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40

地质矿产论文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新形势;地质矿产勘察;找矿技术

1地质矿产勘察及找矿技术的研究背景

每个产业都会面临一定的市场波动,从而导致社会投资受其影响,降低投资积极性,不利于行业发展。作为矿产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资源开采效率及水平较低,则会导致矿业产业市场起伏,与此同时,也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在这一背景之下,需立足长远,详细分析我国地质矿产勘察行业概况,并把握发展动态,保证大宗矿产品供应及时,增强行业竞争力和实际收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先进地质技术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对有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注重实践应用,将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做到精准、便捷。

2现阶段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2.1采矿技术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煤矿开采工作中,需要做好矿产资源所在地环境勘查工作,做到具体、全面、精准,为后续的开采技术选择和其他方案设计提供依据。通常情况下,如果地质情况单一,则可使用单一的探测技术,具有实用且便捷的优势。如果地质勘测环节工作落实较差,将会影响探测技术选择的合理性,使其适应性减弱。想要保证地质矿产勘查效率及结果的精准性,应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与此同时,在矿井建立和生产过程中,都会对地质构造和地层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建立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应用,分辨率比较高的三维地震勘测技术成为了地质保障方面的核心技术,但是,这一项技术应用受到断层落差高度的影响。当落差小于5m时,精度降低,当落差小于3m时,勘测结果精准性下降,难以取信。与之相比,其他各种井下地质探测技术措施的应用,影响因素较多,在精准性方面更难以达到要求,所以,需要对定位探测的精准性做出保证。经过实际研究与总结,现阶段我国矿产开发工作中,各种勘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及结构依然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一些关键资料处理软件以及仪器设备,多数依赖进口,而进口的仪器设备对我国地质条件缺乏适应性,迫切需要我国自主研发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地质勘查仪器设备,这样才可以增强勘查速度及勘查结果的精准性,否则将会产生更多的勘测问题,影响行业发展。2.2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而导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加之具体需求量没有被准确预测,因此,需要加快地质找矿工作改革速度,弥补不足,应对风险。然而,地质领域当中的投入受到影响因素较多,这就导致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传统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加之矿业权调控力度不足,没有建立科学的、以市场作为主导性内容的地质找矿机制,从而导致地质工作市场中,存在主体缺位的现象,扰乱了现有的行业秩序,影响社会资金在地质勘查及找矿领域当中的投入积极性,使这一行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性降低。根据调查研究,一定时期之内,我国基础地质工作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资金,且地质找矿行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专业地质技术人才数量较少,流失率较高,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获取到的地质资料数量较少,投入不足,致使找矿工作难以得到基础地质资料作为保证,一些工作人员仅仅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难以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制约行业发展。从而也就会在地勘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过程中,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随着发展的不断加快,当前地质找矿工作被市场看好,资金投入量比较充足,但是,地质找矿改革过程中,受到工作观念、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工作机制等问题的影响,致使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影响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及效果。

3新形势下投入应用的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技术

3.1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技术应用时,将勘查区域当中发现的各种砾石作为依据,详细分析其成分和粒径,总结不同区域当中的砾石特征,进行矿产判断。通常情况下,在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区域,阐述的砾石多为矿石,因此,可以精准的确定矿场所在位置,这种方法较为传统,但能够保证精准性。3.2遥感地质勘查技术。遥感地勘技术,具体是指利用飞机、卫星等遥感器技术,对目标物进行光谱、电磁扫描以及识别工作。在新时期,地质勘查中的遥感技术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通过现代化遥感设备对地质情况进行卫星扫描或者光谱识别,能够获取精准性较强的地质信息,为后续地质研究及地质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传统型地质勘查技术相比,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操作难度低,勘查结果精准性强,对于环境适应性较好,因此,这一技术措施在地质勘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3.3X射线荧光技术。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地勘和找矿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独特性,且这一独特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例如,这一技术可以迅速将矿产资源中所含元素种类和元素含量测量出来。因此,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中应用范围不断增加,且实际应用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具体应用时,各种矿物质会经过既定波长的光照射,然后,发射出特定的X特征射线,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探测的X特征射线确定地下矿产资源的类型,最终得出矿产资源、形状及类型方面的精准数据。除此以外,X射线荧光技术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测量矿产资源厚度,为后续矿产开采计划编制提供依据,能够增强开采的合理性,有效控制相关方面的建设投入和维管投入,增加收益。总体而言,使用现代化的地勘和找矿技术,并加强对其研究与改进,可以缓和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矿业产业综合实力,最终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提供推动和保障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的能源需求量呈现一种逐渐增长的态势,需要技术改革和相应的资金支持。虽然以往五年中,我国有关地勘行业的资金投入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不重视地勘行业,而是以地质科技为重心,逐步改变,这一思想复合的供给侧改革理念,值得借鉴和传承。与此同时,地质矿产勘查是一项长期工作,应该常抓不懈,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资金、技术、设备制造、辅助设施建设等方面增加投入,推广宣传新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军.地质找矿中多种地质找矿技术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46-47.

[2]师洪亮.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66.

[3]任志栋.物探技术在地质找矿与资源勘查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68-269.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问题;对策

1引言

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在我国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面临着逐渐枯竭的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改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并找到稳定勘查方法,促进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是稳定我国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其不仅与国家的前途密切相关,而且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地质勘查和矿物勘查的合理化、现代化水平,并寻求妥善的解决对策。但现阶段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有效解决。

2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现状

在过去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地质勘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同时,人才匮乏和资源浪费等极大限制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因此,这一期间,我国在地质勘查领域取得的成就较少,且专利申请也较少,导致了我国地质勘查领域一定程度的落后。与之同时,地质勘查市场迅速发展,以前的勘查单位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勘查领域的发展,进一步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①根据开放市场经济的现论,计划经济中使用的封闭管理模型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②传统勘查单位的决策过程是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而勘查单位也受到计划经济的限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勘查单位不能在矿产市场上占有更高的份额,也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除上述原因外,大多数勘查单位认为他们可以依靠政府补贴来帮助政府对矿产资源实行垄断,从而产生利润,这极大地限制了勘查单位产生更高经济效益的能力,限制了地质勘查的快速发展。

3当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存在的问题

3.1地质勘查组的划分不科学

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查组是根据行政区域划分的,但是由于某些区域缺乏地质矿产资源,导致该区域的地质勘查组没有工作目标,且工作效率低下。在某些地方,有很多沼泽或山脉,这种地质情况非常不利于矿物勘查。另外,员工人数不足、工资低、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效率低,极大地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地质勘查资源。

3.2地方政府与矿产勘查单位之间联系不紧密

地质勘查组一般是由国家机构直接进行管理,而与地方政府部门无关。这导致了尽管地质勘查组的管理非常严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与地方政府脱节,联系不紧密,沟通存在障碍。正因如此,地方经济的发展难以与地质勘查组的工作直接联系起来。这对于基层地质勘查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环境等极为不利,同时,对于上级部分的过于依赖,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热情,也难以将地方经济发展与地质工作进行联系,这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地质工作的改革,浪费了资源[1]。

3.3国家垄断矿产勘查造成的问题

尽管国家垄断矿产勘查可以有效地阻止民营企业不合理地开采地质矿产资源,综合协调我国的农林用地,一定程度上解决地质矿产开采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用地矛盾。但同时也造成了体制僵化的问题,如相关工作人员效率下、积极性不足等。因此,我国政府近年来虽采用了统一的管理方法,同时也结合了商业经济理念,发展勘查和公益性勘查等手段。一般在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时,政府免费帮矿企找矿,并在工作中避开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这也造成了矿产资源开采与矿产资源勘查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很多探明的矿产资源面临无人开发的问题,产生了巨大的浪费,这对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发展非常不利。此外,这也增加了政府预算支出的成本。

3.4地质工作未取得重大突破

从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人员是多是国家公务人员。但是,某些地质勘查部门可能没有与地质勘查有关的某些权利,例如,探矿权。出现勘查结果未能获得足够的报酬的情况,这极大地影响了勘查单位的热情,导致很多勘查团队不愿在偏远地区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地质勘查经费是相对固定的,勘查结果与相关经费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因此,很多勘查单位并不注重勘查结果,也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勘查工作,造成地质工作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4完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对策

4.1促进开发和勘查工作的结合

对于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并以采矿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勘查单位,创建开发与勘查相结合的矿企,矿产资源的开发要基于勘查工作,同时,加大勘查力度,并增加采矿收入。尽管勘查为地质工作的改革作出了一些贡献,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对于非商业性地质工作来说,无论是组织机制、组织系统发展的时间都很短。对于商业地质勘查来说,许多地质资产无法在市场上出售,从而导致勘查成果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使用市场机制将少量资本投资于某些勘查成果中以获取一定的效益可以有效改善相关情况。但是,由于制度限制,难以确定投资主体并无法获得有效的投资。由此产生的某些矿产资源质量低劣且开发程度不足,即便进行开发也无法盈利,无法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而通过开发与勘查相结合,可以实现有目的性的勘查,并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4.2严格采用和制定新的验收标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做好勘查工作,通常要参考计划经济时代规定的规格和验收标准。这种模式很难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以前的验收标准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在市场化发展的当今,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应该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并结合地质勘查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验收标准,既要符合发展的趋势,又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理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

4.3做好监理工作

监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种普遍做法,可以保证建设过程和施工质量,并提高投资效率。在进行地质勘查时,也应使用此方法,以达到较高的监督水平,提高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监理队伍,实现监理常态化。

4.4做好前期准备,优选作业单位

在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研究时,应做好气候研究、生物学研究、地质和地貌研究的准备工作,并应选择合适的勘查日期。此外,根据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现状,如果要进一步优化地质勘查单位,则应该优选作业单位。现阶段,地质勘查中的供应需求超过了开采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勘查工作主要由政府组织负责的。为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进一步促进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必要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对招标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以防止腐败问题发生。另外,通过管理招标过程,根据地质资源勘查过程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际的招标、投标、签订合同等流程,严格控制作业单位的资格审查,进而优选作业单位。

5结语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问题是热情低下和工作量大。此外,由于各种因素,矿产资源在发现后无法及时开发,这导致大量的勘查工作资金浪费。同时,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矿产资源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对地质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地质改革需要提高地质人员的积极性,制定年度评估计划,增加申报数量,确保矿产的开发利用,实现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地质矿产实试验研究所国土资源部西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J].矿产综合利用,2017(2):129.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矿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蕊藏在地壳中的各种犷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保护体系不够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子。这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胁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肘产安全。故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体系特别是相关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矿产资涯开发现状及几个重要的法律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保护现状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矿产资源的法律保护。早在1951年,政务院就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1956年国务院批转了地质部制定的《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我国现行的法律史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矿产资源法》,该法并于1996年8月29日经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修订。此外,相关法律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另外我国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也刘.矿产资源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地方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常委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法规。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等级不同效力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

二、我国矿产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矿山保护条款不明确。开采矿产资源会对环境和地质构造造成破坏,勘探和开外破坏植被,在山体上留下巨大的坑洞甚至可能造成地质灾害。《矿产资源法》第15条、第21条和第32条以及实施细则中,都提到了要“加强环境保护”却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采矿人为了减小经济投入,开采后就走人,并未采取任何后续措施。破坏了地质环境甚至可能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矿产权权属及流转问题。1.矿产权权属问题。我国宪法和《矿产资源法》总则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但是实践证明,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规定,不具有实际性。采矿权人只是享有占有、处分资源的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极其不完善,未建立起有效的产权制度机制。致使一些投资经营者急功近利掠夺性抢挖资源,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长远规划与科学理念,同时开采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对矿产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资源严重浪费。许多资源不能被最大限度地开采出来,不能最大化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作用。2、矿产权流转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矿产资源的所有权,而不是当然取得的。探矿权人要取得采矿权还需设立矿山企业并且要达到一定的资质条件。这样人为的把探矿采矿权割裂割裂,不利于探矿采矿的衔接,更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法》还规定:“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禁止将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这条规定明确了矿业权转让的前提条件,并且禁止把盈利作为矿业权转让的目的。很容易把二级市场划为禁区,不利于产权的有序流转。更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出现的新情况。

(三)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混乱。1,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混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察,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场经济的大形势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都由国家统管统揽的局面,使人和单位的利益直接与自己的行为挂起钩来。所以地方政府要扩大资源占有量,以壮大地方矿业,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各部门监管不协调。目前我国法律对于这一问题的规定是粗略的,只是确定协调管理的主体范围,但并没有具体规定其具体的职能范围。这在实践中往往会造成部门管理的冲突。例如,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林业部门的冲突,由于矿产的勘探要破坏一些地表的植被,勘探时间又有可能同林业的防火期造成冲突,这就需要地勘部门与林业部门进行协调。而实际的协调过程中总会发生当地的林场不允许地看人员上山的问题。这些都是由于部门不协调造成的。3.矿产资源信息不完善。不公开,缺乏统一管理,使大量的信息不能为广大用户使用。

三、矿产资源保护对策

(一)建议在修改《矿产资源法》时增加有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条款,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设立矿山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制度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二)完善矿产权流转制度。在符合相应法律规定的条件后,探矿权人可以直接取得采矿权的法律地位,另外,在现有经济体制和实际情况看,矿业权流转不得牟利的规定已经不适合我过矿业权的实际情况,故应取消矿业权流转不得牟利的规定,或者也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即根据实践的需要,增加矿业权转让的情形,同时简化矿业权取得手续,提高地质矿产行政主管机关的办事效率,从多方面促进矿业权市场高效运转,更好的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三)增强矿产资源的监管能力。1、提高执法质量。2、增强各部门的协调,明确各部门责任。3、每个地区可以根据地方不同的实际情况展开一些公众参与活动。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犷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蕊藏在地壳中的各种犷物。犷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犷产资源保护体系不够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子。这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胁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肘产安全。故完善犷产资源保护体系特别是相关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犷产资涯开发现状及几个重要的法律缺陷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保护现状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矿产资源的法律保护。早在1951年,政务院就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1956年国务院批转了地质部制定的《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我国现行的法律史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矿产资源法》,该法并于1996年8月29日经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修订。此外,相关法律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另外我国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也刘.矿产资源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地方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常委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法规。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等级不同效力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

二、我国矿产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矿山保护条款不明确。开采矿产资源会对环境和地质构造造成破坏,勘探和开外破坏植被,在山体上留下巨大的坑洞甚至可能造成地质灾害。《矿产资源法》第15条、第21条和第32条以及实施细则中,都提到了要“加强环境保护”却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采矿人为了减小经济投入,开采后就走人,并未采取任何后续措施。破坏了地质环境甚至可能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矿产权权属及流转问题。1.矿产权权属问题。我国宪法和《矿产资源法》总则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但是实践证明,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规定,不具有实际性。采矿权人只是享有占有、处分资源的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极其不完善,未建立起有效的产权制度机制。致使一些投资经营者急功近利掠夺性抢挖资源,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长远规划与科学理念,同时开采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对矿产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资源严重浪费。许多资源不能被最大限度地开采出来,不能最大化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作用。2、矿产权流转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矿产资源的所有权,而不是当然取得的。探矿权人要取得采矿权还需设立矿山企业并且要达到一定的资质条件。这样人为的把探矿采矿权割裂割裂,不利于探矿采矿的衔接,更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法》还规定:“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禁止将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这条规定明确了矿业权转让的前提条件,并且禁止把盈利作为矿业权转让的目的。很容易把二级市场划为禁区,不利于产权的有序流转。更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出现的新情况。(三)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混乱。1,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混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察,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场经济的大形势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都由国家统管统揽的局面,使人和单位的利益直接与自己的行为挂起钩来。所以地方政府要扩大资源占有量,以壮大地方矿业,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各部门监管不协调。目前我国法律对于这一问题的规定是粗略的,只是确定协调管理的主体范围,但并没有具体规定其具体的职能范围。这在实践中往往会造成部门管理的冲突。例如,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林业部门的冲突,由于矿产的勘探要破坏一些地表的植被,勘探时间又有可能同林业的防火期造成冲突,这就需要地勘部门与林业部门进行协调。而实际的协调过程中总会发生当地的林场不允许地看人员上山的问题。这些都是由于部门不协调造成的。3.矿产资源信息不完善。不公开,缺乏统一管理,使大量的信息不能为广大用户使用。

三、矿产资源保护对策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5

一、相关研究著作中记述的刊物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大学出版的期刊,已有许多论著进行研究,其中关于中山大学粤北时期办刊情况的记述主要集中在几部有关中山大学校史的著作中。梁山、李坚和张克谟主编的《中山大学校史(1924—1949)》将这一时期中山大学出版的刊物集中进行列举:“这个时期学校出版的刊物……有:《中山学报》《大同》《文学院专刊》《现代史学》《经济科学》《社会学报》《社会研究》《自然科学》《天文台》《地理集刊》《地质集刊》《农声》《病理学》《中等教育》《中师季刊》《教育研究》《文科研究所集刊》《民俗》《Sunyatsenia》《中山学报》专刊等十余种。”[1]黄义祥编著的《中山大学史稿(1924—1949)》也有类似的记述:“这时期学校复办和创办的刊物计有:《中山学报》《大同》《文学院专刊》《现代史学》《经济科学》《社会学报》《社会研究》《民俗》《文科研究所集刊》《教育研究》《中师季刊》《中等教育》《自然科学》《天文台》《地理集刊》《地质集刊》《农声》《病理学》《Sunyatsenia》等。”[2]394吴定宇主编的《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则按院系梳理了中山大学在这一时期主办的刊物,主要有《民俗》《教育研究》《文学院专刊》《现代史学》《地质集刊》《特刊》《临时报告》《古生物志》《地质专刊》《经济科学》《社会学报》《社会研究》《农艺通讯》《Sunyatsenia》《中等教育》《中师》《中山学报》等[3]。吕雅璐主编的《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记载,这一时期“在办学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中大仍办了十余种学术刊物”,主要有《中山学报》《民俗》《农声》《Sunyatsenia》《湘蚕》《经济科学》《社会学报》《社会研究》《中等教育》《中师季刊》《地质集刊》《特刊》《临时报告》《古生物志》《地质专刊》《现代史学》《文学院专刊》等[4]。其他论著亦有回忆、探讨某一种或几种刊物的出版情况的,亦有在相关历史人物的研究中提及其曾办过何种刊物的,但大都不出这四部著作列举的范围。为方便直观地表示上述四部校史著作中所述科技期刊的异同,特制作表1如下。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四部校史著作中提到的科技期刊共计14种,其中仅有3种是完全重合的。通过比较,梁著和黄著中提到的刊物完全一致,吴著和吕著中提到的刊物则大致相同(只是吴著多了《农艺通讯》,吕著多了《农声》《湘蚕》),但前两者与后两者的不同之处却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来进行考证、辨析。

二、相关科技期刊出版情况的考证

通过搜集相关科技期刊的实物、查阅相关人物著述、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将上述14种刊物的出版情况分为以下三类。

(一)粤北时期创办或复办的期刊

1.《中山学报》,1941年11月在坪石创刊,由中山大学各学院暨研究院轮流主编,见图1。该刊是中山大学全校性的学术刊物,“主旨在传播专门知识,阐扬高深理论,便利员生发表,发挥本校精神。”[5]原本计划一年出版8期,实际上不定期出版。目前所见共两卷:第一卷8期,其中第二期由农学院编辑,第五期由医学院编辑,第六期由理学院编辑,第七期由工学院编辑,第八期由研究院编辑(从本期始实行文理科论文混编);第二卷4期(缺第四期),编辑者统一改署为国立中山大学。1944年6月第二卷第五期后未见再有出版。2.《地质集刊》,全称《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集刊》,1943年7月1日在坪石创刊,由陈国达主持编辑,两广地质调查所印行,见图2。自1942年8月起,两广地质调查所派出五组人员分赴粤北各地进行地质调查,陈国达在《地质集刊》创刊号的序言中说:“本期集刊所收入报告,仅为曲江及连县两组之工作结果。”[6]创刊号的主要内容为粤北连县、曲江、乳源及乐昌等地的地质、矿产调查报告。该刊在抗战时期仅出版一期,第二号则于1949年10月在广州编辑出版。3.《Sunyatsenia》,中文刊名《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专刊》,1930年6月于广州创刊,由陈焕镛主编。该刊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因此又简称“中山专刊”。“该刊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国内外各种农林植物学实验研究之报告”[7]49,“是中国国内第一份出版纯植物学的英文版学报”[8],且“该项专刊对于学术上之价值堪与国际权威植物学杂志比美”[7]108。1941年9月第六卷第二号出版后停刊,直到1946年才复刊。需要指出的是,广州失陷后陈焕镛避难逃至香港,这一时期《Sunyatsenia》的出版地在香港九龙而不在粤北地区。4.《农声》,1923年由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学生会总干事张农创办,后成为中山大学农学院院刊,出版至第二二〇期(1938年9月)后停刊。1940年1月在云南澄江复刊,1940年10月第二二二期迁至韶关坪石出版,见图3。该刊“以灌输农林业知识、发展农林业为宗旨”[9]。第二三一期(1944年2月)出版后再次停刊。1949年1月在广州石牌复刊,出版一期后终刊。图3 《农声》第二二二期5.《地理集刊》,1937年6月创刊,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地理学系编辑,见图4。时任地理学系主任的孙宕越在《发刊词》中称:“本校地理系,既为华南研究地理之唯一机关,将来华南各省新地志之完成,当然属于份内事。最近如甘竹炸滩,黄埔辟埠,海南开发诸设施,同人等应以所知尽量贡献,俾当局有所资采。此本刊之主旨也。”[10]中山大学迁粤北后,时任地理学系主任的吴尚时多次率领学生对乐昌附近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结果写成《乐昌盆地地理纲要》一文,发表在《地理集刊》第七期上。目前笔者所见的最晚一期为第十二期,残本虽未标明出版时间,但根据其刊载文章内容及“本系(地理学系)主任吴尚时率领三四年级学生,于六月十八日步行至连县考察,历时旬许始返校”[11]的消息报道来看,该期的出版时间当在1943年下半年。6.《特刊》,全称《两广地质调查所特刊》。根据《国立中山大学现状》记载,抗战以来,两广地质调查所已出版的刊物有《特刊》第十六号、第十七号、第十九号,当时在印刷中的有《特刊》第十八号[7]75。其中《特刊》第十六号、第十七号在云南澄江出版,第十八号最终没能面世,所以粤北时期出版的仅有《特刊》第十九号。7.《临时报告》,全称《两广地质调查所临时报告》,粤北时期共出版4期:第三十号《乐昌西瓜地铁矿》、第三十一号《南雄之氟石矿》、第三十二号《乳源梅花街锑矿》和第三十三号《乐昌九峰地质矿产》[7]75。

(二)粤北时期未办、停办或存疑的期刊

1.《天文台》,全称《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两月刊》,1930年2月于广州创刊。该刊主要内容为广州地区天气状况的观测记录与天文界的消息,“自第一卷至第七卷,每两月一次,七年无间。”[7]741937年2月第七卷第六期出版后停刊,共出版42期。2.《自然科学》,1928年3月于广州创刊,1937年6月出版到第七卷第四期后停刊。在粤北曾计划复刊,并在《中山学报》第一卷第四期、第五期刊登广告,但未见出版,直至1948年3月才于广州复刊第一卷第一期[12]。3.《病理学》,根据《国立中山大学现状》所载:“(医科研究所)现正编辑一不定期之《病理学专刊》,登载本所员生各种研究结果,不日付梓。”[7]49至于其是否如期出版,笔者手眼所限,目前尚未查阅到该刊任一期次;中山大学当时的各种刊物素有互相登载广告的传统,也尚未发现其踪影;相关领域的研究论著中也未找到任何能佐证其已经出版的材料。4.《古生物志》与《地质专刊》,根据《国立中山大学现状》所载,两广地质调查所曾计划“恢复《古生物志》及增创《地质专刊》等项”[7]75。然在1949年10月1日出版的《地质集刊》第二号的封底刊有《两广地质调查所出版刊物》,其中对《古生物志》的介绍仍为“已出第一卷第一二两册”[13]。另据杨超群的《两广地质调查所简史》统计:“从1927年两广所成立到1952年广州分所撤消,该所取得了大量成果:出版的刊物有年报5卷共8册,古生物志1卷,特刊18种,集刊2期,汇刊1期和临时报告4种等6大类。”[14]根据这个统计来看,计划中的《古生物志》应是没有恢复。而计划“增创”的《地质专刊》则到1949年才进行编辑,《地质集刊》第二号封底的《两广地质调查所出版刊物》可为证明:“地质专刊……分甲乙丙三种,分别专载地质矿产及矿业专题研究报告,每一种第一号在编辑中。”[13]

(三)其他刊物

1.《农艺通讯》,应为《农艺研究会通讯》。中山大学农学院农艺研究会出版[2]374,具体出版了多少期不详。据《华南农业大学校史(1909—1999)》记载,其“曾刊载丁颖教授的《纯粹科学的农学观》和《广东稻之种性问题》”[15]47。虽然它也会刊载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但根据其本为交通信息的办刊目的来看,并不能算是纯粹的科技期刊。2.《湘蚕》,具体出版了多少期不详。《华南农业大学校史(1909—1999)》记载:“农学院与湖南省建设厅合办的湖南蚕丝改良场还主编刊行了《湘蚕》杂志。”[15]47据此,该刊应是农学院与湖南蚕丝改良场合办的。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当前地质找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倾、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良性的地质工作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地勘单位改革滞后,归根到底是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和促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必须加紧构建地质找矿法律体系,按照基本法律和专门法律相结合的原则,加快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工作,研究制定地质调查法》等,全方位加强地质找矿法律制度建设。

论文关键词:地质找矿;法律制度;法律体系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地喷工作,对于缓解资源约束、开展国土整治、防治地质灾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土资源部党组决定用半年左右时间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是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一系列精神的重要部署。当前地质找矿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明确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这次大讨论中应当全面总结经验,系统梳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不断加强地质找矿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为地质找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1地质找矿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当前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央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非常明确,大政方针已定,但尚未在立法中有效落实;地质找矿的布局和思路逐步形成,但尚未在实践中Ⅲ贞畅落地;构建地喷找矿新机制的课题已经提出,但尚未在改革中真正破题。地质找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整体上存在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吖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地质的定位问题。在整个地喷找矿工作链条中,公益性工作是商业性工作的基础。但是,对于公益性工作的定位仍然没有从观念上、制度上真正明确,对公益性工作的理解存在分歧。当前存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不公益,“公益性”和“商业性”边界不清,导致公益性地喷勘查投入不足,商业性地质勘查不愿进入,良性的地喷工作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地勘单位改革滞后问题。地勘单位经过几十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中央出台扶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政策,有的地方难以落实到位。大部分地勘单位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多,求生存、求发展的压力大,原来承担的地质找矿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二是探矿权管理问题。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热潮,探矿权管理也存在较大混乱,有的地方“跑马圈地”、“圈而不探”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地方探矿权流转秩序混乱,出现“找矿不如开矿.开矿不如炒矿”的情形;有的地方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对探矿权取得方式选择不当;有的地方有法不依,非法干预探矿权设置,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地喷找矿的积极性。四是地质勘查工作环境问题。近年来,地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外部干扰不断加大。有的地方政府考虑地方利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予配合,阻碍地质勘查工作。有的地质勘查工作网施工占地补偿问题,被漫灭要价,协调起来困难重重,拖延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成本。五是地喷资料信息服务问题。地质资料是地喷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但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主体很难查询和取得所需的地质资料。同时,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低、投入不足,难以保障调查资料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地质资料质量下降。

地质找矿工作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工作环境不好,社会服务不到位,归根到底还是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中央对地质找矿高度重视,曾出台多个专门文件。但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地质找矿相关法律规定,地质找矿工作在许多方面属于法律空白区。《矿产资源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主要涉及地质找矿的法律法规中,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是对地质调查成果的专门规定外,其他法律法规对地质找矿只做了原则性或者附带陛规定。相比较而言,土地、测绘、气象等基础工作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明确基本工作制度,保障工作有法可依。对于地质找矿存在的地勘单位改革、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定性和管理、探矿权设置和管理、地质找矿工作环境、地质资料社会服务等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基本制度,细化操作规定,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法律保障程度。

2进一步完善地质找矿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保障和促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必须加紧构建地质找矿法律体系,按照基本法律和专门法律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加强地质找矿法律制度建设。

2.1必须做好现行制度的法律化

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找矿立法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中,多次要求对探矿权管理和地质环境进行立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地贡勘查法规体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地质工作秩序,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行地质找矿立法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当前的地质找矿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法律化。近些年国家对地质找矿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对地质找矿中一些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规定。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方向正确,效果显著,在下一步立法工作中必须上升为法律制度,并且要做好条文的具体化,增强制度在实践中的可执行性。

2.2深入开展立法专题研究

进行地质找矿立法工作,必须要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立法专题研究,为科学立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大讨论共确定了10个讨论主题,都是关系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下一步立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充分利用大讨论的成果,在对10个主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开展立法专题研究,着眼解决地质找矿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眼把握地质找矿工作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等各个层面的关系,为地质找矿工作立法提供理论支撑。

2.3加快《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工作

现行矿产资源法》是1986年颁布的,1996年作了部分修改,其中对于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规定得较为原则,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地勘单位的体制改革和探矿权管理改革,原来的规定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应该尽快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作为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基本法律,应当确立地质勘查管理的基本制度,明确探矿权管理的具体规定,为地质找矿的专门性法律提供立法依据。

2.4研究制定《地质调查法》

地质调查工作属于公益性工作范畴,在整个地质工作中具有先导作用及基础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具体可以说是为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整治和土壤改良等多方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重要地质信息,直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地质调查立法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通过地质调查立法,解决当前地质找矿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地质调查立法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各级政府、地勘单位和企业的关系,理顺地质调查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地勘单位和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地勘基金项目的相互衔接,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的运作管理;三是地质调查的工作环境,依法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保障地质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地质调查的信息、成果应用和地质资料管理及社会化服务等内容。

2.5制定其他配套法规和规章

一是强化矿政管理方面的立法。对于地喷找矿主体来说,地质找矿最终落脚点就是探矿权,目前地质找矿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探矿权管理存在问题,矿区设置、探矿权出让和探矿权流转的管理制度和方式不适应地喷找矿的内在规律。加强矿业权,特别是探矿权管理,合理划定探矿区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探矿权出让方式,严格探矿权流转管理,防止炒作矿业权,通过法律制度保障探矿权管理和地质找矿相衔接,促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二是加强地质环境管理立法。制定地质环境基本法律,包括矿山地质环境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与地貌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矿泉水及地热资源管理等,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古生物化石保护等方面法律制度。三是进步完善地质资料管理法律制度。地质资料管理已经有了专门性行政法规和配套规章,下一步应当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方面进。步完善。四是加强地质找矿工作中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全面梳理地质勘查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时吸收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修改完善地喷勘查标准和规范,建立地质勘查技术标准体系。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开设的本科专业,培养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球物理勘探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技术人才[1]。该专业需要有扎实的野外工作能力,对于工程施工的现场实践要求较高[2-4]。往年的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方式,由各指导教师负责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但是,由于目前各生产单位对安全生产要求很高,企业通常不愿意接收大量实习学生,以防出现安全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学校每个学生的毕业实习经费低,指导教师普遍反映毕业实习安排的难度很大,使得教学大纲要求的毕业实习实践内容难以有效实施,导致毕业实习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正在我国高校深入推进,要求培养的毕业生都要达到毕业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毕业实习教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实习的组织

按照工程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对原有的教学过程或组织方法进行整改或调整是普遍采用的方法[5-7]。由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总体效果较差,达不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根据对校内外不同专业的调查分析,调整为采用集中实习的办法。由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负责人统一安排实习过程,根据现有的实习经费条件,合理选择实习地点,安排实习内容。集中实习的具体组织形式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结合。考虑到学生实习经费低,难以支撑远距离较长时间的毕业实习,适宜在学校周边地区选择若干合适的实习单位,掌握勘查行业的社会需求,即了解勘查技术与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熟悉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范围,掌握项目施工的基本过程与要求等。在学校内建设实训基地,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行业所需的主要施工项目,在实训基地做好模拟场地,进行实际勘查技能训练,满足行业的需求。

二、校外实习基地选择

考虑到学生实习经费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周边的地区包括淮南市、合肥市、六安市、蚌埠市、淮北市等,作为合适的实习单位所在地区。根据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单位,选择工程勘查单位、地质勘查单位、煤矿企业等作为前往实习的目标地。根据我校与相关单位开展产学研的情况,拟定了几个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地质队或地质勘探单位,选择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或安徽省地质矿产调查局所属地质队作为合适的实习点,了解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业务、主工项目施工情况等;工程勘查单位选择安徽省内工程勘查或物探单位,了解工程勘查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业务、主工项目施工情况等;煤矿企业选择淮南地区的煤矿,了解所需的地质与勘查技术的发展状况、主要业务工作内容等。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园内建设了地质勘查原位测试基地,场地总体呈梯形,其中南侧长120m,北侧长70m;南北方向宽70m。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地貌特点,除保留部分水域面积外,有一少部分在预埋件放置后实施场地的平整。2018年已建成的主要测试功能区包括:地下管线探测区、桩基础区、静载荷实验区、动静力触探区、旁压实验区、地质灾害模拟区、地球物理模型区、钻机平台区。这些测试区功能涵盖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业务范围,能够满足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训要求。

四、毕业实习的实施

我校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8学期1—4周,在毕业设计阶段之前。今年的毕业实习安排如下。(一)第1周实习1.实习动员会。让学生掌握毕业实习课程的毕业要求,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实习过程的安排与组织、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编制要求;对校外实习单位的情况做简要的介绍;强调安全及组织纪律。2.地质勘查单位实习。实习单位为六安市的安徽省地质矿产调查局313地质队,以313地质队所属的安徽深部钻探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实习地点。了解钻探技术的发展状况、钻探仪器及设备、钻进事故处理技术等;了解该地质队的业务范围、重点工程项目、钻探技术研究情况等。3.工程勘查单位实习。实习单位为合肥市的安徽惠州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该单位的模拟隧道条件,掌握隧道或井巷条件下的施工环境,常用巷道内物探的施工布置方法;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情况、业务范围、工程项目类型、公司产品研发及生产等。4.煤矿企业实习。实习单位为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了解现代煤矿的环境、工业广场组成及其功能、生活区布置等;了解顾桥煤矿发展现状、地质条件、煤矿常用物探技术情况、地质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等。(二)第2—3周实习1.集中实训:由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统一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际技能训练,采用分组形式,每组8—10人。实训内容包括浅层地震探查、浅层电法探查、地质雷达探查、地下管线探查等。可选择1—2种探查实训内容,要求掌握测线布置、仪器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2.分散实训: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安排针对性的勘查技术方面的技能实训,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三)第4周实习整理实习日志,编写毕业实习报告并提交。

五、实习效果

今年按照集中实习的组织方式开展毕业实习,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各实习环节能够顺利实施,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校外集中实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相关实习单位亲身体会勘查行业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消除了对勘查类行业的一些误解,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校内的技能实训,结合行业的需求情况,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能动性,选择适当的实训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所有学生的毕业实习内容得到了保障,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质量较往年有显著提升,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实习的要求。六、结束语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组织方式的调整,采用集中实习,将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相结合,确保各环节内容顺利实施,实现相应的课程目标,达到了毕业实习课程的毕业要求,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荣新,张平松,吴诗勇,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的组织与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9-20.

[2]付茂如,张平松,吴荣新,等.地学专业地球物理类课程课内实验教学认识[J].高教学刊,2016,(1):95-96.

[3]张华,戴梦雪,方根显,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野外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18,(13):125-129.

[4]张浩淼,袁颖,齐旭阳.新时代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前期规划和自我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54-255.

[5]吕玉增,丁彦礼,韦柳椰,等.基于目标导向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J].高教学刊,2018,(12):120-122.

[6]徐志锋,熊彬,罗润林,等.新时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J].高教学刊,2018,(8):93-95.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改制后的地矿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企业成本管理是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作为出资人对投出资本的安全性、获利能力等十分关注。同样国有事业单位在企业化过程中,对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也十分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地质经费不足,地质工作任务不饱满,原地质矿产部进行产业结构性调整,地质矿产部每年拨给各地地矿企业的转产经费远远不够。地矿企业下属地质勘查单位为了分流人员,与个体或地方合资兴办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缺乏市场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职工仍存在吃“大锅饭”的思想,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尽理想,有的甚至濒临倒闭。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企业的成本失去控制,则企业将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因此,地矿企业成本管理成为地矿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地矿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观念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地矿企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企业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生产和工程进度,有些经理简单地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企业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和控制的,效益也是靠大家来创造的,企业管理和直接生产人员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勘察,必然会保证质量但却增大了成本,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2、管理工作不规范

首先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多种体制并存,政出多头,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管理很难实现,难以理顺,难以严管。其次是未树立成本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的思想,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难以摆在主要位置,与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如材料、机械、计价、计量、财务等部门对成本管理知之甚少,配合不够主动,出现统计数据与成本核算严重脱节现象,造成工程项目在一定期限内报表与成本不配比或失真、严重影响成本的真实性,成本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3、管理制度不健全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成本管理方面对地矿企业领导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现行的企业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没有形成一套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如湖南某地矿企业某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勘察方案,为项目节省了1O多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用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4、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由于很多地矿企业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创办的企业点多面广,在各地都有二级企业,考虑到考核成本的原因,地矿企业基本未能对这些二级企业的生产增加值的真实性进行核实,这些二级企业在劳动者报酬等项目上是否弄虚作假无从考证,势必给拥有这些二级企业的地质勘查单位为迎合管理,提高管理分数以可乘之机。同时在地矿企业在成本管理考核过程中,对于存在违反《会计法》,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收入支出没有按配比原则核算,通过不正当手段调节账面利润的个别地质勘查单位,惩罚力度不够,由于各方面原因,均未考核认定为不及格。

二、加强地矿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1、树立成本意识

地矿企业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利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做到责权利分明,最终充分调动每名职工关心成本、控制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成本控制观念。比如,我们知道,技术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龙头,勘察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材料用量的准确度以及对计划调整的及时性都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因此就要求技术人员一定要有成本意识,在制定勘察方案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工期、质量和成本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经济合理的勘察方案,力求达到缩短工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2、创新战略成本控制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各地矿企业都在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战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企业应在管理模式上力求创新、力求突破。比如对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发展的重心是通过成本降低来增强竞争优势,此时,企业竞争战略主要体现为成本降低,两者趋于一致;采用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的企业,如何实现差异化和目标聚集是核心,战略成本管理要有助于差异化的实施和目标聚集,不应以成本为理由妨碍差异化和目标聚集,强调成本优势,而不是成本降低,力求在产品性价比优势上打败竞争对手。

3、完善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种经济责任制,是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制度保障。因此,地矿企业必须建立各种相关的经济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树立整体意识,不能各行其是,各算其帐,使整体利益受到影响。另外,地矿企业要将利益与权责挂钩,落实责任兑现。对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要兑现奖励,对工作有失误的,要按造成损失的大小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要建立完善内部成本管理的控制机制,实施对勘察现场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对行勘察项目的各环节成本费用的支出,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重点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现场经费的支出。

4、积极监督成本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矿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地矿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地矿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地矿企业对成本形成的各个进程,经常地进行检查、评估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具、员工技能技巧水平、工作环境等。同时,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还要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周朝琪、候龙文、孙学军等:目标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田伟汉:项目工程的管理和控制[J].山西建筑,2005(2).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9

会议决定事项如下:

一、关于放宽政策问题

(一)为了贯彻地区工作会议精神,对退耕还林地区所造成的农民口粮减少问题,区委决定保证该地区每人每年斤口粮,由粮食部门调给议价粮,按平价销售。价差由乡、镇财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补贴。由农林部门与乡、镇政府作出年度计划,经农林、粮食、财政部门认定后,报农林部门核批。

(二)贷款问题。支持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发展企业和广开多种经营门路,为此农业银行在贷款上给予支持。

(三)兴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问题。区政府确定一位副区长,定期召开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现场审查核批。

二、关于发展第三产业问题

(一)会议原则同意在公路、地段东侧,建设商业街,要按有关规定让开地下线,建设临时性商业设施。

(二)会议同意在乡政府办公大院门前的公路东侧扩建整流器厂,有关占地和基建问题与各公司建设项目均应按基建程序由区规划办和计划部门协助办理。在设计施工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三)关于筹建货场问题。可向区政府写书面请示,由同志牵头,召集区计委、农办、规建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提出筹建办法,然后报市政府审批。

(四)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由区畜牧局向地区提供只种鸡,该地区如购买奶牛,还可免费协助作好鉴定和检疫工作。饲料问题,对地区已开办的饲料加工厂提供原料粮和关于购买议价饲料,供饲料,以奶换料等问题,由区粮食局研究解决。

会议最后,区委书记同志讲话强调指出:区委、区政府对地区予以放宽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予以积极支持。地区的乡、镇领导要发动群众,认真讨论如何致富问题。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使地区早日富裕起来。

地区人民政府

抄报:省人民政府

抄送:本区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粮食局、农行;本区乡、镇人民政府

物理学会射线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由科技大学、电讯工程学院组织筹办、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于19年月日在市召开了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本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所、厂矿企业等58个单位,88名代表。

会上,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同志首先向大会宣布:市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开始。市科委主任同志传达了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有关文件,市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协作组组长、科技大学教授王同志总结了三年来协作组的工作并讲了今后的打算和努力方向,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张同志讲了话,他希望各位代表回到原单位后,加倍努力,提高X射线分析的工作效率,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刘副教授作“非晶态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分院张助理研究员作“晶体结构测定方法及其进展和EXAFS原理及其进展”的专题报告。仪表厂、议表原件厂的代表分别就单色四聚焦照像机的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各种X射线照像机和防护罩、射线管的使用和维护等进行了介绍,受到代表们的欢迎和好评。公务员之家

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四十多篇,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既有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研究,又有结合我省自然资源和地理、采矿、冶金、建材、化工、电子和国防等重大科研课题的探讨。如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的检测、煤石的应用等。其中25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余的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会议认为,这些论文是宝贵的科学性的经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定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会议决定:一、关于19年下半年举办一次“荧光分析”专题讨论会。由医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筹办。二、于19年举办一次“计算机在X射线分析中的应用”讲习班,由电子计算机科研所、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负责筹办。三、19年在市举行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由科学院物理所、大学负责筹办。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煤矿区;水文质地;勘查工作;现状;建议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共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在这里面就包含了我国的煤炭资源领域。近些年我国的煤炭行业一直在稳步的提升以及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我国也非常地重视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在煤炭领域中,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煤炭行业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勘查是一项初始工作,如果没有到位并且精准的水文地质勘查就会导致后续的煤炭地质勘查失去作用。因此良好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我国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煤矿开采行业一直非常重视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对于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的增加,我国开始大范围的提升煤矿开采以及勘探工作。虽然在我国的煤炭行业中煤炭地质勘查取得了非常大的的发展,同时成绩也是值得肯定。但是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煤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的煤矿在开采的前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煤矿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针对性的进行煤炭水位勘察工作,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会严重地影响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会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够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造成煤矿周边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影响都是非常负面并且长期存在的。因此在我国的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对煤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要对水文地质的勘察结果进行分析以及落实,最大限度地保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同时也保障煤矿区域周边的环境以及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

1在我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区域水文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但是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三点:首先,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缺水问题以及干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煤炭行业的长远有效发展。其次,在我国煤炭行业开采的过程中,有部分煤炭开采企业是不计后果的进行煤炭开采,这样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最后,在我国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我国煤炭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状态。

2我国煤炭行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现有状态

2.1目前在我国的煤炭行业中水文地质勘探工作非常的滞后。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贡献的非常多,并且目前在我国的煤炭行业生产的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已经是一项常规的工作。我国的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矿井防水以及治水标准已经形成了一种体制和规章,这些都是煤矿水文监测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目前我国矿井防水治水规章的制定以及相应技术的规范都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的数据报告进行编制以及完善。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煤矿行业的发展以及提升,我国的煤矿行业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还是延续了以往的经验,这种经验虽然给我国的煤矿地质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并没有同世界先进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相统一,相同步,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煤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对于我国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目前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查工作面向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有相应的提升和跟进,因此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改变极度滞后的现状。2.2我国的煤矿在生产开采的过程中矿井防水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以及提升。随着我国对于煤炭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我国的煤矿企业承受了较大的生产压力。这一问题在我国的东部以及中部的煤矿企业更加的明显。这主要是我国这些区域的煤矿上部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殆尽,这样就需要东部以及中部的煤矿企业向着更深的煤层开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深度越深导致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矿井的喷水问题。由于井下的岩层在开采的过程中承受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就会导致岩石出现溶解的问题,造成矿井突水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非常大的破坏,同时也会对矿井中的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亡,我国的很多矿井都出现了类似的矿井突水问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在理论上讲,矿井突水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得到有效的减缓或者预防,但是在我国煤矿开采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煤矿特别是矿井的防水以及治水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及指导意见。同时针对矿井防水以及治水工作的经费,我国的财政部门也是大力的支持,因此我国目前矿井的防水以及治水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2.3我国的煤炭企业要对煤矿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有进一步的强化认识以及重视。在我国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正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的煤炭行业在开采生产的过程中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很多的破坏是无法修补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矿井中的个别工作人员对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到位,没有对环境保护进行针对性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措施保障对矿井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环境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但是在我国的个别煤矿生产企业中,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过度开采,无序开采问题,这些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大多数的自然环境里破坏是非可逆的。因此在我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3针对我国目前煤炭行业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建议

3.1在我国的煤矿区域,相关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超前进行以及分析落实。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建设的不断增多,传统形式上的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查需要一个有力的落实以及执行,这样就需要在我国进行矿山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煤矿水文地质的勘察要超前进行,等待水文地质勘查结果出来后,再进行矿山项目的建设分析以及执行。3.2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科学有序的安排并且落实矿井的具体防水以及治水工作。随着我国中、东部煤矿上部资源逐渐走向枯竭,对下煤组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下煤组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矿井工程地质的一般问题以外,还有就是距离下煤组几十米的深部高压岩溶水的“突水”威胁。在解决好上面问题基础上对现有矿井的防治水工作进行加强,实现安全生产,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3在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对矿山的相关环境问题进行必要的重视和分析管理。我国众多的煤矿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因为大规模的开采活动地下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面严重塌陷,这些问题都给矿山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新形势发展之下,按照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今后要加强矿区水环境的勘察评价工作,从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矿山的环境治理。除了上述的建议之外还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工作勘察的过程中要针对供水以及排水问题进行有效的勘察处理,最大程度上解决好供水以及排水的问题,让矿山发展向着绿色有机和谐的方向发展。再次,在我国的煤炭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引进并且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要与时俱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宏科.陕西主要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及建议[A].陕西省煤炭学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陕西省煤炭学会,2010(4).

[2]杨秀芬.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9).

[3]李维.简析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13(11).

[4]罗颖峰,盖春平,闫连群.新疆煤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动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2(9).

[5]吴吟.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写在《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一周年[J].煤炭企业管理,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