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语言文化性及规范性探析

时间:2022-02-26 04:33:38

广播电视语言文化性及规范性探析

[摘要]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在满足我国居民的精神需求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且这种重要的角色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广播电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其自身会产生强大的舆论性,这种舆论性是广播电视语言所特有的。此外,广播电视语言还可以传递精神文化、使受众产生“感知共鸣”。本文将对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与规范性展开详细论述,包括阐述二者关系,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并在分析后研究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提升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以及规范性。

[关键词]广播电视;文化性;规范性;综合探析

一、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功能

(一)构建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居民的构成具有多样性。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要考虑到其语言的特殊性。因此,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双语播报机制”。[1]例如先用汉语进行首次播报,在播报完毕后使用相应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二次播报。同时,为了提升播报的准确性,电视节目需要在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中做到“细致化”以及“精准化”。此外,广播电视语言自身也具有“特殊性”以及“直观性”。在信息的传播介质中,除文字外,视听语言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感知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自身也构筑了我国深厚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2]同时,在播报中,加入不同的观点可以激发群众不同的认知,在思想传递中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发展的今天,大量的选秀节目应运而生。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娱乐类节目的播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二)传播文化。在信息的传播中,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应了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正如文中所言,作为我国主流信息媒体,广播电视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保证其综合发展的特性,广播电视语言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新媒体技术融合,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网络连接技术”“信息通信共享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自身的实际传播效果。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技术受限,广播电视的传输范围较小,无法进行大规模地信息传递以及思想传播,导致了人们接受信息的“被动性”;而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进行了高效融合,通过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广泛互动,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便利性条件,为实现全面传播奠定了基础。在对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属性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其具有两个层面的特性。一是其具备了语言自身的文化属性,这种属性对于后续的精神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的广播电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其对于语言的选取可以全方位满足我国居民对于信息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满足了其自身对于语言呈现的文化需求。此外,这种需求的供给也具有“及时性”以及“延伸性”。因此,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广播电视语言的使用体现着我国的民族意志与民族尊严。

二、广播电视语言文化性与规范性关系分析

(一)语言的规范性得到加强。在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过程中,其自身的文化特性得到了显著加强,进一步拓宽了平台,并通过集中性的平台有效地推动了语言文化的规范建设。[3]就目前情势来看,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受众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以此作为基本的媒介,形成自我认知。因此,广播电视必须具有可信度,这就要求在使用广播电视语言的过程中,不但要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语言传播的规范。(二)语言规范性是文化性的基础保障。在我国的综合发展中,通过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体系的构建,并在构建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文化。此外,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是基于传统平台进行播放的,因此其播放具有“一次性”。在文化的传递中,不能像传统的报纸等文字媒介一样,可以让人们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领会其中的含义。因此,为了保证传播有效性,广播电视语言必须保持规范性。此外,不同类型的媒体和节目也需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在播放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系统化语言规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不仅是信息资讯的传播,同时也是精神和文化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加强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和规范性。并通过不断改进,全面提升媒体语言的水平。

注释:

[1]卫志芳.融媒体如何强化新闻语言的规范性[J].新闻研究导刊,2020,011(008):150-151.

[2]杨华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及创新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003(030):145-145.

[3]刘悦.分析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与规范性[J].传媒论坛,2018,1(17):139.

作者:李海霞 单位:桓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