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1-25 10:47:40

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日益被专家所提及,社会各界对新课标改革中的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重视。最重要的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占据了学校家长的部分生活。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也可以了解社会,增加生活经验。但是在当今社会当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就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做出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措施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素质教育日益被社会各界重视,学校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再单纯地局限于学习这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考核也由学习层面转为综合层面。故此,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成为学校的一个重大任务,这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展程度与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接下来,将介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以此跟上新课标改革的步伐。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阻碍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接下来将展开具体的论述。第一,教师专业基础差,并且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教师并没有进行一定的指导,教学效果不显著;第二,德育教育工作过于简单,考查方式过于传统,没有深入实际生活;第三,学校、教师重视文化教育,忽略德育教育。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小学中的德育教师存在着一些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基础薄弱,无法阐述德育教育当中的理论,教师掌握不了基础知识,就无法将德育教育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小学生便无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是缺乏一定的师资力量,教学班与教师数量无法进行匹配,学校对教师也没有进行一定的指导工作,经验不足等缺点的存在使得师资团队表现出一定的不成熟。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与教师个人素质息息相关,教师水平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便对德育教育产生消极影响。2.考查方式存在的问题学校为了减轻学校内部的教学负担,将德育教育进行了一定的压缩,过于重视形式化教学,教师将书上的知识念给学生听,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却没有进行一定的训练,小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下,也无法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识。其考查方式和学业方面的考查方式一致,采取书面方式进行考查,用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个人素质,确实有一定的不妥之处,对于小学生个人而言,也不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品质。3.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小学之间、教学班之间都在为班级升学率进行一定的竞争,学校层面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吸引更多的人在小学入学,会对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提升本校学生升学率。家长依然认为好坏孩子的区分是由孩子的成绩决定的,孩子拥有优秀的成绩,是家长一直以来都有所期望的,对于德育教育,家长并不支持开展。学校与家长的意念联合在一起,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便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影响,并且不容易发生改变。

二、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生产生着消极影响,接下来将提出一些对策解决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德育教育与文化课堂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接受德育教育,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第二,改变家长与教师的传统思想,使其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开展的重要性,支持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保证小学生接收到德育方面的培养;第三,改变考查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得分应该以实际生活表现为基础,使得小学生懂得知识的运用与个人素质的提升。1.德育教育与文化课堂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教材应该有详细的了解,将德育教育与教材结合起来,使得德育教育在各个学科当中都有贯彻,同时,根据不同的科目进行不同程度的德育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便可以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2.改变家长学校的传统思想家长认为,德育教育耽误孩子的学习,学校可以告诉家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双方的思想都得到改变,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进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方法。3.改变考查方式德育教育的考查方式应该贯彻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来得出德育教育的成绩,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小学德育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专业性与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德育教育考查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传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为德育教育与文化知识相结合、改变家长教师的传统思想和改变德育教育的考查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张余.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外交流,2017,(51):226.

[2]杨万里.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速读,2017,(01):73.

[3]赖文.试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时代教育,2016,(24):240.

作者:沙青青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