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情感体验教育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13 08:47:01

德育情感体验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在德育中融入情感体验,不但可以让德育内容不再局限于道德灌输,而且能实现学科与德育之间的相润相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养成健全的人格。文章探讨德育中的情感体验教育策略,指出要实现学科教学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融合,就要实现探究活动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结合,实现个体行为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浸透。

关键词:德育;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探究能力

传统的德育偏重于说教,虽然有理有据、思路清晰,但是缺少情感上的感染力。因此,德育应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调动情感兴奋点,使德育内容超越说教,让学生最终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

一、实现学科教学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融合

德育并不局限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要将德育情感体验贯穿于各学科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体会多元的情感素材,促使学生将情感感悟与各科学习进行渗透融合。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形成德育理性思考。在文科类学科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如语文、英语学科中的很多课文都与亲情、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等道德教育内容有关,可以轻松实现情感体验与学科教学的相润相通。但是,理科类学科,如数学、科学等,其德育情感素材较为内敛,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有用的素材。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涉及植物生长、植物栽培、环境保护等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体验植物栽培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更好地体验植物栽培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果实的正确价值观。各科教师应当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情感诱发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生活的美妙,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进而使不同学科情感素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二、实现探究活动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结合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改对小学教学的重要要求。在德育中,教师可以借助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激发情感体验。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年龄与认知基础,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实现学生心灵的成长,形成有价值的道德意识。例如,在环境保护德育内容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德育探究活动。(1)运用情境导入。教师借助一些科普视频,让学生理解地球是人类、植物、动物的共同家园,只有各种物种和谐共处,才能让地球更加生机勃勃。(2)开展找家园活动。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森林、河流、海洋等,并发放动植物小卡片,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为各种动植物寻找家园。这是一个游戏化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地球是各种物种的共同家园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3)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当学生树立了和谐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环保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与自身的相互关系。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会不会变得更美好?并让学生结合生活案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得出了很多结论: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了植物,人们就没有蔬菜、水果、面粉和大米,世界会变得很可怕;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了植物,就不会有大树给人们带来阴凉,世界就会变得光秃秃等。(4)总结点评。立足学生提到的案例,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点评,通过一组沙漠化、动植物灭绝、食物链关系图片,并借助一些研究数据,让学生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动植物的价值,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从而内化环保意识。

三、实现个体行为与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浸透

学生的个体行为,是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直接表现。针对一些学生思想不成熟,个体行为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的现象,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宽容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并借助情感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个体行为。例如,虽然很多学生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也认识到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但是经常有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显示了学生个体行为和思想道德认识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树立社会秩序意识,教师可开展行为体验教育活动。(1)开展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在十字路口,大家都是如何过马路的?你遵守交通规则了吗?这些问题能让学生联想自身经历,进行感同身受的体悟。(2)引导学生反省自身行为。教师提出道德伦理冲突:我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这个交通规则,但是,一些同学却在十字路口任意闯红灯,你认为这种行为合理吗?你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吗?这些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时,学生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真实案例出发树立社会秩序意识。(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让学生参与“一日小交警”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在实践活动中纠正不良行为。这样,学生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就不会是表面的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心灵深处的内化和践行。

总之,开展情感体验教育,需要学生亲自感悟,亲力亲为,体悟社会生活的美好,领会保护环境的价值,认识自身行为的作用,养成健全的人格,进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春娜.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孙少平,李广,林海亮.新时期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罗培珍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