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强化对策

时间:2022-08-06 11:12:39

电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强化对策

摘要:人文关怀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对于主流价值观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一些新闻报道使用猎奇的、夸大的、博人眼球的语言,同时过度追求时效性和新颖性,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挖掘,甚至肆意曝光公众隐私来获取收视率,给社会大众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必须加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建设,在还原事实真相的同时给予受众语言上的关怀慰问,并注重保护公众隐私,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提高新闻的品质和温度。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反映群众的生活现状、报道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打击社会不正之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因此,需要重视人文关怀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意义,建立良性的媒体生态环境。但是,当前部分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建设,严重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应通过分析其问题症结所在,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推动新闻报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体现了人本思想。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既有助于推动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也有着丰富的现实涵义。人文精神一方面能够推动新闻媒体回归受众本位原则,有效提升其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

(一)顺应时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提高,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因此,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内涵将会成为观众的主要关注点,电视新闻报道应该摒弃功利性的报道倾向,注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价值,将人文关怀注入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着重体现,可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

(二)提升新闻媒体的行业竞争力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使传统媒体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必须改变以往的报道形式,真正从受众出发、为人民着想、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这样才能赢得大众的认可,在激烈竞争中体现出个性化和差异化,从而彰显出自身的地位。

(三)推动新闻媒体回归受众本位原则

受众本位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突出受众的主体地位,赋予受众更多的话语权和关注度。这也是新闻媒体本质属性的体现,新闻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渠道,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受众的使命,而报道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社会现象、老百姓日常生活来展开。[2]坚持人文关怀可以促使新闻媒体关注人的价值,改变以往传播者的自我中心意识,回归到受众本位的初衷,创作出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二、电视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媒体的生存环境,加剧了传统新闻媒体的竞争压力,使得新闻报道的商业性质日益明显。首先,部分媒体在报道中为了博取眼球、获取高收视率,故意夸大、扭曲事实真相、冷漠对待群众诉求,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行业的口碑和专业度;其次,部分媒体过度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新颖性,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缺乏对新闻当事人隐私和心理感受的尊重,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一)报道使用的措辞缺乏语言关怀

语言关怀也是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前在新闻报道中,语言失范、用词冷漠等现象随处可见。在民生类新闻中,有些报道者采取戏谑夸张的语言,或刻意夸大事实真相,或刻意渲染悲伤氛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但是对新闻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和现实需求选择性无视,使其无法感受到电视媒体对自身的情感关怀。比如,在体育类新闻中,口语化的报道经常出现,一次,在报道某项大型体育赛事时出现了“捞到五块金牌”的新闻标题,这暴露了媒体从业者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侮辱了运动员多年的辛苦付出和职业操守,对媒体形象也造成了严重损害。[3]

(二)注重时效性和新颖性,新闻缺乏温度

迎合大众心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环境,部分新闻媒体过度注重经济利益的追逐,为获取高收视率而忽视了新闻的人文关怀,单纯将报道重点放在新闻的独特性、新颖性,时效性上。尽管这样的做法在短期或许刻意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但长远来看无法让观众体会到新闻的真正价值,没有尽到引导良好社会风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和义务。

(三)缺乏对报道对象的情感关怀

由于新闻报道的公开属性,所以在报道过程中可能不经意间就泄露了报道对象的个人隐私,从而使当事人受到公众舆论的侵扰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这一方面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隐私保护意识较弱,对大众隐私的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某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故意曝光当事人的家庭情况、个人信息等,这不仅违背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准则,而且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尊严和感情。[4]

三、电视新闻报道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对策探析

随着新闻媒体行业的纵深发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突出人文关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认真对待、用心发展,一定能打造出具备人文关怀的高质量新闻作品。在报道语言上,应该把真实性放在首位,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公正,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语言的传达,使观众感受到新闻媒体人的情感关怀。在报道内容上,透过新闻事件的表象深入挖掘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内在原因,学会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提高新闻的品质。在报道过程中,严格保护受众的隐私,尊重其情感需求和人格尊严。

(一)报道的语言关怀

首先,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求,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新闻主播都应该以还原新闻事实真相为原则,不应该加入个人主观看法和情绪化表达,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公正,同时在新闻报道中予以适当的语言关怀。比如,针对弱势群体可以给予情感上的慰问和关心;针对肺炎疫情期间普通民众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精神世界以及日常生活等可以跟踪报道,并在描述时表达出对他们的担心和爱护;其次,应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维护好党和国家的政治形象。要增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重视践行新闻的道德准则,培养采编写作等综合业务素养,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度。[5]

(二)提高新闻报道的品质

第一,要全面提升新闻报道的品质,就必须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挖掘,不能停留在事件表象而是深入调查分析事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深度报道,为群众发声,彰显公平正义;除了报道群众的生活现状,还要着重反映群众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感受;第二,要学会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比如,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特殊群体的生存情况、普遍社会问题等,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体现新闻报道的温度和品质。

(三)关注受众的心理感受

一方面应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搏眼球而曝光他人隐私的做法应该坚决抵制,个人隐私和生活现状等信息非必要情况不得报道,可以用化名、隐述等方式来替代,特殊情况必须事先征求新闻当事人的同意,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通过人文关怀提升新闻品质;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从新闻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弱势群体,不仅要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强报道的社会关注度,在采访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他们的心理敏感点,尽量保证新闻内容在他们的心理承受范围内。

四、结语

新闻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承担着引导公众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传播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因此,应该正确理解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价值,增强新闻报道的品质和温度。

参考文献:

[1]毕馨月.体现人文关怀让新闻报道更有温度[J].中国报业,2020(22):34-35.

[2]许悦丽.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防范[J].国际公关,2020(03):16.

[3]刘娇.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J].记者摇篮,2019(08):135-136.

[4]潘超,方艳梅,杨帆.关于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运用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03(16):237.

[5]李萌.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20(06):107-108.

作者:侯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