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与女性精神家园探析

时间:2022-12-07 10:11:53

科技发展与女性精神家园探析

一、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女性精神家园困境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劳动市场的性别隔离,加深了女性的生存焦虑。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劳动力市场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女性却通常被冠之以“不是家庭生活主要来源”、“只具有从事某些低知识和技术含量职业的相对优势”等,这种思维模式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隔离。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影响下,某些劳动女性依然从事低技能和低报酬的工作,她们被认为更适合从事“女性化”的职业。目前,“虽然中国城乡就业总人口的女性比例已大大上升,全国城乡就业总人口为7.58亿,其中,女性3.37亿,女性就业者总量比2000年的3.19亿增加了5.6%,占就业者总数的44.8%。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46%。但目前,中国女性人口的经济总参与率仍低于男性13.37个百分点”[2]。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前后的人群特征分析发现,“女性、年轻或年老职工、低学历、服务行业就业者更容易成为低工资人群。而另一方面,这些人群的失业率也比较高。如果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会导致失业增加的话,这些人群将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3]。(二)科技发展凸显了女性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缺席,造成了女性的心理困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开发的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加大,这给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而且使当代女性的就业层次得到了提高。然而,“科技与女性”仍然作为一对发展不均衡的范畴存在,科技发展及广泛运用,导致一些女性面临失去市场价值的风险,面临心理压力甚至对科学和技术领域产生恐惧心理。传统的性别刻板模式一直认为,女性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学习和利用能力远不如男性。因此,部分女性在教育阶段仍然倾向于选择与技术和科学不相关的文科专业。女性主义者桑德拉•哈丁(sandraHarding)曾指出,科学与父权制话语体系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共谋关系。科学对性别的建构和选择没有摆脱历史(“his”,“story”)的影响,比如在男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玩具主要是车、机械、机器人等,以此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理性的、独立思考的、前沿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意识。相反,女孩的玩具则是小兔子、娃娃等,以此培养她们感性的、温顺的性格。哈丁认为,女性在不断深入的科学教育和科学实践历程中越来越少是历史文化建构的,科学在进行男性塑造的时候,就已经把女性排除在外。(三)科技发展推动了信息传媒的广泛运用,影响了女性的价值选择。在当代社会,各种信息在网络上传授,女性落入了“信沟”。“信沟”指的是“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解读信息能力、己有知识储存量、交往范围等方面差异性的客观存在,男女两性之间和女性群体内部存在的信息认知差异。它不同于‘性沟’和‘知沟’,但又属于同类词”[4]。当前,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女性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但相较男性而言,女性在信息资源的运用和研究方面仍然处于边缘化。另外,大众传媒对适用于女性的信息进行负面宣传增加了女性在对信息进行筛选抉择的难度。女性的身体在当今社会受到高度审视,在勤奋敬业的各种网站上总有对女性各种事件的报道,冲击着现代女性的精神生活。“无数的厂家商家生产销售着价值亿元的女性胸衣;美容院争先恐后地宣扬着自己的整容手术是多么出色;服装设计师们设计出形形色色的欲盖弥彰的性感服装”[5]。“在后现代社会,科学也排上了用场,每个女人都要计算每天应该摄入多少卡路里,运动能消耗多少。美国用在减肥工业上的钱拿来可以两次方地解决全世界的饥饿”[6]。在曼纽尔•卡斯特所描述的网络虚拟社会中,结构的逻辑性已经被流动的逻辑性所取代。科学的资本主义应用,也是科学技术发生异化的根源。正如马克思在100多年前的警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7]

二、科技发展视角下女性精神家园的重建路径

(一)完善和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当代社会可以看作是多样制度构建起来的社会,制度上的支持和干预直接可提升女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制度性解决措施的缺乏往往会引致女性更多的精神困惑。一方面,需要针对女性的特殊情况制定合理的保障政策,在中国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女性目前素质条件下,需要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保证女性的受教育权利等。加强女性在升学、就业、参政等方面的比例性保障,有利于女性权力的实现。另一方面,虽然性别平等在就业和薪水方面得到了体现,但性别歧视在科技领域仍普遍存在。所以,针对女性科技工作者难以充分协调家务劳动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国家应提供相应的福利措施。对于女性角色的社会期待和相关的社会舆论应该重视女性在发展机会上的同等机会,避免过于强调她们的家庭角色,更多地鼓励她们追求事业,为女性创造出更宽松、友善的职业发展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女性的特殊性,即为人类再生产所做的贡献,不要让女性科技工作者反为此受到职业发展上的歧视和轻视。(二)确立合理的价值观引领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分工、缩小乃至消除男女之间的差距,而且能重塑女性的自我认同。首先,要树立批判性意识。批判意识是对既存的科技发展模式的不断反思和批判。在反思批判的过程中,探求支持科技发展模式的内在动力。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向人们揭示了无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女性精神家园的重建依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育活动中解放出来。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女性生命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也陶冶了女性情操,减轻了女性发展的心理压力,丰富和提升了女性的精神生活。其次,要树立全面发展意识。科学技术一方面为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成果,使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高的文明进步社会迈进,另一方面科技应用使“自然———人———社会”这个高度整合的复杂的系统遭遇冲击。如何协调好科技、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乃是当今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女性必须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被落后的思想观念束缚和控制,而要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创新。女性的创新意识也体现在不断更新文化观念,在对外部环境进行质疑、批判与解构的基础上对束缚女性创新意识的封建传统文化理性的审视和批判。(三)重塑正义与关怀的价值生存理念。首先,女性应该在与自然相处中树立正义与关怀的价值理念。一直以来,女性都被认为更亲近自然。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moldJ•Toynbee)指出:“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8]女性在与自然相处中实现生态自我,也可以拥有生命的安全感和精神归属感,在自然家园中诗意地栖居。同时,女性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树立正义与关怀的价值理念。现代性的生活趋于复杂化,物质的追求遮蔽了人类的生命,使人类远离了自然的本真之美。社会的发展使女性的生存空间得以拓展,从家庭延伸至了社会,女性的精神生活领域相对更加宽广。在社会生活中,个体本来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人与自然、自我与他者、男人与女人的对立关系。解决当代女性精神家园困境需要从更新自我意识着手以实现自我关怀,这样有利于摆脱功利主义的欲念束缚,实现精神的终极皈依。最后,女性应该在家庭生活中树立正义与关怀的价值理念。男女的真正平等必须建立在承认各自的自然差异的基础上,而不是抹杀他们之间的自然差异。女性通过强化生育自主意识能够实现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不仅利于保障自己在职业中的竞争机会,而且能够提升家庭生活。吉登斯指出,在后传统社会,异军突起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身体方面的自然,而且引起了远为重大的伦理价值的争论。比如说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繁殖过程完全可以超越于一个自然繁殖的过程,但是它并不是没有问题的,相反,它直接导致女性的身体“殖民化”。因此,女性不能让人类生殖领域任由科学技术进行“殖民化”,生殖不仅是一个自然的范畴,而且是一个伦理的范畴,女性必须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审视自身繁殖的问题,必须对自己的身体倾注关怀。

作者:刘小红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荷]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

[2]近十五年中国妇女就业率和社会保障程度明显提升[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6/24/3136302.shtml,2011.

[3]王亚柯,罗楚亮.经济转轨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3):75-82.

[4]李小江.性沟[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5.

[5]王向贤.性别来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14.

[6]王丽华.全球化语境中的异音—女性主义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

[8][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徐波莱,译.人类与大地的母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