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水利融资与收益

时间:2022-05-08 11:17:30

谈乡村水利融资与收益

1上海农田水利融资存在的问题

1.1政府对农田水利的投资还不够稳定,民间资本少自建国到2001年,上海市历年水利投资150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0亿元,市级财政投入71亿元,区县乡财政投入34亿元,农民自筹和投劳35亿元。150亿元投资中,用于防洪45亿元,河道整治20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河道疏浚65亿元,滩涂围垦10亿元[6]。近几年上海市水利投资增长较快,1998~2001年投资近18亿元,年均投资是1998年以前的2倍以上。但是由图1可见,各级政府对上海水利的投资还不够稳定,农田水利工程有集约化规模化的趋势,对于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表1可以看出,各级政府每年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资明显高于民间资本的投入,如2001年国家投资是民间投资的近8倍,2010年前者是后者的9倍多,有扩大的趋势。如今民间资本正是最雄厚的时期,由于房市、楼市形势低迷,从房市、楼市逃出的资金越来越多,如果能抓住机会,就能吸引部分的民间资本进入。从国外的经验看,利用好民间资本将会大大缓解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降低政府投入的风险,同时产生良好的外部性受益。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资,一般看来是一项长远而浩大的工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到丰厚的收益回报。1.2正规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上海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加之抵押品缺失和信贷利率管制,正规金融缺乏涉足农村信贷市场的动力,广大农户和农村地区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新一轮增量改革基本思路在于,在正规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制度性金融创新,着力改变民间金融长期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现象;以现有商业银行为主导,采取外生金融与内生金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丰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以体制外增量改革倒逼体制内存量改革,打破农村信用社垄断造成的低效率。为此,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四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梯度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并逐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财政补贴支持的状况,培育农村市场机制。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多数以逐利为驱动力,而农村水利项目的开发与投入的回报周期过长,导致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到位。

2农村金融对农村水利的影响

2.1农村金融机构较少对农村水利发展不利虽然国家近几年意识到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政策层面给予农村金融扶持,如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服务于农业项目特别是农田水利等项目的建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短期收益不理想和政府干预度过高等,导致涉农金融机构数量在不断减少。从表2可以看出,上海的金融机构众多,但是农村金融机构却少得可怜,据统计银监会在2008年拟批准13家金融机构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试点,计划在2009年到2011年发展12家试点金融机构,实际上2009年只有3家金融机构参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2010年只有4家,到了2011年增加为5家,参与农业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少之又少,增长速度极为缓慢。结合对上海崇明县、嘉定区等地的调研来看,随着农村水利设施的现代化、集中化,小型的水利设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的中大型水利设施,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短期内收益不明显,而产值又与政绩挂钩,所以很多当地政府采取重工轻农的态度,导致水利设备有荒废和过早老化的现象。2.2金融机构投资和农业总产值的比较关系投资与产出通常呈正相关的关系,投资于农田水利收益的直接表现就是近几年的农业GDP,通过对投资与产出的分析,可从侧面了解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图21995~2010年国家投资与农村GDP的关系Fig.2TherelationshipbetweenstationinvestandruralGDP由图2可知国家投资与农业GDP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从1995年到2004年,国家对于农业投资持续上升,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也呈现持续上升,而到了2005、2006年,国家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环比减少,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见,国家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村国民生产总值有积极的影响,且影响重大[7]。通过对上海农田水利投资和农业GDP的比较,发现投资与产出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投资越多收益越多,投资越少收益也越少。但是从2007年开始,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与对农田水利投资的数额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对农田水利投资越少农村收益越多,投资越多农村的收益却越少。经过研究后发现,从1949年到2001年,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河道疏浚的经费投入超过65亿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所以虽然从2003年起,对农田水利的投资逐渐减少,而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不降反升[7]。农村总产值的提高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国家对农田水利的投资有减少的趋势,相对国家对农村投资的整体规模而言,对农田水利的投资还处于弱势。

3对上海农村水利金融发展的建议

3.1积极发展上海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上海的金融机构众多却鲜有服务农业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上海本地的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更易了解当地农村水利的需求。地方小型金融机构的产生有4种途径:(1)允许民营资本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兴建;因而应放宽对内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一批与传统体制脱离关系的、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股东的银行,专门为高新技术产业、民营成长型企业服务。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对内封闭条件下的对外开放会导致市场的廉价出让。(2)在整合现有县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产生。可以将国有金融机构的县域分支机构与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整合,组建地方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3)对现行农村信用社进行制度创新,创新模式可以多样化。一是在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直接改制为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二是与现有的商业银行合并;三是与政策性银行合并;四是继续保持目前的信用社合作性质,但必须进一步明确产权,规范化地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金融运作机制运作。(4)发育新型合作金融组织。3.2立法保证资金投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一项好的政策出台却得不到良好的执行,如果能对此立法将有利于农村水利工程融资的落实。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投资,确保了资金投入的相对稳定。以国外的优秀经验来看,美国2001年到2011年财政补贴农业额为1900亿美元,中东缺水国以色列从1992年到2001年农村建设投资约650亿美元,我国的邻国日本虽然农业并不发达但是十分重视水利工程。3.3建立良好的融资政策为了解决筹资人的后顾之忧,上海市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融资政策,帮助筹资人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农村资金需求较大的情况下,中国民间金融比较活跃。对于不少地区的农户和中小型企业而言,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有研究表明,浙江温州现有的16.7万家企业中,60%依靠民间借贷筹集资金,其借贷利率甚至达到每月1%~3%。浙江和上海同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有借鉴意义。由于民间金融缺乏正式的法律规范,缺乏管理和引导,因而难以真正在信贷市场上正常发挥作用。为此,需要合理、明确界定民间金融与高利贷、民间金融与非法金融之间的界限,并对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非正规金融市场活动(比如温州的票据交易市场、已经关闭的淄博股权交易市场、私募基金、民间的各种信用担保活动等)给予引导。在上述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同时在资金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除了加大对农村水利的公共投资外,还应采取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农村水利融资应该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来更好地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以适应现代农业水利的发展,同时给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融资提供借鉴。

本文作者:项德良杨正勇徐文涛王力惠敏禹工作单位: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