情况。表1给出了704户农户2011年度四类借贷资金来源的统计结果,农户来自农村信用社累计借贷资金总额为5939000元,农户借贷发生比率,也就是指发生过资金借贷的农户数量占总调查户数的比率。2011年度从农村信用社借贷的农户有296户,在总调查户数中所占的比例也即农户借贷发生比率为41.8%,是正规金融渠道中借贷比率最高的,这说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可获得性要远比商业银行强,其信贷资金发放的覆盖面比较广。不过借贷平均金额却是正规金融渠道中最低的,只有20064元,说明农村信用社更多的是发放小额贷款。农户来自其他商业银行的累计借贷资金总额为4735000元,这略低于农村信用社的累计借贷金额,有69户农户取得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借贷发生比率最低,仅为9.8%,借贷户均额度却是最高的,为68623元,这说明其他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是服务于农村少数的高端群体的客户。农户来自农业银行的累计借贷资金总额最小,只有1772000元,借贷户数为71户,借贷发生比率较低,为10.1%,累计平均借贷金额略高于农村信用社,却只有24957元,这说明农业银行已淡出农村地区,支农覆盖面窄,支农融资服务力度较小[2]。农户来自民间私人处的累计借贷总额为5219600元,借贷户数为391户,借贷发生比率最高,为55.3%,这说明民间私人借贷的资金总量较大,而且贷款的可获得性最强。不过,民间私人处的累计平均借贷金额最低,只有13349元,较能满足农户的小额支出项目的融资需求,但却缺乏对农户大项支出的融资支持。如表2所示,2011年度,农户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借贷,每笔借贷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笔数,共有37笔,占农村信用社借贷总笔数比例的12.5%,而农户来自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借贷,每笔借贷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笔数,仅有10笔,占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借贷总笔数比例的7.2%,可见,极小额度的贷款还得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来发放。况且,农户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借贷,每笔借贷金额在5000~10000元之间的,共有75笔,占农村信用社借贷总笔数比例的25.4%,而农户来自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借贷,每笔借贷金额在5000~10000元之间的共有34笔,占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借贷总笔数比例的24.3%,两者的比例大致相当且都较低,这说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额度较小的贷款仍是不足的,正规金融机构要想提高借贷发生比率,就应该多发放额度较小的贷款。农户来自农村信用社的每笔借贷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共有184笔,占农村信用社借贷总笔数比例的62.1%,而农户来自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借贷,每笔借贷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却有96笔,占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借贷总笔数比例的68.5%,两者比例都很高,这说明三年来,随着我国货币量72.6%的增长率,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大额度贷款上,且在它们之间出现过度竞争。2011年度,农户来自民间私人处的借贷,每笔借贷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笔数,共有116笔,占民间私人借贷总笔数比例的28.5%;5000~10000元之间的笔数,有122笔,占民间私人借贷总笔数比例的30.0%;10000元以上笔数,有169笔,占民间私人借贷总笔数比例的41.5%。可见民间私人借贷的额度分布较均匀,其提供的5000元以下的小额借贷要比农村信用社强得多。民间私人借贷额度有增大的趋势,不过受农户储蓄能力的限制,民间金融要想更多的发放大额度贷款,就必须要有组织化形式并且合法化,还要改善民间借贷的信用环境。析2011年度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436户农户中,有337户认为自己取得贷款需要担保抵押,另有99户农户认为不需要担保抵押,至于托关系送礼,有223户农户认为贷款需要托关系送礼,另213户农户认为贷款不需要托关系送礼。当年没有申请上贷款的农户有187户,没申请上贷款的原因主要有担保抵押不足,怕自己还不起和可供信贷的资金紧张等。这说明农户基本上不能取得纯信用贷款,农户要想取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要符合多项苛刻的条件,如担保抵押等,还要受信贷政策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尽管过半的农户表示愿意以房屋,动产或田地作为抵押来贷款,但由于农村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这些都限制了抵押物的品种选择及其合理估价,结果就使得农户因缺少承贷载体而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3],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民间私人借贷,作出回答的504户农户中有88户认为借钱需要担保抵押,而416户农户则认为完全不需要担保抵押,在借贷手续上,作出回答的501户农户中有349户表示借钱至多需要口头承诺,152户则认为需要签订借款字据。由此可见,河南农村的民间私人借贷的手续比较简单且借贷形式灵活,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但却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还款保障,这也就决定了民间私人借贷多局限于亲朋和邻里之间,借贷的范围比较狭窄,缺乏人脉的农户较难获取民间私人贷款,且考虑到民间的大笔借贷会成倍放大信用风险程度,放贷的农户较为担心自己大额借贷资金的安全,不肯轻易放贷,所以农户的大笔借贷难以有效从民间私人处得到满足。在借贷期限上,有147户农户愿意选择的期限不超过半年,255户农户希望贷款期限在6个月到不超过1年,另有282户农户要求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到3年之间。在农村信用社贷款安排上,474户农户认为其贷款期限为1年,196户农户认为其贷款期限能达到2年,只有15户农户认为其贷款期限能超过2年。可见,农村信用社贷款在期限上还是低于农户所要求的理想贷款期限,这就抑制了农户出于现代农业和非农生产投资目的的融资需求。至于农户从民间私人处的借贷期限,作出回答的农户有302户表示根据自己需要来定还款期限,191户表示还款不约定期限,仅11户表示民间私人借贷期限与农村信用社期限一致,可见民间私人借贷的还款期限安排得比较灵活,更符合农户的实际需要。在借贷利率上,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多数集中在6.5%左右,也有一部分贷款利率在8.5%~12%之间,对于这样的利率水平,作出回答的686户农户中有463户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利率水平,另223户则表示利率有些偏高,希望利率降低些,可见,河南不同的农村地区,利率有较大差异,尽管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有一定的市场浮动空间,但是对于风险大小程度相同的贷款种类,利率差距不宜过大,中等风险程度的农户借贷利率还是以不高于9%为宜,而风险大的贷款种类如信用贷款和消费贷款等,可出于补偿风险溢价的目的,制定相对高的利率。同时农户对利率高低的敏感度较低,较多的农户满足于自身的借贷利率状况,这说明农户关心的是能够取得贷款,贷款的缺失成本远比借贷利率成本高,所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即使多发放贷款,还是能够从较高的借贷利率上得到风险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补偿。至于民间私人借贷,作出回答的农户有357户认为它是无息的,117户认为它是低息的,还有28户认为它是高息的,具体到2011年度发生民间私人借贷,若是有利率的话,利率大多为6%,10%和12%。从中可见,民间私人借贷主要出于亲情友情的互助目的,大都不需要支付利息,所以借贷的范围必将受限,但也有一些放贷户,有了初步的放贷获息的观念,如果这种意识能被合理引导并被认同,将会使民间私人借贷突破“人情圈”的限制,得到市场化的飞跃发展。如表3所示,农户借贷资金的投向可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生产性用途包括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两个方面,2011年度,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的累计资金总额过少,只有2381300元,其中1719000元借贷资金来自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主要用于购买农机、特色种植(如食用菌等)和养殖上。同时投入到非农生产领域的累计资金总额达9791000元,其中来自正规金融渠道的借贷资金占72.1%的比重,主要用于做生意、开商店、买车搞运输、农产品加工、农村建筑等非农产业领域。而投入到生活领域的累计资金总额为5493300元,其中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有3675000元,占66.9%的比重,来自民间私人借贷资金有1818300元,占33.1%的比重,主要用于建房、子女上学、婚嫁、买家具和看病,以解决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见河南省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投向已严重偏离农业生产,为非农生产和生活性支出提供过多借贷资金,由于农户的非农生产项目风险大且竞争日趋激烈,而农户的生活性支出本身却不能带来收益,所以正规金融机构的这些贷款暗含着巨大的信贷风险。而民间私人借贷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低和农户储蓄意愿低,河南的民间私人借贷远不如东西部地区活跃[4],对农户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低,并且民间私人借贷用于满足农户生活性支出的累计金额是1818300元,远低于其满足农户非农生产支出的累计金额2739000元,这说明民间私人借贷的扶贫救济功能大为弱化,贫困农户的资金扶持问题凸显。

产生农户借贷问题的供给方面的原因分析

河南农户节余的闲置资金用于放贷的比例远不如东部和西部地区,也就是说河南农村民间私人借贷不够活跃,这里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河南农户整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生活性支出有很大一部分不需要民间借贷,当然部分贫困农户由于缺少还款能力和人脉关系,其生活性支出往往难于取得民间借贷。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河南民间私人放贷过于局限于亲朋和邻里之间的“人情圈”,可供放贷范围狭窄,此外,不少放贷农户对非农生产的融资有了获利取息的意愿,但出于农村旧有的传统观念,不能付诸实施,也就削弱了民间私人放贷的积极性,同时,河南缺少东部地区所广泛存在的民间金融机构如私人钱庄、标会和银背等等,民间私人之间的资金余缺就不能通过民间金融机构这个平台来进行调剂,所以河南民间金融发展比较迟滞。河南农户的闲置资金只能是大多数存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但是其对农户发放贷款的占存款的比例也即是存贷比过低,原因是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机构大都淡出农村金融市场,特别是很少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而农村信用社出于信贷风险和交易成本的考虑,只愿意发放信用风险小和交易成本低的贷款,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型金融机构只是处于推广阶段,在河南所调研的地区均不存在,所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缺位或弱化了其支农服务功能。当然对于河南农村的高端客户,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出现越位争贷的局面,且发放的都是大额度的贷款。对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其现有的农户信贷产品所要求的信贷条件较高,一方面是贷款手续复杂、审批贷款时间长,甚至贷到款还需要托关系,远不如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贷款方便快捷,其对于所申请的贷款,从申请—审核—批准—发放的速度为1~2周,平均周期为10天左右。具体到实际当中,老客户1~2天,新客户7~10天,最慢的2周时间能拿到贷款[5]。另一方面贷款需要担保和抵押,都增加了农户贷款的难度,所以农户如果是额度不大的贷款,往往不愿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因为贷款的隐性成本过大。此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不愿意发放信用贷款,这对于缺少承贷载体但有还款能力,且守信誉的农户来说是很不利的,造成其融资需求必然会有一部分被抑制。对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不同用途种类的贷款产品而言,非农生产贷款过多,而河南农村地区的这些非农生产项目已暴露出投资风险,非农生产性贷款不宜过多。当然对于农业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高产化农业等,其投资的泡沫成分小,对其投资的风险小,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却对农业生产性项目的贷款过少。同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产品在利率和期限上也不够合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搞“一刀切”,没有区分不同种类贷款的风险大小,致使不同种类贷款的利率差异不大,致使风险大的贷款发放过度并且风险损失在利率上得不到足额补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期限多为一年,而不顾农户贷款期限的实际需要,这样的融资产品不利于农户的生产和投资。至于民间借贷无论是在贷款用途、贷款期限、贷款信用形式、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等上,大都是出于人情上的考虑,所以安排得比较随意而无固定的规定。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农村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减少农村的金融业务或者淡出农村地区,如农业银行最为明显,农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大量地撤并县以下机构,努力在大城市增设网点;在业务发展上,不再直接面向一般农户和乡镇企业开展业务,重点开发城市大客户、行业垄断性客户和城镇高收入群体等;在信贷管理上,采取信贷资金管理权限上收,县域、乡镇营业所主要任务是组织存款、清收贷款本息[6]。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农户的借贷资金回报率低,借贷利率自然不能定得太高,而且借贷利率也要受人民银行的限制,但是对农户信贷的成本过高,所以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出现了困难局面,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削弱。农户信贷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发放小额贷款和大额贷款的签约成本是相差无几的,而小额贷款本身利息收入少,扣除签约成本后,银行在小额贷款上的赢利微小,自然影响到小额贷款的发放量。然后农村金融机构缺少社会资本,不具备民间借贷的信息优势,难以筛选农户的类型,事后也不能对农户贷款的使用实施有效监督。所以其贷款的风险比较大,带来的坏账损失也大,所以农村金融机构出于控制风险的目的,很少愿意发放信用贷款。最后农村金融机构为克服信息不对称、不足值抵押以及法律约束不力的问题就越需要复杂规范的风险控制和评估技术,其管理成本也会相应急剧上升,而组织规模越大,更易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解决内部利益冲突的成本也相应较高。

政策建议

针对农户小额贷款供给不足局面,应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多发放小额贷款,政府可以考虑按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户数和贷款总量给予一定的贴息补偿,以求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户资金互助会、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贷款机构,以增加小额贷款的供给。在“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期,农业银行应改变淡出农村金融的策略,扩大支农贷款业务覆盖面,多为农户发放效益高的生产项目贷款,真正实现双赢,而其他商业银行则要提升为中高端农户贷款的水平。至于民间金融组织,可考虑逐步引导私人钱庄、合会或银背等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和制度化,发挥为农户融资的功能,使农户的闲置资金能够借助民间金融组织调剂资金余缺,并按农户提供闲置资金的多少来分红取息,以此调动民间借贷的积极性,至于河南民间私人借贷,应避免农户的盲目投资,提高农户储蓄意愿,鼓励对生产性借贷取息,规范农户融资的信用形式,提高抵押借款和担保借款的比例及合同化借款行为[7],扩大民间私人借贷的圈子,以求繁荣民间私人借贷。首先要对农户多供给小额贷款,如果小额贷款的交易成本过高,可适当上浮贷款利率,并实行农户联保贷款的形式,降低小额贷款的违约风险。其次,放宽贷款的信用期限,依据农业季节特点、生产项目的不同周期和贷款用途以及借款人综合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还款日期。再次,逐步放宽对农户贷款抵押和担保的要求,适当允许农户将宅基地和集体用地进行抵押,鼓励多种形式的动产质押典当[8],以此提高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同时,科学制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差异不应体现在地域上,而应体现在贷款的风险种类上,风险极大的非农生产项目,若没有足够的担保抵押,正规金融机构不应对其提供贷款,风险偏高的贷款项目,要制定较高的风险溢价水平,而对于低风险的贷款项目,利率可以适当低一些。最后,要放宽对农户借贷的条件并做好农户借贷的服务,积极向农户宣传贷款的政策、程序和条件等等,让农户了解如何进行贷款,并积极进行农户征信制度建设,对信用好的农户可发放信用证,每年提供规定额度的贷款,对还款及时的农户累进其借贷额度,此外,要帮助农户顺利取得担保和抵押贷款,在贷款审批和发放过程中,要缩短时间到15天以内,总之,要做好贷款的服务工作。首先,政府应对生活困难和急需脱贫的农户多投入财政性的扶贫资金,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则应用于农户致富。然后,在农户借贷资金投向上,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把绝大部分的贷款资金用于非农生产项目和生活支出项目,这就产生了巨大信贷风险的隐患,生活支出项目本身缺少还款资金来源,非农生产项目投资过度,虽然暂时收益多,但风险大,一旦投资失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大额信贷资金就难以收回,所以,正规金融机构应严控在非农生产项目和生活支出项目的信贷风险,落实更严格的贷款审核,且应减少这类贷款发放量。当然对于农业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高产化农业等,其投资的泡沫成分小,对其投资的风险小,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应该增加农业生产性贷款总量。最后,民间借贷不应偏离生活性支出项目,它应满足农户的短期和急需的用款需要,应有较高的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非农生产项目占用过多民间借贷资金,将会使农户在生活方面承担巨大的资金缺失成本损失,所以民间私人对于非农生产项目的借贷可采用收取利息的办法进行限制,并能起到补偿高风险损失的目的。

本文作者:张军工作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