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快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时间:2022-09-03 11:16:08

企业加快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我国企业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其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外贸易合作,本着走出去的理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环节中,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其应该充分挖掘走出去的机遇,从而实现自身高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我国其走出去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经济发展战略

一、引言

2013年,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立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我国企业应该把握这个契机,通过对外合作,提升对外投资额度,加快走出去战略方针的制定,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能力的缺失。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自身能力缺失内部资金短缺,对走出去战略实施产生制约作用。在境外产业整体发展流程环节中,涉及土地购买、设备租赁和仓储建设等,由于我国大量的企业资金短缺,融资成本非常高,限制其走出去。我国企业内部国际型人才严重匮乏,对其走出去产生一定的限制,其内部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其内部人员不够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语言文化,导致其走出去战略方针不能顺利实施。我国企业缺乏境外项目经验,导致其走出去战略实施不畅。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上属于初步阶段,很多企业缺乏实际的调研,境外管理经验不足,在境外投资后续的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境外企业开发的复杂程度非常高,而且具有特殊性特征,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其缺乏规避风险的经验和认识。企业走出去上没有形成集团优势,其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各项操作非常烦琐,企业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走出去战略不能发挥优势,影响其境外形象。(二)国内融资政策与企业走出去战略不匹配。很多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项目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内的母公司。两家企业在获得了政策性的融资后,融资来源一般都是商业银行,目前企业走出去政策实施环节中融资成本非常高,导致其走出去战略不能顺利实施。国内银行只能以资产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其融资成本高,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企业走出去缺乏政策支持。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很多企业走出去后,在进行境外投资环节中不能得到相应的补贴,导致其在走出去后不能具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四)企业现有的考核机制不利于调动企业走出去。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要找到有利的市场契机,并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其经营困境。目前企业在走出去环节中前期的投资非常多,后期的收益低,而且后期的成本很高,因此企业在考核机制的制定上不敢承担前期投资亏损的风险,进一步导致其走出去的积极性不高。

三、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1.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我国企业应该逐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从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该完善相关的调研工作,结合境外项目的开发活动,分析各类项目对其利润是否产生有利影响,结合其自身的长期发展,在确定项目具有可行性之后再考虑走出去。企业应该通过调研的方式,找到能给其带来最大化利润的投资项目,从而进一步确定投资方向。2.谨慎实施租地和购置设备等投资行为。企业在走出去的环节中,前期的投资非常大,投入的成本非常高,在经营中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各个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壁垒非常多。企业在走出去后要获得可观的利润,在投资环节中就应该本着谨慎的态度。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也会受到国际舆论的干扰。近年来,国际舆论环境非常复杂,导致其对外投资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合理地把握项目,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合理的项目中,才能获得可观的收益。3.重视投资仓储、加工和贸易环节。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应该完善仓储、加工和贸易环节的输出,这些环节受到的政策限制比较少,有限的经营风险可以确保其有效地控制运营成本,确保其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尤其是针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在仓储和加工环节投资,从而使资金可以有效地运转,提升资金增值的潜力。(二)完善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1.引导企业走出去重心确定。企业在走出去政策实施之前,应该确定好生产重心,并且完善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经营。通过直接购买或者租赁设备的方式促进产品生产,不仅前期的投资非常多,产生很大的风险,而且容易引起当地政府和居民的诸多顾虑,从而引发不良的舆论。因此通过境外生产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持良好舆论。2.结合对外援助工作。结合对外援助工作,从而确保外援工作在人才技术方面提供支持,有效地促进企业在走出去时,完善合作关系,通过示范和桥梁作用,为其走出去创设环境和搭建平台。中国企业走出去政策有十余年的历史,由于企业缺乏境外经营经验和技术,因此要通过外援帮助的方式,我国政府应该进行主导产业的资助,通过建立示范中心与合作的方式,积累丰富的境外经营经验,从而培养大批国际经验人才。企业可以借助境外帮助,并且通过示范中心的工作成果和技术服务,提升自身的境外经营经验。通过推动走出去战略,应该编制完善的外援发展规划,设计完善的项目,使我国项目与境外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结合度。进一步强化产业外援项目的资源利用与整合,确保其走出去服务水平的提升。在双边对话框架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合作,从而有效地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3.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体制环境。现有的政策和体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打破传统体制,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促使企业走出去,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降低其融资成本,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通过考核标准的修改,延长企业的考核周期,有效地减少外贸投资环节的审批流程,使各项流程处于简化的状态。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与协调,增强政府与投资国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友好的贸易往来。4.重视民间交流与合作。我国企业走出去政策实施环节中,应该强化协会和民间团体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境外投资项目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政府部门采用政策的方式推动与配合,还需要民众的支持。国家民间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可以充分发挥,从而确保我国企业可以顺利地走出去。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良好的观念,使各个领域共赢,积极地调动民众交流与合作,确保企业在交流与合作中积累大量境外经营的经验。(三)有效规避风险。1.企业要做好长远的规划和风险防控。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应该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条件,做好长远的规划,对自身的投资环境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从而整合外部环境,长期规划的年限一般在十年左右。企业一旦投资后各类风险和困难会接踵而来,如果企业的抗压能力非常差,他们的主导能力就不能提升,其还是采用国内的思维去解决国际贸易问题,他们在境外经营中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全面考虑全面统筹,在走出去政策实施环节中树立各类风险意识,建立危机管控机制。2.做好项目信息评估工作。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目标和潜力,进行各类投资项目的勘查工作,对项目的成熟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在前期资料的分析中,要对资料可信度进行分析,找出投资的成功先例,对项目进行客观评价。注重项目开发典型案例的分析,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其会得到很多投资项目或者合作机会,则企业会仓促的做出决定,缺乏慎重选择。因此,企业在针对各类项目评估时,应该本着谨慎和稳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类因素,搜集各类信息,通过项目追踪和研究,从而确定投资项目。3.注重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走出去项目的建设和生产周期非常长,而且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技术适应性,才能有效地防止产品价格波动和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因此在走出去之前,企业应该开展各项调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其可能受到的损失和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且确定其承受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采用各类金融工具,有效地预防风险,从而使其有效预防不必要的损失。通过远期现货合同和期货合同对商品价格进行管理,有效地控制商品价格风险。通过使用同一种货币购销和结算的方式,有效地抵御外汇风险。通过利率调期合同有效防止利率风险,从而使企业走出去政策更加稳健。(四)组建行业协会。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环节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战略联盟的效果,应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大量信息的聚集。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颁布,要求国家层面进行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行业的管理,完善自律服务能力。企业通过自主决策,提升经营的规范性,在这种体制框架下,市场运行非常正规,有利于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在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可以进一步发展。在走出去环节中,其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高的权威性。行业协会的会员可以包括各类审查公司和大型公司,从而汇集大量公司的信息,使公司之间形成良好的关联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顺利地走出去就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完善的交易平台,转变政府的职能,使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目前,企业走出去上存在一定的困境,因此企业应该完善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实际的调研工作,科学的选择投资项目。政府应该发挥政策支持,提供优惠政策,促进其顺利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杨颖,王丽丽,李宇,丁建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南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轻工科技,2020,36(05):130-131.

[2]郭鹏飞.国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决策探索(下),2020(04):53.

作者:于虹 单位:潍坊市工业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