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理论概述8篇

时间:2022-06-16 11:12:28

初中化学教学理论概述8篇

第一篇

一、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期间融入绿色理念的意义

1.绿色化学的形成背景

在自然科学中,化学是其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化学生产期间,很容易形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从而危及人们的健康与安全。也正是在此种情况下,绿色化学的理念应运而生。

2.绿色化学理念同素质教育的关联

对于绿色化学教学来讲,其是当前全球广泛推广的教学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处理生活、社会等问题,了解当前社会对化学的误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信化学的未来发展。绿色化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绿色观念,同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3.绿色理念对促进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

对于绿色化学来讲,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化学,值得教职人员对其深入探究。当前,绿色化学的理念对于很多化学从业者来讲还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然而在他们工作期间、实验过程中,很多行为都同绿色化学存在一定的关联,同时,当前初中化学课本中很多知识点也与绿色理念密切联系。作为教职人员,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找寻课本与教学大纲中的不足,并通过绿色理念予以补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在初中化学课程讲解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措施

1.通过教材内容渗透绿色理念

作为初中化学老师,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体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转变以往“粗放式”的教学模式,变成“集约式”的绿色化学,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硫酸”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些工厂在生产、加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探讨其处理工艺。同时教师还需要告诉学生,因为人们自身的环境观念较为单薄,在进行生产、加工期间,处理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假如将资金投放到开发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工艺等方面,就能够在源头消除污染,实现双赢。之后,教师再引入化学中二氧化硫处理的相关知识点,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扎实地记忆相关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借助习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讲,其包含了很多化学习题,作为化学老师,应善于利用习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化学习题:很多人都喜欢吃烧烤、油炸类食品,这些食物被人们称为“垃圾食品”,在生产期间,不但会形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从而使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食物本身也存在一些致癌物,所以,这些食物不易多吃。在食物煎炸过程中,会生成一种有毒有害物质———丙烯醛。其化学分子式为:C2CHO,请计算,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如果在112g的丙烯醛内,包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通过这种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习题,可帮助学生对绿色化学有更深程度的认知,进而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3.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对于化学课程来讲,其是一门应用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同人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作为化学老师,应善于发现化学教学中的内容,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常见的酸和碱”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酸及碱,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4.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片、生动灵活的视频等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对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有积极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环境的图片,并放映一些燃料燃烧的视频,让学生对燃烧有初步的认知,再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自制一些Flash动画,将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变得更加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树立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

5.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绿色观念

在化学课程教学期间,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操作期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作为初中化学老师,应善于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例如:教师在实验讲解前,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操作,互相讨论,从而得出结果,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自身的引导、启发作用,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操作。例如:当学生选择同氧气进行反应的物质,如果学生选择硫粉,则教师应为学生讲明二氧化硫的危害,建议学生尽可能不要应用硫粉,或者降低硫粉的使用量,并指导学生对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收集,处理,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提出一些错误的观点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需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思路,从而获取正确结论。总而言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速度的不断加快,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作为初中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及综合素养,利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袁红军工作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

第二篇

一、初中化学“过渡性”概念的界定

所谓初中化学“过渡性”概念(或称“阶段性”概念)是指在一定学习阶段,根据课程总体目标只需要作某种常识性了解,或根据课程学习需要,为支撑一些重要化学知识的学习或解释某些化学事实现象而必须引入的,但受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制约而难以按照化学概念认知标准实现其科学完整认知目标,需要在初中之后的化学学习中不断补充、调整和完善的一类概念。该类化学概念往往在概念名称、定义方式、认知表征形式上存在不规范、不严谨、不完整、甚至科学性不足等问题。

二、初中化学“过渡性”概念特征

1.概念名称趋向生活化。对于一些在现阶段暂时不需要学生掌握,但为了支撑相关重要化学知识的学习或解释某些化学过程与现象不得不引入的化学概念,为避免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和错误,在概念名称的表述上没有使用科学的化学概念的专有名称,而是进行了“过渡化”处理的一种学生更容易直接理解接受的生活化词语名称。其目的在于弱化对于概念本身的认知,而是通过这种词语名称的转换来达到理解某些化学过程或现象的目的。例如,在“化学式”概念的学习时,人教版新教材第83页结合前面水的知识回顾了水(H2O)和水的组成,概念表述为: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概念中的“组合”用在这里显得非常贴切、形象与生动,极具生活色彩。

2.多重概念的表述呈现例证化和分层化。从思维特征来看,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期,但学习上仍然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化学作为初中启蒙学科,学生的化学事实知识积累非常有限,通过归纳法抽象出化学概念比较困难,基于此,初中化学的许多概念在定义方式上,采取了例证式表述方法,如“化合物”的概念表述是:水中含有氢、氧这两种元素。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和高锰酸钾(KMnO4)都是化合物。接下来就顺便提出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五氧化二磷(P2O5)和水(H2O)等。这种结合例证的概念表述形式,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直观感知与理解,而且可以解决学生因为概念外延知识缺乏、归纳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概念自然生成上的困难。

3.概念认知探究化。基于学生思维特征和认知基础的初中化学概念认知表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概念认知的探究化,即按照科学探究程序,通过具体实验或者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某概念。例如,初中生在“催化剂”概念的理解上有比较大的难度。鉴于此,人教版新教材关于“催化剂”的概念并没有在教材上直接给出,而是通过设置实验对照组,结合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速率以及MnO2质量的前后称量给出的。催化剂的概念表述为: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催化作用的概念。结合具体探究过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新概念。

4.概念认知狭义化。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概念的认知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如“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发生在溶液中,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在概念中并没有严格考虑有H2CO3,H2SO3等物质分解后生成物有3种化合物的情况,而概念中只提到生成物为两种,这种提法又恰恰与下册教材第74页所举例子相悖。再如“盐”的学习,下册教材第61页提到“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说法就有科学性的错误,后面学到的铵盐在水溶液中只能解离出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这造成了学生在铵盐以及铵态氮肥学习上的困扰,认知结构因出现了断层而很难衔接。

5.概念认知不明确。初中化学概念的模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表述内容的模糊性,二是概念学习情境﹙或例证﹚与概念表述内容之间的逻辑模糊性。前者如“硬水”与“软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概念中的“较多”与“较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只是在实际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观察比较泡沫的多少而已。后者如“分子”与“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概念只是涉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表现,而没有涉及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保持者的归属问题,所以,学生在分子的概念学习时总是分不清分子和原子到底是什么,学生总是感觉很抽象很模糊。

三、初中化学“过渡性”概念教学的应对策略

对于“过渡性”概念的认识不深入,是当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在概念的具体教学中常常出现种种极端行为,并由此产生一些不易觉察的教学后果。一是漠视这些概念的教学,造成对其他重要化学知识的学习支撑不够。二是追求概念教学目标的一步到位,造成学习困难,甚至产生概念模糊。基于初中化学“过渡性”概念特征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区别对待和灵活实施“过渡性”概念的教学,并把握好以下策略。

1.“过渡性”概念在认知结构上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义务教育化学的课程功能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初中化学概念的这些“过渡性”认知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对初中化学概念的这种“过渡性”理解并不影响提升普通公民化学科学素养的课程功能。其次,某些概念往往是作为支撑后续课程中一些重要化学知识的学习而不得不引入的,对于概念本身的认知往往不是主要目的,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后续一些重要化学知识的学习或解释某些化学事实与现象“铺路搭桥”。

2.概念存在阶段性和发展性,应该紧密结合学情来定位教学目标。如同概念具有发展性一样,概念学习也具有发展性或阶段性,教师要全面了解不同学习阶段化学概念的呈现特征及其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课程总体目标和各部分的具体认知目标,合理定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例如,“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概念中明确提出可燃物一定是在氧气中才能燃烧。结合前述所学知识,物质都是在氧气中燃烧,而且学生知道氧气具有助燃性,如果在这里把概念的外延突然延伸,学生就会很难了解燃烧的基本原因,并且从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效果反而不好,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不会得到较好的提升。

3.要遵循教材设计,不要随意违背教材的设计意图。不可否认,概念学习作为化学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化学课程目标达成的质量,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一学段的不同化学概念或同一化学概念在不同学段的课程功能体现是不同的。教师要站在课标的高度及课程的宏观角度来领会教材设计,准确把握概念的课程功能定位,在教学中不要随意违背教材意图。例如,在学习“化合价”时,教材并没有把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概念明确提出来,只是举例说明物质的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比是固定的,有些教师为了板书的完整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提出化合价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并且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用抽象的方式归纳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计算式。学生的学习几乎被拉进计算和理解的怪圈,盲目拔高学习要求,这与初中化学新课标提出的只需要利用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的定位相悖太远,不利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充分认识“过渡性”概念特征及其课程功能定位,准确把握“过渡性”概念教学的深广度,避免概念教学因为追求一步到位而造成学习困难,或因为淡化概念教学而制造认识盲区,既是初中阶段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一个教师比较普遍疑惑的问题,需要广大化学教学工作者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切实加强教材概念内容体系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研究,统筹化学概念教学指标体系和不同阶段化学概念的呈现特征与具体教学目标,惟其如此,才能有效达成概念教学与学生认知的有序推进和课程目标的合理实现,同时,正确认识初中化学“过渡性”概念特征,有利于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衔接。

作者:谢胜红工作单位:广东省海丰县德成中英文学校

第三篇

一、重成绩、轻过程的评价误区和纠正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为了让学生都能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也总是会产生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的话就是×××同学成绩怎么样怎么样,这种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一张试卷并不能显示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些学生可能方法上存在问题,但是老师都没有及时地发现。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尽量地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解答,对他们的认真努力给予肯定,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够照顾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建立自信的态度。

二、重记忆、轻能力的评价误区和纠正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其实是很少为学生上实验课的,对于实验部分的内容,老师们往往都是在教室里面进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验指导书把实验的原理和步骤都背诵下来,他们注重的就是对化学知识一味地记忆,而忽略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针对这种现象,老师们应该尽量多地让学生自己走进实验室,多亲自感受一下实验产生的过程,这样既能够巩固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重智力,轻素养的评价误区和纠正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少之又少。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作者:杨晓忠工作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中心校

第四篇

一、加强理论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基础

环保理论教学是环保意识形成的基础。初中生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结构,对环保概念和环保行为的认识相对缺乏。因而,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只有对环保形成系统认识,才能对自身或他人的环保行为做出判断,从而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可立足于化学,阐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人体造成的危害等,让学生掌握污染的原理和反应机制,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个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发表关于对水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发言,对水的分子组成、作用功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做进一步介绍。待学生明白水的重要性之后再引入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的理论知识,阐述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危害,水资源短缺对生活的重要影响等等。通过环保意识的无形灌输渗透,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例,让学生效仿学习,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如,养成洗手后关掉水龙头的习惯,洗衣服、洗脚、洗菜的水用于冲厕所,促进水的再利用,保护水资源。

二、结合实验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重点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验教学是环保意识教学的重点。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反应、检验化学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环保概念及环保技能形成的过程。因而,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环保意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的同时,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讲清化学步骤,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同时要说明发生该化学反应之后将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并经实验研究加以证实,以此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学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燃烧后发生的反应,同时适当灌输物体燃烧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刺激性气体,即二氧化硫(SO2)。而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过大,将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还会使青少年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变弱,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不可估量。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硫燃烧的理解,又能够掌握燃烧危害,无形中强化了环保意识,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创新教学形式是环保意识教学的关键

环保意识教学,还需创新教学形式。初中生生性贪玩,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自控能力,因而,初中化学教学要努力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志愿者在行动活动等,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将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例如,在班级内展开矿泉水瓶回收活动,将学生平日喝完的空瓶子收集起来,教师定期变卖后充当班费。这不仅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还培养了环保的自觉性、参与环保的主动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总而言之,环境保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需要全民参与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重视,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融入环保意识,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习惯,将环保行动当成一种自觉。只有这样,环境问题的解决才指日可待。

作者:周春花工作单位:江苏省南京武家嘴实验学校

第五篇

一、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的含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的过程中,应有效利用可再生原料,一方面消除废物,另一方面避免使用有毒的、危险的试剂和溶剂。同时,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造成环境负担和有害物质排放的一种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分析化学等多种学科。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生产过程始端便采用科学的预防污染措施,使整个过程以及终端形成零排放或零污染。初中化学教育正是秉承这样的环保意识,将绿色化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为国家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2)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及意义。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化学教育中还处于初始渗入阶段。从目前的初中化学教育来看,开展的绿色化学教育时间并不长,许多化学教师对绿色化学理念也不甚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渗入绿色化学理念还显得比较困难,甚至有教师认为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教育活动。同时,部分初中化学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未得到转变,教师自身环保意识不强,对于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在化学教育教学中不够重视,抑或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将绿色化学理念与自身的教学方式和素质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教学效果不佳。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随处可见化学品的世界里,食品添加剂、汽车燃料、清洁洗涤等物品,都存在着大量的化学添加剂。虽然这些化学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却也给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负担。现如今,环境污染严重是一个全球化问题,教育教学秉承可持续发展观引入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对刚接触化学启蒙的初中学生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是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对社会发展亦有着重要意义。

二、如何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以教材为基本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树立学生环保观念。初中化学教师在最初就需要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课堂,从教材入手渗透绿色化学意识,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化学教育过程。首先,要确立绿色化学思想。在化学课堂之初,教师就应该明确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让学生充分了解绿色化学对社会及环境带来的益处,才能确立学生的彩色化学思想。同时,绿色化学思想还是化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加强自身绿色化学意识,才能有效地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意识。化学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主要场所之一,教师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知识直接而高效地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研究绿色化学内容和课本知识的有效整合,尽可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环保思想、绿色理念、环境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在初中化学中也涉及许多相关内容,如“自然界中的水”这一章节中涉及爱护水资源、水资源净化等相关环境问题。在这一章节,正好可以指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都严重破坏了我国水资源环境。还可以结合“赤潮”现象和“水俣病”等事件,形象且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又能够加深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认真发掘教材中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有效地为化学教育作补充。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时,可以渗透诸多关于大气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料等,与学生一起讨论环境与化学的关联,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第三,课后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活动。在课后,举办与绿色化学为主题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开展适合初中生的自来水消毒剂成分调查、参与附近水质检测酸碱性检测、测定雨水PH值、废物回收利用等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关于绿色化学的一些演讲活动来宣传绿色文化。

(2)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初中化学实验课也应该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入,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时,应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角度出发,利用尽可能少的化学实验物品获得最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等进行有效处理,将可以再利用的废液或废渣进行分类回收。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中,实验过程所产生的废酸液可用来中和废碱液。在试验中要充分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用品作为实验原材料,如利用鸡蛋壳和白醋制取二氧化碳,注射器可以在某些试验中代替胶头滴管。总之,“绿色化学”已经成为当前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阶段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等问题的重视,有助于为国家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作者:谢绪春工作单位: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中学

第六篇

一、课前导入要实现生活化

精彩、出色的课堂导入不但能瞬间集中学生的思维以及注意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构建起生活化的初中化学课堂,实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无疑将会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以我自身为例,我会在上课伊始环节,就向学生列举既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能触及他们学习兴趣点的生活实例,以此作为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强烈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这部分知识时,我向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清澈见底的小河,我们也知道河水虽然清澈,却也混有多种杂质及细菌,不能直接饮用。那么,你们知道怎样将水净化,才能达到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标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水的净化’的小技巧。”这个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却又无法解决的日常现象,借助这一问题进行导入,不但实现了课前导入的生活化,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为他们更专注于接下来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讲解要实现生活化

讲解环节是教师集中展开教学、进行知识讲解的重要课堂环节,更是学生系统接受知识、提升自我的有效环节,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课中讲解是整节课堂的有效、高潮部分。教师要想实现生活化初中化学课堂这一教学目标,必须格外注重课中讲解的生活化方向,所以在讲授具体的化学知识点时,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这部分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如:在教学“最轻的气体———氢气”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向学生列举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买回气球后,我们必须用手牢牢抓住,否则气球就会在我们松手的那一瞬间缓缓飘上天空。这是因为生活中,我们买到的气球通常都是由氢气充灌的,而氢气就是世界上最轻的气体……”通过这一事例,一来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熟悉的学习情景,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二来借助这一生活实例,还大大减少了化学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与乏味感,便于学生在已有生活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当节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与进步。

三、课后实践活动要实现“生活化”

所有的学科知识体系都是为了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所服务的,初中化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课后实践活动生活化的落实对于真正意义上构建起“生活化”的初中化学课堂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与作用。如:在学习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章内容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位环境专家,面对环境日趋恶化的形势,你会向人们提出什么建议呢?”并鼓励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在调查环境现状的基础之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如此,借助这一问题,不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又切实帮助学生实现了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对于“生活化”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自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初中化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真正对“生活化”理念形成足够深刻的了解。如此,必能为“生活化”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构建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作者:陆光远工作单位:贵州省平塘县京舟中学

第七篇

一、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合作教学方法

1.合作实验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死板、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别提在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索问题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鼓励他们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视觉上领悟化学神奇的力量,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辨别能力。例如,在学习粤教版初中化学中,会有“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进行精密的实验设置,明确燃烧的几个必要条件,是氧气、燃料等;其次,教师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他们能够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最后,教师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并明确告诉学生,该如何操作相关仪器,实验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本节内容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教学联系法

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横向或者纵向总能找到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在教师的合作教学中,离不开课程设计,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就离不开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将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联系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水平,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同时,联系法在运用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化学课堂上适当地告诉学生一些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将多种智慧完美地融合到一起,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向学生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样一来,不仅仅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粤教版初中化学的时候,会有“认识氧气”这部分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空气的成分”和“生活与化学”这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因为每一部分都涉及氧气的学习以及氧气的具体特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也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阐述相关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我们生命的存在是依靠呼吸运动,那究竟是什么物质支撑着人体的循环和成长呢?”这个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同样也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3.相互沟通法

初中学生由于在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或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而沟通法正是根据学生特定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来进行教学的。沟通法在合作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在教学中加强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重点讲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与此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沟通交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在综合训练中充分发挥小组力量,从多个角度阐述问题的解决方向。合作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一个独特、有效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合作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

1.提高合作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手段

第一步,就是要将合作教学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化学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手段,调整死板的教学课堂氛围。第二步,就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化学素养为目的,进行丰富的教学实验,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要在合作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平时的教学成果中,科学评价自己的教学成绩,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深入学生的学习中,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及时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这不仅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过程,还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2.要进行科学合理小组划分

在我们的合作教学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分组活动。小组成员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性格方面的特征、个人接受能力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使分组更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一定难度,所以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例如,粤教版初中化学在涉及“镁条燃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镁的化学属性,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教学法,由于其中会涉及实验器材的使用,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将小组分为三到四个人是最合适的,分别由两到三个学生进行试验操作,一个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等,通过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实现高效教学。

3.要在小组合作时加强监督管理

合作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交流空间,然而对于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课堂走神的情况,对于那些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偏离主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加强监督管理。首先,要及时引导,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程度有限,对于一些较深层的知识点很难理解,通过自主交流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产生。所以及时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进误区,能够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验证。其次,要防止过分依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永远处于主体地位,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但是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来讲,是绝对没有错的,毕竟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的。所以,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就要让学生积极动脑,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单单依靠教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合作教学融入沟通法、联系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中去,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对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也有非常明显的成效。另外,本文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出相关措施,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过程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为实现高效化学课堂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郑美娇工作单位:福建省长乐市吴航中学

第八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教学应该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不高,原因是化学教师只是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得不到体现。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化学元素或者元素周期表的典型元素时,可以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形式导入新课。

二、创新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累

初中化学知识纷繁多样,要加强学生化学知识的积累,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教材,涵盖的知识还不是很多,老师要从课外资料中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知识积累材料,不仅要使知识积累材料非常丰富,还要使其能够引起初中生的知识积累兴趣。比如,每节课老师可以安排一个同学进行10分钟的化学知识的共享。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接受和认知度,可以了解更多的化学文化,进而引起学生积累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组织课堂课外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还要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课堂探究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比如课堂小组交流活动以及课堂辩论活动,能有效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明辨道理,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学生上课热情特别高其原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课堂的中心,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四、教师应注重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习惯

初中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对于初中生现阶段的化学学习,以及对于初中生今后的化学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初中生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方法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初中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化学学习,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要有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第二,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五、注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初中化学教师应首先提高意识,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卡通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初中生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三,请专家和外校的学生参与学校教学。教师在教授化学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请到专家和外校学生参与初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会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有助于增加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与调整,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初中化学,爱上初中化学,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王茶女工作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梅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