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移植者胃失去功能的护理论文

时间:2022-11-18 10:26:00

肝脏移植者胃失去功能的护理论文

【摘要】通过对我院3例肝移植术后胃瘫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认为肝移植胃瘫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加强全肠道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辅以运动疗法、循序渐进的饮食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指导病人进行早期活动等综合治疗,胃肠功能均能在2~6周内全部恢复。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胃瘫;观察;护理

术后胃瘫是一种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动力紊乱导致的胃排空延迟证候群。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疗效确切的方法,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行原位肝移植术301例,其中术后出现胃瘫3例,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辅以运动疗法以及结合肠内外营养治疗,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8~62岁,平均50岁。

均发生于肝移植术后5~12天,表现为术后4~6天进流质时出现恶心、频繁呕吐及上腹部饱胀感。呕吐为溢出性,多数含有胆汁,呕吐后症状缓解。血生化检查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体检见上腹部饱满,胃振水音阳性,肠鸣音正常或减弱。给予食道胃小肠造影提示“胃动力及空回肠动力低下”。本组全部符合国内胃瘫诊断标准[1]。(1)胃管拔除后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有胃潴留;(2)每天胃引流量>800ml,持续时间>10天;(3)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5)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如吗啡等。

1.2结果本组胃动力2~3周内恢复1例,4周内恢复1例,6周内恢复1例,最长40天。症状缓解,无一例需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精神因素通过影响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而与胃瘫发生和恢复有密切关系[2],而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和促进胃瘫恢复。本组患者术前治疗时间长,在手术给病人带来的创伤还未恢复时,又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使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表现为担忧、烦躁、焦虑、紧张。我们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动态、连续地做好心理护理,解释胃瘫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消除其紧张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病情观察

2.2.1并发症的护理胃瘫者由于禁食、反复恶心、呕吐、加之消化液丢失及放置胃肠管,易发生口腔感染、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调、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特别注意患者恶心、呕吐情况,观察其量、性质、次数并及时记录,同时观察患者的体温、口腔黏膜、大便性状、咳嗽、咳痰等肺部情况,加强口腔护理,做好肺部物理治疗,防止患者以上并发症的发生。

2.2.2预防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肝移植术后糖皮质激素和普乐可复的应用可使血糖升高明显。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并与血糖高低呈正相关,血糖浓度正常时则对胃动力无影响。因此禁食期间常规监测血糖,必要时应及时静脉或鼻饲使用降血糖药。此类患者还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而高血钾、低血钾均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从而加重胃瘫,故需检测血电解质情况。本组在禁食期间常规监测补液前、补液中、补液后1h快速血糖,监测血钾Qd,普乐可复浓度Biw,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和监测频率。

2.3支持疗法的护理

2.3.1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的护理胃瘫患者因禁食及反复呕吐易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需行TPN支持疗法。本组3例患者均采取静脉输入葡萄糖、脂肪乳、血浆、白蛋白、氨基酸,与经鼻空肠营养管灌注营养相结合。我们在此护理过程中注意营养液营养成分的合理调配以及热卡的全面供给,并均衡输入,同时密切监测患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以便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液的用量。

2.3.2肠内营养(EN)的护理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措施[3]。本组3例患者在胃镜引导下将螺旋型鼻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后,采用成品营养液瑞素、瑞代或百普力,并辅以牛奶、鱼汤、菜汤间断注入。我们在注入时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从低到高、速度从慢到快、数量从少到多,起始速度为30~50ml/h,剂量为300~500ml/d,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加速加量,食物温度保持在37℃左右。天冷时将输注管用电加热器加温,以防因温度过低而引起腹胀、腹泻、肠痉挛等。给予肠内营养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水电解质状况,定时听诊肠鸣音,注意胃肠道反应,做好对症处理。本组有1例出现腹泻,经调节滴速及用培菲康、黄连素、复方苯乙呱啶抑制肠蠕动等腹泻缓解。

2.4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术后病人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有促进作用[4]。本组患者卧床期间我们采用上腹顺胃走向行顺时针按摩,方法为轻→重→轻,每天3次,每次15min;做自主收腹、抬臀、缩肛运动,每天3~4次,每次5min;同时早期活动不仅可促进胃肠蠕动,还能预防肠粘连,减少术后并发症。卧位以半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当患者能起床后我们就特别注意避免因长时间输液限制而减少活动时间。根据医嘱应用胃动力药物,如肌注胃复安,口服西沙比利、吗丁啉、中药大承气汤、新斯的明、小剂量红霉素等。另外,用开塞露肛门用药也助于胃动力恢复。本组有2例经上述治疗10~16天后症状明显缓解,呕吐停止,患者自觉上腹部舒适,有饥饿感。公务员之家

2.5饮食护理循序渐进的饮食计划对胃瘫病人有帮助,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有利于排空。在禁食、胃肠减压期间,每天冲洗胃管保持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注意恶心、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量、性质、颜色、肠鸣音、胃部振水音等,以了解胃排空情况。如每天引流液>600ml,提示胃动力不足;胃液中如有黄色胆汁成分,说明有肠液反流。本组2例在放置营养管时拔除胃管;1例在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至500ml/d、引出液中无明显胆汁后行胃管夹管或接引流袋自流,观察1~2天无恶心、呕吐后拔除胃管。拔除胃管后开始进食流质,进食时少量多餐,从20ml起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增加幅度以保持病人无不适、有食欲为度。流质以不加糖的米汤、菜汤、果汁、红枣汤为主,以免血糖偏高对机体产生影响。全量流质进食3~5天后改为半流质,仍以少量多餐、逐渐增加为原则。餐后取坐位或半卧位,利用重力原理使食物排入肠道。

3讨论

胃瘫除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胃的肌电活动有关,任何导致胃平滑肌、胃肠道内在或外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激素功能异常的因素,如饮食改变、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水电解质紊乱等,也是胃瘫的影响因素。本组3例为非胃部手术,无涉及胃排空的原发疾病,但肝移植术后常规使用多巴胺,使用654-2、吗啡、度冷丁等药物止痛较多,同时病人也需长期应用激素、普乐可复等,在药物的作用期内胃动力减弱。所以,对于肝移植手术后的病人,应警惕胃瘫的发生,及早进行预防和处理。一旦发生胃瘫我们在护理过程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其心理上的恐慌,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及参与;同时加强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做好TPN+EN的护理;促进胃动力恢复的护理和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均能促进胃瘫患者顺利恢复胃肠功能。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3-764.

2黄元儒.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临床医学,2003,18(1):15-16.

3蒋劲松.肠内营养在胃瘫治疗中作用.浙江实用药学,2002,7(4):199-200.

4朱玉芹,杨和玉.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的临床观察.护理学杂志,2000,15(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