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精神启示

时间:2022-02-26 10:06:05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精神启示

一、从大众喜爱出发,以塞罕坝精神呼唤中国史诗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的兴起、电视剧制作成本的降低,国产网络剧和国外电视剧占据市场量日益增加。以目前热门的韩国偶像剧为例,电视剧往往通过邀请明星、网红来获得青年人关注,而剧情多以爱情喜剧为通识。人们在喜欢一部韩剧的同时,越来越默认其传达的价值观。同时,纵观目前电视剧市场,不少网络电视剧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和追求商业利益,拍摄毫无营养、粗制滥造的网剧,甚至剧情中出现三观不正、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于观众在选择剧目上缺乏辨识能力,这使得创作优秀剧作尤为迫切。在新时代背景下,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应运而生,该片取材生活、直击人心,深刻展现了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了半个多世纪来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实现绿色奇迹的感人故事。《最美的青春》围绕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展开故事情节,主演虽多为新人,但角色形象、服装道具、故事节奏、空间叙事、主题的表达尽可能还原时代背景。拒绝一味迎合大众,讲究品质追求高雅,实现英雄生活化,塞罕坝精神艺术化,《最美的青春》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力作。某种意义上,这部剧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电视荧屏上一次最新的胜利,是文艺界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习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塞罕坝绿色奇迹的诞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史诗般实践。而《最美的青春》作为现实题材主旋律作品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视效果,则是继续坚持“塞罕坝精神”的成果。该剧八地取景,历时162天拍摄完成,跨越三季,真实还原造林面貌。面对如此多重的困难,摄制组从未妥协,只为真实还原塞罕坝造林的真实面貌,为观众重现老一代塞罕坝造林人的英勇奋斗史。将传承塞罕坝精神践行于实际拍摄,呈现更真实的视觉效果,表现塞罕坝重大题材,讴歌塞罕坝精神,凝心聚力彰显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积极倡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塞罕坝精神。基于此,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类型选题、对群众负责的剧情质量、演员演技的良心剧出发,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保持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自觉,能够识别我国文化和价值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二、从日常生活挖掘,诠释真实英模魅力

好的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并能够深刻反映社会。《最美的青春》聚焦创造绿色奇迹的塞罕坝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历程,通过几个大学生下乡后自我认识的改变串联整个故事情节,通过朴实的镜头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观看时产生共鸣,更好地体验角色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一)还原历史,故事言之有据。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不畏艰苦环境,书写“绿野诗篇”的故事,建设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也创造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总编剧郭靖宇、杨勇就多次与老一代塞罕坝造林人交流,从群众生活出发,反复推敲,更好地还原塞罕坝造林的不易,讲好塞罕坝故事,让故事真实自然,有据可依。(二)人物立体,演员表演饱满自然。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如何写好人物命运、刻画好人物个性,是电视剧叙事的关键。在特殊事件背景下,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想要把握观众的注意力就必须塑造好塞罕坝人物形象。从信念坚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冯程,到响应党的号召上坝的大学毕业生覃雪梅,以及油嘴滑舌的“大麻花”隋志超、自私腹黑的武延生、雷厉风行的先遣队长赵天山、有情有义的老刘头等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不完美,都有瑕疵,却真实立体。有别于一般主旋律式的英雄人物,是一群在特殊年代现实生活下真实可爱的英模群像。剧中演员既有新人演员,也不乏老戏骨。但是在面对拍摄时恶劣的环境,演员们克服困难,诠释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与不忘初心。在零下30度的雪地里,女主角冻得打颤,但是依旧一遍一遍地重复拍摄,丝毫没有抱怨情绪。冯程饰演者刘智扬拍摄过程中从马背上摔落,为了不耽误剧组的进度,依旧坚持拍摄。正是由于演员们不怕吃苦的表演热情和敬业心态,电视剧的英模人物才更加生动。(三)寓情于剧,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区别于一般宏大题材的主旋律剧,没有刻意拔高人物,放大主角光环。该剧拥有正常人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该剧共出现三次牺牲,皆合情合理。老刘头的牺牲,沈梦茵的牺牲,孟月孩子的意外去世,三个牺牲都是偶然,却又自然真实,符合事件发展逻辑,也符合人物性格逻辑,让观众惋惜,更加敬佩英模的坚守和初心,这也是主创在艺术上的高明之处。同时,全片充满了对祖国的真切情谊。在视听研究主旋律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对传播塞罕坝精神的启示□王昕璨摘要:由巨兴茂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冯程为代表的第一批塞罕坝种树人,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打造“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的故事。该片避免了枯燥说教,在生动的叙事情节的递进中弘扬主旋律。相关调查显示,该片在青年人中得到强烈反响和热议,让英模人物真正走进青年一代心中。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青春剧,《最美的青春》所体现的塞罕坝精神对传播中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分析及探索。关键词:《最美的青春》;主旋律;中国精神;塞罕坝精神当代,大量电视剧粗制滥造,叙事荒诞,表演浮夸,只是一味讨好大众,不追求剧作质量,这样的作品终究会被遗忘在快速迭代的影视市场。一部没有感情、没有真实生活为依托的作品,注定是脱离群众的。《最美的青春》从群众生活出发,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从现实人物出发,诠释英模魅力,全片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植树造林为主要线索,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寓情于剧,避免说教,让英模人物更加立体,更好地让塞罕坝精神深入人心。

三、从思想内涵延伸,构建美学标志物

习曾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该剧采用意象化的处理,以一棵树构建全剧的美学标志物。这棵饱经风霜、凌寒傲立的树在全片中拥有多层含义。树,是男主角父亲埋葬的地方,代表着冯程的故乡和留恋,是其重返故乡的原因和支撑其努力前行的信念。树,象征的是冯程,从开始孤独的一棵树的站立,到后期塞罕坝林场千千万万棵树的挺立,象征着塞罕坝林业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和坚守,创造属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此外,这棵“功勋树”更是导演在全片思想内涵的隐喻和理解,象征了塞罕坝精神。它历经日晒风吹,却一直骄傲地屹立,将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它是那一代塞罕坝人精神的写照,更是中国精神传承的写照。面对恶劣的环境,《最美的青春》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艰苦,而是制造很多美学情节。将心将情融入剧情,还原纯真年代的美好感情。几棵用罐头瓶种起来的树苗,一件磨咖啡的小磨,一条红色的围脖,一对象征婚姻的暖壶,简单的特定时期的标志物背后都有纯真唯美的故事,在传达主旋律思想的同时,让广大群众感受特定时期背景下的青春气息,从而促使塞罕坝精神更加“有血有肉有感情”。18个来自中国各地的毕业生,与河北承德围场林业部把最美的青春投入到激情燃烧的时代,他们的果敢、坚忍和奉献,更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最美的青春》是真正的偶像剧,其正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观众积极引导,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四、结语

弘扬塞罕坝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时代的精神强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避免教条,《最美的青春》的热播给弘扬主旋律的英模题材创作提供了启示,表现了主旋律下青春剧的强大生命力,为之后相关题材的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除了思想内涵的深刻性,更需要贴近人民和生活,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苗春.《最美的青春》用青春热血打造绿色传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8-06(007).

2.申波.论新时代民族复兴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J].改革与开放,2018(15):1-5.

3.易宇峰.电影《战狼2》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传媒,2018(01):66-67.

作者:王昕璨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