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时间:2022-03-11 11:37:19

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普及信息工程方面相关知识的意义日益凸显。该领域的科普作品不断出现,但目前在翻译界中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翻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翻译策略有待英语专业学生及译者进行研究学习并提高对该类文体翻译技巧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工程;科普文;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该项目旨在深入了解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对科普类文章体裁及语言表达的认识,同时探究其翻译策略;以此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及译者对科普文体翻译策略的研究学习,提高该类文体翻译技巧的应用能力。因此,选择了《纽约时报》的5GIsComingThisYear.Here'sWhatYouNeedtoKnow(《5G将至,你还需要知道这些》)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5G属于信息工程领域的分支,具有代表性;此外这篇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5G以及发展前景,也具有权威性,因此以该文为例探讨信息科普类文章采用的翻译策略。

1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

信息工程科普文属于实用文体,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一种体裁,这种把科学以文学形式示众,具有文学性,此外还有趣味性,科学性。从结构和内容看,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主要涉及词汇、句子、篇章结构这三个层面。在词汇方面,可以通过构词规律、语境和隐喻来确定词义;在句法方面,应注意其语法特征、结构特征和规范性特征;在篇章结构上,需考虑英语的逻辑性。1.1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词汇。词汇除了英语本族语外,还包括大量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和其他语言转化来的词汇。科技英语作为信息工程领域的普遍使用语言,在促进科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英语词汇构词复杂、数量庞大,一直以来是科技英语学习和应用的难点。要熟练掌握科技英语,需把握词汇来源、构词特征,通过词汇的联系、语法功能、学科领域准确地确定词义,并了解认知隐喻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1]。其构词特征有合成法、派生法、缩略法和混合法等。掌握科技英语的词汇无疑是掌握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基础和难点,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如谷歌搜索引擎等,提高了搜索科技英语词汇的效率和准确性。1.2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句法。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句法特点在于以下方面:在句型上,多采用主谓宾或主谓结构,长句出现较多,名词化结构应用广泛;在时态上,通常采用4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在语态上,被动语态出现频率较高。此外还有以下的固定结构经常被采用,如Itis(that)结构、as结构、分词结构等。1.3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篇章。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与句法一样,体现形合的特点,通常采用显性的连接手段逻辑连贯(并列、承接、递进、转折、条件和假设、让步、因果、结果和目的)和文本衔接(指示、替代、省略、词汇衔接)来连接句子的各成分和各个句子。篇章的框架结构严格,注重自然顺序(时间和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因果顺序、对比比较、序列顺序等)。在文本上多采用主题句、支撑句和结论句的形式。

2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

2.1词义的理解与确定。信息工程领域的普遍使用语言为科技英语,因此,其词汇主要有三大类:专业技术词汇(highly-technicalterms)、次科技词(sub-technicalwords)、功能词(functionalwords)(介词,连词等)[2]。下文将主要从词汇层面来分析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汉译策略,并以专业技术词汇和次科技词为重点进行分析。2.1.1专业技术词汇重复出现率高且意义专一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特有的或专有的词汇,大部分的专业术语仅见于科技文章之中,且其词义不为专业外人士所明白。科普文章的专业术语相对于专业的科技文章而言,专业术语较少且重复出现频率较高,因为科普文章一般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或者技术。以5GIsComingThisYear.Here'sWhatYouNeedtoKnow为例,文章中的专业术语有4G,5G(thefifth-generationcellularnetworks);第五代蜂窝网络;3D(threedimen⁃sions)。这些词汇涉及本篇科普文的主要科普知识,在文中重复出现频率高,该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的是保留原文的方法,因为4G、5G,3D这类词汇已经为大众所熟悉、所接受,人们脑海中已经产生了关于4G、5G,3D的大体印象,人们在听到或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不会产生停顿、障碍感,因此可以不做翻译。此外,该文章中还出现了5G运行速度的专业单位词汇,比如4.5gigabitsasecond(每秒4.5千兆比特),gigabit这个速度单位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词汇,在搜索其释义时词典中对它的翻译只有一种,即“千兆比特”,字面意义单一。我们可以发现5G,gigabit这样的专业技术词汇运用领域比较专一,主要局限于通信类文章中,对于这类词汇的翻译比较固定,要多在权威的词典找到对应的翻译,这类词汇在普通词典难以查到确切的含义,甚至在普通词典有所缺失,需要在特殊类别的词典才能查到地道的翻译。这就要求译员要“善假于物”,需要借用科技类的专业词典加以辅助,市面上有许多分门别类的词典,比如有“电脑网络”“能源化工”“电子通讯”等领域的,这些词典都是“术业有专攻”的。2.1.2次科技词的大量使用次科技词汇的来源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构词法通过引申和扩展普通词汇的词义,赋予这些词汇专门的意义以应用于某些专业技术领域。比如在5GIsComingThisYear.Here'sWhatYouNeedtoKnow这篇文章中,cellularnetwork中的cellular不再是我们常见的“细胞的”意思,而是引申为“蜂窝状的”,翻译为“蜂窝网络”,而蜂窝网络也有了其特殊的内涵,即连接电话系统的是无线设备,而不是有线设备;radio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表示“收音机”的意思,但它引申到通讯领域有“无线电”的意思;再者,对于headset一词,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耳机”,而在该文章中,引申为“头具”,扩大了headset的语义;文中的connectedcars并不表示为“连接的汽车”,而是“联网汽车”,connected由一个普通的词语被赋予了专业技术的特点;pumpdata中的pump原来是“抽吸”的意思,这里翻译成“传输”,在原本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让翻译更加容易被读者接受;还有,band通常是“带、环、乐队”的意思,而将其普通意义引申到通讯领域,它与frequency搭配翻译为“频段”。一些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词义,通过与其他词搭配,在专业领域中拥有了新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见到这类词应该摒弃定势思维,要从固有思维中跳脱出来思考这个普通词汇在专有领域的意思。次科技词汇的另一种来源是将同一个英文单词用于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表达不同的专业概念。原文中有句子:Sam⁃sungrecentlydemonstratedprototypesof5GsmartphonesthatareexpectedtooperateonbothVerizonandAT&Tnetworks.在上句中,prototype是从普通英语中借用而来的信息工程类术语,从原义“原型,雏形”转义成“样机”。原文:Togetthebenefitsof5G,userswillhavetobuynewphones,whilecarrierswillneedtoinstallnewtransmissionequip⁃menttoofferthefasterservice.此句中的carrier在一般领域是“运送者”的意思,但到了通讯领域,它有特定的内涵,它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运营商”。原文:Strictlyspeaking,5Gisasetoftechnicalgroundrulesthatdefinetheworkingsofacellularnetwork,includingtheradiofrequenciesusedandhowvariouscomponentslikecomputerchipsandantennashandleradiosignalsandexchangedata.此句中的antennas在动物界领域中意指“触角”,而在电讯领域对应表示为“天线”。这些词汇的意义则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独立性较弱,无法简单地明确单一词汇的语义,需要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词汇含义。这就对译者提出了要求,需要其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熟练查阅资料的能力,要通过词汇的联系、语法功能和学术领域明确其含义。2.2词语的替代与省略的翻译处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汉语多用重复,而英语则用代词等代替。而在科技文本中,英汉都应符合简洁明了的行文特点,因此为避免汉语的重复而显得累赘,我们一般运用省译法。原文:Ithaddemonstratedpeak5Gdownloadspeedsof4.5gigabitsasecond,butpredictsitsinitialmedianspeedsofabout1.4gigabits.参考译文:5G的下载速度峰值可以达到每秒4.5千兆比特,但预计初始中值速度约为1.4千兆比特。分析:在参考译文中,原文的人称代词“its”并未翻译。这是因为在语言的表达习惯中,中文善于省略代词,而英文中每一个名词前还需要有代词或是冠词来修饰。

3信息工程类科普文句法的翻译策略研究

在信息工程类科普文中,所阐述的是信息工程领域中的一些科技事实、科技发明、科技活动结果等,要求行文严谨且准确,名词化结构多,而且被动句式的使用频率高,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冗长。下文将主要从句法层面来分析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翻译策略,并以被动句式的译法、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方法及套用常用句型翻译为重点进行分析。3.1被动句式的翻译方法。在科技文本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而被动句式的使用显示了文章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免读者带入个人主观的意识。而在英译汉时,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僵硬的翻译腔,不用“被”字来体现被动语态。原文:Thehighest-qualityVRapplicationsnowtypicallyre⁃quirebulkyheadsetsthatareconnectedbywiretonearbypersonalcomputersthatgenerate3Dimages.参考译文:最高质量的虚拟现实应用现在一般都要配备笨重的头具,以有线方式接到附近生成3D图像的个人计算机上。分析:本句对于“areconnectedby”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粗暴地译为“被连接”,而是翻译成“连接,接”。虽然没有“被”字,但是仍然有表示被动的含义。原文:5Ghasbeenknownforitsspeed.参考译文:5G就其高速为人们所知。分析:此句运用了“为……所”的结构,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原文:Screensmountedonthevans'exteriorsareusedforcommunicatingwithpedestriansandotherroadusers,forexampletotellapedestrianthatitissafetocrossaroad.参考译文:安装在汽车外部的屏幕可以传递讯息给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例如,告诉行人现在可以安全通行。分析:此句“beusedfor”译成“可以”。3.2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方法。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章中,英语普遍运用大量抽象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化结构,使得逻辑更为严谨、事实陈述更客观。而汉语属于动态语言,一个句子中可出现多个动词,多为短句组成长句。为使得译文符合中西的表达习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英汉的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性。原文:Theiradoptionofthisnewdevicegreatlycutdownthepercentageofdefectiveproducts.参考译文:他们采用了这套装置,大大降低了废品率。分析:本句把抽象名词“adoption”翻译成动词“采用”,体现了汉语的动态特点,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原文:同样来说,微塑料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为人知的。参考译文:Theeffectsofmicroplasticsonmarinelife,like⁃wise,arelargelynotunderstood.分析:在汉译英时,动词短语“对……造成的影响”翻译成抽象名词“theeffectof”,体现了英语的静态语言的特点,并且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科技文本中,这样的翻译显得更加客观真实。3.3套用常用句型翻译。信息工程科普类文本中,经常使用一些特定的句型,如“Itis...that...”“accordingto...”等,汉译英时也可套用这些常用的句型,以使译文更符合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原文:高通公司编制的时间表表明,预计2019年将在美国之后于推出5G技术的国家包括英国、德国、瑞士、中国、韩国和澳大利亚。参考译文:CountriesexpectedtofollowtheUnitedStateswith2019rolloutsof5GincludeBritain,Germany,Switzerland,China,SouthKoreaandAustralia,accordingtoatimetablecompiledbyQualcomm.分析:报告或研究表明,可以译为“accordingto...”,且其在英文中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而中文“……表明”必须放在句首。原文:ItispredictedthatiPhoneswiththenewtechnologywon’tarriveuntil2020.参考译文:人们推测,采用新技术的iPhone将直到2020年才会到来。分析:此句中,“itispredictedthat”不译为“据推测”,这样比较官方正式,应译为“人们推测……”,读者会觉得更加亲切,易于接受。

4结束语

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主要涉及词汇、句子、篇章结构这三个层面。在词汇方面,可以通过构词规律、语境和隐喻来确定词义;在句法方面,应注意其语法特征、结构特征和规范性特征;在篇章结构上,需考虑英语的逻辑性。在翻译准备过程中应对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英语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在翻译词汇的过程中要区分专业科技词汇和次科技词来进行词汇的确定,处理词语的替代与省略;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使用被动句式、名词化结构、套用常用句型等的翻译方法进行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翻译。

参考文献:

[1]傅勇林,唐跃勤.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李延林,杨根培,旷剑敏,等.论英汉科技翻译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毕莹.科技文本句法的汉英翻译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23):184-185.

[4]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译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阮红波.从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看科技汉英翻译之技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4):64-65.

[6]姬建伟.从英汉句法差异看科技文本汉译英的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8(10):107-108.

[7]王玮,李然.科技文本英译汉的翻译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19):112.

作者:李敏诗 骆瑜馨 李文利 廖国钊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