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扶贫开发社会学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20 04:22:48

新疆扶贫开发社会学调查研究

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新疆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强化“五个认同;有利于各族群众摆脱愚昧,融入现代文明,提高对宗教极端思想的免疫力;有利于与“三股势力”争夺群众,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

关键词:新疆;扶贫开发;需求;任重道远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许多矛盾、困难和挑战。一是贫困面大。重点扶贫县35个,占县市总数的42%;贫困村302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5%。按照国家签订责任状口径,贫困人口还有261万(2013年底数据),是全国5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省区之一。二是贫困程度深。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成本高、难度大。目前人均纯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贫困户占50%,1000元以下的极贫困户还有1000多户。三是区域性整体贫困严重。南疆四地州有贫困县26个、贫困村2605个、贫困人口219万,分别占全疆的75%、86%和83%,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社会发育程度低,脱贫任务艰巨。四是致贫因素复杂。丧失和无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87万,因其他因素致贫人口174万,特别是因灾、因病、因学返贫问题突出,宗教对生产生活影响大,特别是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严重影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稳定发展。六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牧民因为失去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讲话中指出的脱贫攻坚6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新疆都不同程度存在,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扶贫开发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扶贫合力还没有形成,扶贫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还有待加强。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一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新疆脱贫攻坚的重点是农牧区,重灾区是南疆三地州

新疆不稳定的病因在城市,根源在农牧区。为了了解和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情况的新动向,本课题组到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实地考察并把握了有关信息。1、乌什县基本情况乌什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东与阿克苏市相邻,南与柯坪县隔山相望,西与阿合奇县相连,北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53公里。全县总面积9082平方公里,辖七乡二镇、107个行政村526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总人口209963人(不含农一师四团),其中:农村人口178400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边境国际级贫困县,全县耕地总面积46.8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3亩,山区以畜牧业为主,平原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生产小麦、玉米、棉花、蕃茄、鹰嘴豆、大蒜、核桃、杏、沙拉等。全县年均粮食播种面积25万亩左右,是自治区和地区粮食基地县之一,是“中国沙棘之乡”,“中国鹰嘴豆之乡”。2、乌什县产业扶贫发展概况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乌什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到户、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为贫困农牧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做法是:一是按照“做精种植业、做大林果业、做强畜牧业、壮大劳务产业”的思路,把发展粮、果、畜等主导产业作为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把发展核桃、杏子为主特色林果业作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点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培育了“林果业、畜牧业、劳务产业”三大促农增收支柱产业,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富民为主的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2015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39.92万亩(含复播面积),总产21.3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16万亩,其中番茄3.8万亩,总产14.7万吨;林果面积达36.6万亩(核桃29.9万亩);挂果面积达到31万亩,果品总产量11.5万吨;全县畜牧存栏71.45万头(只),出栏牲畜50.37万头(只),产肉2.256万吨,产奶0.5407万吨,产蛋0.091万吨;形成了依托基地发展产业的基本条件。二是以持续快速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先后引进培育了中粮顿河乌什县果蔬有限责任公司、乌什县燕山果业、托河制粉、振兴牧业等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大力推进多元化投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扶贫模式,做好农牧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的产业开发对接,充分发挥产业项目扶持、扶贫贴息资金、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的“杠杆”作用,鼓励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畜牧业,在全县的贫困村逐步形成了以核桃种植、畜禽养殖促农增收的产业格局,通过扶贫资金注入,全县农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转型升级补发加快,经营也由原先的单纯加工向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延伸,拓宽了产业扶贫领域,形成了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村农户数的产业扶贫新模式。2015年,全县实现农牧区经济总收入17.80亿元,比2010年增长95.81%,年增长14.39,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三是坚持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全局性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安排部署,大力实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程,积极培育壮大和扶持发展劳务输出市场运作载体,引导就近就地参与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到当地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打工,农民转移就业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预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次,外出劳务总收入9890万元,实现人均劳务增收6607.5元。

三、乌什县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第一,乌什县地处边远,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阿克苏地区山区边境县之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短缺,人才不足,这些主客观因素阻碍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也制约了乌什县部级贫困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贫困人口多,脱贫压力大。据统计2014年末,全县仍有自治区在册贫困户14631户,总人数48391人,分别占全区在册贫困户58136户,总人数206309人的25.17%和28.02%,占全地区的四分之一。第三,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难。乌什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库车、拜城县、阿克苏市、温宿县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致使本来很匮乏的自然资源大量流失,一方面加大了农民的投入负担,另一方面影响了增产增收。贫困农户缺技术、缺资金,只能通过有限的土地上产来解决温饱问题,无能力扩大生产或通过其他有效途径致富。第四,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体,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农牧业龙头企业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加工能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与基地农产品的关联度也较低,带动农牧民增收能力就更弱。

四、对策和建议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必须选准问题精确发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边境县扶贫,是新疆一项重要任务,关系边防巩固和国家安全,必须抓好。要坚持“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使边民既能脱贫致富、又能守边固边。对此,我们建议:第一,特殊地区应该有特殊的政策。虽然近几年阿克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仍比较落后,靠自身积累发展难度很大。对于乌什县、柯坪县等部级贫困重点县和贫困村,建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委、厅(局)要从扶贫产业项目、扶贫贷款、政策性金融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倾斜,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支持小农水建设、土地平整、庭院改造、节水灌溉和相关的公共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力度,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扶贫建设项目开发。第二,从乌什县部级重点贫困县的基本情况来看,地区绝大部分贫困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基本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劳动力素质低,这些人单靠救济是富不起来的,只有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最终摆脱贫困。建议要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子女双语培训和技能技术及转移就业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通过职业培训,让其成为“明白人”,并有一枝之长,从就业方面实施脱贫。第三,建议要从贫困县、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要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住房、水、电、交通等问题入手,对扶贫项目全面规划,使广大农牧民都能够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贫困户真正得到扶持,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根据地区、县财政困难、农牧民收入低现状和建设成本持续看涨的情况,希望国家、自治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异地搬迁补助标准,减免县级财政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切实提高扶贫成效,真正使异地搬迁成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第四,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支持力度。乌什县除了上级下拨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专项经费外,还承担村级阵地改造升级、村民服务活动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室建设等经费支出,县财政捉襟见肘,无力承担额外的配套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发展壮大。针对这一实际,建议从中央、自治区层面直接全额拨付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并适当提高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资金占援疆资金总额的比例。第五,坚持文化引领,解决好既富口袋、有富脑袋的问题。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扶贫开发始终,引导扶贫地区干部群众树立“只有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决心,激发脱贫致富的热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要把“教育扶贫”、“科技扶贫”贯穿扶贫开发始终,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下大力提高贫困群众文化、科技素质,培养一批乡土农业技术人才,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振奋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贯穿扶贫开发始终,既要管好“肚子”、又要管好“脑子”,加强贫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增强群众“五个认同”‘深入推进“去极端化”,特别要倡导宗教人士带头勤劳致富,引导信教群众远离宗教极端、创造幸福生活。第六,努力提高入户扶贫项目建设的专项补贴标准,逐步提高林果管护、畜牧养殖、土地平整、农田基本水利建设、防病改水、庭院经济发展补助标准,加大通村油路、路灯、卫生室、幼儿园、垃圾投放点,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取消地方资金配套。第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每年50%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到村入户的方式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加快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体调整步伐、提质增效,精深加工,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认真落实国家各项产业优惠扶持政策,努力争取国家、自治区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向贫困县、乡、村转移。坚持龙头带动、效益覆盖,大力发展涉农扶贫龙头企业,建设各类产业基地,扶持开拓市场,鼓励涉农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建立完善利益联接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贫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积极培育贫困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扶贫对象自愿持资加入专业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贫困乡(镇)市场建设,畅通物资流通渠道。加快推进贫困乡(镇)新农村建设,发展牧家乐、农家乐等旅游业,促进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动相融、同步推进。

作者:阿迪力•买买提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调查年鉴200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柳拯:社会管理和社会救助论:政策和实务的视角[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