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信息素养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25 09:46:39

初中生信息素养教学策略

[摘要]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文化和信息社会的综合适应能力,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论述了提升初中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围绕真实生活,从解决问题出发;激活思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凸显学科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做”;从重教到重学,展现学科魅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1974年率先提出的,其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变得愈加丰富。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文化和信息社会的综合适应能力,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着眼于日常教学这条主线,把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本文结合笔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围绕真实生活,从解决问题出发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真实的情境是连接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只有将这两个世界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并不只是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问题,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融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信息能力。比如,在讲到“Word的综合运用”时,教师节即将来临,笔者以“教师节”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Word相关知识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投影机、计算机、因特网等,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或负责资料搜集,或负责贺卡设计,或负责实际操作,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贺卡的设计和创作当中。活动中,设计人依据搜集到的素材展开设计,擅长操作的学生则将图片放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大小、颜色的调整,还有进行字体的设置、艺术字的处理等。然后,小组成员围绕色彩搭配、图片使用、音乐选择、贺词选用等方面展开合作讨论。经过群策群力,学生们通过努力设计制作出了一张张精美的贺卡。教学中,笔者以“教师节”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制作贺卡的任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互助协作,完成指定的任务。从材料的搜集到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了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感受了信息文化,增强了信息素养。

二、激活思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让学生学会技术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到技术背后蕴藏的方法和规律。当然,对于这种信息技术本质性的思想和规律,教师并不能采取“直接告知”的方式教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深度的思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和辨析,从而在思考中感悟信息技术的本质规律。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学生操作前的思考,即让学生在操作之前进行系统的思考;二是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本质的宏观思考。如,在讲到“在Word中插入表格”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相关知识设计一个课程表。在操作之前,笔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准备。学生1说:“一周上五天课,每天上六节课,所以应该插入一个六行五列的表格。”学生2补充道:“应该是插入一个七行六列的表格,在最上一行和最左边一列写上项目,这样就比较完整了。”学生3说道:“最上面还要再加上一行,然后把这一行合并单元格,写上‘课程表’三个字。”学生4说:“如果把课程表的每一列都设计成不同的颜色,就更加醒目、更加漂亮啦!”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少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学生弄清楚应该怎样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就为学生独立完成以上操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又如,在讲到“认识PowerPoint”时,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关注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还引导学生思考和比较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软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得知,三者都属于办公软件,然而各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Word是文字处理软件,主要功能是对文字进行编辑、排版;Excel是电子表格,是进行数据处理的工具软件;PowerPoint是用来制作电子幻灯片的软件。笔者在教学中并未止步于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完成对信息技术知识框架的建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凸显学科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做”

“听过的,我忘记了;看过的,我记住了;做过的,我理解了。”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在操作中、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才能助力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操作环节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之前,教师应该对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原理,明确操作的目的和基本步骤。如果操作的过程比较复杂,教师也可以先进行示范性操作,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方向性。二是把自主操作和小组操作相结合。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操作,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完成;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完成任务。比如,在讲到“滤镜”时,在完成滤镜理论知识和使用技巧的讲解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张喜欢的图片,合作完成图片的后期处理工作,包括使用滤镜功能、添加艺术字等,从而使图片更加精美。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小组将人物图片进行滤镜处理,对人物眼角细纹、脸上的斑点进行处理,再加上一些柔光特性,从而使人物图片看起来更加精致;有的小组将班级集体照进行滤镜处理,然后进行复古处理,使得照片看起来充满怀旧感;有的小组则给图片加上了别具一格的小装饰和艺术字,使得图片看起来活泼生动、极具个性。“实践出真知。”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课堂参与度。通过操作,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还提升了操作技能,由此提升了信息素养。

四、从“重教”到“重学”,展现学科魅力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有“重教”的观念,而对学生的“学”不够重视。其实学生对于通过思考和实践获得的知识远远要比通过教师理论讲授获得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逐渐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所在。比如,在讲到“计算机的故障处理”时,教师以一台电脑为例,引出“电脑运行缓慢”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寻找原因及对策。电脑运行缓慢是因为操作不当、硬件问题、软件问题还是因为病毒入侵,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展开探究。通过搜索和查询相关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有的小组认为是因为病毒入侵,因此检查电脑是否安装了来源不明的U盘或者软件,并采取进一步杀毒措施;有的小组认为是因为安装了太多应用软件,因此选择卸载一些不必要的软件,并进行空间清理等工作。“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在教学中,笔者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搜索相关资料,增强了信息意识;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提升了沟通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了信息能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学生懂得了,不经过别人允许随便把U盘插入别人的电脑、浏览非法网站等都是不道德的表现。可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线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体现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之,信息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点滴积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出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作者:黄天虎 单位:福建南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