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整合

时间:2022-05-27 10:17:33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整合

摘要:为应对官僚制在新时代的种种弊端,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府改革,即“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对于这场活动的质疑从未停止过;新公共服务这一新的管理范式的出现并不是要完全取代新公共管理,它是对新公共服务的扬弃,而不是绝对的否认。当然,对于新公共服务的未来也是充满争议的,将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从一个整合视角出发,或许会为公共管理提供一个有益的方向。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整合

一、新公共管理

20世纪中后期,西方世界各国深受凯恩斯主义理论影响,政府干预加剧,政府职能大大加强。但是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之前的政府管理体制难以应对:行政职能的扩展,政府也随之膨胀,机构冗余;官僚主义在政府部门蔓延,行政效率严重受到制约;政府财政赤字严重,难以保证公共服务质量,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日益增加;这些危机严重挑战着西方政府的地位。为应对这些危机,西方国家掀起了一系列的政府改革浪潮,即“新公共管理”运动。它主张采用私营机构的管理技术与方法,以职业化管理,分权,小型化为手段,并以效率、效益、经济为结果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在这一政府改革运动中,西方各国政府行政效率确实是有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在社会管理方面也有了质的改变,相应的缓解了民众对政府的质疑危机。第一,通过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市场化服务手段引入政府,使得经济活动脱离了政府的直接控制,在竞争机制下,政府活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有所提高。第二,通过政府机构重组来有效应对僵化无效率的科层制管理。尽管科层制曾在公共管理重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是在变化迅速、竞争激烈、信息知识密集的时代,它严重阻碍了政府的有效管理。因而,建立精简、高效、合理的政府机构是势在必行的策略。第三,精简程序,改进管理方式。通过精简程序、缩小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废除时效过时的条例、合并重复审批程序和审批制度、简化申报程序和审批手段、发展电子政务等做法来改进公共管理方式。同时对于旧的政府管理模式,人事行政模式通过合同雇佣、与技术机构合作有力冲击着公务员终身责任制,更加突出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对新公共管理的争议从未停止过。首先,新公共管理体现了对市场机制的热崇,私营企业管理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公共部门的公共属性,毕竟政府的运营是无法完全照搬企业的管理模式,效率与结果毕竟不是政府所要追求的目标。其次,政府的公共产品与公共产出是在事实上是很难量化的,总是想要将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与公民需求强制性的以数值表示出,难免会产生些许偏差,反而不利于政府的综合协调管理。最后,新公共管理的各种具体措施受到质疑。分权能够提高部门的灵活性,但容易造成本位主义,严重阻碍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私有化能够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的竞争力,但是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地方极易产生寻租现象,导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结果导向能够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但是如何与公平、公正有效结合还是未知数;放松规制增加了部门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管理真空地带,而这一地带无论是公共基础还是法律机制可能都不够完善,反而是带来了新的问题;分散化的做法,使得协调工作难以开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小政府”并不是公共行政改革的最佳目标,“好政府”才是公共行政的不懈追求。对新公共管理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种政府管理的新模式,它确实为之前的政府管理困境提出了些颇具建设性的举措,同时也为之后的政府管理模式提供了研究方向。

二、新公共服务

以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公共行政学者基于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反思,以及在新公共管理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质疑的理性思考,提出了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的主要观点。

(一)服务而非掌舵

尽管在过去,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与方法掌控社会发展节奏,指导社会不断发展,也的确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日益复杂的现今,想要仅仅通过管理而不是满足公众需求,并不能够切实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政府如今的角色并不是要强调政府与公民的依附关系,而更多的是在公民参与积极的社会中,充当“裁判”这一角色,来满足公民的需求,并且使公民行为不俞越法律与道德所不允许的行为。这就要求政府的公务人员不仅使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更要了解中介、协商等新技巧。

(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政府应该以满足公众需求,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而非仅仅是从政府自身内部的利益集团出发,通过寻租活动满足自身集团需求。因而要重视公民组织或者公民的需求,政府与公民应该不断协商,政府要尽可能根据公民诉求满足不同的利益需求。同时,公民也要做好监督政府行为的工作,使得政府行为在制度内合理运行。

(三)战略的思考,民主的行动

在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将不再是唯一的政策制定主体,而是相关各方都应该要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共同制定政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是要各个主体共同来执行,政府的适当分权与下放,能够让公民社会有一个质的发展,公民参与积极性提高,并不会打乱政府的工作计划,相反能够为政府的未来规划与行动提供给一个有益的方向。政府充分满足,回应公民需求,竭力为公民服务,又促进公民权益的实现,政府与公民得到了良性发展与互动。

(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尽管在企业中,顾客导向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服务质量,进而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政府不能够完全像企业一样使顾客导向这一方法完全发挥作用。首先,政府很难界定谁是顾客。因为政府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有直接的当事人,还有很多间接当事人;更注重的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而不是个人或者某些集团的利益实现。其次,在市场经济中,有些顾客可以凭借自身所拥有的而其他顾客并没有的资源,来与政府讨价还价,进而使其利益能够优于其他顾客而实现。

(五)责任并非唯一的

政府工作人员不能仅仅关注效益这些可以量化的东西,更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法律,价值观与公共利益上来。尽管新公共管理提倡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像企业家一样,采用一些企业管理方法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使本就僵硬的管理体制能有所活力,但是这有些将责任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六)重视人而非仅仅重视生产率

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提高薪水或者待遇等标准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公共组织中,尤其是在现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薪酬不可能是唯一一个影响行政官员积极参与行政事务的动机;同样对于公民来说,他们所要求的人身权益也不单单是资金的保障。新公共管理理论所提倡的注重经济效益的做法,是无法培养出具有责任心和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的公民的。不仅在政府内部,需要行政长官下放行政权力,与基层行政官员协同处理行政事务;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政府也要给予公民处理公共事务的机会,不但能有效拉近政府与公民间的关系,也能够把关注的焦点普及到更大范围内的公民间。通过分享权力,政府与公民在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协作与支持,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公共利益。

(七)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

企业家总是试图将公共资金划归个人所拥有。但是,将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家精神引入到政府工作中来,只会使得政府的工作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政府应当明白,服务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政府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在工作,得面向宏观整体利益,有的时候利益出发点并不一定是非要盈利的,可以是一种价值观的提倡,可以是公民的诉求。这是与注重企业利润的企业家所不同的。因而政府在今后的治理过程中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而不应该将自身视为单单为盈利的企业家。通过对新公共服务的描述与分析,公民参与,重视公民权与公共利益是其主要支撑点。新公共服务倡导的是政府最大的作用不是对公民的控制,而是对公民的服务,民主的观念要在公共组织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并且新公共服务理论突破了政府失败与市场竞争的视角,重新来定义政府在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所担任的新角色。尽管新公共服务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出现的,但与新公共管理理一样面临着不少质疑。对于新公共理论所强调的“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它所针对的是新公共管理所采用的企业家政府理论,认为其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按照经济与效益原则,力求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尽管在节省财政开支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公共服务始终不是根本目标。

三、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整合取向

关于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不能够明确判定孰优孰劣,哪一个能够在未来的公共行动中更具有潜力,哪一个能够更具生命力。两种理论都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又同时存在着不足,但我们更应该将重点放在二者的融合性上而非是二者相互替代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在对当前公共部门的效率低下,公民信任危机以及应对外部变革的挑战上有着显著的效果,引入企业管理方法和技术,追求经济效益,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对于之前的僵硬式的管理模式有着良好的改善意义,也确实为之后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出现做了铺垫;但在追求对实际问题的改善时,必定要更加强调效率的工具理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对价值的追求。而从价值追求的角度来看,新公共服务所倡导的公民权,民主,公共利益对于21世界出现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来说有着新的解决途径,协同治理,平等协商,共同处理公共利益的政治事务等管理新方式都是有着无限潜力的。在当下,基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生产的愈发发达,公民的个性化诉求也愈发突出,如何使公共部门满足公民日益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呢?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倡导的“为公民服务”的价值指导下,结合公共云服务即借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平台,在网络中掌握各公共部门的拥有的资源与政策执行过程,并以法律与制度的完善为基础,由公民与其他公共机构选出一公共机构作为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机构,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公民的需求与政府资源的合理输出,以达到为每一位公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个性化服务等技术手段,有效了解公民的需求;引入公共管理所倡导的结果引导过程的结果导向手段与根据顾客需要而非自身臆测顾客需求的顾客导向的手段,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公民需求有细致的了解,从而有效针对公民需求来进行服务。如果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技术工具的形式,新公共服务可以看作是价值导向的形式,也就是说一架音色极其悦耳的钢琴,还需要一位技术一流的钢琴家,二者需要完美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如果不是将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二者明确区分开来,而是将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工具效率与新公共服务所强调的民主价值二者综合起来,也许会为公共管理提供一个有益的方向。

作者:栗宁远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珍妮特•V•丹哈特,罗伯特•B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石杰琳.反思与超越: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J].郑州大学学报,2011(9)

[3]于伟.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比较研究———整合的视角[J],社科纵横,2007(11).

[4]李治.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8(5).

[5]蔡英辉.公共云服务:新公共管理的未来图景[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