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研究

时间:2022-09-03 03:50:11

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研究

摘要: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近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历程进行深入反思可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不应只停留在“应激—反应”的本能阶段。在新的世界体系出现后,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必须遵循对人生命价值意义的探究、对中华传统文化先进性的坚守以及对现实问题做出积极正面回应的基本立场。在此基础上,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内在的自主性和先进性,指导传统体育文化在比较借鉴中成功转型,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教育传播中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的内涵,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实现价值回归。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

1近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历程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突然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清廷洋务派以及后来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化激进派,随着中国时局的变化将注意力由“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习思想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等观念的转变[2],企图引导近代中国走向一条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全盘西化的“现代化”之路[3-4]。但是作为社会基础的民众仍然保留着明显的传统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特征[5]。如何改革传统体育文化中重视经验轻视理性的思维模式、重视品德轻视创造才能的行为定式,成为当时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命题。我国思想文化界人士痛定思痛,转而面向以“身体”为导向,引导国人“从自在的蒙昧中得到解放”[6]。部分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且对传统武术有所接触和了解的社会精英,如蔡锷、梁启超、孙中山等人,认为中华传统武术可以成为改造国民体质的理想之选,尚武是救亡图强之良方[6]。1901年起,北洋军阀马良在山西武备学堂任教习时开始对传统武术进行改良,如武舞(体操)化、练武时配以节拍等,经过十余年在军中的实验与传播后已基本成型,并将其定名为“中华新武术”。随后持续数十年的“国术运动”,则显示出当时国人在西学东渐和民族自强运动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6]。20世纪20、30年代,国内爆发了前后持续10数年的以宣扬近代西方体育还是倡导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的“土洋体育”论战,这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被迫开放的空间中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的民族性与国际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经验本位与科学本位的一次集中冲突[7]。这场冲突,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了批判精神和自由创造精神,挖掘出了国民的主体创造性,用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对民众开展自觉的文化启蒙,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典型表现。但这仅是对西方入侵和扩张的“刺激—反应”式的被迫现代化历程[8]。

2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反思

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上传统的总结或是现代的开始,而且是指向未来的,是对过去的、传统的某种更新和超越。文化在变迁中,会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性道路的特性,就是文化的自主现代性或现代性的自主性(autonomie)。这种自主性是人类在处理自身与他物关系时所表现出的自我主动性、自我主导性、自我决定性等主体性特征,这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9]。因此,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并不应只停留在“应激—反应”的本能阶段。“任一文化的现代化,都是自己传统的现代化;任一现代化的文化,都饱含着自己的传统在内。”[10]文化的核心来自历史传统,从文化进化的意义上可以把文化的传统视为社会创造和再创造自身的“遗传密码”[11]。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包含了对已有文化“遗传密码”的“破”和“立”,特别是在对现实批判性的认识中,加快构建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意识、观念,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文化精神力量使国民能够发出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提出“强国强种”[13]的夙愿,能够在改革开放之初凝练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精神,能够在通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华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这就是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独特自主性价值。同时,在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见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诸如20世纪20、30年生在我国的“土洋体育之争”,以及当下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体育文化受到各种冲击,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中出现的情景性非理性、语境性非理性、文化性非理性、民族中心主义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妨碍人们的努力[14]。而人们面对它的局限性时却常常表现得无能为力或无法超越。从理论上讲,文化自身具有的先进性可以把这些非理性压缩到最低限度。因为,文化的先进性具有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文化作为观念形态和精神灵魂的东西,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克服外来消极因素的影响,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中,不仅要认识到外在与内在的矛盾运动是现代性转型的动力,更要挖掘并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与当代主流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自主性,并以文化内在自主性来实现传统体育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现代性转型的引领。

3新时代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立场

3.1新时代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基本遵循。新时代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是传统体育文化在新的世界体系出现所带来的新思潮新变化的语境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相关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思想立场和精神气质,与经济社会全球化相协调匹配的一整套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生存模式。“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对中国文化发展理路的深入观察、对中国现代化起点与方向的深刻思考,凝练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就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根本遵循。“本来”是一种人的历史存在,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可以说,“本来”是人与文化关系的历史构成。在文化生态时代,“不忘本来”就是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尊重人存在的历史文化基础,并以此为基础,以“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进社会认同与和解,有利于推动体育、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价值取向的根本判断标准,去实现新的秩序与传统的和谐统一。具体到个体层面,表现为体育文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意义的探究;在社会层面,表现为大众对体育文化的消费态度、行为与习惯现代化转型;在国家层面,则需要体育文化与我国“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价值耦合。3.2对中华传统文化先进性的坚守。党的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人民群众有了良好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才有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坚实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核心”这一理念引领下,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了,即“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以人为本”,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全体人民都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回归”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15]。传统体育文化体现着黄土地上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属于最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习惯,百姓经年受用并相互传递,衍化为民众的美好生活愿望和精神寄托。传统体育文化普遍存在着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倡导人们取大义、以集体利益为重,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16]。可以说,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始终践行着中华民族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中华文化精神以内在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观念信仰、民族心理等表达了人类对真、善、美、义、利等的价值追求,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性地沉淀出来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趣,是中华所有历史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先进性的体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通过日常生产生活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塑造民族形象、凝聚民族力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3.3应对现实问题的应有之义。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受到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世锦赛、NBA等不同形式赛事文化以及旅游休闲、户外探险、极限运动等新兴体育文化的冲击,其“高语境文化”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什么需要团队合作的体育项目能够长期保持领先,如何克服竞技体育“团队项目悖论”?……这些都已经成为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征程中遇到的一个接连一个现实而具体的问题和矛盾[17]。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给人类带来了秩序与意义,并维持着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的稳定性。但历史发生文化变迁,传统随之发生“变异”或“断裂”[16],社会也会出现各种失范现象和行为。只有这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在对传统体育文化“失范”现象进行批判的同时,才能唤醒其中遗存的传统文化基因,促使其与时代特质进行“重构”,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后更具有旺盛传承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所带来的新思潮新变化的语境中,传统文化面临着价值取向转型的极大挑战。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向往,这是对“人应该怎样生存着”的积极回应,也必将成为现阶段我国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发展的重要指导。

4新时代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实现路径

在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指导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时不脱离实践,在重构现代文化生态体系中进行文化再创造,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满足人民健身运动需要、切中社会发展的体育文化精品。4.1在比较借鉴中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成功转型。在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不同文化的交往、冲突,求同存异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过程中,求同存异是必要的实现路径[18]。由于文化发展背景的迥异,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文化发展的速度以及发展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就是一种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而发展起来的。只有承认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共存共生、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只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看待不足,才能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真正的发展和前进。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通过与异质文化的比较,对历史上的中外文化资源、现实的文化处境和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充分利用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体系,加强与各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平等地展开对话和沟通,彼此之间逐层深入地化解隔阂和误解,在实现自身文化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求同存异的目标是“和而不同”、“共存共赢”,进而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的价值目标。4.2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审美、艺术资源。在现代性转型时,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能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甄别,梳理、精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予以继承。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9],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统注入时代内容,并通过文化创新来发展传统,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4.3在教育传播中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的内涵。以重大赛事的举办或参加为契机,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体系,在对中华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播中,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内涵的现实传播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发展进步最深厚的文化动力。通过传播,向世界宣示在凝聚中华体育文化当代精神过程中,体育文化所植根的中华文化沃土、所反映的中国人民意愿、所适应的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以及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展现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4.4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的价值回归。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进程中,要使体育文化回归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通过树立起“体育即民生”理念,倡导“体育文化生活化”,使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紧紧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群众切身感受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转型给其健康生活带来的变化。进入新时代,健康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作为现代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健身需求,提高人民健康生活的知识储备,配合“健身路径”,开发“智慧体质监测及运动处方”系统,为群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健身方式,从而将体育真正以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态度融入寻常百姓衣食住行中,将核心健身动作要素融于群众坐卧行走等日常生活行为中。让全民共享我国体育发展成果,以此提高国民整体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促进国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为体育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提高体育公共资源供给的精准化和集约化,解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实际需求和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进而提高体育文化惠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5结束语

体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类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发现自我、表达旺盛生命力的一种运动。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来的高尚精神是整个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类追求进步、爱好和平、努力向上、超越极限的积极进取精神。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并逐渐沉淀下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传统,也成为中华文化的“根”和“魂”。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及精神追求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进入新时代,通过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黄津虹 吴文峰 张晓丹 单位:1.天津科技大学体育部2.天津体育学院科研处3.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