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探讨

时间:2022-12-14 03:17:25

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探讨

摘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二者相互依存。在实际运用中,二者相互契合,且对彼此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需运用协同理念共同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同推进的主要路径包括:政策扶持,国际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断建立和健全市场机制,增强社会对劳动力的容纳量;高等院校不断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供高水平人才;大学生自身需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和能力,增强就业的适应性。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大学生;就业;协同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这表明,大学生就业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已上升至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高度。当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以下简写为KIBS)的发展现状正体现着我国未来产业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也是当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协同角度来看,二者不可孤立来看,一方面要产业升级,尤其是KIBS的发展确实有利于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另一方面,要适时调整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大学生不仅是岗位占有者,更是岗位的创造者”的新思潮,尤其在KIBS领域里,大学生有着更广阔的创新领域和发展空间。因此,课题组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抓手。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互动密切,不可孤立视之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目前三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标,是我国当前较为重视的经济问题,而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又是我国当前极为重视的社会焦点。二者不仅在理论上有着较高契合度,而且实践中互补性极强,协同发展有着牢固的根基。(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契合度高。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大学生就业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有着极高的契合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其他一般制造业不同,不可编码量产;同时也不同于其他一般服务业,它具有高知识度、高技术度、高互动度、高创新度的特点。[1]而作为社会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也有着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定位和期望明确,敢于接受挑战;有主见,更具有创新精神;信息化程度高,易于接受新兴事物。[2](p73-76)二者契合度较高。从课题组调查数据来看,90后大学生更有主见,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有要求,“有业不就”的比例明显攀升。而类似手机游戏体验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这种要求创新能力比较强的职位,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90后大学毕业生的青睐。(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的互补性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明确调整方向、升级方式和结构比例等。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导向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能操之过急。而更富有创新性、挑战性、知识结构合理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作为主要生力军参与其中,必将为其蓬勃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着千千万万青年人及其家庭,已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种就业压力的来源也是方方面面,固然与大学生自身有关,但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有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得从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做起,争取创造出更多优质的、能吸引大学生兴趣的就业岗位。(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协同根基深。大学生就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主要负责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反过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为了能更好地改善和优化高校中不够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依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来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不能偏废,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协同发展,才能使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各自功能定位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功效。纵观我国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比例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当前二者的现状和时代特征,可以发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能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支持,而大学生能在该行业中找到自身的用武之地,并对“待就业”大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和就业压力。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吸纳大学生能力强,对大学生就业贡献大。不同的产业对于就业的拉动是不同的。据国际产业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StandardIndustrialClas-sificationOfAllEconomicActivities简称ISIC)对第三产业的定义,房地产、信息、商务服务、软件、金融等行业的就业弹性大,其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力和吸纳能力最强,这些都是新兴的第三产业,且对行业内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未经过专门培训的第一、二产业解放的劳动力并不能直接进入这些行业,而一般大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在实践中的运用上手较快,经过很短时间的培训便能胜任工作,所以一直以来这些行业成为大学毕业生选择的主要行业。相比较而言,教育、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就业弹性较小,甚至为负值,这表明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在不断衰退,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表现出了更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正向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尽管数十年来“读书无用论”曾多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但以往都与大学生就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近年来的新的“读书无用论”却与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即使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难度和压力上并没有减少。新“读书无用论”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当前的高等教育,使广大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自我否定。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流向一些技术和专业知识含量不高的领域,如2013年哈尔滨300名大学生争相竞聘环卫工,[3](p88-92)这使得高素质人才与岗位之间存在极大的错位。因此,无论是从破除“读书无用论”,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使高素质人力资本得到有效运用的角度,还是期望优秀大学生人才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的角度来看,真正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始终都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课题组调研结论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在进行自主择业时,都倾向于选择更具挑战的、创新的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职业。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时,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而不仅仅考虑温饱问题。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求就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大学生群体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选择,这恰好迎合了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专业供给结构的优化。专业供给结构和服务业行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结构和总量两个方面,一方的变动对另一方的变动都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为此,高校的院系和专业设置要密切关注和适应服务业的变化情况,但实际上我国高校的院系和专业设置普遍存在同一化现象,无法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专业人才。以服务业结构变化为切入点可知,生活、生产密不可分,但随着产业内结构和分量的变化,生活类服务业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产性服务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和风向标,因此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知识的需求会更加旺盛。随着专业分工和行业分工的细分,服务产品也呈现了阶梯化分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分化。因此,作为大学生,需要根据服务业的需求情况调整自身专业选择和技能技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根据社会统计分析,目前高校为整个社会市场输送的人才数量已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实际上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部分岗位严重供大于求,而部分岗位又无人可用。据麦可思调查结果分析,2014年的大学生就业中,大约35.9%的比例主要分布在较为集中的10个专业,而这10个专业中,还有8个专业在去年同样排行中名列其中。[4](p57-63)该数据足以证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升级。所以,今后大学生实现就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现发展过程中,需以二者协调适应为标准,实现协同发展。长期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断向前发展,行业内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最后必然引起整个行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从而对行业需求带来深入影响。4.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推动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前进。为了使大学生就业专业供给结构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结构相适应,大学专业知识教育是必需的,同时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也必不可少。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职业特征,认识自我,将个人个性、特点与职业发展相联系,给自身一个明确的定位。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要求要高度重视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并将该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范畴。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对于高校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如何开展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通过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激情和主动性,理性规划,扬长补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二)大学生就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提升功效。1.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构成。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活力最为旺盛的阶段,充满着青春和朝气。这种健康状况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健康,更是体现在心理上的健康和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健康发展环境。这种健康的状况使人们能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工作,增加劳动价值;健康的状态也能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加劳动价值。健康因素是人的智力和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大学生刚进入就业岗位,心灵没有受到社会大染缸的污染,具有基本的真善美,能够遵守道德规范。其次,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相较于其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大学生具备更好的综合素质,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决策决断、创新创造、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相对要高,大学生就业会提高该行业的智力水平,进而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平。最后,大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相较于智力要素,精神要素更加内在化,更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激发和转化才能外化于行,以体现其价值。所以,相较于其他要素,精神要素更加来之不易和难以获取。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充满理想抱负,能更好地与其他成员一起通力合作、创新创业、敬业奋斗和奋发学习,增加该行业的精神性人力资本。2.改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环境。当前,由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大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他们获取信息快捷、知识面广,使得他们思维灵活,敢于创新。大学生进入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后,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因此,大学生就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会带来显著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创新进取的环境和氛围,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提升主体创新意识。就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水平而言,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大学生具备更好的就业能力,更容易脱颖而出。大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后,具备相对成熟和全面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出创新潜力。第二,增强内部创新行为的协同作用。随着全球化和创新创业的风潮席卷全球,当今时代的创新逐渐走向开放、多元和网络化,协同创新的趋势不可逆转。大学生善于合作,协作组织能力很强,能使其所在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受益匪浅。3.激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企业文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核心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年人这一年龄阶段,企业文化也以该群体为主要对象。在整个群体中,大学生较为乐观积极,能较好地适应不断涌现的新鲜事物,也能更好地接纳企业文化和融入企业组织。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性格、思维方式等都还处于发展和待定型状态,这些都为该群体增添了浓郁的个性色彩和发展可能性,这也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另外,大学生就业后会将自己新的观点文化带进企业并付诸实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鲜活力,使企业更具发展潜力和能力。4.整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对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更加注重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和职能整合,以适应其高知识水平和互动频繁的特点。它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能对外界的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所以对于组织结构中人员的安排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大学生进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后,可能由于各方面的表现突出,一些才能逐渐被发掘,会逐渐向管理层流动,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加快企业内部人员流动的进程,有利于缓解企业内部矛盾,创造和谐友好的企业氛围。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协同推进的主要路径

协同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二者的协同发展,不仅在于从理论高度认识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高校、大学生等)的主观能动性,高度重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协同推进。(一)政府政策扶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进国际化发展。1.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与市场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关键在于做好规划,出台相关立法规范,并推进行业标准建设,从而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与市场环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与政府制定必要的长期规划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需要以创新为基础,再结合实际,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投资提供完善信息,以体制创新为基础,根据现实情况和周围环境进行调整,制定好长期发展规划,起好导向作用。鉴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还需要为行业发展扫除障碍,减少不必要的约束和条款。目前我国的部分服务行业,发展受到国家的管控,进入门槛高,无法实现行业内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逐步消除体制性障碍,给予其充分平等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努力创造出适合其发展的良好环境。另外,要建立健全行业标准。针对新进入的中小型企业,更需要加强管理,设置适当的准入门槛、进行资格认证等。此外,政府还要采取政策措施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长效机制,狠抓政策落实。2.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发展。不断加强国际化水平,能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进而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与优秀企业一争高下。为此,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著名企业将其部分机构等设置在我国国境范围内,利用国际市场和资金引导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现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二)高校务必重视高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质量。1.引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里所说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的内容包括对人的订单,也包括对能力的订单。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面的培养教育,学习理论知识、道德素养,学习政治文化、社会背景,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规范员工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和接纳,能根据自身喜好来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从而查漏补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2.加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方向的大学生培养。在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中,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紧接着带来的便是市场需求的变换起伏。企业需要在员工培养和培训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行业进入门槛。为了避免上述状况的发生,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同时,对于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的学科而言,需要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整体质量的提升。此外,大学还要加强产学互动,引导学生明确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方向性。3.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难,有来自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原因,无论这些外部因素怎么样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障碍,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大小仍然是最不可规避的因素之一。因此,高校需要对此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建立适合发展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新的工作方法,将学校的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和如何增强就业能力上。(三)大学生自觉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提高就业能力。1.自觉提升个人知识与求职技能储备。个人知识与求职技能储备主要包括: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以及提高应聘能力。2.学会自我调节就业心理预期。大学生需要对自身能力水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找准价值定位。一方面,需要考虑自己包括成绩、资格证书、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认知自己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色等方面的软件条件。综合多方考虑,找到兴趣方向,知道自己适合的工作内容和岗位,再据此大概确定就业方向和行业,不要盲目跟风。3.勇于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自主创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仅有着较强的就业潜力和容纳力,同时又由于其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还存在很大的创业空间,因此大学生应把握时代契机,自主创业,创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马醇.服务业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2]李彬.服务业行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关系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06).

[3]徐顽强,朱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分布与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关联性[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

[4]冀洋.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01).

作者:徐顽强 王德莉 张红方 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 2.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