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03-25 10:59:19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化学实验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体验化学实验过程,从而对化学原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下面主要研究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某种物质的化学特性,进而推理出相应的化学原理的教学过程,因此注重的是实验过程以及对于实验的分析与思考.如果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化学实验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领悟化学原理的真谛,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打造体验式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参与欲望.例如,在讲“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溶液进行酸碱性的实验探究,进而总结出不同溶液酸碱性的归属.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感,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还会因为不同溶液酸碱性的表现不同而产生更大的探究兴趣,这比将最终结果直接告知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也远远超出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对于初步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时难免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讲“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很难想象得出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也很难理解原子、分子、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有理解上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帮助学生将原子、分子、离子的特征通过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将其构成物质时的状态也通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观察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特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子、分子、离子结构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分子分解的过程以及分子、原子与离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结构模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特点以及微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这部分知识形成较为立体化的认知.这种情境创设体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拉近化学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正确认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神奇的化学世界的探究中.

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化学中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而得出的,最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原理,然后让其在社会实践中对化学原理进行检验以及再学习,既可以对自己的原有知识系统进行修正,还可以实现新的知识点的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用性学科.例如,在讲“铁的冶炼”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炼铁厂观察实际炼铁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炼铁的步骤,并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炼铁知识解释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化学现象.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铁的冶炼的认知,通过学生对炼铁过程的亲身体验,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四、通过师生辩论升华体验

师生通过课堂辩论,可以使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化学问题越辩越明,即使最终无法得出统一的辩论结果,但是在辩论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更专业的化学知识,实现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更新.例如,在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时,教师可以设置正反双方两个辩题“化学的利大于弊”和“化学的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通过对化学利弊的双方面考虑,对化学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生活既不可以过度依赖化学,也不可以完全将化学抛弃,应该有选择地利用,尽量减少化学对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辩论后,教师可以选择一方作为支持对象,然后与另一方进行观点辩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总之,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体验式教学具有开放性、轻松性的特点,更易获得学生的接受,并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汤建娣 单位:江苏溧阳市横涧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