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分析

时间:2022-06-17 09:08:27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分析

国家发展需要矿产资源的支持,在建筑、汽车、桥梁、道路等产业上,都离不开矿产资源,做好康成这样的勘查工作,就需要做好对资源的保护,形成长期发展战略,在开发过程中,保持合理性。

1地质矿产资源的现状

1.1国内地质勘查专利申请数量开始下降。地质勘查行业还面临市场化程度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出现人才断层、复合型人才缺乏,资源浪费严重、不同部门重复投资,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例如,现在很多地勘单位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相反,他们比较注重开拓市场,在发展市场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真正搞技术研究的人少之又少。近年来,中国地质勘探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开始下降。2015年,中国地质勘探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110个;到2017年,地质勘探行业专利申请数量降至86个。1.2传统管理体制依然影响地勘单位的发展。地勘单位上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一是因为以前的计划经济封闭性管理模式违背了现在的开放性市场经济理论;二是在决策方面往往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因为地勘单位还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使其垄断,所以,现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导致很难形成自身矿业市场的主体地位,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以及担心有投入风险,所以大部分地勘队认为还是依靠政府补贴保险,从而再次帮助政府实现了矿资源的垄断配置,而自己也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在经济上也很难实现大的效益。

2优化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的有效对策

2.1优选作业单位。现在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现状是相当于买房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地质矿产资源在开采上是供大于求的,而且这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一般都是在国家的组织下,所以在此背景下,要想推动地质矿产项目,就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机制,所有招标的项目都要公开招标,防止一切腐败作弊现象,同时要制定一些公开招标的规则,实现规划管理操作。并跟进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在招标、投标、委托承包等方式中,对单位提出条件,并严格审查,在这基础上优选作业单位。2.2公平定价。在双方合同达到共识的基础下,对这种公益性质、战略性质的地质矿产资源,应该以预算定额作为报价依据,这也保证了相关部门对各部门招标投标的公平性,自身有特殊性,也可有效的分解,最终通过预算定额来定价。2.3做好项目把关。以前的地质工作都是按照计划经济指定的工作规范、验收标准,这种模式已经难满足现行的工作要求了,必须组织专门的力量修订,现在国际地质矿资源实行的是监理管理办法,这样在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在限定的工期内完成时,也能确保投资者的效益,所以我们地质矿资源队也可以采用此办法。当然,如果有新的验收标准制定时,也要充分考虑地质矿产的特殊性,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2.4合理开发地质矿产资源的应对策略。地质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要严格加以监督和重视,在保障地质矿产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应该对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规模和技术手段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合理有效地开发矿产资源,避免矿产资源浪费,全面把控地质矿产资源的开采质量和效率。所以,可以通过提高准入标准,来控制企业实力,从而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而在投标项目中,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有绝对优势。地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建设也不能忽视,为了矿产资源长期发展,工程队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更要考虑下一代人的需求,从而制定资源合理配置,对整个社会和经济来说,都是非常必须的。而现阶段,我们还有很多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地方,而且执行力度也不够,监管不足,从而限制了地质矿产行业的发展,部分企业,游离于法律法规边缘,利用法律的漏洞来为自己谋私利,从而导致地质矿产资源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还有的企业因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珍贵的地址矿产资源被私自贩卖,所以,我们应该完善对地质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建设,这也是对矿产资源负责,在法制的领导下,对于违反条例的人应该给予严重处罚,对相关不良企业应该予以严格警告,只有在法律法规和企业共同管理下,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素质才会提升,地质矿产行业整体水准才会提高。

3结语

地质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过度的开采会造成资源枯竭,所以现有地质矿产资源下,在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合理利用开发地质矿产资源,并挖掘新的矿产资源,同时要保证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杜绝浪费,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像文中提到的完善法律法规,还应创造新的技术,提高矿物的可再次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赵法君.浅议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J].民营科技,2017(9):84.

[2]陈艳,贾悦.浅议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J].世界有色金属,2017(18):137-138.

[3]何记磊.浅议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J].世界有色金属,2018(2):136.431

作者:邹翔 单位: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化学探矿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