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政策原创思想

时间:2022-07-06 03:12:13

传统医学政策原创思想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卫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医学重新得到重视。作为全球卫生政策制定者和组织协调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1世纪初了《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02-2005)》。该报告指出,80%的非洲人求助于传统医学,发达国家接受传统医学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传统医学在中国、朝鲜、韩国和越南已完全进入医疗健康体系。为了顺应对传统医学越来越大的需求趋势,并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医学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WHO及时制定了传统医学发展战略。该战略实施10年后,我们发现WHO支持发展传统医学的政策与其具体行动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深入探讨和分析上述差距产生的原因,将会有助于传统医学在全球的新发展。

1对传统医学的认识

在WHO的传统医学战略中,对什么是传统医学存在认识上和表述上的困难,即“在全球水平,传统医学没有精确的定义或描述,它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有时相互矛盾的特性和观点。”[1]因此,为了寻求最大限度的包容,WHO在工作定义中把传统医学看作“包括各种医学实践、方法、知识和信仰,它整合了单独或联合应用以维护人类健康并治疗、诊断或预防疾病的以植物、动物和/或矿物质为基础的药物、精神疗法、手法治疗和运动。”[1]在此范畴内,传统医学具体包括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亚洲、非洲、阿拉伯、印地安土著、大洋洲、中美、南美洲和其他不同文化中形成的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医学系统。与对抗疗法显著不同的是,传统医学在理论和应用上受到历史、个人态度和哲学等因素的影响,其实践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多区别。WHO认为,面对传统医学的多样性存在,要最大限度发挥其作为一种卫生保健资源的潜力,必须首先解决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与政策、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使用有关。综合世界各国的实践发现,如何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已成为目前制定推广政策必须优先解决的难题。WHO认识到,在对抗疗法成为主流医学的时代,要扩展传统医学的服务,应当建立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标准。但事实上,传统医学的实践是在不同地区文化中孕育而成的,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对其进行评价。为了弥补这个不足,WHO一方面帮助成员国制订实施传统医学的政策,另一方面则建议建立传统药物的性能、功效、质量和无害性的数据库,并希望各国能够重视并注意避免在传统医学治疗和草药使用方面出现的问题。作为其战略行动框架的主要内容,WHO希望通过扩展传统医学的知识基础并提供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方法的指导,提高传统医学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从目前世界范围内对传统医学的研究来看,其基本现状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现代研究实现对传统医学的再认识,并以此扩展传统医学的知识基础。但这样做很难避免受到培根(LordFrancisBacon)在其晚年已经意识到的有待后人克服“知识的全部缺陷”的制约,而此“缺陷”则是“人工”的或“非自然”的实验(科学实验)所固有的。要克服这个缺陷,就需要产生“在哲学方面给以指导和启示的科学”。在所需要的科学尚未诞生之前,从哲学上辨析传统医学的知识性质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按照波兰尼(MichaelPolanyi)关于知识分类的理论来看,传统医学应属于与个人体验相关的意会知识(tacitknowledge),这种知识与以客观化为特征的明晰知识(explicitknowledge)有本质区别,其根本特征是一种具有整体属性的知识。只是在明晰知识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意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常常受到明晰知识所禀受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惯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所理解的传统医学缺失“标准”,并反而具有“知识缺陷”。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事实上是根源于“方法缺陷”,即以分析还原为主的方法论无力处理“整体”,而且反过来认为“整体”不是“整体”,而是“问题”[2],在实践上就表现为很难找到恰当的对传统医学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评价方法。从总体上看,WHO看到了传统医学的文化属性及其文化多样性,但在评价方式上仍然缺乏对这种多样性的尊重,其结果是没有制定出恰当的政策以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作为一种卫生保健资源的潜力。事实上,在找不到其他恰当的对传统医学的评价方法之前,鼓励世界范围内对传统医学的传承更有助于扩展其知识基础。从性质上看,基于历史的评价往往更为客观公允,比一时之得失显得更为全面。中国具有优良深厚的史学传统,而中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应当加强对传统医学的传承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中国基于原创的做法

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理论系统,经验丰富而有效。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大了对传统医学的扶持发展力度,并顺利应对了被WHO过于重视而引起被动的甲型H1N1流感危机。目前,中国有经验的名老中医成为被尊重的对象,其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视为传统风范。此外,中国政府也正在加大对民间中医的重视程度,原来被政策所排斥的许多民间医生也逐渐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医疗体制之内。而一些中医院校也正在开展对传统医学私人传承的制度性建设。在政策逐渐开明的同时,中国政府也次第开展了对传统医学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科学研究计划中安排了对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希望借此能够真正建立推广传统医学的认识基础和知识基础。在已经初步形成的共识中,“象思维”被认为是传统医学理论得以建立和其经验得以积累、学习和传播的主要思维方式。象思维是整体把握人体生命规律及其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在这种意义上,中医学也被称为是“象科学”[3],其典型表现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理论”,该理论对变化中的“象”,既有分别,又能通过特殊的方式领会到生命的整体状态。不言而喻,这项研究是开创性的,至于其能否促进并建立对传统医学的恰当评价方法体系尚待进一步评估。但这表明,中国政府对传统医学的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可以期望,中国制定的发展传统医学的政策将会更符合实际,也必将提升中国对制定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政策的影响力。

3应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重发展

自1978年通过《阿拉木图宣言》之后,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成为WHO的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并且,WHO已经敦促成员国根据各国情况采取行动,将传统医学以适当方式纳入国家卫生体系。中国自20世纪中叶已将传统医学完全整合入国家卫生体系,指导其整合的方针就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并重。虽然这一方针在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许多偏差,但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重新强调了上述方针,认识到在政策框架内能够做到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独立发展和相互交流,并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当然,全球卫生格局比中国更加复杂,WHO要把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并重发展作为政策制定的方针,其工作难度也会更大。特别是对没有传统医学基础的国家来说,要做到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有序发展,仅仅依靠政策还是不够的,比政策更重要的则是寻找恰当的方式消除民众对传统医学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疑虑。因此,WHO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融入原创思维就显得非常必要。可以想见,当基于历史传统的传承成为卫生交流方式之后,WHO将会成为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