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反面人物塑造分析

时间:2022-06-20 08:40:21

电视剧反面人物塑造分析

【摘要】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实际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构成和发展延续中都曾出现令人担忧的局势。在电视剧市场红海中,以少数民族为底色的传奇故事,民俗风情,文化符号找到了与商业嫁接的可能性,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发展意义非凡。在电视剧面临市场艺术双重考验的前提下,对于少数民族历史传奇电视剧的讨论显得愈有其价值和意义。随着国家政治环境不断宽松,新的剧作人物观念悄然形成。影视作品中正面形象去神化的塑造趋势使传统“高大全”的扁平人物形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同样,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呈现出对“人”的价值判断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本文对少数民族题材历史传奇电视剧的反面人物塑造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历史传奇;电视剧;反面人物塑造

一、突出反面人物所具有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特征

反面人物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它能启迪人们去思索反动性的严重性和根源。反面人物塑造的感觉应该像苏牧教授上课所说,要有小津安二郎电影中那种扎到井底的爆炸力量,这种能量越大,影片的艺术批判性越强,才能真正做到直戳要害,针砭时弊。在文学史中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特别是欧洲文学史的各种吝啬鬼身上尤为突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都是这样的典型反派人物,他们都是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下产生的人性扭曲,唯利是图的有力写照。在少数民族历史传奇类型题材电视剧中,反面人物所反映的历史性最能在其宗教信仰方面得以体现,而对于宗教信仰的价值观判断和取向往往成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交锋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这种宗教观念分野的存在,也使得反面人物的形象具有某种神秘性。同时,空间变化下的地域文化在此类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地域文化不仅是一种空间展示,对剧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人物和环境之间的一个关系,突出人物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一方面在影片中通过民族风情得以表现:《奢香夫人》中的西南彝家文化,《木府风云》中的丽江纳文化。中央戏剧学院路海波教授曾经撰文,他认为总体来说,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对《木府风云》的感受:文化包容、民族团结、审美佳作。可见在此类电视剧中,文化和民族的结合能使电视剧的审美意味得到凸显。

二、反面扁平人物的减法

所谓扁平人物又被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的形象具有典型性和类型化的特征,因此他们一方面便于辨认,也容易被记住,但是也容易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特征。随着电视剧类型题材的涌现,观众往往不满足于常规的扁平人物塑造,他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人物侧面。特别是民族传奇电视剧中的反派人物,容易被意识形态和既定主题所捆绑,而显得呆板脸谱化。因此在近年电视剧作品中,编剧如何在少数民族历史传奇剧中对扁平的反面人物进行修饰,以达到类型化中的个性化人物塑造,就成为了一个重点。修饰扁平反面人物的重点应当是做人物的加法,在保留扁平人物容易辨认和容易记忆的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的放矢的加法。至少有三个办法对此类人物是有帮助的。第一,浸润、放大性格要点,强化反面人物作恶的欲望和动机使人物性格趋向细巧。第二,让反派人物在动态中得以定位。反面人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他是依托剧中的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扣在一起的,就算是扁平人物,他也必须作为嵌入任务框架中的一环,如果把人物看做一个球,那么这个球必须和他人产生连锁反应和碰撞之后才会有明确的人物弧。在《西藏秘密》中旺秋管家的角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他可以说是旧西藏农奴制度残酷迫害的产物”。旺秋虽然在电视剧中戏份儿不多,但是编剧却很完整地呈现了.4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声屏视野一个由于制度设计瓶颈所导致的人性异化的全过程,旺秋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下辈子做一次真正的主子,而在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一个人的社会阶层是被拴定固化的,他唯一往上爬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主子拉下马,一个善良朴实的管家就变成了德勒府的敌人,他正是这样一个被人物身份锁定的反面角色,他的动机是合理的,欲望表达是合理的,但是他实现欲望的方式确是非人性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化的扁平人物,剧作者通过加深放大人物欲望与动机,获得了人物塑造的多面性的可能,在易于观众识别角色的同时,人物承担起了凸显影片一个主题表达的作用。在《舞乐传奇》中充当反派苏诀助手烦人小腰,一开始她的身份只是苏诀侍女,随着剧情深入,我们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的秘密:一直在暗中破坏献乐计划,并且听命于主人。在剧中,小腰和红泥对少主都是真爱,少主从前真的也对她们很贴心,即使不是真心的。相对而言,小腰更单纯些,稚气未脱少女怀春,也许是红泥身为姐姐对小腰的保护导致了这样的性格,人生终极理想就是嫁给苏诀,小腰是怕死的,最终成为邪恶苏诀脱身离开的人质,做了刀下鬼,死前一直在问“红泥姐,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她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苏决杀她,傻妹子虽然有些可气,但更多的是心酸。从剧作功能上说,小腰只是被支配地位的次要人物,但通过编剧将人物放置于剧情整体,同时强化了小腰天真无邪的性格,反面角色不仅没有了一丝让人憎恶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反面角色的悲剧之美,不得不让人产生移情。反观小腰的姐姐红泥,她同样深爱着主人苏诀,但与小腰形成鲜明的人物差异的是,红泥从来不奢望苏决娶她,只要在他身边看着他保护他就于愿足矣。红泥的爱情是那种明知得不到却又苦苦等待的痴恋,痛并快乐着,当好姐妹小腰为负心汉殉葬,红泥幡然悔悟加入正义一方,一个扁平人物的人格,心理塑造得到真实完整立体的呈现。剧作者正是通过人物关系中对于同一属性人物的差异化处理达到了这一艺术效果。罗伯特•麦基说: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他把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称作“人物的弧光”。毫无疑问,《西藏秘密》中的旺秋,《舞乐传奇》中的小腰红泥姐妹的人物弧光打破了模型化,类型化,平面化的脸谱人物塑造方法,两部戏编剧在人物处理上的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圆形人物的悲剧美感

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基本特征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突出表现人物多层次的立体质感。在少数民族题材历史传奇电视剧中,一般影片中的大反派都是全片的主要人物,不能像次要人物一样一笔带过即可,主要反面角色往往贯彻全片。要凸显主要反面人物,就要把它着力往圆形人物上去靠拢,塑造其性格的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主要是要尽力呈现几种主要反面人物类型。同时突出他的个性特征,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呈现出主要反面人物的悲剧美感。这种悲剧美感成立从总体上看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展现反面人物的人物前史和作恶动机来突出它的善,也就是表现反面人物异化的过程和原因。诸如《甄嬛传》中的华妃、皇后都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投入到宫斗的大幕之中,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另外一方面来在于观众的恶,孰能无罪,人无完人,观众本人人性的弱点决定反面人物是有共鸣性的,编剧所做的就是突出这种恶的普遍性。独具特色的反面经典角色告诉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你所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好角色。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通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因此,剧作者必须遵从最基本的叙事规律,在精细考量悲剧性反面人物的性格的同时将他纳入到合理的叙事列中,必能创造出具有典型性,个性,悲剧性的圆形反面人物。而这个叙事列我觉得前提基础正是对于人物关系的考量,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电视剧中可以理解为把原有的人物关系打破平衡,重塑一种新的不可逆转的人物关系。这种变化凸显观众内心对人物命运期望与实际情况的一种鸿沟。

对于少数民族反面人物的塑造应该以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色,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审美作为逻辑起点,在人物塑造上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族群历史,生存状态,人物命运和情感诉求,重视反面人物的剧作功能,不同剧作功能反面人物的刻画技巧,从宏观出发,以实现人物悲剧性人格为最终目的,打破惯常思维中反面人物的脸谱化,模式化,这才是少数民族历史题材电视剧人物塑造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志敏.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16

[2]路海波.文化包容、民族团结、审美佳作——评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J].电视研究,2012(8):14-15.

[3]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256

[4]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78

[5]王明珂.从中原到边疆:对典范中国史的反思[J].文化纵横,2015(04)

作者:陈云娟 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