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临床效果

时间:2022-06-10 10:20:29

内科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临床效果

医疗风险指现实存在的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的状态、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切不利结果[1]。本研究探讨了内科中应用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内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组(30例),一组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30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7~77岁,平均(57.2±9.6)岁;病程1~5年,平均(3.1±1.0)年。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8~77岁,平均(58.4±9.3)岁;病程1~5年,平均(3.3±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均在37~77岁之间;2)均具有清晰的意识;3)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肿瘤终末期;2)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3)有视觉及沟通障碍。1.3方法1.3.1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管理,在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段对重点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对护士人力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对培训护士评估风险与识。别风险的能力进行强化,将护理安全管理提供给患者,从而促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减少。1.3.2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组: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组患者接受医疗风险预警管理,具体操作为:将内科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医护自控互控小组成立起来,共同评估风险,分专业将风险警示录制定出来,内容包括危险操作警示录、危险药品警示录、危险医嘱警示录,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各专业风险警示录,对风险警示录进行不断完善。将风险警示录制作出来并向医护人员下发,让其深入学习,然后在实际诊疗工作中严格执行。1.4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1.5疗效评定标准如果治疗后患者具有显著较高的风险意识、显著较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治疗后患者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较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治疗后患者的风险意识没有提升,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没有降低,则评定为无效[2]。1.6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采用SPSS21.0,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23.3%(7/30)(P<0.05),具体见表1。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76.7%(23/30)(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医疗风险预警管理能够促进医护人员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对其诊疗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促进医疗差错发生的减少,最终将医疗纠纷、医疗投诉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3]。本研究结果表明,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23.3%(7/30)(P<0.05),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基础护理管理组76.7%(23/30)(P<0.05),说明内科中应用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的临床效果较常规基础护理管理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慧琳.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8):4156.

[2]刘玲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1-232.

[3]肖昌定.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100-101.

作者:周 刚 于吉星 单位:1.解放军31698部队 2.解放军65589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