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塑型元素继承性

时间:2022-07-09 05:00:58

传统艺术塑型元素继承性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个连续体。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原型浑融性文化逐渐为分解型文化所代替。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发生了文化的断裂与变异,但是,浑融神秘的原始文化并没有伴随着分解文化的产生而消失殆尽。”从不同历史阶段的传统艺术造型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性看,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

1传统造型元素中

“形”的传承衍生发展从造型元素在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觉,总有一些主题是永恒不变的。不论是在原始社会陶器、壁画等文物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图形、符号,还是后来的分门别类的种类繁多的各种民间传统艺术的造型元素,总能够看到一些存在于造型艺术中的恒常不变的主题。造型元素作为这些主题的外在表现形式要素,借以表达主题的内在意韵。这些造型元素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在时代的更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衍变发展,不论是材料的工艺技术,还是造型元素的艺术表现技巧,在这个历史变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艺术审美风尚。以龙形纹样这个在中国传统造型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为例,龙形纹样的造型在每一个时期都不同,都有变化。龙的初始形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现在广为熟知的“大首、大口、长身、有爪、头生双角”的公共形象在商代基本定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艺术上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龙的造型则是这个时期最为典型的造型元素,在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上具有象征意义。青铜器造型艺术中龙的造型形态多为侧身、单角、单爪的图案化造型,追求对奢华、庄严的审美象征需求的表达,通过对龙的造型元素在外在形式美、内在造型结构特点等要素的塑造,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上实现了千变万化的、浓郁的、极具装饰风格的龙纹形态。到了汉魏时期,造型艺术形态随着时代的审美需求的变革,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特征,龙的造型作为典型的造型元素,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通过对画像砖或西汉帛画中出现的龙的造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龙的造型元素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龙纹造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论是在极具粗犷风格的画像砖上,还是在精美绘制的西汉帛画上,摒弃了对奢华装饰的追求,着重追求对龙在奔驰飞腾中展现的雄壮气派的表达,在写实中带有适度的夸张的造型表现风格,营造出了形神兼备、浪漫洒脱的新的龙的造型元素。随着时代进入唐朝,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与外国在艺术文化上的交流沟通的日益增多,一些国外优秀的造型艺术被学习吸纳,融入到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中,尤其是随着佛教东传带来的佛教造型艺术的盛行,造型艺术的审美需求进一步促进了造型风格的变更,尤其是龙的造型形象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唐代的龙与商周以来的造型相比,体态更显丰腴华贵,造型形象被进一步加以丰满,现代我们所熟知的龙的造型元素包括背鳍、腹甲、腿爪、肘毛、髭、髯等构成肢体器官的结构都已具备。传统造型元素中这种“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并不仅仅只存在于龙的造型元素的变化这单一方面。在我们所熟知的其他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造型元素中,都存在着相类似的传承衍变发展的脉络,譬如凤纹、云纹、鱼纹、涡纹等。这种传统造型元素“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在对原始母题的内在审美精神蕴涵进行继承与延续的同时,又通过对其外在造型元素的形式进行衍变与拓展的过程实现这一审美精神的升华。传统造型元素中这种“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其审美意识的发展的内应力是一方面,同时不断参考、吸纳外来造艺术的精华,不断实现与本土造型艺术的交汇融合,也是造型元素产生衍变发展的重要源泉。这种融合的造型元素成为了我国传统造型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敦煌莫高窟中常见的造型元素———千姿百态的卷草纹样,就是由忍冬草为原型创造出来的,这种造型元素就是由西域在汉魏时期传入的;再比如唐代最典型造型元素———纹样宝相花,其造型就是在我国传统造型元素莲花的基础上融合了牡丹花、海石榴花纹样的特点,形成的一个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纹样,其中的海石榴花元素就是来自于波斯。诸如此类的交汇融合生成新的衍变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辟如葡萄纹、番莲纹、狮子纹等。在这样一个衍变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外来的造型艺术元素并没有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在融会贯通中外造型艺术元素的造型特征及其内在韵味的基础上,逐步吸纳分化,使之成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中重要的一部分。

2传统造型元素中“意”的传承延伸发展

对于传统艺术造型中优秀的造型元素,历代以来,许多的传承者都对其进行了反复的描摹研究。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历代许多的传承者进行不懈的研究呢?仅仅是因为其具有美学审美价值的外在造型元素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就可以发现,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表象的外在造型元素符号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在的表象层面下的“意象”象征表达,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的意象内涵。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作为一种外在的、表象的符号,是我们内在的审美观念的外化表现,是民族内在文化的意象内涵借以表达的外在视觉表现方式。这些内在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是古人在对自然的神秘现象产生敬畏之后,所形成的对自然神秘因素的崇拜,以及因此产生的宗教崇拜,并在这些崇拜的心理期许中衍生出的对生命和生活的积极期望,正是这种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企盼,给这些多姿多彩的造型元素符号赋予了富有吉祥寓意的象征。这种对造型元素的内在文化意蕴的“意”的执著追求,对于“形”的衍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传统造型艺术外在的表现元素,“形”在“意”的促使下得以不断的传承衍生,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内涵。可以说,传统造型元素的外在表象视觉元素“形”的衍生发展,是在富有内在文化意蕴的“意”的历史衍变发展过程中催生出来的。例如图腾崇拜中对凤凰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鸟纹元素的外在视觉形象元素的“形”有了从原始的“阳鸟”到“朱雀”,最终再到我们现在熟知的“凤鸟”的历史衍变过程。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符号的这种“形”的延伸与衍变,与其内在的“意”的文化底蕴的衍变发展是分不开的。作为外在视觉元素的“形”,在其衍变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其富有文化意蕴的原始母题的“意”的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延伸发展的过程。

3传统造型元素中“神”的文化精神传承发展

作为外在表象的视觉元素的“形”,每一个历史发展时期都会随着时代审美价值意象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衍变,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造型元素艺术宝库。在这些衍生发展出来的形式多样的传统造型元素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其外在表象视觉元素下所蕴含的特有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即我国传统造型元素的“神”。这种文化精神内涵的“神”的传承发展,不论是原始时期彩陶上的鸟纹和蛙纹,抑或在商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还是在汉代漆器上的凤鸟纹,这些富有传统造型艺术韵味的造型元素,在现代造型设计活动中仍然具备着惊人的生命活力。这种在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中不断得到传承发展的富有神韵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其传承的来源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特有的、朴素的世界观哲学观念和质朴的审美意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造型的审美趣味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不同于西方造型艺术“以个体为美”的美学观念,在强调造型元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新颖性的同时,更强调的是造型元素内在性的主客统一观念,即“整体造型意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造型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强调表象性的特征,在“以整体为美”的创作理念指导下,追求和谐统一的整体意识,将造型看做一个具有蓬勃生气的有机整体,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等要素纳而为一,给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外在形式赋予人的情感经验,借助于造型元素外在的物的形式抒发内在的蕴涵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形写意”“,形神兼备”。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致力追求的这种“整体造型意识”,其实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在这个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外在的视觉表象元素更注重对其内蕴的情感精神的表达,即对“传神”的追求,而对表现形式上“写实”的需求则相对较弱,不重“再现”重“表现”成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在元素造型上注重整体气势的塑造表现,而不是仅仅对造型元素的原始形态进行全面详细的复刻描绘。作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的龙纹和凤纹,它们就是典型的表现性造型元素,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在造型上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约束,极具艺术表现力的造型不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都具备了强烈的生命张力。传统造型元素强烈的生命张力塑造了独特的意象意境,对“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这样的意象境界的追求是传统造型元素的共同追求。

传统造型元素的这一特征在汉代瓦当、画像石、画像砖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造型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表象符号,各种造型元素的形象都具备简洁概括的视觉特征,同时还蕴含了生动的意象境界。我们通过对传统造型元素衍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造型元素的衍生创造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创新系统。新的技术、新的审美意识观念对传统造型元素的衍生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传统造型元素在保持和延续对传统的继承发展的同时,其外在视觉表象形式得以不断地衍生拓展,传统造型元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更是积淀了具有深厚内蕴的艺术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象境界,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造型元素艺术形式的灵魂。因此,要使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造型形式,我们应该在对传统造型元素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