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6:04

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1

一、突发事件的发现

05年5月的一个上午,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先看到阿杜在周记中流露出一种极度的伤感,却不愿说出原因,这非同小可!紧接着我又翻阅了同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的周记,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周记中了解到了一点情况:“老师,阿杜以为我们都不要她了,您要关心一下,劝劝他”。

二、思考处理方案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班是个住宿班,8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阿杜那么难过,舍友那么着急。我必需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妥善处理。认真思考许久,我做出如下处理思路: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再找阿杜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阿杜再度造成影响。

三、事情原委

小霞因为让阿杜帮忙到水,阿杜不管,俩人闹别扭,小霞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个人都出去追她,剩下阿杜一个人,结果造成阿杜的误解。

四、思考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应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人际交往。平时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因此,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其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今后成功地走向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2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德育教育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作生涯规划或者人生规划,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或组织中,对一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客观的分析,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考虑,确定出最适合的职业,并且为之付出行动和努力。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弗兰克为了帮助青年人解决就业问题而提出了“职业咨询”这一概念,后人加上“生涯”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指单纯的个体概念,还包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然而个体职业预期也不会恒久不变,会随着所处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变化进行动态的变化调整。对于规划,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能否实现,决定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就是目标设定得是否合理,合理的目标能够激励我们的斗志、提升我们的信心,促使我们走向成功;不合理的目标则会让我们滋生骄傲心理或者自卑心理,不利于长久坚持,无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绝大部分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对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在自我能力评估上,极少有人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断,许多人过高或者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为以后职业的准备上,中职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课程,很少主动去学习一些能够增强自身专业素养的知识。2.德育教育分析。中职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点环节,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知识、道德修养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德育教育中,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性思想,并根据中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德育教育必须重视中职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我们积极推广德育教育,并将其作为中职学校课程的重点,是因为它在中职生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德育教育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爱国思想也有心理健康和正确观念的形成,因此德育教育的形式不适合枯燥的传统课堂讲解,需要新颖有趣的形式吸引中职生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树立起正确的观念。3.德育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联系。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中职生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而德育教育则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思想基础。最近几年,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教育形式在我国发展得极为迅速,许多中职院校也开设这种课程,然而反映到中职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中,其作用并不明显。通过研究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中职生虽然学习过相关课程,但是并没有在心底重视该课程,往往采取的是应付了事的态度,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是这种心态。这就说明中职院校在思想教育方面跟不上形势。德育教育是加强中职生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中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中职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从而在心底形成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渴望。德育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对于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二、重视德育课教育,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德育教育能够培养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择业时更加全面地考虑自身情况,发现自身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1.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所必需的,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认识自己目前的专业,了解自己将来的择业方向,以及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将来可以就业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教育对其起到了导向作用,加强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决定行动。德育教育可以纠正中职生在思想和人生观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自律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的一种规划,然而对于自己的规划是否实施,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毕竟就业与否是学生自己的事,别人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干预其计划和选择。这时的职业规划就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自律性。德育教育虽然不能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产生影响,增强学生的自律观念。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需要德育教育为其培养自律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自我鞭策。3.激励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学生将来事业宏伟蓝图目标的确立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是事业道路的启明灯。同样,德育教育是教授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建立自己的理想。有理想才会有远方,理想是最好的教师。德育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而职业规划是为自己的理想规划具体的实施步骤,理想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增加学生奋斗过程中的动力,鼓舞他们的斗志。

三、职业发展规划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根据近几年教育部的就业数据显示,我国中职生的就业率高达90%以上,但是就业质量较低,大多去工厂,从事低收入的工作。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在毕业时无从下手,导致工作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工作不对口,由于是中职生,对工作要求较低;第二,工资普遍较低,在企业工厂中从事底层工作;第三,刚毕业,对社会了解较少,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无法忍受工作环境,导致在实习期内频繁更换工作。对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导致学生就业质量低下,毕业时为了生计盲目选择工作,对已有的工作缺乏上进心,不珍惜。所以,学生在毕业时如果没有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清晰的思路和具体实施的步骤,毕业就等同于失业。2.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学生从小到大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无论何时我国都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高校仅仅把德育教育当成可有可无的选修课,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就导致许多时候缺乏对是非道德的判断标准,例如近期爆料的台湾间谍诱惑大陆学生,让其盗取高校科研和军事机密,出卖国家。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的投毒案,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室友案等。这些事件就是缺乏德育教育的具体表现,是对高校德育教育敲响的警钟,提醒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重视德育教育。这对于缺少在校教育时间的中职生来说更为重要。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培养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素养,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

四、德育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概述

德育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将有助于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1.精心设计教材,巧用案例。案例法是德育教育中比较常见并且十分有用的教学方法,选取恰当的案例,将职业生涯规划渗透进案例中,能够帮助中职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形成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直观认知。案例法与传统的讲授和讨论教学法不同。它是以教师讲解的案例为中心,展开详细的思辨,理解案例中的思想。这是一种情境带入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自身带入到案例中,仔细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案例选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发展规律,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2.借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分为多个章节进行学习,其中还有相当比重的实践活动环节,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的形式,鼓励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去探索,通过这种形式中职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合实际了解到相关专业的真实发展情况,并且形成直接的认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中职生自己亲自实践过,他们才能真正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要渗透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注意主题的恰当性,满足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要求,否则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五、小结

德育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中职院校的重点课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最近几年发展火热的一个新型概念,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中职院校开设的德育教育课程可以对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注意在德育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慧.试析中职德育课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2).

[2]刘洪亮.浅谈职校德育课如何提升学生自信-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例[J].考试周刊,2017(101).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疫情;背景;云德育课程;探究

面对全面爆发的肺炎疫情,技工学校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工作,这是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师可以运用微课、钉钉等方式来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等等,逐渐塑造技工学校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推动技工学校学生取得更好地发展。

1疫情背景下开展云德育课程的重要性

在较为严峻的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全球很多学校均不能如期开学,学生都滞留在家里,缺少学校制度等条条框框的制约与规范、缺乏教师面对面的教导与约束,很多学生慢慢出现懒散、价值观偏差等问题。近些年来,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必要内容。由于受到肺炎疫情的影响,德育教育工作由线下教育改为线上教育,运用云德育课堂来拓展德育教育的形式、丰富德育教育的资源与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响应我国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技工学校通过对前疫情防控形势与现状的把握,积极的将疫情防护知识、技巧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融入到线上德育教育的内容当中。在云德育课堂中运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入以及在线互动形式,打造出一个独树一帜的德育云课堂。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运用线上云德育课堂,能够将更加精彩的德育教育内容通过视频、图片以文章等形式传播给技工学校的学生,如抗“疫”英雄的视频短片及案例等,这些都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怀,使得技工学校的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教师以及社区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并发挥自己的余热去帮助周围的亲人、朋友、邻居等共同抗“疫”,有利于更好地塑造与提升技工学校云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2疫情背景下的云德育课程的教学探索

当前,云课堂是肺炎疫情期间各类院校持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与载体。很多学校均运用钉钉等线上教育平台来开展教学课程,使得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延续,同时也为技工学校更好的实施云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好地途径与方法。下面对疫情背景下的云德育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探讨与研究:2.1重视云德育课堂的有效应用。随着信息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丰富与拓宽了教育教学的内容与途径。在肺炎疫情期间,技工学校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运用云德育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或者方法。基于此,技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重视云德育课堂的有效应用,积极的制作一些德育教育的视频课程,或者进行在线直播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技工学校云德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与进行,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增强德育教育品质。2.2云德育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与延伸。在云德育教育课程来拓展德育教育形式与内容时,技工学校可以充分运用一些网络教学案例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筛选一些肺炎疫情抗疫期间的优秀人物事迹等作为素材,制作成案例教学视频来供学生观看与学习,逐渐引发学生的共鸣,从思想、意识与行为上塑造技工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情怀。例如大明星韩红,在疫情期间发起筹集善款的活动,众多明星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并捐赠了很多的抗疫物资,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还有在疫情一线奋斗的白衣天使们,他们有的还是哺乳期的妇女,依然投身到抗疫一线当中,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通过多种案例或者抗疫视频的呈现,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得学生能够对善、恶、美、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激励技工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成才,促进技工学校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够硬、专业素质够强的优秀人才。2.3重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与渗透。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是疫情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通过微信聊天、微信视频或者与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与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动态。教师在线上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也可以直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合与渗透进来。技工学校的教师可以在线上针对“肺炎疫情”展开专题讨论,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次疫情的认识,并可以进行举例分析来阐述自己的认知,教师在进行最后的归纳与总结,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延伸与呈现出来,既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又强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技工学校云德育课堂教学效果与水平的更好提升。2.4重视微信公众号作用的发挥。技工学校在疫情期间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积极的制作与宣传一些与抗疫相关的励志事件与抗疫人物事迹,引导技工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爱国观。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在欣赏与观看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德育教育内容后的实际感情是什么,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与认知,这样使得技工学校的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云德育课程教学方案来培养与塑造技工学校学生优秀的品德与素养,增强技工学校云德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境下,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面对这次突然爆发的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慌了手脚,且给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教育教学部门也不例外。技工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只有重视德育教育云课堂的开发与利用,并挖掘与运用互联网中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运用学生身边的抗疫案例或者时事来触动学生心灵,创设德育教育情境,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培育学生更加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罗文庆.“互联网+”视域下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径探索[J].才智,2019,(7):161.

[2]王芳.“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74-77.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4

1德育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必要性

计算机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长实施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提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学方式和内容逐渐趋向多样化。很多学校也意识到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外界环境的识别能力差,不能准确的判断是非善恶,自身也没有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念。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因此,导致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或者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其中,自身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利用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有利局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并应用多媒体来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而计算机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也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很有必要性[2]。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意识。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自身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仔细研读新德育大纲、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还要全面了解国家颁布的相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充实自己,并从生活中积累德育资料和素材,为做好德育教育奠定基础。教师要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把德育本身的因素与计算机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来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2.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并不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生活中德育因素合理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策划,合理的设计教学案例,来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其中有项图文混排的功能,它可以将图形、图片、艺术字等对象插入到Word文本中,教师可以设计“国庆节”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搜索一些国庆节的图片和文字,进行排版,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并且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在端午节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行设计以“端午节”为主题的贺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即增强了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真正体现出了德育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价值。2.3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榜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强职业实际需求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巩固和掌握知识,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每次上机前,教师指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爱护机房的清洁;在传统节日期间,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电子贺卡,来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和节日情怀;另外,对于一些上机不认真,复制别人作业的同学,教师要适宜的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2.4通过计算机网络授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网络时代的影响,导致有的中职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这就加大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充分利用网络上有效的信息来答疑解惑,增强自身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授课的机会,向学生讲解一些网上诈骗、网络成瘾症的案例,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警觉性。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对造福人类的重大意义。

3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一把“双刃剑”,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计算机教师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教师要始终秉承“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断的挖掘德育因素与计算机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有效的结合起来,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Z].2014.12.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核心价值观;专任教师

由于工业文明所特有的标准化、系统化、控制化的制约,高校课堂日益程式化、专门化、技术化,导致受教育者知识结构片面狭窄,对本专业以外重要的社会、伦理、环境、生态、文化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认知和重视[1]。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尤其是德性方面素养的培育,当前依靠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的德育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实效性[2]。专任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主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责任运用好教学课堂,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道德素养。同时,挖掘专业教学课堂的德育功能,也是应对当前高校德育模式实效性不强的有益补充。习在2014年9月9日,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四有”好教师,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1发挥学科专任教师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是青年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履行道德义务,形成道德品质的场所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成长和发展。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认为,道德培养和知识传授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两个基本内容。综合运用学校资源提升学生的德行修养,积极引导学科专任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德育培养,挖掘课堂德育资源,多学科配合,形成校园德育教育的合力,这既是国外发达国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好的经验[3]。也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即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学科专任教师人数与“两课”思政类专业教师及学工条线思政专职工作人员的六倍多;某三年制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期间,专业类课程占总学时的九成(以上数据截至2016年9月)。因此,发挥学科教学课堂的德育功能,占主体的学科专任教师要善于从学科内容和特点出发,发掘教学素材的内在思想性,揭示学科中的真善美,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一定能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渗透性德育教育是学科专任教师落实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

课堂教育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当前的大学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道德修养失范,隐形缺课[4]严重;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方式的单调,以单向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互动。从授课内容看,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培养学生优良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各专业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决定了将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授课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情操、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对学生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5]。从授课方式看,与动辄上百人的德育等人文课程相比,专业课多为小班课堂,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也更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个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发挥专业课堂的德育功能,倡导课堂教学中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是弥补现有管理模式下德育培养实效性不强的重要手段。

3高职院校教学课堂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3.1通过规范的课堂仪式进行课堂渗透性德育教育

大学课堂仪式蕴含着不可忽视的道德价值,它在传达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也具有价值引导和自我建构意义[6]。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课堂也有不少新情况的出现,比如:上课出现“低头族”,这是对授课者极不礼貌的表现;一堂课下来,垃圾满地,这表明大学生文明修养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借用规范课堂仪式,融入新内容,营造一种道德氛围,激发道德情感,教会学生明礼、守礼、行礼,从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传统的课堂仪式主要以站立注目的敬礼形式表现,由于师生的个性意识,导致许多人认为这种仪式仅仅只有象征意义,加之重复性导致的疲劳感,认为课堂仪式如同可有可无的“鸡肋”,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也都忽略掉这一环节。笔者在教学实际过程中碰到学生课堂玩手机、课后留下一地垃圾等道德失范等现象,通过设计课堂仪式来传递道德意识,规范学生道德行为,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以上课和下课仪式为例,任课教师走进教室,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之后,站立并环顾四周,所有的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做好即将上课的准备,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师拿出自己的手机,面向全体学生郑重关机,同时提醒学生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再发出上课指令,学生意识到需要转换身份,便正式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下课在发出下课指令之前,任课教师提醒学生将各自产生的垃圾带出教室,并将座椅归位,做好教室“归零”,然后再发出下课指令,学生学习者“角色”解除。综合上述课堂仪式,较传统的课堂仪式更加切中实际,而且整个环节紧凑自然,师生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更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提升自我文明修养的作用。

3.2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课堂渗透性德育教育

作为道德教育背景因素的生活世界是鲜活的、完整的人文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吸收生活世界的直观性、本真性、体验性的养分,促进个体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具有活跃课堂、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生动直观的优点。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结合专业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教给学生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用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看待案例教学中所涉及到案例的社会意义,在教学环节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比如,在讲解物质化学结构时,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专业知识讲解落实之后,再对毒奶粉事件的整个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其社会根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案例教学法中进行渗透性德育教育要注意:①案例的选取和设计,要切合教学知识点的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做到有的放矢。②并不是每个教学案例都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渗透的,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敏锐性和运用案例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③渗透德育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德育渗透应当是寓德育于教,使其水乳交融,切忌将渗透式德育游离于教学过程。

3.3通过设置课前小讨论进行课堂渗透性德育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有一定的自主性的。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课堂时间为主,课堂之外的交流很少。因此笔者会选择每周的第一堂课,用10~15分钟时间,以课前小讨论的形式,与学生聊聊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的一些大事、趣事。一方面寻找共同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就某些重大事件,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引导,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2012年,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事件而紧张,据媒体报道,一些大学生上街游行(后因事态失控,导致多地发生打砸抢事件)。在课前讨论时,笔者及时地向学生说明了钓鱼岛事件的始末,客观地分析了当前的中日关系,强调大学生要爱国、更要理性表达爱国意愿。利用专业课堂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法制教育。

3.4加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培育

大学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课堂是大学生提升自我的主要途径,课堂教育中自我和谐认识与社会适应性教育的渗透,可以在学生的适应性培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即便不是班主任、辅导员,也应该时刻心系学生的未来与成长[6]。高职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课堂不能成为只注重实用、只对专业技能感兴趣的单维化场所,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样化,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关心人的生存价值,提升人的思想品格与理想追求,形成与现代化民族精神和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文化人格。因此,高校专任教师要积极运用课堂教学搭建育人平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校园德育资源,多学科配合,形成校园德育教育的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四有”好教师,实现教师价值。

作者:林休休 魏影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小鸥.大学课堂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J].高教探索,2005(6):62-65.

[2]王建斌.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43-45.

[3]张文军,王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与借鉴[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179-182.

[4]周作宇,熊春文.大学教学:传统与变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2(1):15-21.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问题;应对策略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人文性作为重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但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无法快速适应新课改要求,导致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标准相矛盾,这也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困难重重。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学历较低,教学经验少,根本无法理解新课标中德育教育的真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过于形式化,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德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导致德育教育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出来。

2.忽略学生,贪多求全

初中语文课堂基本都是45分钟一节课,那么如何在这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既要讲完语文知识,还要渗透德育思想,这就会使课堂时间十分紧张,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盲目追求课堂任务,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消化所讲知识的时间,这就导致德育教育根本无法发挥出作用。

3.内容抽象,与时代脱节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近些年加大了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并没有加强对德育教材的补充,大多都还是语文知识,教材过于单一化、政治化,根本不能给学生德育教育启发,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荣辱观的培养,但是没有对学生个人情感和能力进行突出,这就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发展,与当今时代有些脱节,根本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

1.立足时代,与时俱进

德育教育具有时代性,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尤其是德育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利用新思想和新观点来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在对过去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翻阅时,可以发现初中语文教材基本没有多大改动,但是随着时代迅速发展,初中语文教材中开始涌入大量的新思潮,其中一篇《安恩和奶牛》就非常好,通过老奶奶对奶牛的态度,可以有效反映老奶奶的价值观,更多的是对奶牛的情感认识,也体现了人对动物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当今时代德育教育的最佳案例。

2.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学是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讲授,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和塑造,尤其是要注重对语文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比如,在讲到《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寻找课文中的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然后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授,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更容易理解一些,深刻理解文中主人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加强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德育教材,教师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在备课时要注意对德育因素的挖掘,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因素相结合,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3.联系日常生活,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想要提高德育渗透效率,就必须要结合日常实际生活,选取学生们身边的事情案例进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反面事例,某些人撞了人逃逸了,借钱不还了,还有拐卖儿童和妇女事件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反面事例,对学生进行正确教导,让学生明白这些事例的违法性,然后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讲授,采用说服和引导教育方法,让课本上的人物案例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端正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先进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联系语文课本中的教材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以教师作为榜样。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生活实际案例与语文课本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农大联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花.牵牛要牵牛鼻子,解文要解文眼睛———把课文题目作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J].语文学刊,2014(12).

[2]杨春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7

关键词:中专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为了强化对学生心理的辅导,中专院校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从学生自我认知、自我问题的发现、自我调节、健康心理的塑造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做出引导,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中专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结合可以在教育方式、德育教育切入点、学生教育与品格塑造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突破,进而以更好的教育方式来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保障中专教育的有效性以及培养人才的高素质。因此在现阶段的中专学生管理与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教育教师应当积极的从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学生管理等层面探究开展中专德育工作,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入中专德育中作中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最全面的指导。

一、以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为载体

开展心理健康问答,指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中专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以及学习基础的限制,因此很多时候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做出有效的认知,进而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的完善与纠正,同时对于道德教育的部分内容还存在一些抵触的心理,整个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很难获得提升。现阶段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中专心理教师可以借助心理教育的方法,以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作为载体,进而创设心理小问题,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实际表现进行问题答案的选择,最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答案进行量化处理,让学生直观的发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案例的生动性以及客观存在性,并对学生做出有效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个人信息的保密,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进而在双方面工作的推动下,指导学生对自己在中专学习阶段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激发学生提升自己素养的需求,为中专德育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借助心理引导、场景模拟、心理健康小游戏等形式对学生做出引导,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专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虽然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群体生活的熏陶,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就中专学生整体情况来说,现阶段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品格的塑造仍然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在中专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可以从教育的方法以及教育的内容方面来对德育教育进行补充,例如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心理教师就可以以心理引导的方式、场景模拟的引入、心理健康小游戏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对于道德教育的认知,心理引导工作可以指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心态,虚心接受相关的教育指导;场景模拟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亲身感受道德案例,体味道德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心理健康小游戏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将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升华,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以积极的心理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学生自我道德要求标准

中专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自我认同的需求,因此如果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味的采用引导或者负面的教育方式,学生对于教育的接受程度将会逐渐的减弱,进而抵触的心理也会慢慢的产生。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做出探究,并通过前期教育交流的内容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进而定期的开展一些积极的心理教育,如技术类人才在社会中认可情况、知名校友的社会贡献案例、学校先进学生的榜样事迹,并通过这些积极的教育对现有的教育对象做出肯定,以及强化学生对于自我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进而在学生有效认知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学生在方方面面的道德要求,使得学生自我的高要求成为德育工作开展以及效果提升的最佳动力,保障中专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四、结束语

中专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品格的塑造、素质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专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又可以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中专心理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的探索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方式,进而推动中专德育教育的高质量开展,保障中专人才素养的提升。

作者:黄斌斌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德育;重要性;意义;综合素质;立德树人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使命。尤其是在初中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开始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好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初中教育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坚持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共同进行,合理地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社会,而他们的思想和智力还没有发展成熟,极易被不良的思想所影响。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积极地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的各种要素进行德育渗透,也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二)德育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综合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道德素质培养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位置,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

(一)教师要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容易产生变化,并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容易冲动,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认识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需要明确德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要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将各种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初中德育教育的高效进行。[2](二)教师要结合各种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教师不能总是一味地依靠口头灌输。因为这样只能让学生更加厌烦,不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教师就需要在德育教育教学中结合各种实际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导。教师可从网络中寻找相关的生活实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启示性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培养。[3]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学生讨论如何对各种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或对见义勇为的各种行为如何进行评价。在这些探讨活动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并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实现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三)教师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对学生展开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学校班级教育中有很多活动都可以渗透道德思想教育,教师就要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加深认识,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震英雄纪念馆,让学生在纪念馆中了解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各种感人事迹,促使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老人为什么需要我们照顾。这些活动能够以独特的视角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懂得孝顺的含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初中德育教育教学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并要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军学.农村初中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

[2]张琳凡.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认识[J].才智,2019(15).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 ;案例教学 ;职业道德

一、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就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所以,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既然职业道德这么重要,那职业道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义务、职业良心和职业声望等范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对职业学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教育重在塑人,塑造人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标志,是娴熟的职业技能和敏锐的创新意识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而德育教育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主线,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直接体现了新时期职业人员素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们适时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德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某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德育教育,偏向于政治思想的灌输,德育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的教,即灌输为主,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政治思想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难以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教师也缺乏比较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其效果基本上差强人意。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趋于多元。如果不采取相适应的疏导措施,而是用传统的“禁、堵”等方法进行德育教育,显然是不能取得实际效果的。加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违纪等负面现象,也给德育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需要给学生以正面和正确的引导。

三、学校德育创新与改革探讨

1.与时俱进,提高德育教研水平。为输出高质量的德育教学,加大教学研究的投入必不可少。相对来说,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我们知道,现代企业需要大批高技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作者。但是,各类企业对不少职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职业道德还不够满意。德育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针对企业需求和职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课题研究,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探索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有效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学效果。2.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可贯穿始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财经类职业学校,我们主要讲授财会专业知识、和各种财税实务操作,包含大量可利用的德育教育资源,比如,针对具体的税法条文规定,实务操作教学可重点强调诚实守信等一般社会道德规范,并尽可能通过案例对税务每一税种进行说明,讲清合理避税和恶意逃税两者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清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3.实施德育案例教学。教师可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设计教学案例,拉通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教学主题,又可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教学的活力。教师从学生的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就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现实中发生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从思想上认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意识上把社会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德育素质的不断提升。4.开展职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从战略高度强调各种职业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师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和品质,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5.发挥校园宣传媒体作用。利用校园宣传窗、黑板报、图书馆、校刊、校内广播等的宣传作用,开辟文化宣传阵地,营造绿色、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施加良好影响。同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希望工程”、“爱心助残”等公益活动,并让学生主动分享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6.发挥班主任的独特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在培养好的班风和学风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主题班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等。学校可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班主任经验,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管理,从学生看得见的行为习惯作为切入点,培育学生看不见的思想灵魂,在学生知识技能增长的同时,心灵也获得良好的成长,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从技能到道德的双翼腾飞!

作者:黄荔琳 单位:福建省税务学校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合群主编.

德育教育案例范文篇10

关键词:微课;德育教学;运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教学方式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微课是顺应信息化时代产生的产物,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促进教学反馈。本文将对微课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1微课

当前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微课是教育信息化的全新模式,参加微课培训、学习微课制作,促进微课的有效实施,分享微课的教学心得,成为许多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重难点、教学环节等等,精心设计出短小精悍的视频,微课一般时间比较短、仅仅在十分钟之内,教学主题明确、教学资源容量比较小,设计精心、活动精彩,交互性、应用性比较高,教学效果良好,从当前的教学反馈来说,微课的反响比较好,成为当前最好的教育技术。

2德育教学现状

2.1缺少思想重视。在当前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缺乏认识,对于德育教育的意义与作用缺乏重视,因此,对于德育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的与教育方式缺乏根本上的认知与探索。在技校德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述,或只是做个简单的课件,难以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教学手段能否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点点滴滴,思想情感的变化教师需要去思考但是却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去探索,在思想认识上轻视德育教育工作,教师没有精心的准备,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根本上难以提起兴趣,教师的德育课堂就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只是单纯的说教,学生被动的接受德育教育理论上的知识,没有自身的实践与体验,学生的心灵感悟,思想体验不会有发展与升华,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与连续性,学生无法进行深入学习。2.2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当前大部分学校教育工作发展的重点都是培养学生的智育,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某个技能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技能课程上,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养与道德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形式上的课程,实践过程中确实形同虚设。在大部分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展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如: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教科书,学生的实践活动非常少,对于学生来说,抽象理论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读教材内容,其深入的思想内涵教师很少去探究。

3微课在德育运用的必要性

当前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寻找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的处理。微课的运用与普及,有利于德育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微课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具有必要性。具体展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德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德育树人的要求,在教学形式上更加具有时代感与针对性,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利于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只有对德育课程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微课精美,蕴含着意境艺术美等方面,给学生会造成多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乐观、好学的良好局面。第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传统德育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微课通过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新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第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微课可以在形式上顺应时代潮流,为传统教学方法带来创新与变革,学生会更容易吸收德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爱国守法、具有政治素养与公德素养的良好公民。第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教学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压抑天性,发展学生的良好习惯,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让学生自我发展。第六,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微课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视野,深化教学实践,教师参加微课培训,获得信息技术与水平,与其他教师沟通与交流,在教学思想、教学技能得到提升,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4微课在德育教学教学中的应用

4.1课上应用。(1)用于导入环节。在德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的是情境教学、合作探究、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这些教学方式往往是建立在真实事件、真实案例的基础上的,这些事件或者案例在教学中被称为“抛锚”,因为刚开始的这个事件确定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基调就被确定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往往会存在一些困难,因为案例情境的呈现往往是文本、口述的形式,缺少感染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激发。微课生动、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导入课程的时候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加强课程活动的吸引力。例如,在学习爱岗敬业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将他工作时候的场景做成视频,用在新课导入,同学们在观看微课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主人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企业发展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在这样的情境与问题下,学生会得到极大的启发,在案例中学习到知行统一的思想,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2)用于重难点教学。德育教学中有许多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把握与理解。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理解是知识记忆与浅议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哲学相关知识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知识没有办法深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意思的记忆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将水、冰、气三种物态度的转变制作成为可见,学生看到这些直观形象的展示,很容易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转化,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应用于活动体验。德育教学中运用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活动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会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抽象的弊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德育教学中实施活动实践课是比较困难的,班级学生比较多,并不会人人都会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时间有限制,不可能整节课都进行活动教学,利用微课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活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求职与应聘》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课后表演关于招聘的相关短剧,录制成微课,放在相关的网址上,让同学们互相观摩学习,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4)应用于课堂总结。课堂教学需要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总结重难点,理清本节课的脉络,加深学生的记忆,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在德育教学中的英语,可以更好地凝聚重点、聚焦难点,更加生动的展示画面,在短时间内巩固更多的知识,课堂小结不是对学习知识的粗略概括,而是将知识系统化、形象化的组合在一起,然后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4.2课后应用。课堂复习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后复习可以巩固知识、加深记忆与理解,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有遗漏点与不可理解的部分,学生在课后也很难进行一一解答,微课可以反复的播放、查缺补漏,在掌握的基础上更深次的挖掘知识内容。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不同的微课,进行不同的感受,更好地理解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打破时空限制,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5微课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5.1把握好教学方向。要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培养新时期的新学生,在教学中,要将教学目标与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保持在一起,将公民道德健身的总目标放在一起,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要学会查询信息、筛选信息,对视频、文字、图片进行挑选,把握好方向性原则,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5.2学好现代信息技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仅仅跟随时代步伐,教师必须要掌握好现代技术与方法微课资源的搜索,数字音频的剪辑,影视短片的制作,多媒体演示稿的制作,建立信息技术库等等,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于增加知识的连贯性,在运用信息化的时候得心应手。5.3辨证的看待微课的作用。微课是对传统教学资源的补充与拓展,过分注重微课的作用或者忽视微课的作用都是不对的,教师要冷静思考、理智分析,不要盲目跟风,生搬硬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将微课的作用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中实施微课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微课在德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罗苏,黄晓芳.当前中职教育现状及其思路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200.