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阻碍因素

时间:2022-08-30 11:04:3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阻碍因素

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其生产运作理当切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但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的企业,导致了传统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资源争夺,最终使人与自然矛盾的进一步激化。〔1〕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趋势,我国企业理当推行旨在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观,因应人民生态需要和当代技术创新的新要求,着力化解内外部阻碍因素,力行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与社会经济的绿色协调发展。

一、传统技术创新到绿色技术创新的转变

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治理已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不少发达国家制定了关于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政策,从而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并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绿色技术概念的提出,不仅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提示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而且在企业发展层面提示了从传统技术创新向绿色技术创新转变的要求。〔2〕传统的技术创新与传统经济发展观一体两面,始终以人为中心而忽略环境因素,其实质是“优先发展经济、忽视生态保护”,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最大化,向大自然一味索取;同时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独立于社会系统之外,偏执于经济的发展效益,而忽略了人、社会、大自然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认为发展与财富是可以无限增长的,所产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技术解决。于是,传统技术创新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为企业获取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沦为人们掠夺大自然的工具,环境承载力和资源再生力被人类忽视,结果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概括起来,嵌入传统经济发展观的传统技术创新存在两大弊端:一是以技术对自然的无限度消耗谋取偏狭的财富无限增长,陷入对环境资源存量有限性的枉顾和财富无限增长的虚幻;二是以单一的经济效益作为技术创新的目的,忽视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环境资源价值的多样性,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的更加激化。对此,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传统技术创新转向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理当成为事实上也日益成为当代企业的努力方向。党的因应当展大势、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内在地要求我国企业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扬弃传统技术创新的园囿,在绿色技术创新上奋力前行,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动能。

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特质

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内在于其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将绿色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梳理出绿色技术创新的四个显著特质。第一,以新的发展理论为指导。传统技术创新以传统发展理论为依据,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始终把“利润”放在第一位,其目的是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这无疑会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在生产过程中肆意利用自然资源、排放人工废物。因此,传统技术创新导致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双重增加,最终导致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而绿色技术创新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发展理念等新的发展理论为指导,力求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整体最佳,追求天人和谐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以其功能价值的多样性凸显环境资源价值的多样性。“绿色技术创新为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开拓绿色市场、引导绿色消费创造了机遇,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3〕和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因素。第二,与环境生态学紧密结合。绿色技术创新与传统的技术创新最大区别在于其与环境生态学等学科紧密结合,绿色技术创新关涉技术、经济、社会、自然诸多要素,在运行模式上师法自然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和循环特征。它需要以环境生态学研究成果为支撑,依据节约资源、回收再用、闭路循环等生态环境特征来研发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实现物质能量的高效利用乃至生产循环与消费循环、生态循环的耦合。〔4〕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绿色技术创新以环境生态学为基础,更注重技术与生态的兼容性,突出对技术创新扩张性与环境资源有限性矛盾的化解。因此,绿色技术创新对于企业人才队伍的要求也更高,除传统技术研发人才之外,还需要环境科学类专业技术人才与其相配合。第三,创新主体多元化。绿色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不同之处在于其须有以企业为技术核心、政府为推动者、高校及科研院所为支持者、社会公众为定制者和受益者的多元化合作主体。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此就要减少生产成本和增加消费需求。在绿色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要调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生态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技术创新投入与其产出所创造的生态环境受益者之间的矛盾。〔5〕单独依靠企业无法解决上述矛盾。政府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一般从经济、制度、规划协调角度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通过对企业征收排污费、环境污染税增加企业约束力,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补贴优惠,制定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以保证绿色技术创新的顺利实施。企业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研发绿色技术的资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绿色技术研发成果,双方从科研、教育、人才培养和项目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相济和优势互补。社会公众需求既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因也是归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绿色消费意识也随之加深,公众作为绿色消费的主要市场会极大刺激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也会带动公民绿色意识的提高,使公民发挥巨大的舆论与监督作用,督促政府和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砥砺前行。第四,以增进人民的绿色福祉为旨归。“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6〕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增进人民的绿色福祉,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传统技术创新对生态性的忽视,有悖这一重要价值指向。而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的推行,则将优化自然资源配置和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和升级,摈弃传统技术创新下原有经济高耗低效的线性增长方式,转向低耗高效的循环发展方式。这不仅能使企业为生态空间的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贡献力量,而且能为消费者提供宜人的绿色产品供给。换言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将为生态环境和人工产品的双重增绿添砖加瓦。而“双重增绿”恰是人民绿色福祉的现实基础,因此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事关人民绿色福祉的普遍提升,具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价值旨归。总之,绿色技术创新在其理论蕴含、科学基础、创新主体、价值取向诸层面超越了传统技术创新,凸显了对生态系统规律的遵依,展现出切合当展脉搏的特征。

三、目前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阻碍因素及其化解

企业技术创新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开发、转化应用的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各种惯性因素的阻碍。弄清绿色技术创新的阻碍因素,并有的放矢地予以化解,是加快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其内外部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需要我们着力予以化解。首先要化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欠缺的阻碍因素。绿色技术创新的科技水平、含量较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资金压力会消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性并不断递增的投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较强的资金投入能力,而且要面对来自市场、产品不确定性的挑战,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在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性资金投入上均存在很大压力,虽然高投资、高风险有可能对应的是高收益,但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高投入,无法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其收益回报比较滞后,投入风险更大,结果企业通常会习惯性地选择投资和风险性较小的传统技术创新方式,而对绿色技术创新望而却步。绿色技术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也会造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欠缺。一项新的技术特别是绿色技术的诞生通常缺乏完善性,也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技术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无法有效准确判断,因为科技整体特别是绿色科技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了某项绿色技术的成长空间,这是企业所难以掌控的。同时,绿色技术创新通常需要基于环境生态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就大型企业而言,“环境生态学”因素的嵌入无疑会加大研发部门“协同”管理的难度,中小型企业则往往难以负担多部门同时研发所带来的人才压力,更为纠结的是,企业即使完成了绿色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因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而难以把握绿色技术能否完善其商业化应用。所以,绿色技术创新面临技术前景不确定的挑战,最终导致企业在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上的犹豫。绿色技术创新自身所存在的投资风险高、无法获得足够短期收益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发展风险投资,引进国内外优秀资本投资,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绿色创业创新支持和资金运营,以保障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持续性。(2)设立专项基金以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绿色技术研发提供更多筹集渠道。(3)企业应端正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态度,顺应绿色技术创新时代要求,主动调整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增加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拓宽绿色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保证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资持续稳定。〔7〕(4)企业要加强与外部的合作研发,通过与其他企业或外部研究机构的合作,有效减轻企业研发高投入的资金压力,建立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在降低单一企业研发风险的同时实现成果的共创共享。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问题,政府要兼顾企业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从绿色技术保障和绿色技术配套服务体系着手,使企业消除对绿色技术的发展担忧,激发其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具体要求包括:(1)构建绿色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绿色技术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能够及时把握当前绿色技术发展现状。(2)畅通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和使用渠道,完善现有绿色技术的快速审查制度,设立专业审查机构对绿色技术进行专项审核。(3)扩大绿色技术创新专利许可范围,给予相关企业合理财政资助和奖励,提高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化程度。(4)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绿色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机构或个人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发展,主动参与国际绿色技术标准制定;积极推进绿色技术贸易全球化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合作,促进绿色技术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第二要化解绿色产品市场监管手段不足的阻碍因素。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体系之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有意识的开展各种绿色发展理念宣传,人们的绿色意识也在不断进步,这种绿色意识集中表现在日常消费和生活方面,有绿色意识的消费者通常会在日常购物中选择有绿色标识的产品。〔8〕但是这种绿色消费意识缺乏有效的辨别手段,个别企业用普通产品来代替绿色产品,在享受国家绿色技术扶持待遇的同时却并未提供相应的绿色产品,而且绿色产品在价格上一般要高于普通产品,消费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绿色产品和服务,最终造成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敬而远之。此外,部分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就盲目投入绿色市场当中,把绿色技术变成绿色浪费。例如,为了响应政府倡导的绿色出行节能减排,部分企业推出了共享单车业务。最初的共享单车市场发展有序良好,但是后来有些企业看到共享业务带来的融资能力,为了实现快速融资而相继推出这种共享业务,严重超出市场需求,致使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和大面积占用公共通道,造成资源浪费,并且有少数共享业务企业在套取消费者押金后销声匿迹,使消费者对共享业务的信任度降低。共享业务的本质是为了推进绿色发展,但是当前共享市场混乱而无序的现象却使得消费者对某些绿色技术应用产生了质疑,其原因正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手段。对于绿色产品市场监管手段不足的阻碍因素,需要通过制度与时俱进的调适加以化解:(1)弥补绿色技术监管方面的缺陷,给予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一定时间内的新绿色技术独家使用权和垄断权,同时要拥有反垄断措施,以保证绿色技术创新不会因为某些企业的垄断行为所阻碍。(2)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企业和消费者联合加强商标意识,防止被盗用、冒用,政府从保障绿色发展市场健康发展出发,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行政执法能力,重点整顿和维护市场秩序,减少因为监督不力和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侵权。(3)面对现代网络社会的大环境,执法监管部门要和企业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绿色技术相关产业的动态,避免某一绿色技术的“一窝蜂”使用及其资源浪费。第三要化解一些地方政府自身定位不准的阻碍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本应为规范市场提供调节作用,但是有些部门把自身权力当作市场资本,形成行业上的垄断,其职责本该是调节市场活动,结果却全程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去,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在市场活动中,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会导致政企关系扭曲,使企业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发挥出来,同时挤压了中介组织的服务空间。政府失位,管理方式单一,把职责视为权利的负担,当需要其履行职能和服务的地方却难有作为,造成市场混乱。在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以后,企业治理制度改革的后续任务就是进一步优化治理。〔9〕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自身定位不准的阻碍因素,需要通过强化政府职能转变予以化解:(1)政府在职责上要全面加速转型,明确各部门责任,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改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宏观调控和服务方式,把探索绿色技术研发方向、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多领域研发合作三者相结合,形成一条龙模式。(2)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和高新技术经济实体,加速绿色技术的流动和技术转移,并通过股份合作、产权转让、兼并重组等方式使企业和科技研发紧密结合,使绿色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健全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绿色技术创新统筹协调机制,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决策统筹。〔10〕各地也应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协同合作,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综上所述,面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时代大潮,企业欲求长期生存发展,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全力化解绿色技术创新的阻碍因素,以绿色技术创新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做社会经济发展绿色化的践行者和弄潮儿。从科技创新体系和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市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公众的良性协同互动是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付帼,卢小丽,武春友.中国省域绿色创新空间格局演化研究231[J].中国软科学,2016(7):89-99.

〔2〕潘锡杨,李建清.科技伦理视域下的绿色技术创新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6):82-88.

〔3〕刘慧,陈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一种科学发展观[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82-85.

〔4〕贾军,张伟.绿色技术创新中路径依赖及环境规制影响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44-52.

〔5〕黄茂兴,叶棋.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J].经济研究,2017(6):17-30.

〔6〕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3.

〔7〕张运生,邹思明.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5):785-792.

〔8〕吕福新.绿色发展的基本关系及模式-浙商和遂昌的实践[J].管理世界,2013(11):166-169.

〔9〕张钢,张小军,绿色创新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13(4):12-15.

〔10〕唐宇文.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N].经济日报.2018-02-08.

作者:黄志斌 张涛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