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艺术论文

时间:2022-01-14 08:39:29

小学德育艺术论文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真实生动地展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热情沤歌地民族的伟大精神,也有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将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和德育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科教育中,德育渗透无痕。本文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作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教学体会。

一、“备”之前路———摸索

这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非常骄傲自大,嘲笑山下的大松树。和蔼的风伯伯告诉小松树不能过分骄傲,要学会谦虚。本文主要通过两棵树的对话,突出角色的特点。通俗易懂,是一篇难得的德育渗透教材。为把握教材,理解文本。课前认真修改教案,制作课件。试图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二、“备”之行路———探索

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本文中语言描写较多,两棵树的对话是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一)感受小松树的“骄傲”比如小松树的话语:“喂,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就这一句话,我们就能看得出小松树的心里是多么的骄傲。其中一个“喂”字,在我们平时打电话的时候,也许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小松树的话语,通过“喂”“你呢?”感受小松树的得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学生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对小松树的看法。孩子们说的很好,能结合实际举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学生说:喂,我借用你的铅笔!如果我们这样去向同学借笔,一定借不到,反而还会遭到拒绝。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实在太没有礼貌了!一副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样子,不讨人喜欢!作为老师顺势点出“礼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便若有所思地点起头来。为了更好地挖掘小松树这个角色,从这个角色中感受为人礼貌的重要,我讲教学中渗透德育放在“演一演”环节上。想象对于儿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课文中有的更多的语言描写,对于小松树说话时的表情体现很少。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说话时的表情。并试着表演,将自己融入角色,很好的呈现出小松树骄傲得意的样子。(二)感受大松树的“谦虚”有时忽视大松树这个角色。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小松树这个角色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能没有礼貌,太骄傲得意的话就太普通了,我们要聆听的是生命拔节的声音。教师采用设问,追问的方式来达到教学及德育目标。小松树骄傲自大,而大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呢?他在想什么呢?作为小孩子,天真可爱的他们很难站在大人的立场考虑。通过“没有回答”让学生可以体会大松树的大度、谦虚,和小松树进行比较。对于大松树的默默无闻,不予争锋,学生逐渐能体会到“谦虚”的品质的魅力。为拔节生命的高度,我继续深入地挖掘大松树身上的品质,从而引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及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的这些可爱的人们。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当我看到学生一张张笑脸绽放出特别的笑容,眼神中流露出不一样目光时,我知道尊重的种子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正在慢慢发芽!我感觉到这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真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三、“备”之尾声———思索

故事结尾的一句话“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比较含蓄,怎样让学生理解它呢?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以“小松树”的口吻,把小松树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大松树的道歉的话说出来。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小松树对风伯伯说:。小松树对大山爷爷说:,再让学生评价小松树的表现。通过此环节,学生知道小松树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知错就改,他是可爱的小松树。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了品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四、“备”之课后———反思

教师要以生活为中心指导教学。在教学尾声,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的确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但回顾整堂课,总感觉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一)深入学生的心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巧用表情图,激发兴趣,加深情感体验。小松树站在山上会是什么心情?出示三幅表情图:一幅得意洋洋、轻视看不起,一幅发怒,一幅高兴。让孩子在读了小松树的话后,再体会感情。另外,师生共同商量,通过感情朗读,配上动作的表演,再现小松树得意骄傲的样子。让情感得到内化,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自然的相融合在一起。(二)从生活为中心做教学指导思考,联系实际,实现情感的迁移和拓展,更好的融合德育教育。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超越文本借助文本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才是更深层次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体会小松树骄傲、盲目自大这个浅层次的寓意外。进一步的拓展思维,想象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教育孩子善于知错就改,学松树有宽阔的胸怀。树立集体观念。在课后设计一些相关的讨论话题,或是通过图片来进行判断、评论!(三)本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但如在孩子在读了小松树的话后,想象小松树说话时会是怎样的神情,并试着表演一下,效果可能更好。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语速过快,这对于一个低年纪的孩子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学重视道德移情能力渗透德育,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彭宇虹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