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

时间:2022-08-09 08:18:44

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研究

1中国农村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法律服务范围过窄。单单从服务内容上观察,基层法律服务的内容和人民目前存在的法律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目前在农村人民调解仍然以家庭和邻里纠纷为主,剩余的其他一些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没有充分介入。也就是说,该机构没有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内容,而且一些乡镇法律服务主要针对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或者是由公民代表参与的民事诉讼,抑或者乡镇企业法律顾问聘用等问题。而其他收费低的一些内容,比如非诉讼调解、对本地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等内容,不能彻底贯彻。所以,就外表看我国法律服务体系是很完善的,可是内容上却比较缺残,很多基层地区法律服务非常简单,不能适应目前农村群体的法律需求。1.2法律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我国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其性质、功能、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实践当中遇到不同问题。第一,地方法律服务所分布不平衡,城市街道当中存在较多,而在乡村当中却很少。其中分布最多的是那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省会城市街道的直属法律服务所,而乡村当中法律服务所较少。第二,对农村法律服务所授权机关不一。也就是说,有的法律服务所是省市司法厅局批准成立的,有的是地区县司法局批准成立的,还有省政府、省法制办、省编委等非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1.3法律服务人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法律服务队伍总体上得到了发展,不过和城村发展快慢相对来比,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相对于城市比较落后。素质低下是农村基层调解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农村基层法律服务者资格有待商榷。

2建设农村法律服务保障体制的措施

2.1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农村普遍得到应用,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法律需求,可以实现私人间和解和诉讼不再矛盾,让农民对法律的排斥得到缓解,让农民法律意识得以提高。这种多元化处理方式,更加适合农村目前纠纷多元的特点。而且这种方案可以让民间自治功能得以放大。最主要的是这样解决以后,使得处理结果具有了法律效力,使得民间自治调解能力加强,让之前民间调解的缺点得以消除。多元化调解和国法并行不悖,使得法律权威性得以展现,让农民知法守法用法,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2降低诉讼成本,解决农民“诉讼难”问题。由于诉讼过程的烦琐、复杂、费用高昂,加之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等现象严重导致农民“诉讼难”的问题,从而使农民丧失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抑制了农民对寻求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降低诉讼成本,使法律成为农民群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便捷、经济的手段。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农村总体生产力水平尚十分低下,大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十分有限。这微薄的经济来源注定农民无法求助于高高在上的司法救济,转而求助于“私了”和调解等非司法手段。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降低诉讼的经济成本,这就要求司法机关要提高审判效率,即审判机构的设置要方便农民,提高农民的参诉率,解除当事人不必要的诉累,要搞好法律援助工作,为确实贫困的农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要做好诉讼费用减、缓、免的工作,无偿为经济困难、无钱诉讼的农民提供帮助等等,尽量减轻农民的负担。2.3完善农村法律服务的职业环境。要逐步建立起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和农村法律服务站点(窗口)为重点、法律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纽带、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1)优化乡镇便民法律服务。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在基层农村建立工作站、联络点,将城区的优质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2)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巩固完善村、镇和县级层面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层司法所、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衔接互动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3)提升乡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发挥好传统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创设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提高乡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依托基层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单位”等活动,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祖明.基层法律服务制度与实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本森.中国律师业发展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张文显等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朱力宇.依法治国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王晨光.农村法制现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作者:袁浩文 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