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监护及认识

时间:2022-07-05 09:55:23

导语:产后出血监护及认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后出血监护及认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由于失血过多,产后出血极易引起产妇的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499例,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499例,其中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年龄17~43岁。出血原因:宫缩乏力18例,产道损伤1例,胎盘因素1例,凝血机制障碍1例。

2产后出血的原因

2.1子宫收缩乏力

产妇由于精神紧张和恐惧,从而使产程时间较长;产妇自身有急慢性疾病;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产妇子宫肌水肿;产妇子宫肌壁损伤、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产妇胎盘早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1]。

2.2胎盘因素

产妇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发生大出血。

2.3软产道损伤

产妇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会阴保护不当等原因,都可导致软产道撕伤。

2.4凝血机制障碍

产妇由于血管舒缩性、渗透性增加,血浆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异常以及纤溶亢进等原因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都可引起产后出血。

3预防及护理

3.1孕期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产后出血史、难产、剖宫产史、人工剥离胎盘史、有多次人流和分娩史者,应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提前入院待产。对合并内科疾病如肝炎、贫血、血液病、高血压等,应及时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

3.2分娩期

孕妇入院后要遵医嘱完善相关化验检查,特别是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有异常者以及高危妊娠可能致产后出血者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死胎等,应做好分娩或术前准备,备好抢救药品,备血。还应在第一时间掌握真实资料,如有些孕妇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隐瞒生育史、难产史,有些非婚生育者隐瞒特殊疾病,医护人员应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信任,及时发现潜在危险性。

3.2.1第1产程护理密切观察胎心、宫缩的变化,定期对产妇进行肛查,以了解产妇宫口扩张情况,鼓励进食,嘱2~4h解小便1次,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产程的进展。每15~30分钟听胎心1次,需要时吸氧。加强对产妇精神和心理的护理,让产妇于宫缩间隙期尽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必要时遵医嘱肌注度冷丁,从而防止拖延产程,造成滞产和难产。对有发生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高危孕产妇,可为其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急需[2]。

3.2.2第2产程护理要密切注意观察胎心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科学接生,接生时尽量缩短时间,特别是高危妊娠者,可行会阴侧切,必要时胎头吸引、产钳助产。指导产妇正确用力,配合医生保护会阴协助娩出胎儿,防止损伤软产道,胎儿娩出后可监测产妇的出血情况,其收集出血方法可采用面积法、弯盘或其它容器直接测量。

3.2.3第3产程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及软产道有无裂伤[3]。胎儿娩出后及时予产妇缩宫素20U肌注。若产妇分娩后10min仍未娩出胎盘,此时,不能盲目等待,应立即进行人工剥离胎盘,以防止因胎盘因素而导致产妇产后出血。

3.3产后护理

产后2h内,产妇须在产房观察。注意产妇面色、血压、恶露情况,嘱及时解小便,以免影响子宫收缩[4]。

3.3.1子宫软若子宫软,轮廓不清,宫底在脐上或逐渐升高,按压子宫有多量血液或血块排出,应考虑子宫收缩不良,立即按摩子宫并通知医生。遵医嘱肌注缩宫素或麦角新碱,或米索前列醇0.4mg口服或塞肛。必要时协助医生宫内填塞纱布、结扎子宫动脉。加快输液速度,双通道、三通道输液,输血。若严重产后出血须行子宫切除术,应作好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

3.3.2子宫硬若子宫硬,轮廓清楚,宫底平脐或脐下,特别是在胎儿娩出后即开始出血,持续不断为鲜红色,应协助医生检查是否有软产道撕伤,并予缝合。

3.3.3胎盘残留若胎盘残留致大出血,应立即做好刮宫准备。

3.3.4凝血机制障碍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出血,血液不凝,不易止血,或全身其他部位出血,应对因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如发生DIC,应进行抗凝或抗纤溶治疗。

3.3.5大出血护理产妇大出血时应平卧,吸氧,保暖,环境安静。尽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密切观察面色、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子宫收缩情况、恶露量,给予心理安慰,陪伴在侧。遵医嘱输液、对症治疗。产妇因大出血后,体质虚弱,应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5]。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更换床单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产妇感觉冷应加被盖或毛毯,或用热水袋,但水温不超过50℃,以免烫伤。卫生垫评估血量后及时更换。病情不允许下床小便者,应留置尿管,保持尿管通畅并记录尿量。每日用0.05%碘复擦洗会阴2次,防止尿路感染。情况稳定后鼓励进营养、易消化、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饮食,如瘦肉、牛奶、绿叶蔬菜、水果等[6]。

3.3.6指导产妇早接触、早吸吮指导并协助产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从而有利于产妇子宫的收缩,并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对于高龄产妇要加强夜间巡视,防止产妇因为分娩疲劳而在熟睡中发生出血现象,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7-8]。

4小结

产妇产后出血是分娩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加强产妇出血的预防及护理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出现的21例产后出血患者中,除1例经子宫切除、输血输液治疗仍出血不止送上级医院外,其余4例行子宫切除,16例经输血、输液治疗6~10d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