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可行性剖析及策略性建议

时间:2022-04-20 11:42:00

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可行性剖析及策略性建议

内容提要:作为资本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否应该对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其原因何在?本文拟从学习型FDI角度入手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行为,并进一步论证我国企业开展这种投资活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型FDI是我国企业加速其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有效途径;同时,树立正确的战略目标与合理的学习相结合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学习型FDI战略目标多层竞争优势学习型组织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己开始探讨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如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总体实力不如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实现本国企业的国际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有一些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经营,其经营手段从简单的出口贸易发展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等更复杂、更系统的形式。本文拟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或管理技能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并从企业战略角度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与对外投资相关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简介

第三世界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未由坎特威尔和其学生托兰惕诺共同提出的,该理论的两个基本命题是:

1、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的结果。

2、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它同时也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投资的增长速度。

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认为,从历史上看,技术积累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技术创新仍然是—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处于尖端的高科技领域,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没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性,主要是利用其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来掌握和发展现有的生产技术。

该理论从学习的角度论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可行性,它说明了我国企业要成功实现在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一个关键是拥有“特有的学习经验”。

二、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一个学习型FDI模型的效益分析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提供了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一个理论支撑,它表明我国企业要实现一定的投资效益必须通过学习来掌握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技能,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对外投资称为学习型FDI.从短期看,学习型FDI的重心不在于最终产品的有效生产,而是为了获得某种特殊的中间产品(如技术),因此学习型FDI本身在短期内有可能发生亏损或所获利润低于正常利润。但从长期看,学习型FDI是顺应动态比较优势的需要、使企业提高并转换其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引入一个模型来说明学习型FDI的效益。

设发达国家甲拥有某种生产X所必需的先进技术(或管理技能)T,发展中国家乙拥有生产X所必需的某种不可移区位的要素L.为了利用先进技术有效地生产最终产品X,需要把T、L组合起来。已知技术或管理技能T的交易成本很高,从而甲国向乙国许可T并由乙国组合T、L进行生产的方式是低效的而被排除。余下的可供选择有两种:1、甲国企业到乙国从事FDI.这种FDI需要克服额外的“跨国成本”(由于对外国生产经营环境、民俗风情不熟悉,和文化差异、心理距离、信息障碍等“边界”引起的特殊成本);2、乙国企业虽然难以通过许可证协议获得T,但它可通过辅助性FDI来获取。甲国拥有先进技术T是因为它具有生产技术T的研发环境,故乙国可考虑到甲国从事FDI,雇用当地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来收集有关信息,并结合乙国特殊的区位要素和信息等设计、开发具有T功能但比T更适于乙国环境的技术或管理技能T‘。然后便可在乙国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支配下组合T’、L从事X产品的生产。这种较T更优的技术或管理技能T‘,最终会使乙国生产经营成本降低。设乙国应用新技术或管理技能T’的时间为t1至t,所节约的成本记为S,则:

S=∫1S[τ,T(τ),T(τ),L(τ)]e-rτdτ……(1)

(1)式中的r为贴现率,S为成本节约的密度函数。

不过,学习型FDI本身可能使企业在短期内遭受利润损失C2:

C2=1∫0C2[τ,T(τ),L(τ)]e-rτdτ……(2)

(2)式中t0为学习型FDI的起始时间,C2为利润损失的密度函数。于是选择方式2的特殊成本为C2—S.类似地,选择方式1的额外跨国成本C1为:

C1=1∫0C1[τ,T(τ),L(τ)]e-rτdτ……(3)

比较C1与C2—S可知,当C2—S≤C1时,选择方式2———乙国到甲国进行学习型FDI较优;当C2—S>C1时,选择方式1———直接由甲国到乙国进行FDI更为有利。

根据以上的分析知道,尽管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型FDI具有可行性,但我国企业(乙国)到发达国家(甲国)投资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保证通过学习节约的成本足够大,以抵减短期利润损失。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成本(C1)趋于逐步降低的情况下,我国企业更要加快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步伐并予以消化、运用,从而有效、快速地节约生产经营成本。

三、实现有效学习型FDI的战略建议

我国已有一些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了或正在进行着直接投资,如海尔、首钢、中远集团等,但是,从目前的财务指标来看,这些国内十分著名的企业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却不一定是盈利的。毫无疑问,从客观情况看,我国企业“走出去”是艰难的,因此如何在劣势下获得学习型FDI的效果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应是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宏观方面的建议。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理念

学习型组织理念是美国管理学专家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所谓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是指企业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把学习与工作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的企业组织。目前世界排名前100名的企业中,已有近一半的企业正在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由于我国企业的学习型FDI是到发达国家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对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并且在竞争、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不断寻求新的战略对策和迅速变革及创新的能力。因此,这种理念对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根据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及学习型FDI的要求,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学习、吸收这种先进的组织管理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交流与合作向著名的跨国公司学习,尽快缩小与先进企业间的差距,并实现学习成本的最大节约。

2、学习型企业的核心内容是重视人的因素。“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就是掌握信息、知识和创造力的人才。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我国许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缺乏人才。因此,深刻体会学习型组织理念、重视人的因素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3、学习型组织对企业家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习型组织要求领导者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来设计一种能让团队共同学习的环境,这与传统的领导者更注重自身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国企业成功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这样的领导者。

(二)树立正确的战略意图

战略意图是指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指具体计划,所以战略意图就应该是宏观、可以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于战略重要性的著作早已汗牛充栋,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实际上还没有达到从长远出发制定战略意图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日本企业的例子来看战略意图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日本的一家挖土机制造商小松制造所在1965年就把自己的战略意图(长期目标)定为“包围卡特匹勒”———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挖土机制造商。那时它的规模很小,甚至在日本国外都没有市场,而且当时它的技术也相对落后,产品范围和设计样式都很少。尽管它不可能制定出在1965—1980年超过卡特匹勒的具体计划,但它的目标是清楚的:打败卡特匹勒,成为该行业的大哥大。小松制造所在1965—1982间根据其战略意图不断构建层层竞争优势,以便实现其长期计划。本田公司也是如此,它在1950年就设想要占领全球市场,而那时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修理铺,只有50名员工,但公司的战略意图使得它可以超越常规地考虑其资源和竞争优势,从而最富有创造性地来配置其资源。由此可见,对一个公司而言,战略意图就是要瞄准目前还不能进行详细计划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把战略定位(战略意图)和战略计划及具体的战略措施分开。

当然仅有战略意图还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一定成功,但它却是行动的指南,所以我国企业学习型FDI要取得成果的前提首先必然是树立合理的战略意图。

(三)建立多层竞争优势

多层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于竞争优势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所以企业可以在经营中逐渐对自己原有的优势予以转化升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我们以日本家电企业为例,二十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家电企业已把谋取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作为其战略意图,当时它们的战略基础设施还没有超出日本国内的保护性市场。但到1967年它们己成为全球最大的黑白电视机出口商,到70年代,它们已经缩小了与其他竞争对手在彩色电视机方面的差距。日本生产商利用其成本优势在美国市场赢得了一定份额后,马上在工艺和生产技术上大力投资以获得规模和质量优势。这样到了70年代早期,日本企业就实现了竞争优势的转化升级,建立了多层竞争优势,不仅拥有较低的劳动生产成本,还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及品牌优势。

从日本家电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们对美国的投资其实也属于学习型FDI.尽管最初打入美国市场靠的是较低的成本和当时还算合格的技术,但它们认识到汇率变动、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较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使它们这种竞争优势变得很脆弱。因此在整个70年代,日本制造商不断地增加投资、加快学习速度,以求获得强有力的技术及品牌优势。尽管这种行为短期内不会给企业带来盈利甚至会造成亏损,但正是由于它们有战略意图作为其发展方向,所以它们的学习型FDI使之在20世纪八十年代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多层竞争优势的演变阶段为:首先是低成本的资源优势,其次是低成本和高质量带来的技术优势,最后则是其家电分销渠道和品牌优势。

日本企业的这种多层竞争优势的确立过程不失为我国企业借鉴、吸收的好模式,这再次充分证明了我国企业要到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型FDI,传统的、仅靠财务报表来衡量投资效果是不合理的。

四、结论

从学习型FDI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必然要具有战略性眼光,从宏观上把握全局,这种战略意图和正确的学习相结合是学习型FDI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当然,国际市场是复杂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更是竞争激烈,所以,除了宏观的把握,企业也需要微观上的恰当处理。但是如果过于从微观层面看问题,将企业国际化目标定为短期的获利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企业只有在进行充分思考以确定战略方向、分析自身现有优势、制定后期优势动态转化战略的基础上才可以考虑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学习型FDI不应是盲目或冲动的,特别是我国目前一部分产权归国有的企业就更应慎之又慎,因为在没有经过战略分析情况下的学习型FDI一旦失败,损失并非企业自身,而是国家资产的流夫。

参考文献:

[1]伍永刚。跨国公司:产权重组与资源配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3]王志民。“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李洪江。跨国公司新发展及其经济效应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帕拉哈拉德、伊夫。多茨。跨国公司使命———寻求经营当地化与全球一体化之均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