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技工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探讨

时间:2022-09-28 05:52:58

微信的技工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探讨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技工学校电子商务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其所面临的教学需求。而微信这种即时通讯技术的出现为其改变以往僵化、枯燥、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提供了转机,利用微信所具备的即时、灵活和传递信息多等独特优势,技工学校在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取得比过去更高的教学成就,其教学成绩也会因此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利用微信基础功能开展教学演示

电子商务教学主要由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所组成,其涉及范围包括网店美工、网上支付、商务物流、网店推广和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以网上支付来说,就包括有微信支付、银行卡付款、货到付款以及如何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知识,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很高。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所具备的语音、文字和图片功能将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发送给学生,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视频功能为学生提供远程指导,以此来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效率。同时,为了保证课堂学习质量,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的建群功能建立一个包含了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微信群,以此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自身学习需求可以被教师及时得知。由此教师不但能够在第一时间指导和帮助学生将所遇到的难题解决掉,还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想要学什么和应该学什么,并以此为教学方向灵活地对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从而促进电子商务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获得稳步提升。例如,某技工学校在对电子商务课程中关于物流商品运输包装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对不同商品如衣服、鞋、日用品等的具体包装过程进行了全程视频录制,并针对不同材质商品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流程和包装材料进行了图片和文字补充。接着教师将以上制作的教学内容通过建立的微信群组发送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随时打开微信进行学习和记忆,充分掌握物流商品运输包装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知识点。从而使课堂教学突破了以往的环境限制,为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对其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

2利用微信公众号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以往技工学校所开展的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常常不能够将当前最先进、最前沿的电子商务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学到了太多过于理论且已落后于时展的知识点,最终造成其在实际电子商务操作中由于跟不上时代步伐而常常吃亏。电子商务本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但如果没有更先进的技术做支撑,学生将很难切身实地的感受到电子商务给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而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补以往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例如:某技工学校教师不但随时通过自己所关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还申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关注。教师在微信后台按课程进度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将自己所看到的最新电子商务知识针对不同组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推送,同时还对公众号添加了消息回复功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从而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3利用微信朋友圈收获评价与反馈

作为一种分享交流的工具,微信朋友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分享自身的教学心得和想法,这样可以在得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收获学生、同事和朋友的建议和评价,以此来帮助教师及时对自身教学方式和方法作出调整,并找到其中的不足加以改正。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自身在电子商务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并要及时对其想法和感受给出鼓励性和建议性的评价,以此来帮助学生改良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分享的内容了解到学生心中对电子商务教学的真实想法,这样能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日常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某技工学校教师在讲解维护客户信息安全这一知识点时,不但将自己的教学思路编辑成文字发送到朋友圈中进行分享,还要求每一名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该知识点时的想法和感受写成文字分享出来,师生之间相互评论、点赞和转发。这样教师不但通过收到的评价和建议及高评论和高点赞的学生分享内容知道了自身教育思路中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还通过此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本文集中探讨了微信在技工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将微信用于技工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可以取得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促进电子商务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获得稳步提升的良好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近一步推动微信在我国技工学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得到应用,为我国职业教育获得更好、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做出贡献。

作者:杨紫仪 单位: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