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探讨

时间:2022-05-06 10:49:12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从过去的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高速度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内需支撑的高质量增长模式。而商品交易市场作为承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交界点,是商品流通的重要一环,对当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降低供给过剩、促进商品高效流通,探索商品交易市场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的研究发现,创新发展新模式为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商品交易市场;商品流通;创新发展

一、引言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以及逆全球化的冲击,我国亟须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过程的重要一环,对我国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更好地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供给过剩,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4月15日了《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该计划符合我国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的趋势,对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粗放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信息网络加快转型升级,改进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2019年2月27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平台化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一直受限于信息不对称、交通运输不发达等窘境而发展滞后。同时也因为规划不合理、市场准入门槛低、重复建设等自身问题,使得商品交易市场大多处于集贸市场阶段,综合竞争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内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商品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挤压了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的生存空间。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近年来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年末出租摊位数以及营业面积于2012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表明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扩张达到了拐点,同时存在产能过剩,其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商品交易市场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与去库存的挑战。因此有效发挥商品交易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新型商品交易市场势在必行。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因此研究江苏省线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指引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未来发展问题,同时对欠发达地区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2019年第十一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了“中国商品市场百强榜”榜单,江苏省有14家入围,位列第三,仅次于浙江省35家、山东省19家。而2015年江苏仅入围11家,相对而言,江苏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浙江省相比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为引导江苏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商业机构和江苏政府规划部门决策思路,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江苏线下商品交易市场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江苏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育新的增长极,打造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二、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江苏省凭借省内制造业集聚的优势,2018年交易规模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469家,在全国占比10.9%,仅次于浙江省703家。而销售总额达到2.07万亿元,占比19%,位列全国第一。2005~2018年全国与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总体而言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与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都呈现相同的倒U型增长趋势。其中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一直增长并且在2012年达到拐点,历史最高数量达到5194家,而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一直增长并且在2011年达到拐点,最高数量为575家,此后规模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相比2012年减少了898家,同比下降17.3%。2018年江苏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比2012年减少106家,同比下降18.4%。这种增长趋势表明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扩张于2012年达到高峰,此后进入以市场质量竞争为主的创新增长期。根据表1江苏省2005~2018年亿元规模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据发现,年末摊位数与年末已出租摊位自2011年以来增长比较平稳但近年来略有下降,整体营业面积略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之,商品交易市场的平均年末摊位数、平均年末已出租摊位数以及平均营业面积实际上都在不断提升,表明江苏省规模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虽然减少,但平均市场规模却在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商品交易额虽然在2015年与2016年略有波动,但总体成交额不断提高,2018年总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表明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增长依然强劲。而从事交易人员数与市场个数高度相关,从事交易人员数在2012年达到最高112.4万人,随后人数不断下降。但是市场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从2005年的1294人扩大到2012年场均最高2000人,随后几年虽然略有下降但总体变动不大。而人均营业面积与市场平均从业人员数量表现不同,人均营业面积不断扩大。按照市场类别可以将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分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根据表2可以发现2008~2018年江苏省亿元以上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数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其百分比趋势可以发现综合市场占比不断减少,而专业市场占比不断增加,由此可见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商品交易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强,而专业化与品牌化经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按照经营方式可以将江苏省商品交易市场分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根据表2可以看出亿元以上批发市场数量与零售市场数量都经过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表明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的规模扩张都已经达到市场饱和,同时趋向于精细化与专业化发展阶段。根据经营方式构成占比,批发市场占比增加,零售市场占比减少,批发市场依托于制造业集聚优势与不断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而获得规模竞争优势。零售市场则面临新的商业模式冲击而不断分化,竞争优势不断弱化。总体而言,江苏线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互联网技术引发的线上商品流通的影响,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江苏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新模式

江苏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探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线上商品交易虽然降低一部分商品交易成本,但本质上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商品交易市场,依托线下商品交易市场更为真实可靠。所以线上与线下的商品交易融合将成为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在“互联网+流通”与网络平台建设的推动下,江苏已经培育出众多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商品交易市场新模式。

(一)互联网+供应链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与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专业商品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将整个产业链汇聚到一个商品交易平台,满足客户或者商户的需求,提高商品交易市场价值。其中需要应用大数据等智慧供应链管理技术,提高商品交易效率,构建完整的商品交易平台,不断扩大商品交易空间,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力水平。江苏省徐州市金驹物流园通过整合煤钢产业链构建物流基地,依托智慧管理技术高效满足客户需求,精准衔接商品流通各个环节,降低商品的交易时间。这种互联网+煤钢联合模式充分利用供应链生产流通,打造现代商品交易市场创新新典范。

(二)信息服务平台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消费类商品交易模式,通过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为商品供需双方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依托线下商品交易市场,将客户主体从过去的渠道商扩大为广大消费者,为客户提供详细的商品信息。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消费者与商品交易市场密切关联,减少商品流通中间环节,有效降低商品交易成本,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其中常州夏溪花木市场将产销紧密组织起来,通过搭建夏溪花木网,实现了供需双方依托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直接对接,有效提高商品交易效率。

(三)个性定制模式

该模式主要依托高科技虚拟视觉技术,通过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整体化的购物方案。消费者通过虚拟视觉技术感受产品的整体效果,通过虚拟体验重新对产品进行调整以达到个人满意效果。这种模式需要多领域跨界融合,本质是消费者的个性高端需求,凭借的是高科技技术,所以该模式具有持续的可成长性。徐州升辉建材家装市场通过VR视觉技术使各类装饰、家具家电产品虚拟化,以智能化、可视化、体验化为特征,整合产业链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四)贸易一体化模式

该模式依托国内贸易市场,积极拓展国外贸易市场,不断扩大交易市场范围。该模式与浙江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类同,通过提供批量的多种类商品交易,满足国内外采购商一站式采购需求。近年来,国外消费疲软,对产品种类需求增加、数量需求减少,单个企业难以满足这一多样化需求,所以需要新的商品交易市场模式满足这种需求。目前叠石桥家纺城就采用了这种采购贸易方式,不断扩大与海外市场的交易规模。

四、总结与建议

近年来,线上与线下商品交易市场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实体流通企业纷纷触网,积极拥抱互联网,向线上拓展业务和渠道,并尝试将互联网和电商平台作为延伸业务和整合渠道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建购物网站、与电商平台合作、投资并购电商网络等方式,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实现“互联网+实体店铺”的融合互动发展。同时电商企业也在积极同实体流通企业合作,探索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新模式。从增长趋势看,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电子商务扩张速度开始减弱,依托资本运作、用户点击、增值服务的线上发展模式也正在调整,江苏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扩大这种融合趋势。加快线上线下商品交易市场融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快商品交易市场创新,促进流通领域纵深发展,实现信息网络对各类商品流通活动的全覆盖。二是鼓励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拓展流通发展新途径。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流通主体的比较优势,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加强合作互动,引导跨界资源整合,实现信息、顾客、商品、服务、配送等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三是推动上下游环节对接,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全新供应链体系,引导带动供应链企业、商户实现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快新型流通服务的专业化发展,重点支持电子支付、信用、物流、检验认证、大数据共享等第三方专业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的生态环境。五是建设新的网络治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公平、衔接的监管规则,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一系列革新。

参考文献:

[1]林荷,郑秋锦,陈佑成.“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O2O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5(12):79-85.

[2]蒋天颖,麻黎黎.浙江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J].经济地理,2016(7):107-113.

[3]孙立群.电子商务视角下专业市场交易制度的发展与变革[J].改革与战略,2017(6):51-53,56.

[4]任兴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品交易市场的转型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6(6):98-101.

[5]周旭.商品现货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24):71.

[6]白晓娟,王静.我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11):70-71.

[7]王东亚.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2(2):133-136.

作者:赵祥童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