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中小学建筑设计探讨

时间:2022-07-19 04:45:44

城市发展中小学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与之对应的中小学建筑设施设计适应城市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合理的建筑设施设计不仅可以陶冶教师和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可以为师生良好互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城市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设计理念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法,从而使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更能适应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发展;中小学;建筑设计

1引言

随着人才越来越受到全球的重视,我国也逐渐将教育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地位,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也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我国的老旧中小学的教学空间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要求,来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柱。中小学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是教育的主要阶段,教育建筑的设施及环境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问题。所以,中小学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的建筑设施和环境要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

2城市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用地紧张、布局不合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中土地资源缺乏,同时前期规划工作不足、滞后,使得学校规划用地紧张,用地红线很不规整,这种情况在城市老城区更为严重。在确保学校主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学生活动空间、学校景观用地等大大减少,使得学校环境及空间层次变得单一。2.2参与度不高。在进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时,往往突出的是“建筑”而非“学校”本身。作为建筑最终使用者的师生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参与度不高,或者可以说几乎没有参与,有参与的仅仅是少数的学校领导、参与项目手续的工作人员。这导致设计师无法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而仅仅听从建设人员的意见,最终的结果是设计人员很难针对日常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学习规律做出更优的设计方案。2.3安全性缺乏。中小学生好奇活泼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种特点对于建筑设计者来说,方方面面必须考虑周全,否则有可能发生严重事故。例如校园出入口的位置必须符合教学、安全、管理的需求,同时应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楼梯梯段的宽度必须符合规范中要求的每股人流宽度,避免因设计有误发生踩踏事故。外立面材料选用上应尽量使用涂料,避免使用瓷砖,特别是大块瓷砖,以免脱落伤人。

3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

3.1生态可持续性。中小学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规划结构、同时又要兼顾整个建筑建成后使用的便捷性及与周围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强调校园布局的整体性和不同功能区的有机性,互不干扰、联系方便、动静分区,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及通风,做好景观及建筑风格的个性塑造。本案规划布局特点为园林规划格局,组团式组合,庭院式布局,楼宇之间通过景观绿化串联并渗透。通过对布局空间的有效利用,教学活动轨迹与建筑流线的统一,建筑材料设备与教学使用的整合,学校未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实现生态可持续性,见图1。3.2设计立足功能,服务于实用性。整体设计方案要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现有建筑和绿化环境将各个功能区合理布置在地块的相应区域。根据不同功能区将用地分隔成三个功能区(教学、体育活动、后勤生活),各个空间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建筑形体变化丰富、空间连贯而变换有序。教学区内主要布置普通教学用房、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及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区内设置标准环形跑道及室外器械活动场地,后勤生活区内主要布置食堂、宿舍及风雨球场。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使用功能又不失美观。3.3塑造文化归属感。中小学教育不仅是对于知识的传播,更是对于下一代人情感的培养。归属感是人类对于事物的一种识别程度,包括颜色、气味、声音等,对于熟悉的事物具有较高的识别度也就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识别感进行考虑,有效的把握色彩设计尺度,从而提高师生的归属感,见图2。

4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

4.1安全设计。中小学校建筑中安全设计为基本设计要求,主要从消防安全,结构安全,构造安全,材料安全等方面组成。消防安全主要为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设计应使建筑本身延缓火灾蔓延并及时安全疏散大量师生,防止踩踏。结构安全主要包括设计中考虑地震,洪涝等灾害对建筑的损害,设计时对主体结构柱,梁,板应考虑最合理的结构体系,使建筑在危害发生时减少形变,保证人员的安全。构造安全体现为在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对于会增加危险的设计应谨慎使用,如走道上外开门设计,楼梯扶手横向分隔设计,局部造型的尖锐构造设计,大面积玻璃设计等。材料安全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学校建筑更应该重视材料安全。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要严格把关,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基本保障。4.2个性化设计。中小学建筑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功能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必须能够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的教学场所须具有较强的归属感以及领域感,能够有效的营造小集体的氛围。如公共过渡空间设计,可以考虑改变铺装材料的选择以及增加部分休闲娱乐设施,从而增加师生的活动样式的选择。该部分建筑设计中应该在保证空间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扩展其使用功能,提升空间利用率。4.3通风采光设计。中小学建筑中,人员较为密集,密闭的室内空气环境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自然通风对室内空气进行提升,排出室内浊气,提高新鲜空气的输入量。同时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可以有效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在优化建筑室内空气环境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中小学生正是成长的黄金期,需要接受更多的阳光,在建筑中应该保证自然采光率。太阳紫外线能够有效的杀灭病毒以及细菌,保障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天然采光率可以减少照明用电,节约能源。

5具体功能分区的设计

5.1在教室空间中的设计。教室分为功能教室和普通教室。一般情况下,普通教室以常规的矩形为主,功能教室则是多是多边形设计。虽然在空间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年级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如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专业辅导,需要紧凑化的空间设计。高年级的需要独立思考空间,因此需要较为独立的空间分布。除此之外,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以及相同的年级要集中进行布置,避免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流线干扰引发矛盾,不利于教学工作。5.2灵活公用空间的设计。在进行教室桌椅布局中,可以在大空间的内部对非承重墙进行可移动化设计,使单一的小空间教室格局,可以灵活进行组合,形成较大的公共交流空间,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由3个教室和公共交流空间组成的组合空间,一个教室相对封闭,另外两个则是属于三面环墙,另外一面为带滑轮的墙壁,在进行转动操作后,可以使教室具有不同的开放程度,当该活动墙壁旋转90°和其他墙壁贴合在一起,就能够形成一个较大的开放性空间,从而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对空间的多样化需求。5.3多功能图书馆设计。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图书空间布局,达到一室多用的效果。其中公共多用空间,常常位于教室、图书区以及餐厅之间,这部分空间可以成为公共空间的延伸部分,在不同时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承担着不同的空间角色,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空间复用效果。5.4教室环境空间组合和教师办公区域的划分。教室环境空间的设计主要针对教室的物理环境,通过实用性布置对窗户的采光等进行必要的调控。在实际设计中,过强或者过暗的采光都应当避免,需要根据教师空间的大小合理确定窗户的尺寸以及遮阳措施,通风设计需要根据教室的实际环境确定,应当注意门窗的尺寸,使教室的空气保持必要的流通。教师办公区域的设计应当遵从就近原则,实现教室和办公室距离上的接近,使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赶到教室,对班级进行管理。5.5校园建筑环境的营造分析。校园环境可以为其他空间组合提供重要的布景,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绿色空间的布置需要和建筑设计进行结合,保持学校较为自然的绿色植物环境。因此,在进行布景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建筑小品,来使学校的空间更加饱满,如凉亭、连廊和花架。建筑小品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校有一定自然人文气息,使自然空间和人文空间进行有效组合,帮助学生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草坪的设计也可以使校园形成良好的空间组合,从而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6结语

当前我们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对各方面要求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为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者要加强自身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为校园设计做出更多的努力,以适应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育坤.中小学建筑设计适应城市发展的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18(6):108.

[2]万仞.城市中小学建筑集约化布局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678.

[3]韩亚兰.城市中小学校园建筑综合体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18.

[4]侯毓,赵耀.中小学建筑设计适应城市发展的策略研究[J].城市住宅,2017,24(6):76-79.

[5]唐慧娟.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738.

作者:李雪婷 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