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5篇

时间:2022-07-02 08:25:16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5篇

第一篇

1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首先目标相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目标都是要在不破坏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其次理论基础相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遵循生态经济理论,都强调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将其作为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最后技术手段相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依赖于工业技术以及环境技术的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尽量做到废弃物的无害化或危害最小化。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均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是共同的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高碳能源而言,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从现阶段我国实际出发,需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

2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2.1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能源基础产业的地位难以改变,发展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看,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从未来煤炭消费需求看,今后一个时期,煤炭需求总量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能源投入巨大,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而且,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开发力度也将持续加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将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提倡节能减排,改善日益恶化的气候和环境。煤炭工业也应当着力推进创新和提升,紧跟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然而,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稳步深入地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下最现实的选择,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最基本的路径。因此,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对于煤炭企业势在必行。

2.2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煤炭企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坚持基本国策,从自身发展战略上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规划与实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煤炭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在生产源头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矿井设计和生产设备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充分利用和环境发展要求。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其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有效缓解煤炭企业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保证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态低碳矿山,为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条件;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系统和整个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把煤炭企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企业。

2.3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应对行业危机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2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国内经济增速降低,我国煤炭市场出现了过剩的情况,煤炭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十年黄金发展期之后,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着国内经济下行、煤炭产能超前、煤价下调等困难,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如何应对当前煤炭行业的危机,寻找危机下的发展路径是煤炭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行业危机是推动煤炭企业寻求转型的强大推动力,能有效促使煤炭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法,淘汰落后产能。煤炭企业必须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顺应国家低碳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煤炭企业要坚持以煤为基础、多元化的战略方向,推进节能减排,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物质在企业内部的循环流动,达到减量化投入生产资料、再利用中间产物、资源化废弃物,减少资源投入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大幅度提高资源回收率,用延伸产业链的办法挖掘煤炭资源中的“附加值”,提高煤炭资源的价值,实现行业危机下企业经济利润的持续增长。

3以循环经济促进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3.1以煤炭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作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

研究开发煤炭绿色生产技术,是煤炭企业能否顺利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通过具有煤炭产业特征的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可以支撑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也可以为煤炭企业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所谓绿色开采就是要求企业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开采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强调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该技术要求从业人员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土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开采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冀中能源集团在多个煤矿试验成功巷道矸石充填技术、粉煤灰与矸石固体充填、矸石膏体充填和超高水材料充填等适应不同开采条件的成套充填采煤关键技术,并实现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从“三下”压煤中回收大量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达到矸石不升井、煤矿不建矸石山、矿井无废渣外排、矸石置换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塌陷的绿色环保目标。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还必须重视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特别是要研发煤炭的清洁高效加工技术。一是煤炭提质加工技术。通过煤炭洗选,减少煤炭的灰分、硫分与矸石,减排二氧化硫,节省运力;通过低阶煤提质加工技术,降低煤炭水分,提高煤的发热量,减少碳排放。二是高效燃煤发电技术。通过超超临界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等国际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达到煤的清洁高效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降低污染。三是新型煤化工技术。通过煤炭液化、煤制醇醚、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基多联产等技术,实现煤炭利用碳排放减少,使得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和埋藏成为可能,达到煤炭的高效低耗利用。此外,煤炭企业还需研发和利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治理技术、矿井水资源处理利用技术、煤矸石及其他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这些绿色生产技术都可以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以循环经济原理作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初具规模,煤炭产业特点决定了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煤炭企业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理念。一要在煤炭开采、加工、利用过程中提高资源回采率和减少各种污染废弃物,推行清洁生产;二要对煤炭资源产品进行加工,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三是要把煤炭、煤矸石一次使用后,再次变成可用的资源,而不是作为垃圾丢弃。也就是,通过循环经济的模式,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利用。例如,淮南矿业集团在2003年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来,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致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大力气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低碳转型。淮南矿业集团经过10年循环经济建设,到2013年年抽采瓦斯5.9亿m3,建有瓦斯发电站9座,装机规模4.8732万kW,瓦斯储配站12座,瓦斯储备能力23.5万m3,瓦斯(燃气)民用用户达6.48万户,16座矿井水处理站全部投入使用,矿井水年利用达到2100万m3左右,选煤厂和电厂用水实现全循环、零排放,已建成和在建的煤矸石电厂规模120万kW。到2013年淮南矿业集团治理塌陷区复垦面积达到76.8万m2左右。已消化利用全矿区历史上矸石存量的一半,达2000万t,基本消灭矸石山,预计到2020年,塌陷区治理面积将要达2000万m2左右。全矿区循环经济的建设已经显现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淮南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笔者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把煤炭开采加工作为主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并延伸煤炭产业链。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煤炭洗选产生的煤泥等废物用于煤矸石电厂发电;电厂生产产生的炉渣和粉煤灰等废弃物将考虑用于生产建材;井下排出的废水,经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地面生活用水、井下降尘用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开采过程中抽采的瓦斯,用于锅炉、居民生活燃气和瓦斯电厂发电,电厂则可以为生产生活供热、供电;以煤炭为原料,以煤气化为龙头,其产生合成气,可制取醋酸、二甲醚、甲醇及合成氨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这样通过企业内部产品或废物的相互交换,形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矿区内的各种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利用了废物、降低了环境污染。煤炭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围绕着煤炭开采形成了6条循环产业链:第一条煤炭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原煤—煤炭洗选—洗矸、煤泥、洗中煤—综合利用电厂;第二条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煤矸石、电厂炉渣、粉煤灰—建材—制砖等;第三条是瓦斯资源化利用循环,瓦斯—工业锅炉、民用燃气、瓦斯电厂—电能、热能;第四条是矿井的水资源化利用循环,矿井水—地面水处理—生产生活供水;第五条是煤化工产业循环,原煤—煤气化—甲醇—丙烯、合成油等;第六条是塌陷区治理及生态建设,矸石—塌陷区充填—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耕地、水产养殖、生态园林、居住建设用地等。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多种废弃物,通过以上各产业链的循环运行,对废物资源加以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又充分利用了废弃物,非常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3.3以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为推动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保障

推动煤炭企业持续发展,需要各级领导和员工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应从树立环境伦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4个方面加强建设,打造“四位一体”的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机制,为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提供保障。

(1)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树立企业环境伦理。环境伦理是生态意识的核心,要深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低碳发展要求企业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煤炭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企业的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传媒手段,积极开展企业发展形势教育,让循环经济理念、方法、目标深入人心。煤炭企业还应将循环经济理念植入企业文化,让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员工心里、感染员工的思想、影响员工的行为,持续推进,整体提升。

(2)完善煤炭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供组织保障。首先,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发展循环经济的机构,指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明确相关机构及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该机构要负责制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包括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土地复垦生态建设规划、水处理及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将规划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进行分解和细化,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加以落实。其次,建立评估机制,及时检查发展循环经济的进展情况,发现并解决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错误,推广经验,确保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实现。再次,煤炭企业还可以建立灵活的发展机制,通过股份改造、引进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最后,煤炭企业必须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获得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在发展企业自身循环经济的同时,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最终共同推进地方循环经济发展。

(3)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煤炭企业还需要通过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来推进其循环低碳发展进程,通过完善的约束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对严格实施节能减排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生产上造成资源浪费及污染的现象进行处罚,真正将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落到实处。煤炭企业应对节能减排工作做出具体规定,明确总体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完善保障措施,严格责任考核制度。企业应把电、油、煤等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排放指标与年度经营目标相结合,与各单位及相关责任部门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量化、细化,推行问责制及“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各部门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并与部门单位及个人的工作绩效和经济效益挂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激励作用,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好的给予奖励,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追究责任并给予处罚。

作者:刘琳琳工作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引言

我国政府针对目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高度,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在此背景下,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势在必行。然而,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循环经济在我国煤炭行业的普及与推广始终离不开价格理论的指导,笔者就如何通过资源价格机制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深入探讨。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现过程与资源环境价格安排

(一)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主要分为纵向产业链构建以及横向耦合共生产业链构建两种方式,笔者以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横向产业链构建为例,探讨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这些产业链条按照顺序形成纵横交错、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该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层面:其一,煤炭企业通过煤炭开采向社会输出资源的同时,向周边环境排放大量工业废物(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等),随后采取绿色开采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在保证煤炭资源供给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业废物向周边环境的输出量,如当前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煤炭企业积极研发保水开采、矸石充填开采等先进开采工艺,减少了矿井水与煤矸石的排放量,保障与维护了煤炭开采区域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该层面主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其二,经济系统内部通过对废气、废水、废渣等各种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煤炭行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例如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瓦斯发电站、矿井水处理厂、粉煤灰制砖厂等工业废物再利用部门将工业三废转化为电力、纯净水和建筑用砖等次生资源,该层面主要以“再利用与再循环”为原则。为了进一步阐明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实现过程,笔者假设R为一定时期内矿区煤炭资源总储量,Y表示从环境系统进入经济系统的原生资源(最终投入市场的原煤)总量,F表示煤炭开采和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物(如洗煤废水、瓦斯以及煤矸石等)总量,L表示煤炭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因漏损而形成的污染物(如粉煤灰和煤泥等)总量,H表示煤炭行业对工业废物回收利用所形成的回收资源(如矸石发电厂回收的煤矸石)总量,则有F=L+H,R=Y+H。经济系统的循环程度与开采率Y/R成反比,与资源循环率H/R成正比。当煤炭开采率Y/R=0,而资源循环率H/R=100%时,则表明该经济系统循环经济的零开采、零排放原则得以实现。[2]

(二)资源环境价格对循环经济实现的推动作用

煤炭价格的形成可以依靠物质与能量在经济系统内部交换得以实现,从而反映在煤炭和其他副产品的价值中。就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产权市场现状来看,经济与环境系统的交换不能够形成充分的价格,这就造成环境外部成本难以内部化,矿区生态补偿机制难以最终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就难以推广。究其原因,还是当前资源环境价格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因为资源环境价值并未在传统价格体系中得以体现,相对于“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而言,非循环型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明显偏低,高额的利润会进一步刺激其对资源环境无序开发和利用,加剧环境恶化,绿色开采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难以在煤炭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将资源环境的真实价值在要素价值中得以反映,实现资源在循环型煤炭企业和传统型煤炭企业之间合理配置。然而,在煤炭行业内部实施循环经济,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能够产生多少经济利益,除了会受到资源消耗总量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资源与其替代要素价格差异程度的制约。[3]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激励煤炭企业采取绿色开采、清洁生产、环保项目研发等环保行为,就要尽可能提高资源与环境的耗损价值,从而增大节约资源的边际效益。通过对资源环境的阶梯定价,对非循环型煤炭企业征收一定的环保税,补贴给那些开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既惩罚破坏生态环境的煤炭企业,又保证循环型煤炭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的支持,最终在利益诱导下使煤炭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

三、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背景下资源环境价格的安排

(一)煤炭开采环节的价格安排

企业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传统开采方式,也可以采用绿色开采方式,开采方式不同就意味着生产要素也存在差异,两种开采方式的投入要素即为替代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如图2所示,假设传统开采模式企业为A,煤炭售价为Px,绿色开采模式企业为B,煤炭售价为Py,煤炭需求企业为C。显然,当Px<Py时,企业C会选择放弃购买绿色开采企业供给的煤炭;当Px≥Py时,企业C会考虑购买绿色开采企业供给的煤炭;当Px>Py时,企业C会购买绿色开采企业供给的煤炭,从而不再考虑传统开采模式煤炭企业的产品。因此,资源价格在实施循环经济最初阶段的安排原则是环保型煤炭企业煤炭售价不高于传统企业煤炭售价,即Px>Py。此时,将之称为原则I。而实际情况恰好和理论假设相悖,具体表现在:(1)当Px定价较高时,由于受到高额利润的刺激,企业A必定会无序扩大开采规模,对煤炭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破坏;(2)当Py定价较低时,企业B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其采用绿色工艺及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可见,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避免这两种情形的出现,首先在保障原则I的基础之上,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有效干预:(1)提高企业A开采煤炭资源的使用者成本。此时,假设企业A开采煤炭资源的价格构成为:Px=Cp(生产成本)+Ct(运输成本)+R(利润)+T(资源税费),需要将T提高至T*,从而使R<(平均利润),以达到延缓煤炭资源耗竭的目的。(2)对于实施绿色开采工艺的企业B来说,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价外补贴,使其能保证获取平均利润。同时针对企业C购进B企业的煤炭资源也要给予一定的价外补贴,鼓励企业C自愿购买企业B的“绿色煤炭”。

(二)工业废弃物回收与利用环节的价格安排

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过程中,既可以选择采取传统生产方式,也可以选择采取绿色开采、清洁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传统生产就构成了煤炭企业生产方式的互替关系,而且二者对企业生产成本影响较大。[4]如表1所示,甲和乙分别代表两家不同的煤炭企业,其中甲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清洁生产,增加了一些环保工艺,其总成本除了煤炭生产成本C之外,还有绿色工艺成本E;而乙企业采用传统生产模式,工业废弃物直接向周边环境排放,企业总成本只包含生产成本C,却增加了环境外部成本W。当矿井水、粉煤灰等工业废物直接排放之后,会进一步产生间接的环境污染,从而增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E>W,即企业乙的资源环境累计成本大于甲。因此,就煤炭企业而言,在企业内部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业废物,将有助于减少环境外部成本,提高环境效益。在工业废弃物回收与利用阶段,资源环境价格安排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和内部成本外部化,使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的成本低于传统煤炭企业的成本,此时的煤炭价格才能真正体现其开采成本。这可称之为原则II。政府机构可以采取下列价格策略来调整循环型煤炭企业与非循环型煤炭企业之间的相对比价:(1)对企业乙的环境破坏行为适当征收环境税费(Te),其征收标准为:E<Te≤W,调整后企业乙的成本为TC*乙=C+Te>C+E>TC乙,从而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2)政府每年对煤炭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将其分配给企业甲和企业乙,使企业甲、乙双方进行排污权交易,通过制定排污权价格Pw,迫使乙企业要么开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么以Pw的价格水平向甲企业购买污染物排放配额差额,自愿选择罚款,从而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间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行业的普及。

四、循环经济背景下资源环境定价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矿业权市场竞争机制

首先,针对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垄断和市场分割的局面,资源价格改革要建立健全煤炭资源有偿开采和矿业权市场竞争机制。在煤炭行业内部推行“煤炭资源基准价格”制度,煤炭基准价格先是由专业评估机构对煤炭资源的探明储量和煤质优劣测算出基准价格,再通过拍卖或其他类似形式形成矿业开采权的市场交易价格,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采矿权市场竞争机制。其次,还要逐步完善与煤炭资源相关的财税制度,真正实现外部环境补偿价值的内在化。[5]在当前煤炭定价机制下,煤炭价格并未反映环境外部成本,煤炭企业生态修复、土地复垦、灾害防治等无法得以实现,开展循环经济积极性也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建立类似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和“绿色矿山建设基金”等奖励性环保基金项目,用于资助那些实施环境保护的煤炭企业,缓解其环保投入的资金压力。

(二)加大价格与税收政策调节力度,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通过价格干预手段,合理调节因生产方式不同而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比价关系,具体到煤炭企业而言,要使开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开采的企业通过价格调整,能够弥补资源再生过程中的高成本投入,还要使它们能够获得与市场其他生产企业大体相同的利润。[5]对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煤炭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而且要把优惠的范围扩大到环保设备的制造,环保工艺流程的设计、施工、安装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并对煤炭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试制和研制以及消化吸收外来环保技术等给予更大优惠。而对于传统型煤炭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环境税法,对其征收一定的环境税。

(三)推行清洁生产价格政策,促使煤炭企业加速转型

煤炭企业在煤炭深加工与处理环节采用清洁生产方式,需要购置环保设备、加大生态治理修复技术的研发投入、招聘相应的环保人员,这些环保投入一方面可以减少社会环境治理成本,另一方面却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科学合理的价格政策就要通过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内部成本外部化,使开展循环经济的成本不高于传统生产成本。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是对非循环型煤炭企业的污染行为征收较高额的环境税,迫使其采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减少资源环境成本;二是推行煤炭企业绿色产品认证,政府对于煤炭企业通过废物利用生产的产品予以税收或其他方式的优惠,促使企业更多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四)逐步降低政府定价的影响力

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并非易事。20世纪末,我国政府在资源市场化配置方面作出了大胆探索,逐步放开统配煤矿的煤炭价格,但一直以来以政府为导向形成的合同价格和供需关系形成的市场价格构成的“价格双轨制”仍沿用至今。当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为促进循环经济在煤炭行业的普及和推广,就要逐步减少政府对煤炭价格的干预,突显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首先,为了不断扩展煤炭资源价值构成要素,完善煤炭资源价值构成体系,应将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生态补偿成本在内的多种成本要素考虑在内,并按照科学的成本摊销方法进行摊销,使之在煤炭价格中得以体现。其次,在避免过快放开市场价格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的前提下,适度增加煤炭的价格,充分利用煤炭市场中已形成的“倒逼机制”迫使煤炭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实施循环经济。

作者:赵玉琳工作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第三篇

1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即要求物质和能量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循环往复多次重复利用,达到对自然资源的最小消耗,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达到最小化的目的,并要求经济活动排放到自然界的废物同自然界同化,排放总量不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1]。循环经济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率,少污染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资源投入—生产—废弃的线性生产模式,循环经济旨在实现资源—生产—资源化—再生产的闭路循环,通过物质交换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使上一阶段的废弃物转变为下一阶段的原材料投入,实现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2]。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减排等措施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理念,其根本特点在于:①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为主要目标;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原则;③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利用为主要特征;④自然生态系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环境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不仅体现在经济价值方面,而且体现了社会伦理价值,循环经济实践者以对社会、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生产经营,同外界进行积极的物质能量交换,将其他关联企业纳入循环经济系统之内,借助网络化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减排[1]。循环经济是应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必然要求,也是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结果。按照实践的层次和范围,循环经济可分为企业内循环、集群层面循环经济、区域层面循环经济。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着重强调清洁生产技术、节能设备的应用;集群层面循环经济侧重于企业之间物质交换和设施共享,通过废弃物、副产品资源化再利用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区域层面也即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是在更广范围内实现资源综合使用,污染物减排和能效提高。例如通过交通设施优化降低资源运送费用,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构建生产消费循环系统。循环经济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相对聚集的煤炭产业尤为适用,煤炭产业循环经济需要从采集、加工企业内部逐渐延伸到集群、社会层面,实现更广范围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2煤炭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采煤业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①采煤业中存在回收率、回采率偏低,贫化率偏高的现象,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大矿区煤炭回采率均值为30%~40%,中小型矿井回采率最低不足10%,而世界煤炭回采率最高为85%,煤炭回采率低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应当受到煤炭生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②我国煤矿同澳大利亚、美国等产煤国家不同,多低下深层型,开采难度大,风险性高,限制了煤炭资源的充分回采利用;③煤矿分布较为分散,小煤窑众多、机械化水平低,缺乏规模化经营,还存在众多依靠人工开采的煤矿,相比较先进的数字化可视采矿技术存在资源开采定位不准确、浪费现象严重、煤矿事故多发等问题;④长期以来资源税实行按量计征的方式,致使一部分煤矿主在开采过程中过于追求开采速度,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的现象普遍;⑤缺乏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如缺乏对瓦斯气体的合理采集利用,造成空气污染及安全隐患,煤矸石随意丢弃造成土地占用和土壤污染;⑥缺乏必要的矿井水回收处理设施,致使矿区地下水受到污染,地表塌陷、生态破坏等现象明显;⑦尾矿沙的处理是煤炭开采后难以解决的问题,众多煤矿主将其随意丢弃在矿区,尾矿中有价值的部分浪费弃置,且大量尾矿沙侵占土地、破坏地表土壤和植被,在地势高及山区内还容易形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2]。

2.2产业链条短、未形成规模效应,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煤炭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产业之间缺乏相应协调配合,资源一次性开采使用造成副产品增加、能源浪费、初级产品比重高的结果,这种现象不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致使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水平受限,煤炭产区居民收入和设施建设水平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小规模低技术水平污染处理不当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众多,由于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或是污染治理方法不当,给当地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除此之外产品结构单一限制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煤炭延伸产业如煤炭-电力,煤炭-化工,煤炭-冶金发展不充分,废弃物回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没有实现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系统的产业活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水、土壤、空气、生态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开挖矿井会产生地表裸露、水土流失,采空区面积过大会形成地表沉陷,山体滑坡;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会引起水位下降,矿井水滞留地下或抽出地面造成水体污染。煤炭开采加工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例如采矿过程中的尾矿砂、煤矸石、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粉煤灰都会造成占地和土壤污染。煤炭城市的另一特点是空气质量差、粉尘天气多,煤炭产业及其派生的电力和化工都属于高污染行业,燃烧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环境破坏和污染会对当地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地表沉陷,土壤、水体污染威胁植被的正常生长,空气和水质的变坏会对人及牲畜的健康造成威胁。传统的煤炭产业生产经营方式若不改变,产煤区社会、环境将难以持续发展。

3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途径

3.1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建设煤炭循环经济需要一方面通过前向关联延长资源产品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增值,从而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企业外部不经济性最小,使环境成本最低。与煤炭产业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的优势在于:①引入了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3],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构建煤炭工业产业链,在煤炭工业内部实现经济循环,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效代谢了自身产生的污染物,实现煤炭工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②更重视产业链延伸效应,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不断连接新的环节,延伸产业链,挖掘实施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③废弃物综合利用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循环经济将煤炭生产加工中的副产品和伴生品综合回收利用,使原有废弃物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开发使用效率,减轻了煤炭业对于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有益贡献。

3.2煤炭业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3.2.1做好煤炭资源总体规划,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1)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程度,采用数字化测量设备提高采煤的精确度,在确保矿井安全的基础上增进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为新建煤矿建设提供资源条件,增强煤炭产业发展后劲。(2)大力推广绿色开采技术[3],选择科学的采集方案,合理利用煤炭伴生品,例如通过煤矸石置换实现矸石不升井,地面矸石零排放的矿山绿色开采。(3)实施煤水共采技术,把水作为子资源优先保护与开采,优先收集开采危机安全的老空水,使用井下采掘技术集中分散的地下矿井水,采用井上下结合净化复用技术增加矿区供水水源。(4)确立科学的资源价值观,综合利用煤炭开采、生产过程中的伴生品、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把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煤炭产业经营的核心:①提高选矿技术水平,细化选矿环节,分层次提出有用矿物质,合理处置尾矿,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减轻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②收集利用煤炭瓦斯气体,以“先采气,再采煤”为原则,推广高效瓦斯排放技术,研究使用低浓度瓦斯回收、压缩技术,将瓦斯气体用于发电、生产炭黑、生活取暖,使其化害为利、服务社会;③综合开采使用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研究煤矸石、煤泥发电、制砖、化工技术并加快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将废弃物粉煤灰用于制造水泥、陶粒等建材,副产品电石制造化工产品,电石生产剩余物电石渣还可以用来循环制造水泥;④研究矿井水净化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电析渗透技术,使高矿化、高硬度的矿井水逐渐可用于生产生活。

3.2.2提高煤炭资源深加工,实施清洁生产

建设与煤炭生产能力相配套的选煤厂,对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变单一煤为多种精煤,推进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原煤直接销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煤炭燃料利用率,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①应用先进发电技术,将煤炭转化为能值更高、易于运送的电力,综合考虑项目投资成本收益,引进先进适用的新型发电技术和设备如超临界机组,提高环境水平和能源效率;②引进清洁生产设施,加大污染物处理力度[3],推广烟气脱硫、烟气除尘、烟气脱硝技术,降低煤炭燃烧转化过程对空气的污染度;③研发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制造建筑材料技术,煤矸石发电技术、煤矸石化工技术、粉煤灰筑路技术,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发电厂利用焦炉煤气进行发电,焦化厂利用发电厂和甲醇厂的污水,降低新鲜水的用量,节约净水资源。合理利用洗煤厂产生的煤泥,用煤泥发电供热避免堆存占用土地,引起二次扬尘。清洁生产就是要增加节能治污技术投入,将洁净燃煤、污染减排贯彻于煤炭产业的各环节中,在提高煤炭能源效率的同时,减轻生产过程对于空气、水、土壤环境的压力。

3.2.3构建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发展集群式循环经济体系

积极开发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3条产业链条,推行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用生态产业链使上游企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煤电化产业链条是使矿井及选煤厂产生的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劣质燃料及矿井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火电厂发电,发展聚乙烯,炭黑,纳米碳管,乳丁胶等产品;煤焦化产业链条就是回收制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后一部分民用,一部分用于提制甲醇,提炼焦油粗苯,二甲醚等化工产品;煤油化产业链条是利用煤炭液化技术将煤炭生产为高质量的柴油、汽油、石脑油等制品,缓解我国原油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配炼技术,特别要建立动力煤配煤基地,形成产、配、销、送及售后服务一条龙体系;完善水煤浆制备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重点开发利用煤层气,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提高煤矿生产效益,使其成为煤炭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5];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推动单一采煤矿区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经济规模,取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效益的综合经济社会效果。

3.2.4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的广泛开展

环境恢复与治理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经济两方面效益,在空气、水质、土壤净化的同时提高煤炭产区产值水平,政府部门和煤炭企业先期投入部分资金,用于脱硫除尘、水质土壤改良设施建设[4]。地下资源开采带来地面塌陷等问题,造成土地,农田,建筑物等的破坏,应采取高压注浆充填技术控制地表下沉,修复已毁地面,另外煤炭生产中的矸石、粉煤灰都可用来填充塌陷区。对集水区因地制宜进行回填复垦。旱区种植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浅水区种植水稻,深水区养鱼,走农林牧渔多元化高效农业的道路[5]。矿井水的净化处理:可将矿井水抽出统一净化处理,形成的中水可用于土地灌溉、工业生产,减轻矿井水对地下及地表水的污染。防止矿区出现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象,进行地表土运送平整,恢复矿区土壤生态功能。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建设生产及生活区绿化带,起到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

3.2.5构建有利于推进煤炭业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

完善矿业循环经济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征费制度引导投资到环保建设方向。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加大对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研究落实促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制度。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推行循环经济方案,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信贷支持、价格优惠政策,重点补贴在实行循环经济初期出现亏损的项目及企业。对于技术设备更新缓慢、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相应惩罚,如加收环境补偿金、限制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张、取消增值税、电价的优惠政策。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使更多的煤炭收益用于生态环境保护[4-5]。将循环经济指标化并作为衡量区域及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使煤炭业循环经济的理念能够得到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加大对循环经济管理方法与技术研发的投入,从制度层面促进煤炭产业体系的改造升级。

4结语

通过分析国内煤炭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途径。循环经济是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大系统之间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设煤炭业循环经济,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吴丹工作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第四篇

1传统发展模式给山西社会经济带来的问题

1.1回采率过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规模和地区经济短期增长速度,缺乏具有全局观念的煤炭开采规划,多年以来山西煤炭企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煤炭开采地域分散、秩序混乱,这样直接造成了资源回采率低下。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为30%~4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煤炭回采率则达到了80%以上。

1.2煤炭企业产品单一,产业链过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

这种产业结构高度依赖省外市场,一旦国际上或国内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山西经济也出现新的问题,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山西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在最后。

1.3资源的粗放开采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使地下矿体层形成巨大的空洞,出现举世罕见的采空区。据统计,山西全省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采空区近3万平方公里。巨大的采空造成一系列环境破坏。首先,水资源破坏严重。采煤造成的山西水资源破坏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采煤使地下水的均衡受到严重破坏,地表水下漏严重,同时采煤造成的矿井水排放严重污染了河流,使全省煤炭产业为主的城市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采煤造成地表塌陷、土地裂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继而引发土壤质量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第三,采煤造成的“三废”使环境污染加重。煤矸石大量堆积、矿山废水与废气的排放严重破坏了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到2015年,山西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经济损失可能超过770亿元。由此可见,面对煤炭资源传统开采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必须转变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煤炭企业和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只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很少考虑如何应对环境破坏带来的问题。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对应,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山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摒弃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1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3412亿吨。但是我国煤炭人均可采储量少,仅为世界的三分之二。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煤炭开采规模和消费量持续增加,煤炭供应已出现紧张的局面,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瓶颈。而循环经济正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经济集约式增长的有效途径。

2.2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煤炭企业的发展仅仅依靠销量的增长和价格的提高是暂时的。而发展循环经济,把传统煤炭生产中产生的煤矸石、煤层气和矿井水等“废弃物”利用起来,利用煤矸石煤层气发电、煤矸石制建材、矿井水循环利用,建设煤—电—建材、煤—电—化工—建材等多种模式的循环经济园区。这样通过打造新的产业链,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分散行业风险,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山西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循环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以下诸多问题的存在也成为其发展循环经济的阻碍。

3制约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山西煤炭企业面临着法律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

3.1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

2007年,山西省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之相配套的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机制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政策体系。2009年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为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政策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近期行动计划》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发展方向。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项目财政补贴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优惠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上网优惠政策等,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目前有关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政策体系并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贯彻落实难度大《。循环经济促进法》虽已实施,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有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也规定了一些关于循环经济的内容,但都较为散乱,统一性不强。同时由于目前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健全,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2)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不完善,一些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处于临时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效的规范化制度体系。二是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惩罚机制不完善,对企业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废弃物排放成本过低,降低了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比较利益。三是政府制定的短期循环经济优惠政策可能会损害一些部门的利益,降低现行考核指标下的部门业绩,因此,一些政策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大大影响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3.2缺乏先进的循环技术支撑体系

山西煤炭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三个方面。目前,山西煤炭企业在煤炭洗选、动力配煤、型煤及水煤浆等洁净煤生产方面的技术已相对成熟,采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技术也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但总的来说,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还比较滞后,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开采技术、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这就使得循环技术的缺乏无法满足煤炭企业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3.3庞大的资金需求制约了煤炭企业全面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对产业链的完整性要求较高,产业链循环的有效运行必定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持。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但投入毕竟有限,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资金主要还要靠企业自己投入。而煤炭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储备后续开采资源、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将以往多年的收入用于解决这些问题,无暇顾及发展循环经济。同时社会融资机制不健全,也不可能提供发展循环经济的充裕资金。

3.4政府未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水平纳入经营者的考核指标

煤炭企业是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力量,政府对煤炭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业绩考核一般局限于企业利润、资产总值、纳税总额等指标,没有把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纳入经营者的考核指标体系。这样很难调动经营者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4山西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结合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政府应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

山西煤炭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作为保障,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1)完善山西省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引导其健康发展。政府应在《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础上,完善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第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从税收、资金等方面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制定合理的经济激励政策,推动和促进煤炭企业淘汰落后技术与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4.2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1)改进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对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研究并改进综采煤开采技术,加大残留煤柱、边角煤、薄煤层的开采力度,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以再循环为得力手段,实现废物的减污减排,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加快技术进步,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引进先进开采技术,积极利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综采装备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引入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矿山事故,采取环保措施,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从而将煤炭开采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3)推进洁净煤技术。煤炭企业应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生产模式,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煤炭企业生产的主要废弃物是煤矸石和矿井水。在生产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煤矸石分流措施,从源头减少煤矸石产出量,并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尽量减少煤矸石运往地面的数量。大面积推广矿井水循环利用技术,减少煤炭资源开采中的不合理浪费。(4)加大循环经济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培养所需要的循环经济、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循环经济领域项目管理和节能、节水及生态研究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的培训。引进一批具备循环经济理念的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4.3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

作为资源性行业,煤炭开采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推进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煤建材、煤电铝、热电联产等工业循环,使产业链向高端拓展延伸,打造后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样既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又可以分散行业风险,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4制定循环经济评价考核政策,建立新型业绩考核体系

(1)建立和完善包括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内的国有煤炭企业业绩考评体系。比如建立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煤炭产业链延伸程度、废气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考核指标,从根本上改变以短期经济效益为主的业绩考核模式。(2)建立一套科学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合考虑有关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促使企业积极寻求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总之,山西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后盾,以科学考评为支撑,探索一条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作者:姚星明工作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第五篇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它是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人们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即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就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它为资源型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煤炭企业将逐步摈弃传统的以生产、销售煤炭等基本产品为主的运营模式,将注意力转移至不断改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以此来扩大产业范围、拉长煤炭产业链条,进而寻求新的、更具支撑力的收入增长点。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时期经济的重点和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煤炭企业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殊意义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取得经济和社会两重效益。

1.它能改变“三高”即传统的、粗放的高资本投入、高污染排放、高资源消耗的煤炭产业格局,采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多产业、多产品的组合,实现企业的集约化和利润的最大化;

2.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煤炭是不可再生性能源。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煤炭市场经济各种体系不规范,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企业竞争激烈,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全国煤矿企业资源回收率平均水平只有30%-35%的水平,有的小煤矿只有10%-15%的水平。通过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希望的高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循环经济理念不够深入一些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认识不够,只从狭义上理解和认识循环经济,没有真正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作用不甚了解,同时对这种能同时取得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模式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技术、人才、投入、知识等符合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要素缺乏各个煤炭企业缺乏专业循环经济的人才,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企业没有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技术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3.企业之间循环发展各自为阵,小、中、大三循环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4.缺乏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法规、机制和政策各级政府、煤炭企业缺乏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更没有能指导循环经济的比如:投入机制、生态环境机制、价格形成、补偿机制、企业资源再生利用机制和节约使用资源等高效能激励机制来指导循环经济的有序、良性发展。

四、发展煤炭循环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

要实现煤炭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和企业应相互理解、配合采取以下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实现煤炭的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煤炭企业构建绿色煤炭体系,实现可持续;煤炭企业要速度与效益并重,这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1.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

(1)首先政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煤炭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同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及扶助等支持,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煤炭企业自愿、主动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2)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构造一个有利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他们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来规范煤炭企业的行为。政府应该严格制定煤炭企业在生产、废弃物排放、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科学标准,同时运用财政补贴、行政处罚或是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循环再使用率,降低对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消耗。

2.煤炭企业的主体攻坚作用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四新”原则即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新方式的要求,遵循循环经济的流程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深度开采、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1)企业要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营造一个使企业员工能牢固树立循环经济、使得循环经济工作能顺利开展的环境基础。(2)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对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开采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构建以资源节约和环境无害化为核心的煤炭技术支撑体系。(3)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合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通过更新煤炭开采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并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通过改进煤炭生产和使用方式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实现污染物微排放或零排放。(4)煤炭企业要在当前煤炭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应该在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提高经济效益。(5)企业要认真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好生态家园。企业要做好废弃矿井的无污染处理要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塌陷区回填等措施。对恢复的土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陈军工作单位:同煤集团企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