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管理学生城乡差异探讨

时间:2022-01-25 10:17:52

职业学校管理学生城乡差异探讨

摘要:学校生源结构中,按照生源地域性质区分为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我们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来自城市和乡村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心理、纪律、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进行管理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浅谈一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城乡差异的体会和总结。

关键词:城乡差异;学生管理

学生城乡差异的表现主要在学生的性格、心理、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城乡学生心理引导、纪律管理、行为管理、管理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通过剖析差异,从中找出利于学生管理的规律,我们要对城乡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要提炼出普适的管理方式,做到集中管理与特殊管理的统一,从而切实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城乡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

一、城乡学生性格心理引导

城市学生性格心理特点:对生活和社会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对很多领域都有涉及,接触新鲜事物较多;多数学生性格活泼,头脑灵活。善于表达,乐于表现,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余时间的娱乐消遣水平高于乡村学生。大部分没有自我定位和人生规划,男生宿舍内务普遍处于中等以下。乡村学生性格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面单一;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性格朴实且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强但倔强,课堂纪律自控能力强,不善于独立思考,但执行能力较强。城市和乡村学生从性格心理上比较,区别很大,呈两极趋势。在学生心理教育的引导上,要注意扬长抑短,对乡村学生的教育在语言上要注意避免太直接,要呵护并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

二、城乡学生的纪律管理

在课堂与活动中,班集体与个人都要有一定的纪律要求。纪律规范要在城乡差异上有所区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完成班集体纪律管理任务的前提下,我们要对城乡学生使用不同的纪律管理方式,对破坏纪律的学生,不分城乡一律从严教育,但是要在全班教育训话的过程中,要有指向性,不能全班否定,注意照顾乡村学生的心理,不能给纪律好的乡村学生造成过重心理负担。

三、城乡学生行为规范

城市学生接触网络比乡村学生更早。城市学生爱玩、会玩,而乡村学生想玩、不会玩。在学校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中,参加的学生大多都是乡村籍学生。这说明,城市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游戏,大多认为不新鲜,低于他们的娱乐水平。而乡村的学生乐于参与主要是他们渴望接触新事物。要扭转这种不平衡,需要:

(一)从学生素养和培养目标上引导

城市学生知识面较宽,但往往停留于浅层次认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懂得知识背后的原理,对于课堂讲授的知识往往不愿意深究。乡村学生社会实践更多,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但往往缺乏对知识的全面认识,缺乏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针对两者不同特点,要引导学生扬长补短,引导城市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同时将新老知识融会贯通,引导乡村学生培养知识架构大局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从专业职业兴趣上引导

城市学生容易获知所学专业的不利情况,如难就业、难晋职、对口职业乏味等,在学校里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乡村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也难获知最准确的就业方向,这有可能导致两种情况:一是职业规划不明,二是容易被其他学生带入歧途。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要多宣传专业的就业前景,帮助学生绘制职业发展蓝图。

(三)从活动质量和水平上调整

城市学生多才多艺,容易在各类文体活动中崭露头角,他们的欣赏水平较高,如果活动质量较低,会觉得平谈无奇,缺乏认真观看的兴趣,扰乱活动秩序,使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乡村学生观看和参与活动的热情高,但自身的文艺素养不高,难在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多开展高水平有深度的活动,同时要培养乡村学生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性格心理进行培养

城市学生性格外向,富有活力,但有时会不服从管理。乡村学生性格内向,做事认真踏实,但有时也会存在处理问题死板和自卑的现象。学生管理者应在全面强化纪律规范的基础上,在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上投入更多耐心,培养学生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和引导

城市学生厌学比例大,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乡村学生认真刻苦、但学习方法单一。这种差异需要我们研究和运用管理来调整。

(一)树立正确的学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树立品德、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做到不旷课、不溺网、不作弊,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争做与时俱进的现代职业人才。

(二)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城乡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可以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不同学习计划,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帮带后进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巩固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应该倡导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考虑整体学生情况,布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并积极引领城乡同学交流互补,共同促进成绩的提高。

(四)引导乡村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乡村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于知识的理解欠佳,我们不能只看学习认真程度,更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深层次情况,其次,如果学生存在“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同时要努力拓展学生的网状思维,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还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者:宋兵 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